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事记】1978~1999 无数个“第一”成就四川骄傲
四川新闻网成都12月21日讯(记者 李慧颖)近日,四川省委改革办、四川省地方志办梳理了我省在中国改革开放史上书写的数百条第一和历史性首创大事要闻,集合而成150万字的《四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事记》,让全省广大群众进一步了解四川40年来对全国改革开放的贡献,弘扬改革创新精神,推动改革开放再出发。
改革开放四十年,为四川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也带来无数的“第一”:1984年,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为中国第一个对外开放的航天发射场;1986年,中国第一个农家乐“徐家大院”开办;1995年,西部地区首条高速公路成渝高速公路建成通车……无数个“第一”,是四川人的骄傲,也是无数四川前辈的奉献和汗水。
1980年,四川省广汉县向阳公社在全国率先撤销人民公社,恢复乡政府,成为全国最早改变政社合一的人民公社体制,实行党政分工、政企分开新体制的乡(四川省档案局供图)
改变 开启新机遇
1980年,四川广汉县委正式摘下向阳人民公社的牌子,挂上“广汉县向阳乡人民政府”牌子,并成立乡党委、乡政府、乡农工商联合公司; 生产大队改为村,生产队改为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的集体经济组织——农业合作社。向阳乡成为全国最早改变政社合一的人民公社体制,实行党政分工、政企分开的新体制的乡。
1980年3月,位于成都火车北站附近东一街的荷花池综合市场开张,由于适应商品交换的需要,市场交易活跃。此后,经过20多年发展,该市场逐步形成以荷花池百货市场为中心,大成市场、蓝光金荷花、荷花金池等多个市场环绕的占地80万平方米的大型综合批发市场,其规模、效益均居中国西部集贸市场之首。随着旧城改建和成都市城建规划的变化发展,处于成都市二环内的荷花池市场搬迁至三环外交通便利的北新干道东侧,并升级改造为“国际商贸城”。
1983年7月,成都市在全省率先改革流通体制,向农产品敞开大门。全市采取了开办农副土特产品联合经营中心、农副土特产品贸易服务中心、允许各区县开设农副土特产品商店等一系列举措,推动农产品购销流通。
1986年12月12日,成都市劳务市场在成都市柿子巷正式开业。此后,省政府在全省推广了成都市开办劳务市场的经验,逐步在各地推广建立劳务市场。
1987年,杨百万蚊帐有限公司宣告成立。该公司其申请的执照是0001号,为成都市首家注册的私营企业。杨百万本名杨义安,改革开放以来,他凭借个人手艺,制作销售的蚊帐在市场上极为畅销,被称为“杨百万”。
1989年5月3日,中国轻工业首个企业集团——中国天府可乐集团公司正式成立。
1989年7月20日,成都交电商场正式开业,并在全省首家实行“全部商品售后信誉保险”。这一措施对市场震动大,其他行业纷纷跟进,促进了商品保险业的兴起。
1991年12月26日,四川金融市场证券交易中心在成都市红庙子街60号挂牌开业,该中心是省政府决定由人行省分行出人出钱组建而成的证券交易市场,也是全国设立的第一家证券交易中心。
1992年8月13日,成都市被国家确定为内陆对外开放城市,为四川进一步扩大对内对外开放提供了重要契机。
1993年3月,四川省批准建立省级成都经济技术开发区。
1994年12月14日,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正式开工。三峡工程计划总工期18年,整个工程包括一座185米高的混凝重力式大坝、泄水闸、一座堤后式水电站、一座永久性通航船闸和一架升船机,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水利水电枢纽工程,也是中国有史以来建设最大型的工程项目,具有防洪、发电、航运、供水等综合效益。
1994年,中国四川国际经济合作研讨会暨招商引资洽谈会在成都举行。这是省政府首次在成都举办的大型招商引资洽谈会,24个国家和地区的客商670人参与洽谈会;共签约277项,总投资56.2亿美元,利用外资24.55亿美元。其中,签合同121个,总投资8.82亿美元,合同利用外资5.11亿美元;签协议项目156个,总投资47.38亿美元,协议利用外资19.44亿美元。
