您的位置: 首页 >文化纵横>巴蜀记忆>详细内容

【记忆】抗日战争时期的成都防空(上)

来源:成都市武侯区地方志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0-06-03 16:04:05 浏览次数: 【字体:

抗日战争时期,侵华日军常空袭我国后方城市及非军事目标,随着全国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教育等逐渐转移到四川,处于西南腹地的成都随时有被轰炸的可能。为满足抗战所需和保卫民众生命财产安全,国民政府遂从1935年筹组防空机构,修建防空设施,开展应急演练和宣传工作。

防空机构

1935年12月29日,四川省政府奉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命令组成“四川省防空协会”,刘湘任会长,曾紫霄任总干事,聘请防空专业人士担任指导员,向群众宣传防空法令和防空知识,并开办四川省防空情报训练班,培训第一批防空人员。

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后,国民政府通令全国各地设立防空机构。9月,“成都防空指挥部”成立,刘湘担任总指挥,王陵基、严啸虎、周荃叔任副指挥。成都防空指挥部下设情报、防毒、避难、警备、救护、消防、宣传等机构,负责对空监视、施放警报、维持交通、保障治安、防空宣传等工作。

被炸毁的成都民房(来源:《成都大轰炸》)

1938年4月,成都防空指挥部改组为“四川省防空司令部”,因刘湘病逝,邓锡侯接任防空总司令及防空协会会长,王陵基、严啸虎任副司令。四川省防空司令部后来虽在内部机构上有些变动,但防空工作一直持续到抗战结束。

1938年7月,成都市防护团成立,负责紧急执行各项防空任务,并根据各区域实际情况下设防护班、救护班、消防班、避难管制班等。防护团员通常由工厂、商号、手工作坊的工人担任,须经过短期防空培训,了解防空基础知识才能上岗工作。

防空宣传

为动员和指导市民参加防空工作,防空机构采取多种形式宣传防空。1937年9月,成都防空指挥部邀请专业人士分赴全市大中小学讲解防空知识,并给学生发放各种防空资料。11月,四川省防空协会组织中学生成立防空讲演队,划分区域向市民宣传防空常识。防空指挥部还通过各街保甲向市民大量发放防空传单,印发《灯火管制》《消防》《警报办法》等各种防空规定手册及《飞机和炸弹说明》《防毒瓦斯弹》《避难所的设备》《救护》等科普读物,编发《防空歌》《防空口诀》《民间消极防空之设施》等常识性手册。

《华西日报》刊登的防空宣传通俗唱词(来源:《成都大轰炸》)

1938年10月30日至11月6日,四川省防空司令部组织全市防空宣传周活动,由宣传委员会组织全市各大中学学生会同各区联保主任,向市民宣讲防空知识、散发传单、张贴标语。此后,又开展了防空文字宣传周活动。

防空演习

因成都市从未被空袭,防空演习成为普及防空知识的重要方式,以此提高市民防空意识,增强防护信心。1937年8月21日下午5时至7时,四川省防空协会在东门外兵工厂举行首次防空演习,演习内容包括交通灯火管制和避难、消防、救护等。

1937年10月,成都防空指挥部举行全市防空大演习, 演习分为两段,10月5日至9日分区域昼夜演习,10日举行全市联合大演习。演习内容从获悉敌机来袭,发出空袭警报开始,包括市民紧急疏散、敌机轰炸、消除空袭灾害等全过程。成都市民、警察、学校及驻成都的陆军、空军均参加了演习,郫县、彭县、广汉等县政府、防空支会还派人参观了演习。

战时成都报纸刊载的防空打油诗和漫画(来源:《成都大轰炸》)

1938年9月15日到26日,四川省防空司令部举行了第二次全市防空演习,演习内容与第一次大体相似。邓锡侯担任此次演习总裁,并组织航空、高射枪炮、情报通信、警报警备等10余个裁判组,分赴各处巡视督察。成都《新新新闻》逐日报导了演习情况,称这次演习“情景逼真。成绩良好”。

通信警报

成都防空指挥部成立之初即在市内设立31个警报班,专管全市防空警报。1937年11月,成都防空指挥部在位于皇城的四川大学校门(今天府广场)、下东大街、永兴巷电报局和忠烈祠街公路局架设4条电话警报专线,又在皇城和鼓楼洞街各安置电动警笛一架,在启明电灯公司设汽笛一架作为主要警报器。因管理不善,警报电线被盗现象层出不穷,虽经多方缉拿盗贼,仍未杜绝,严重影响警报通讯系统。

成都防空指挥部与四川省防空司令部都设有监视日军飞机和施放警报的机构,划定成都200公里范围内为防空监视区,监视区内各县设立监视队,县城50公里范围内配备监视哨,各监视哨距离不得超过14公里。

四川省防空司令部规定,防空监视区内,监视队与监视哨之间采用乡村电话联系,监视队、监视哨与防空司令部之间采用长途电话或无线电报联系。防空电话以“防空报告”或“防空紧急报告”为话类区分,防空电报以W为报类标志。成都市防护团还新建脚踏车通信队,作为辅助通信。1939年“六·一一”空袭后,又购进一批无线电报话机,以加强防空司令部与各通信队之间的通信时效。

飞临成都上空的日军飞机(来源:《成都大轰炸》)

1939年后,日军空袭频繁,四川省防空司令部在东门、北门各增设电器警笛一架,在市区和近郊的16个点位设置铁炮和手摇警报器,并增建环城警报电话线路。警报分为预行警报(表示日机起飞)、空袭警报(表示日机将要来临)、紧急警报(表示日机飞临上空)、解除警报(表示日机离开)。当发现敌机飞临监视区域,各队哨即用电话、电报联系防空司令部,收到警报大队发出的信号后,防护团队员立即走上街头,用钟、锣、军号等辅助警报器通知市民。如遇深夜,则增派警察沿街大呼叫醒市民。

(未完待续)

参考资料:

  1. 1.《成都市志·军事志》,成都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

  2. 2.《成都文史资料选编》抗日战争(下),作者:姬涌 余止沅,四川人民出版社。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供稿:成都市武侯区地方志办公室

来源: 成都市武侯区地方志办公室
终审:张亚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