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袁豆 ‖ 一座桥的记忆
一座桥的记忆
袁 豆
住在机电学院的时候,推开窗就能看见密地大桥。这座桥在我的记忆里是一张白纸轻轻勾勒出的一幅画。
密地大桥(1969年)(图片来源:攀枝花网)
父母是攀枝花初期的建设者,从遥远的北方随着部队来到攀枝花,在这片热土上奉献自己的青春,从此就没有离开过。我也是那个时期出生的孩子,从小听见的是机器的轰鸣声,看见的是父母忙绿的身影。
当时的密地大桥离我很远,甚至记忆里没有这座桥的影子,经常走的是沿江吊桥。一次父亲要去攀矿办事,带上了我,第一次看见密地大桥,桥面两边有很粗的圆管,父亲说:“这是攀矿运送尾矿的管道……”从这以后我知道了“尾矿”。走在桥上,大车经过时,桥就开始晃动,桥下的江水透过桥面的缝隙,清晰可见。我很害怕,吓得紧紧抓住桥的护栏不敢再向前一步。父亲在我前面蹲下身子,把我背在背上。我趴在父亲背上,温暖又美好。父亲的脊背就像一座大山,为我遮风挡雨,让我的童年轻松安然。
长大后,父亲和我住在机电学院,我常常牵着父亲的手在夕阳下伫立在密地大桥上。父亲那双将我抱大的双手长满老茧,指引着我一步步向前走,在饱经风霜的岁月里,已不像以往那么灵活有力了。握着父亲的手,依然感觉是那么的厚实和温暖。与父亲痴痴俯瞰滚滚江水,呆呆仰望两岸的青山。桥下的沙滩,林立的巨石,还有晚霞中和煦的江风,这一切汇成一幅图画,挂在我心里,装饰着我的记忆。
老密地大桥(图片来源:大攀枝花)
密地大桥,见证着攀枝花开发建设的辉煌历史,是“三线精神”最好的实物支撑。密地大桥上部分栓焊无铰钢桁拱桥,采用高强螺栓连接各部件,下部构造为钢筋混凝土墩台。
新密地大桥(图片来源:大攀枝花)
在攀枝花建设初期,密地大桥又称3003号桥。1978年发行的《公路拱桥》邮票,第一枚就是密地大桥邮票,邮票名为“川西三号桥”。三线建设,我们的父辈就是一座座桥。在我们处于悬崖绝壁的地方,我们左右徘徊,盼望有一双双大手牵着我们顺利抵达彼岸!
川西三号桥(图片来源:大攀枝花)
如今,这座大桥要拆了。一座桥,是攀枝花历史的记忆,是我与父亲的记忆!如今父亲不在了,桥也不在了,但是那美好的记忆却是深深的印刻在内心深处了,永不相忘!
方志四川 篆刻:殷智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2020年11月2日第12版)
作者:袁 豆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