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文化纵横>巴蜀记忆>详细内容

【记忆】成都武侯祠纪事——民国时期艰难生存

作者:成都市武侯区地方志办公室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0-07-27 15:41:05 浏览次数: 【字体:

成都武侯祠纪事

民国时期艰难生存

 民国时期,社会动荡不止,军阀混战不断,成都武侯祠长时间沦为军营,住祠道士们既不能正常接待游人,也不能及时维护祠内文物古迹、园林建筑等,开始了一段艰难岁月。

成都武侯祠大门(成都市武侯区地志办供图)

刘成勋维修武侯祠

有记载的民国时期维修仅有一次。清道光年间,国学大师刘沅调整武侯祠塑像,此后武侯祠未再修缮,塑像损坏剥落严重, 殿内木结构也多处朽坏。1921年, 川军司令、四川省政府主席刘成勋在成都耆老劝说下,筹款修缮祠庙,对刘备殿、诸葛亮殿、文武两廊建筑均进行了大规模修整。1922年夏,成都“五老七贤”之一、著名慈善家尹昌龄撰写《重修诸葛忠武侯祠记》记述此次修缮缘由,后刻碑立于今武侯祠诸葛亮殿西侧水榭。工程于1921年8月动工,历时十七个月。完工后,刘成勋在刘沅更换的“汉昭烈庙”匾额上,增加题跋“献 汉昭烈帝庙 四十八代裔孙刘成勋”,以刘备后代自诩。

刘成勋(图片来自网络)

军队占据武侯祠

  1925年春,四川刘文辉、邓锡侯等军阀联合击败杨森,成都成为刘文辉、邓锡侯、田颂尧三军合驻地区,军队分驻在城内各祠庙。一直到1949年底,武侯祠内长期有军队驻防。这些地方军阀部队政由己出,难以统一管理,占据了祠内众多房屋殿宇,甚至将文武两廊作为宿舍。军队还常以各种借口关闭祠庙,禁止参观,引起群众不满。1932年3月,四川省政府主席刘湘致函各军司令部,责令各军队开放祠庙。8月,武侯祠恢复开放,但许多游客到了大门口,见有士兵站岗,不敢进入,如希鲁《谒丞相祠记》所载:“欲入谒,见军人虎虎对立,怯不敢进。十七日,与青年诸友同来,先用名片说明,幸许可。”即使进入祠内,被军队用作宿舍、办公场所的文武两廊等区域仍禁止参观。

刘文辉(图片来自网络)

  由于军队长期驻祠,祠内道士难以进行日常洒扫管理,武侯祠内文物遗迹、历史建筑、园林景观等逐渐破败。1936年8月,著名教育家庄泽宣游览武侯祠、青羊宫等地后,写下《陇蜀之游》,其中记载了武侯祠由军队管控,屋宇破损不堪,庭院也许久未经扫除,令人大失所望。军队驻祠使游人锐减,道士募捐铸鼎造炉、鬻签解卦等活动也无法进行,香火收入减少,武侯祠日渐冷清荒芜。

武将廊(图片来源:成都武侯祠公众号)

游喜神方活动得以传承

   民国时期,武侯祠仍保留了多项祭祀活动,每年农历七月二十三诸葛亮生日这天,武侯祠都会举行祭祀活动;春秋二祀直到民国1928年后才停止。不少四川军人在上战场前,要到武侯祠拜谒先贤遗像;为国捐躯后,有的高级军官的灵枢,还要特地迎到武侯祠停放,并举行公祭,以寄托对死者的哀思,激励生者的忠义之情。

  尽管处于战乱岁月,成都人仍延续着清代以来春节到武侯祠游喜神方的习俗。平时军队驻祠, 游览不易,春节期间全面开放,市民因此游兴高涨,祠内道士也将春节游喜神方看作一年收入的主要契机,做好了充分准备。前往武侯祠的人越来越多,游喜神方活动影响不断扩大。

  然而,游喜神方的盛况却不能掩盖武侯祠缺乏管理维护日益破败的事实。1931年,刘咸炘游喜神方后作诗一首,诗中记载:“楹间文字半遗亡,垄上人踪竟狼藉。”可见当时武侯祠庙宇较破败, 匾额、楹联等已半数遗失,而游客随意登上惠陵顶,更是搞得一片狼藉。

  抗战期间, 武侯祠游喜神方活动还与抗战宣传结合进行。1938年春节,星芒社特组织乡村宣传队,与四川旅外剧人抗战演戏队,在武侯祠、望江楼两处表演街头剧《逃难回成都》,在节日欢乐的气氛中,各界民众团结抗敌的情绪也逐渐高涨。抗战胜利后,武侯祠游喜神方活动更加兴盛,每到正月初一,城内城外人如潮水涌入武侯祠朝拜,以求一年好运。

武侯祠内摸喜神活动(王晓龙 摄,成都市武侯区地志办 供图)

  民国时期,武侯祠不仅长期沦为军营缺乏维护,祠中文物遗失、古迹损坏,更遭受了战火的摧残,在混乱动荡中艰难生存;直到成都解放,这段不堪岁月才得以结束,武侯祠重获新生。

参考资料

1.成都武侯祠博物馆官网。

2.《成都武侯祠民国时期纪事》,作者:卿三祥。

3.《三国圣地 明良千古——成都武侯祠1780年回首》(下),作者:罗开玉。

方志四川 篆刻:殷智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供稿:成都市武侯区地方志办公室

来源: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终审:张亚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