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看“十一五”
“十一五”时期(2006—2010年),是四川发展史上极不平凡的5年。全省万众一心,共克时艰,战胜了汶川特大地震等严重自然灾害;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巨大冲击,强化投资拉动、产业支撑,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发展质量不断提高;着力建设西部经济发展高地,加快推进“一枢纽、三中心、四基地”建设,四川在全国发展格局中的地位更加凸显;全面加强社会建设,把公共资源更多地投向民生领域,人民生产生活条件不断改善。2006—2010年,全省地区生产总值(GDP)从8690.2亿元增加到17185.5亿元,年增速分别为13.5%、14.5%、11.0%、14.5%、15.1%。
2010年,省委、省政府紧紧抓住扩大内需、灾后恢复重建和实施西部大开发的重大机遇,牢牢把握“巩固回升、加快发展”的工作基调,灾后恢复重建任务基本完成,全省经济发展加快,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全年第一产业增加值2443.2亿元,增长4.3%;第二产业增加值7902.2亿元,增长22.4%;第三产业增加值6840.1亿元,增长10.3%;人均GDP21182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3582.0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884.8亿元。进出口总额326.7亿美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461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399元。全省铁路营业里程3549千米,公路里程266082千米。普通高等学校在校学生数108.6万人,普通中学在校学生数490.1万人,小学在校学生数592.1万人;公共图书馆161个,文化馆204个,博物馆108个;卫生机构床位数30.2万张。森林覆盖率从2005年的28.98%提高到34.82%。
汶川特大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基本完成,中央“三年目标任务两年基本完成”的要求如期实现。灾后恢复重建纳入国家规划的项目完工92%、概算总投资完成90%。“十一五”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任务胜利完成,并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再上新台阶奠定了良好基础。
来源:《四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事记》(四川省委改革办、四川省地方志办编,2018年9月方志出版社出版)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