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文化纵横>巴蜀记忆>详细内容

【历史文化】人文厚重古韵悠长的成都仁厚街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1-09-14 14:20:15 浏览次数: 【字体:

人文厚重古韵悠长的成都仁厚街

说起成都,相信绝大部分人最先想起的总是它的悠闲、它的慢。清早就开始热闹的茶社和公园,午夜都不打烊的小酒馆和夜宵店。

成都仁厚街

……

这些似乎都可以从宽窄巷子里找到。

但更多成都味,却蕴藏在那些不起眼的老街里。仁厚街就是其中之一。

仁厚街,地处清代时期的少城内,作为满蒙八旗的驻军之地,那时的名字叫仁厚胡同。它一头连着东城根街,一头通着长顺街。街道细细长长的,不张狂,一副很安静的样子,斜对面就是大名鼎鼎的宽窄巷子。

过去的仁厚街很古风,也很安静,甚至有点凋零的味道。这种味道一直保留到20世纪的七八十年代,后来就慢慢消失了,尤其是在宽窄巷子热闹起来后。在过去成都还没有扩建的日子里,市区还鲜见耸入云端的高楼,城市周边还是田野竹林,当春的季节来临,恰遇一阵微风袭来,你甚至可以清楚地嗅到成熟稻谷的味道。同样是在那时,当你走过这条小街,随时可见到几位老人坐在藤椅上喝茶、沉思、打盹,享受着西蜀田园般的无限春光。

仁厚街还诞生过一些值得纪念的东西。20世纪90年代,就在这条街上,曾有过两家很有味道的书店。一家叫“卡夫卡”,位于仁厚街41号附2号,由艺术家康健邦和诗人唐丹鸿夫妇于1994年开办。这里与其他书店有很大的不同,显得很小资。橱窗里供着卡夫卡的脸部素描,是何多苓的作品。店里的一排排书架上码着许多书,都是很阳春白雪的、曲高和寡的那些书。进店堂继续往里走,里间还有一个茶室,素朴天然的木制桌椅,墙上随意粘贴的相片和演出海报,文化氛围浓郁。那时,很多成都文化人都喜欢来这里,一起聚会、喝茶、摆龙门阵。

1994-1999年成都市仁厚街“卡夫卡”书店所在地

1999年的春天,女诗人用书抵押完自己欠下的房租,收拾好行李,潇洒离去。至此,成都这家卡夫卡书店也退出了江湖。

紧挨着卡夫卡不远,还有一家书店,叫“南牖(yǒu)旧书铺”。与卡夫卡的文化沙龙味道比起来,南牖看起来就要土得多,里面完全是灰扑扑的。书店有两个门面,都堆满了书。老板瘦瘦的,姓傅,据说抗美援朝时还去过朝鲜。傅老头终日端着蟠龙壶坐在门口,心情好的时候会让你见识见识他从废品站淘回来的明版线装书。据他介绍,书店亦可以是另一种江湖。自己的江湖上有若干条规矩不可以不遵守:一是雨天绝不开门,二是书不二价但可以赊账,三是不要说不中听的话。

陈子庄(1913~1976)是我国著名国画大师,而仁厚街11号就是陈子庄先生的故居。居所似乎继承了陈先生的隐者气质,藏在居民区内。

陈子庄可不简单,又能文又能武。

先说武。陈子庄小时候拜当时著名拳师彭水老六、徐桥粑、谢棕粑锤为师学武术。以后,竟成西南地区武林高手。民国16年(1927年),陈子庄开始浪迹江湖,游览巴山蜀水,先到峨眉、青城,后去德阳、成都教朋(拳术)和卖画维生。民国26年(1937年),他参加成都武术打擂,荣获金奖,深受王瓒绪青睐。

再说文。陈子庄,四川省荣昌县(今重庆市荣昌区)人,名福贵,又名思进,别号兰园、南原下里巴人,著名国画大师,四川省政协委员。1955年,受聘任四川省文史馆研究员。晚年在画上直书石壶。陈子庄幼时家甚贫,六七岁时启蒙于私塾,自幼受其父熏陶,酷爱绘画。曾向著名大画家黄宾虹、齐白石学习。

1976年7月3日,陈子庄在家中作画

他的绘画艺术植根于数千年传统文化土壤。在长期研究中国传统书画理论的基础上,他在20世纪50年代开始变法,逐步形成自己的艺术思想体系和独特的“子庄风格”。

陈子庄《泛舟图》

由于他很少与外界交流,他的画艺在生前鲜为人知,可在他去世后,却得到了海内外极高评价。1988年,他的作品在北京中国美术馆展出,被誉为“轰动京华,震惊世界”。很多研究者认为他是继张大千之后四川画家第一人。特别是他的写意画中所透出的自然、天真、鲜活的境界,和自成一格的峭拔、灵宕的特色,使很多研究者为之倾倒,被誉为“中国的梵高”。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供稿:成都市青羊区地方志办公室

来源: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终审:何晓波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