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文化纵横>传统文化>详细内容

【传统文化】二月二!龙抬头!老师家长可以讲给孩子的7件事儿

来源:央视新闻、人民日报、新华社等 发布时间:2024-03-11 16:06:28 浏览次数: 【字体:

图片

3月11日,农历二月初二,龙头节!

“龙梦醒,天暖正早春,龙抬头,填仓风雨顺。龙尾摆,田间起花云,龙鳞闪,五谷进家门。”

二月二,老师家长可以讲给孩子的7件事儿!

图片

1

二月二,龙抬头

万物复苏、春天来了

“二月二,龙抬头”,这是古人仰望苍穹所捕获的浪漫与神奇,说的是“二十八宿”中的“东方青龙”于农历二月初二抬头,以星象预示气象。

“二十八宿”七星为一组,青龙、朱雀、白虎、玄武,东南西北各据一方,分别代表春夏秋冬四季。

角、亢、氐、房、心、尾、箕七星构成“东方青龙”,角是龙角,亢是龙颈,氐是龙爪,房是龙胸,尾、箕为龙尾。

“龙抬头”,“青龙”七星始出东方,万物此时萌发苏醒,春真的来了。

2

二月二,剃龙头

辞旧迎新、鸿运当头

二月二可谓“中国传统理发日”,民谚云“二月二剃龙头,一年都有精神头”。

清代《帝京岁时纪胜》中写,清代男子薙发(薙同“剃”),但正月有不动刀的“禁忌”,因此,一到“二月二”,皆“于是日栉薙,盖取‘龙抬头’之意”。借龙抬头之吉时,孩子“剃喜头”,健康长大,出人头地。大人“剃龙头”,辞旧迎新,鸿运当头。

图片

3

二月二,吃龙食

身体健康、大吉大利

为取吉利,二月二这一天民间饮食多以“龙”为名。

吃水饺叫“吃龙耳”,吃米饭叫“吃龙子”,吃馄饨叫“吃龙眼”,吃面条叫“扶龙须”,吃油炸糕为“吃龙胆”,吃麻花为“啃龙骨”,饼也做出龙鳞状来,称“龙鳞饼”。

此外,“二月二吃豆豆”,不少地方当日还有炒豆子、吃豆子习俗。

4

二月二,春耕节

潜心耕耘、静待收获

在以农为本的古代,劳作是古人生活常态。

每年有一天,哪怕是养尊处优的皇帝,也得出宫带头“劳动”一回。

这一天,就是“龙抬头”的二月二,称得上我国古代名副其实的“劳动节”。

此时节,大地返青,春耕从南到北陆续开始。

因此,二月二又被称为“春耕节”“农事节”,北方广传“二月二,龙抬头;大仓满,小仓流”。

图片

5

二月二,踏青节

不负良辰、步步生花

宋朝把二月二指定为百花生日,名曰“花朝节”。

到了元朝,又有“踏青节”之称,费著《岁华纪丽谱》记有,“二月二日,踏青节。初郡人游赏,散在四郊。春游千万家,美人颜如花。三三两两映花立,飘飘似欲乘烟霞。”

“何日同宴游,心期二月二。”

轻衫,细马,春年少,此时节,日子如诗,时光含香,好景却不长,愿你不负良辰,一步一欢喜。

6

二月二,话龙史

无所畏惧、乘风破浪

为什么龙并不真正存在,却在人们心中绽放着耀眼光芒?为什么生活中存在着很多其他动物,中国人却偏偏喜欢自称“龙的传人”?

一个重要原因在于,人们把龙视作了一种情感的纽带与文化的象征,龙的身上,必然有暗合于我们民族精神的地方,如此,它才有在民间不断流传的土壤。

龙是传统之物,是一种精神符号,承载着丰富的文化信息,对龙文化的审视与继承,关键取决于人。

如果我们从龙的身上,吸取的是包容、中和的精神,是昂然进取的锐气,是无所畏惧的刚猛之心,是能屈能伸的做事之道,那么,我们还有什么困难不能克服,还有什么奇迹不能创造?

7

二月二,读诗词

不负春光、诗意前行

二月二日

白居易(唐)

二月二日新雨晴,草芽菜甲一时生。

轻衫细马春年少,十字津头一字行。

二月二日

李商隐(唐)

二月二日江上行,东风日暖闻吹笙。

花须柳眼各无赖,紫蝶黄蜂俱有情。

万里忆归元亮井,三年从事亚夫营。

新滩莫悟游人意,更作风檐夜雨声。

二月二日出郊

王庭珪(宋)

日头欲出未出时,雾失江城雨脚微。

天忽作晴山卷幔,云犹含态石披衣。

烟村南北黄鹂语,麦陇高低紫燕飞。

谁似田家知此乐,呼儿吹笛跨牛归?

二月二日即事

方岳(南宋)

春潮昨夜没平滩,一雨催花色半含。

雁唤元宵归塞北,燕衔新社到江南。

无欢不必游花树,有病何须置药篮。

只把公忠答天地,从教儿女闹冠簪。

图片

《二月春风》汪晓灵作(图源:四川方志图库)

乍暖还寒,草长莺飞

春天,来了

愿我们

珍惜每个今天

昂首笃定向前

不负自己,不负春光

来源:央视新闻、人民日报、新华社等

配图:方志四川

来源: 央视新闻、人民日报、新华社等
终审:唐志昂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