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文化纵横>巴蜀记忆>详细内容

【记忆】成都东郊之声(二)‖在技工校的学教生涯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1-11-23 19:03:40 浏览次数: 【字体:

成都东郊之声(二)

在技工校的学教生涯

口述/余懋勋 整理/那青青

访谈时间:2020年8月5日

访谈地点:成都市武侯区科华北路60号沸城上水茶道

口述人:余懋勋

访谈者:罗 兰 那青青

整理者:那青青

口述人简介

余懋勋,1949年11月生,1972年由成都市东城区(现锦江区)镗钯街街道办事处推荐进入719厂。先后担任无线电装配车间技术工人,技术学校老师、教研组长、教导组长、教导主任、工会主席,719厂子弟中学教导处副主任、工会副主席,三产总部管理员。2003年12月退休。

我是1949年11月出生的共和国同龄人,老三届初中毕业生。生在这个年龄段的人,不是想学习就有机会学习的。当年一毕业,全国范围内学校停课,工厂停产,大批的初、高中青年“上山下乡”,余下的一部分参军入伍或像我一样进厂留城。大家只得将继续深造的梦搁置一边,先投入生产,容后再作打算。

1972年,我通过街道办推荐进入719厂,一直在无线电装备车间担任低频电压器线圈的绕制工作。1978年,等来了厂里职工教育招生并顺利通过考试,进入中专一班学习无线电专业。边工作边学习,之后又自己报名了电大的英语课程,为参加成人高考夯实基础。

1982年,七机部领导宋健到厂里视察,传达七机部要转产搞电子计算机的指示。为此,厂里又招了两个班的学生培养人才,一个电大班,一个职大班。这一年,我参加了成人高考,分数达到电大的录取线后,又应航天部要求参加了语文和政治两科考试。当时的两套试卷还是四川省国防工办委托电子科大的教师出的,通过加试后才能进入航天部批准的职工大学学习。我进的是职大班,学习无线电设备结构设计专业。脱产学习的3年期间,不但有书读,有奖金,工资还照拿,福利非常不错。

在校期间,我虽年龄已过而立,但,学习速度一点不落十几二十岁的小年轻,因为成绩优异还当了三年多的班长。1985年最后一学期毕业设计选择课题时,总工程师办公室搭线介绍为厂里设计冲床气动自动送料器,据说很多人都想搞这个项目,但没成功。学校领导安排我和金惠蓉同学承担这个课题。我们在周正和老师指导下,很顺利地完成了设计任务,由厂里2号车间工人师傅配合,一次性就试制成功。从设计到试制整个过程只用了半年时间,这个能极大减小冲床工人手、臂、头受到伤害可能性的自动送料器就做成了。厂里非常重视,这一研究成果论文后来还在航天工业总公司主办的《新兴科技》上发表。

1985年11月,我们学成毕业,比一般学校推迟了两个月。起初厂里才开始上课时,因为生产任务重,都是利用晚上业余时间开的课。教学部研究后决定,要保质保量完成教学作业,就特意延长了教学时间。对于毕业生的安排,七机部原来的想法是,电大班做软件设计,职大班做硬件设计,但这一计划因故并未实施。按照政策规定,我们要先回原单位工作半年后,才能重新分配岗位。

阔别车间3年,我以检验员的身份回归,继续在生产一线工作。40天后,车间突然响起劳动人事处的电话,要求我到技工学校去见一下吴校长。懵里懵懂去了校长办公室,才知彼时恰逢航天部来验收我们厂的技工学校,缺一个教《工程力学》的老师,校长征询我是否有意愿调岗。我一时拿不定主意,还是征求厂里从电子科大聘请来教物理的甘老师意见,才下定决心到技工校挑战教师一岗的。在回复了吴校长后,一纸“厂内调动准备提干”的调令到了车间。经过专门的职业培训考取授课资格证后,我在1986年9月正式站上了三尺讲台。几年后,又接棒教导主任一职,除授课外还要做一些教学管理工作。

余懋勋的系列证书

技工学校是1979年7月1日成立的,其主要任务是为工厂培养生产所需的无线电装配调试、电化学加工、机械加工专业的技术工人。调入技工学校这年,厂里从澳大利亚引进了一条生产多层印制板的生产线,不久前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的胡耀邦还到厂里视察过,周围的青年都很看好719厂的发展,所以1986年7月新生报名登记时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火爆场面。面向社会招生的20%指标,16个名额就有700多人报考,报名现场排起了长队,负责招生登记的老师忙得连饭都没时间吃。

余懋勋在技工校担任讲师的聘书

在任教期间,我积极吸取他人教学优点提升自己教学能力,1993年,航天部教育司派人到学校检查工作听我讲课,当堂出题临时抽考学生,全班平均成绩78分,我交出一份让领导、老师和学生都满意的答卷。1994年教师节,我得到航天部教育系统嘉奖,成为我们厂当年唯一的“百名优秀教师”,捧回大红的荣誉证书和闪闪发光的航天手表。这块手表金色的表面上镌刻着航天火箭的图案,图案下方是“中国航天”四个中文字和“CASC”航天专用徽标,是航天部特制,质量很好,至今仍能正常工作,除换过表带和电池外,从未对它有过修缮。

1994年“优秀教师”证书

不过,进入90年代后,军品任务削减,成都东郊的军工厂效益都滑坡,技工学校的毕业生也往外流失,厂里决定1997年停止招生。学校的老师以55岁为界,以上年龄办理退养,以下年龄安排到子弟校,重组成新的百来人教师队伍。

1994年教师节 航天手表

我48岁未超龄,按要求被调入子弟校,不过当时技工学校还有一个无线电17班未毕业,就安排我先把这个班带毕业并分配好工作后,才到子弟校教授初中课程。1999年4月8日,厂领导动过重开技工学校的心思,派学校书记和我去金堂绿岛洲参加成都市职业技能开发工作会,但一直没拿定主意,最后索性作罢。所以我与技工学校的缘分,也在2000年无线电17班毕业的时候了了,不再更新续集。当年的手写教学日志早已泛黄,但想起那段边自学边教学的日子,仍然刻骨铭心。

任教期间的工作笔记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供稿:成都市成华区地方志办公室

来源: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终审:唐志昂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