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文化纵横>巴蜀记忆>详细内容

【记忆】两公里石板路见证绵阳古今变迁‖郑金容 张竞元

作者:郑金容 张竞元(绵阳日报社)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2-03-05 23:27:49 浏览次数: 【字体:

两公里石板路

见证绵阳古今变迁

绵阳是金牛古道的要冲之地,北上经梓潼、过广元可至汉中盆地,南下亦可直达成都平原,是古时沟通秦蜀之间南北交通的必经之地。

至今,在绵阳境内仍保留着不少古道遗迹,而游仙区朝阳厂附近有一段古道,保存尤为完整。

绵阳市游仙区朝阳厂砖墙外的古道

古老的石板路

从17路公交车终点站——朝阳厂站起,向北穿过一片居民住房和农田,便来到了古道。道路并不平坦,沿途是久未打理的树木和灌木丛,不时还有坠落的枯木拦住人们的去路。

踏上这条狭窄的石板路,顺着左侧斜坡往下看,住宅小区鳞次栉比,有妇人正在整理院落里的小菜地,也有老人在悠闲踱步、互诉家长里短,右侧紧贴着朝阳厂厂区的橙红色砖墙,在树影婆娑间,能看到厂内一隅。再往前去,古道两旁高耸的树木逐渐增多,繁茂的枝叶有力地隔绝了城市中嘈杂的汽笛声,草木混杂着泥土芬芳,这里的空气格外清新,像是城市边缘的一个天然氧吧,涤荡着喧嚣和尘埃。

此前,笔者曾和绵阳本地的蜀道研究专家一同走过此路,探寻古道上的历史云烟。石板路、拦马墙、歇脚石……狭窄的小路,长短不齐的石板,光滑的表面都证实着这条道路的历史。专家介绍说,这些石板长约1.8米,宽50余厘米,厚10余厘米,材质都很坚硬,因此能够存在千百年,又因为该路段较偏远,多年来变动相对不大,石板路断断续续连在一起,约有两公里。

古道满载回忆

1937年川陕公路开通,古驿道随即废弃,随着时间推移,地处偏僻的古道逐渐被湮没在山野乡林中。

1969年10月,原第五机械工业部按照中央军委指示,接受铁道兵学校校址组建国营第5023厂。为保障工厂的安全性和隐蔽性,有利于军工产品生产的战略运输,在距绵阳火车站3公里处一个四面环山的地方修建工厂,对外也称作“朝阳厂”。来自四面八方的建设者们汇集到朝阳厂,夙兴夜寐生产军工产品,创造了无数荣光。贺明福老人就是其中一员。

对于这条古道,老人感触颇多。“这条路除了是古道的一部分外,曾经还是许多农民去城里卖菜的必经之路,以前走这条路的人很多,我就常从这条路出去钓鱼。现在大路修好了,来这条小道的人就不多了,我也不常来了。”话语间,贺老回忆往昔,既有无数关于那个年代的记忆,对于新时代乡村振兴、公路建设的喜悦之情也溢于言表。

研究古道的相关人员介绍,绵阳是古道交通工具的更改中转地,从成都到绵阳的古道石板遗迹上多有车辙印,而绵阳到广元一段,石板光滑,几乎无任何车辙印迹,说明此路段多山区,难通车辆,多是人行。而朝阳厂附近这一段路便是位于山区,千百年来无数人踏着这条古道,出川入蜀,石板表面早已光滑平顺。

弯曲的小径,幽深的线路,两旁的松柏古树和野花奇草,耳边时而传来山间鸟儿的浅唱低吟,让这条古道别有一种韵味。

记录一段历史

从朝阳厂这段古道的走向来看,其实它属于滥泥铺其中一段。滥泥铺,是古绵州境内设的一个驿铺,是古时候绵阳人出川北上中原、从京城入川必经的交通要道。

《绵州记忆》一书中写到,古驿道从成都出发经德阳境内的金山铺进入绵州境内的新铺,经皂角铺到石桥铺,在饮马渡进入绵州城。出州城经东津渡过芙蓉溪,沿芙蓉溪东岸,到现在的游仙区游仙镇芙蓉村,就进入滥泥铺的驿路,之后过炕香铺、蔡家桥铺至沉香铺到魏城驿,随后进入梓潼、剑阁,到达广元驿后一路出川。这条不起眼的没落小道,当年曾是连通绵州与中原之间的主干道。

随着经济发展,城市道路不断完善,古道逐渐没落。如今,古道被新的道路多取代,不再是贺老先生出门垂钓时要走的捷径,也不是农民外出卖菜挣钱的必然选择。现代化基础设施的完善仍在继续,废弃的金牛古道已不复往日辉煌,但那段往来繁荣、人流车流热闹的场景依旧是历史云烟中不可忽视的记忆。

END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作者:郑金容 张竞元(绵阳日报社)

供稿:中共绵阳市委党史研究室(绵阳市地方志编纂中心)

来源: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终审:唐志昂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