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5-17 14:03:00

【大熊猫文化】夏勒笔下的雅安(二):走行在穆坪

作者:【美】乔治·夏勒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1-04-24 20:39:48 浏览次数: 【字体:

夏勒笔下的雅安(二)

走进穆坪

【美】乔治·夏勒

雅安过去不远,黄土路沿着河岩西行入山,通过一个宽阔的山谷,再过去的山隘,就是进入汉藏边区群山的门户。我们开车驶下群峰环绕的山谷,山峰都掩盖在云雾里。

转过一个弯,我们看见宝兴城就在前方,依山傍河。这是个典型的乡下小镇,有一大堆无法分辨的水泥建筑物,每一幢都有好几层楼高,里面有公家机关、百货公司、旅馆、电影院;小商店和住家星散在郊区。

我在环镇道路旁看到一座石碑,古旧的铭文已随时光流逝和新时代的到来而磨蚀。

对任何关心熊猫的西方人而言,宝兴都是一块圣地,因为这儿就是阿尔芒·戴维入山,发现大熊猫的出发点。阿尔芒·戴维是庇里牛斯山区的巴斯克人,生于1826年,22岁时入拉撒路教会(Lazarists)。1851年获授神职,11年后,他被派赴北京的拉撒路教会传教,热衷研究博物学,发现多种亚洲最特殊的动物与植物。1865年,他在北京附近的御用猎苑中看见一种“有趣的反刍动物”,那是一种长相怪异的鹿,名叫四不像,生有驴尾、鹿角、骆驼颈和牛蹄。这种鹿在野生动物界已宣告绝迹,御苑里这头是世上绝无仅有的一只。阿尔芒·戴维买下两头鹿的遗骸,后来为取学名为Elaphurusdavidianus,其中嵌有他自己的姓,意为阿尔芒·戴维的鹿。他自1868年至1870年的第二次搜集珍禽异兽之旅,来到宝兴,他在这儿的发现成果,不仅使他在科学界扬名,更使他成为一般社会大众心目中的名人。

阿尔芒·戴维的时代,从成都到宝兴需要六天,最后一天是翻越一座林木茂密的高山。下到宝兴时,阿尔芒·戴维看见“很多非常巨大的杉木树干倒在地上,任其腐烂,这些树是穆坪土司下令砍的,为的是建立一道阻挡朝廷部队的障碍”,这时,宝兴已有一个法国传教士主持的外籍传教团,负责人是杜吉泰(Dugrite)先生,他教大约50名中国学生拉丁文、哲学、神学、历史等,阿尔芒·戴维起先住在他那儿。

邓池沟天主教堂在宝兴北部,阿尔芒·戴维“发现”大熊猫的地方——《熊猫之路THEWAYOFTHEPANDA》(图片来自网络)

阿尔芒·戴维在日记中说:1869年3月1日,星期一,抵穆坪的第一天。天气极佳。我已经提到,穆坪的学院建于五六十年前,当时中国对西方宗教迫害甚烈,传教士不得不向蛮族领袖寻求庇护。那时候,这些山谷还遍植森林,本地的原住民都被称为蛮子。但不久基督徒和其他汉人就跟着传教士前来,并得到当地管辖者的许可,在此耕作,遵守特殊的条件和缴纳税捐。渐渐山谷就转变为汉人风貌,引进汉人的农耕法,传教士又从欧洲输入马铃薯和包心菜,这两种作物直到今天,仍是山区居民的主食。栽培草药、猎麝香鹿、把植物烧灰制碱水、种植玉米及上述其他作物,就是这个与外界隔绝的山区居民的谋生方式。伐木与输出锯成宽板的木材,也是一项重要资源。我一住进杜吉泰先生为我安排的舒适的小房间,就迫不及待去参观新环境,我打算在这住一季……第一天的空闲时刻,我都花在猎鸟上……

(摘自乔治·夏勒《最后的熊猫》)

(未完待续)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作者:【美】乔治·夏勒

供稿:雅安市地方志编纂中心

来源: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终审:唐志昂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