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文化纵横>巴蜀记忆>详细内容

【记忆】一座砖楼,铭记一段驻蓉空军往事

来源:成都市武侯区地方志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0-06-09 16:09:39 浏览次数: 【字体:

如今僻静的成都市太平园路152号,伫立着一座建于1938年的旧式两层砖楼,楼分3个单元,整体为砖混结构,青砖青瓦、两面坡屋顶、硬山墙,楼梯、楼板均以柏木制成,楼中曾经有天井、围墙,楼后还有厨房与主楼相接。这座砖楼曾是国民政府空军第三路司令部军官的住房,见证了抗日战争时期驻蓉空军对日作战的历史。

砖楼现状(成都市武侯区地方志办公室 供图)

1935年,抗战时期中国空军最高统帅机构——国民政府航空委员会成立,蒋介石任委员长,陈庆云为办公厅主任,下设9个空军大队。后来从苏联补充飞机,队伍不断扩大。1937年7月卢沟桥事变爆发后,为便于指挥作战,航空委会员设立空军前敌指挥部,周至柔为总指挥。1938年3月,空军前敌总指挥部撤销,航空委员会再次改组;5月,设空军第一、二、三路司令部,负责指挥各区域空军作战。

砖楼标牌(成都市武侯区地方志办公室 供图)

1939年1月,航空委员会几经辗转迁至成都,驻东门外沙河铺,成都于是成为战时中国空军的最高指挥中心和最大的战略基地。原驻陕西、河南等地的空军第三路司令部、空军第五大队等作战队伍随后移驻成都。

空军第三路司令部统辖豫、鄂、陕、甘、川各省区空军部队,下辖3个轰炸大队、4个驱逐大队、1个侦察中队;管辖3个总站、27个空军站、3 所修理工厂、3个修理所、5个油弹库、2个器材库、2个高射炮营、2个机械士队、2个汽车中队,还有测量队、空军医院、仪器修造厂等,分驻成都太平寺、凤凰山等近郊各空军基地。成都于是成为当时国内最大的空军基地,驻扎了全国空军80%的人力物力。

抗战时期的中国空军(来源:建川博物馆微信公众号)

航空委员会迁蓉使成都成为抗战时期中国空军作战的指挥部与空军大本营。为争夺制空权,削弱中国的抗战力量,日军部署了针对成都的战略轰炸,将太平寺机场与凤凰山机场作为“航空歼灭战阶段”的主要空袭目标。

1938年至1941年,成都多次遭到密集轰炸,空军第三司令部遂指挥驻蓉空军对日作战,击落多架日军飞机,其中最著名的是毙杀日军“轰炸之王”奥田喜久司的“一一·四空战”。1939 年11月4日,54架日军飞机从汉口直飞成都,对凤凰山、太平寺、温江等机场实施轰炸。空军第三司令部第三大队驱逐机群,迅即对冲入敌机群猛烈攻击,空战十分激烈,击落日军飞机3架。驻华中海军航空队司令官奥田喜久司及大尉细川直三郎、森千代次郎等16人毙命,中国空军则损失飞机3架,邓从凯等3人牺牲。

几年战斗中,中国空军损伤惨重,飞行员和飞机均已消耗殆尽,无力再应对日军空袭,基本放弃了与日方争夺制空权的战斗。为减少无谓牺牲,保存有限的实力,尽量避免与敌正面交战,成都地区组织空军战斗逐渐减少。1941年后,苏联与美国航空志愿队援助中国,改善了中国空军装备不足、落后的困境,夺回了制空权。

奥田喜久司的座机铭牌(来源:《成都大轰炸》)

抗日战争胜利后,空军第三司令部、各空军大队逐渐迁离成都,太平园152号砖楼也人去楼空。1949年后,成都锦江机器厂建立,砖楼改建为职工宿舍,部分厂干部和援华的苏联专家曾在此居住。20世纪60年代,楼顶改为红瓦,后来厨房、天井、围墙均被拆除,仅剩主楼。

历经80余载岁月变迁,砖楼仍伫立在太平园的角落里,铭记着抗战时期中国空军叱咤长空、血洒苍穹的壮阔历史。主楼现被当作仓库使用,部分门窗还被改造,这座历经抗战风雨的砖楼急需加以保护。

参考资料:

1.《成都市志·军事志》,成都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

2.《四川省志·军事志》,四川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

3.《成都地区空军抗战史述论(1939—1943)》,作者:李龙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文/图:成都市武侯区地方志办公室

来源: 成都市武侯区地方志办公室
终审:张亚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