1996年8月28日,四川首次事业单位登记工作全面完成,全省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工作步入规范化、法制化轨道。经各级有关部门依法登记,全省79580个事业单位已办理登记70047个,占88%;暂缓登记9533个,占12%。全省培训机构通过严格审查,共有成都行政学院等10家教育培训单位取得人事厅颁发的《国家公务员培训施教机构资格证书》。省级和中央在川事业单位共登记1287个,法人事业单位1149个,占89.3%;非法人事业单位138个,占10.7%。
1997年2月24日,成都市举行全省首次公务员考试。3月1日,四川省级机关首次在成都举行公开招收国家公务员考试,70个省级工作部门贯彻“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面向社会公开招考385个职位,报考者达6377人。公开招考公务员,打破了单位、地域与身份的界限,公开选拔、量才录用,是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重大进步。
1999年1月,四川新闻网开通,这是全国各省(区、市)中最早成立的新闻网站。四川新闻网由省委宣传部主管主办,被国务院新闻办列为全国六大地方重点新闻网站之一,是全国上网媒体最多的新闻网站,承担了全省新闻媒体电子版新闻网页集中上网工作,并与《四川日报》、四川人民广播电台、四川电视台并列为省级4家主要媒体。
1999年10月19—20日,省政府在成都召开全省退耕还林试点工作会议,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退耕还林在四川先行启动的战略部署,布置了1999—2000年退耕还林20万公顷的工程任务。
建设 蜀道不再难
1979年3月,成都市梁家巷到天回镇段9千米公路改建完工,该路段为省内第一段一级公路。
1980年3月4日,赤水大桥建成通车。这是沟通川黔两省的第一座公路大桥,位于贵州赤水县与四川合江县间赤水河上,全长243.7米。
1980年10月 ,唐家寺至巴中公路三台涪江斜拉桥竣工通车。该桥全长560.3米,共11孔,单孔最大跨径128米,系当时国内第一座特大跨径预应力混凝土箱梁双塔扇形双索面斜拉桥。1980年,获国家交通部重大科技成果二等奖。
1982年9月,汉源大树临河堡大渡河吊桥建成。该桥全长254.7米,主桥1孔,净跨208米。该桥是四川省第一座单塔吊桥。
1984年 ,成昆(成都—昆明)铁路作为象征20世纪人类征服大自然和进入宇宙空间的三大事件之一,获得联合国特别奖。
1985年7月,全省最后一个不通公路的县——甘孜州得荣县通车。至此,四川实现县县通公路。
1987年9月23日,成灌公路建成通车(四川省交通运输厅供图)
1987年9月23日,四川省第一条高等级公路——成(都)灌(县)公路建成通车。公路东接成都市区的西干线,西接灌县县城,全长48.5千米,路面为4厘米厚的沥青混凝土,分4条快车道和两条慢车道。
1988年12月, 国内最大跨径独塔单索面预应力混凝土斜拉桥——重庆嘉陵江石门大桥建成通车。大桥桥长806米,引桥长316.5米,为连续弯坡桥;桥面宽25.5米,双向4车道15米;桥下通航净高12—16米,通航净跨120—130米;主梁采用劲性钢骨架长节段悬浇,属国内首创。
1990年11月,宜宾金沙江南门大桥剪彩通车。该桥主桥净跨240米,全长387.87米,净空高19.5米,为中承式钢筋混凝土公路拱桥,有“亚洲第一跨”之称,名列世界同类桥型前茅。
1992年2月,铁路春运客流进入高峰。宝成、成渝、成昆3条干线均超负荷运转,有的列车超员率达200%,3万余民工滞留在成都火车站。省委、省政府责成省政法委牵头,组织公安、铁路、交通、成都市政府及其他相关部门,搞好车站、旅店等场所的服务管理工作,开展多渠道疏散运输,让群众及时返乡。其间,成都铁路局日发送旅客流量最高达35万人次,客流高峰期持续到3月下旬。自当年起,四川开始提前组织春运。
1994年10月3日,四川省第一条中外合资的改扩建公路——成(都)彭(州)公路全线通车。成彭公路起点为成都市金牛区,途经大丰、龙桥、新繁、利济至彭州,全程21千米。
1996年5月18日,成渝(成都—重庆)铁路进行首次提速运行,经过10天有序运作,取得成功。成渝之间的客运列车耗时由之前最快的9个小时缩短为6个半小时,这是中国山区单线铁路首次提速实验。
1998年12月19日,国家“九五”重点建设工程——川藏公路二郎山隧道全线贯通。
1999年,成(都)乐(山)高速公路建成通车,促进两地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成乐高速是乐山市第一条高速公路,也是四川省“人”字形高等级公路主骨架的重要组成部分。
1999年12月28日,成雅高速建成通车。成雅高速是通往云南、西藏的主要通道,也是西部大开发的交通主干线之一。
1990年,峨眉电影制片厂出品的《焦裕禄》获第11届“金鸡奖”最佳故事片奖、第14届“百花奖”最佳故事片奖(峨眉电影制片厂 供图)
开放 文化艺术百花盛开
1980年,第二届全国青年美展在中国美术馆开幕。四川美术学院学生罗中立的油画作品《父亲》,在评选中获得一等奖。该作品蕴含的思想内容引发了美术界的一次大争论,代表了四川美术界在改革开放以来所取得的巨大成就,被誉为20世纪80年代中国画坛的一面旗帜。
1982年,峨眉电影制片厂出品、1981年上映的故事片《被爱情遗忘的角落》,获文化部授予的1981年优秀故事片奖及第二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女配角和最佳编剧奖。
1982年,省委办公厅转发省文化局党组关于振兴川剧的请示报告,并发出通知。通知指出,振兴川剧是全省人民群众的愿望,对川剧艺术进行“抢救、继承、改革、发展”,是当前全省文艺战线的一项重要任务;要求各级党委督促宣传文化部门采取积极措施,贯彻落实。这是四川首次提出“振兴川剧”的口号和“抢救、继承、改革、发展”的方针。
1982年 12月15日,中国作协宣布首届茅盾文学奖评选结果。由四川作家周克芹创作,并在重庆市作协主办的《红岩》上发表的长篇小说《许茂和他的女儿们》获得茅盾文学奖。
1984年,成都市川剧院演员晓艇获得首届中国戏剧“梅花奖”。“梅花奖”是中国戏剧表演艺术最高奖。
1985年,峨眉电影制片厂摄制的《红衣少女》在成都举行的中国电影第五届“金鸡奖”、《大众电影》第八届“百花奖”授奖大会上,获得金鸡、百花最佳故事片2项大奖。此后,峨影厂拍摄大批优秀电影作品,引起广泛社会影响。
1985年10月1日,剧作家魏明伦创作的荒诞川剧《潘金莲》在自贡首演,引发了一场关于人生观、历史观、道德观和戏剧观的全国性大讨论。当年,该剧的上演被评为中国戏曲十大新闻之一。
1985年,在北京举行的首届全国体育美术展览会上,成都人朱成于1983年创作的雕塑《千钧一箭》获特等奖。后再获国际奥委会特等奖,并被国际奥委会总部体育博物馆永久陈列。
1986年1月9日,成都市歌舞剧团编排的舞剧《鸣凤之死》在日本参加第三届国际舞蹈大奖赛,获得第一名——皇冠奖牌。该剧是根据四川著名作家巴金的小说《家》中有关情节改编、创作。
1987年7月,在法国阿维尼翁艺术节组织的“世界大河相会在塞纳河”的民间艺术交流活动上,来自中国四川的陈邦贵、蔡德元、陈昌福应邀演唱了川江号子。法国电视台、法国第一大报《世界报》等媒体评价“川江号子”是艺术节上“江河音乐专栏内最为出众的部分”。川江号子主要流传于金沙江、长江及其支流岷江、沱江、嘉陵江、乌江和大宁河等流域,是一种由号工领唱,众船工帮腔、合唱的“一领众和”民间歌唱形式,被列为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
1989年1月25日,第六届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奖名单公布,省川剧院青年演员古小琴、重庆市川剧院青年演员沈铁梅获奖,成为继晓艇之后,再获戏剧“梅花奖”的川剧演员。
1991年5月,四川省文艺专业最高奖——巴蜀文艺奖正式设立。该奖由省财政拨款100万元作为奖励基金,省文联负责组织开展评奖活动,范围包括戏剧、电影、电视、音乐、舞蹈、美术、摄影、书法、曲艺、杂技等11个艺术门类,每3年评奖1次。
1995年10月22日,峨眉电影制片厂拍摄的故事片《被告山杠爷》获得第十五届电影“金鸡”奖最佳故事片奖、最佳编剧奖、最佳男主角奖等奖项,成为当届获奖最多影片。同时,《被告山杠爷》获得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故事片、最佳男主角两项大奖。山杠爷饰演者李仁堂获“金鸡奖”“百花奖”最佳男主角奖。
1996年7月8日,美国青年马可从四川省川剧学校校长手中接过编号为“001”的毕业证。他是第一个自费到中国学川剧的外国人,也是第一个获得中国最权威的川剧学府毕业证的外国学生。
1998年9月2—6日,川剧《中国公主杜兰朵》赴京演出,取得5场演出场场爆满的好成绩。《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等新闻媒体均以大量的图文报道了演出盛况。《中国公主杜兰朵》由川籍剧作家魏明伦根据西洋歌剧《杜兰朵》改编而成,重新树立了现代川剧“四美”新形象,开启了创新、时尚的“新川剧”时代。
1983年1月,魏明伦、南国编剧的《巴山秀才》获全国优秀剧本奖(自贡市地方志办公室供图)
1990年2月18日,成都蜀都大厦股份有限公司开业。图为蜀都大厦(四川证监局供图)
1990年9月25日,成渝高速公路开工建设;1995年9月15日,全线通车。图为成渝高速公路(四川省交通运输厅供图)
(来源:四川新闻网)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