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文化纵横>传统文化>详细内容

【传统文化】话说羌年‖赵兴武

作者:赵兴武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4-12-27 13:20:57 浏览次数: 【字体:

话说羌年

赵兴武

北川于1991年第一次在县城组织庆祝羌族新年的活动,到今年已有33年历史。虽然庆祝活动从未间断,但如果按公历计算,每年的时间都不一样:1991年是11月6日,2003年是10月25日,今年(2024年)是11月1日。

为什么每年庆祝活动的时间不同?原来这个节日是按农历计算的。过去一般的文字表述是:“农历十月初一,是羌族的传统节日——羌历新年。”细想起来,这种说法是有逻辑错误的:既然是按农历确定,怎么能叫羌历年呢?

图源:文化北川公众号

历史上,羌族的确有过自己的历法。据明末学者顾炎武说,羌族释比“推算日月蚀及甲子建除,毫厘不差。大率以十月为一岁”。也就是说,羌历以10个月为1年,一月36天,余下5天为过年,合计365天。古羌族的这种历法与中央政府推行的历法迥然不同,居然是以10个月为一年,那么按羌族这种历法确定的新年,当然应该叫羌历年了。

古羌族历法到了清代,就逐渐消失了。清康熙前,羌年的日期是以羌历计算。康乾盛世,成都地区的农业手工艺蓬勃发展,大批羌族男女会在羌历年后的农闲时节,前往成都平原务工。由于生计方式改变,以农历计算的新年(春节)开始出现在羌族文化中,按羌族历法推算的新年也趋于淡化,春节成为羌族一年中最为隆重的节日。

现代羌族所过的新年,是30多年前才恢复的。20世纪80年代,在国家大力支持下,羌年得以恢复。1986年十月初一,“首届在京羌族同胞‘羌历年’庆祝大会”在北京举行。此后,每年农历十月初一羌族人都会庆祝羌年。

新恢复的节日,出现了“羌年”和“羌历年”两种不同的叫法。因羌族历法已消失,现在是按农历来确定时间的,所以叫“羌年”才恰当。但因恢复羌年后举行的第一个庆祝大会的会标中,将其称为“羌历年”,所以这种叫法被广泛沿用下来。作为国家认可的非遗项目,这个民族节庆一直被称为羌年,而不是羌历年,其传承人也被称为羌年传承人。

有一个说法,说羌族是在冬至节前后过年,为了和汉族的春节相区别,称为过小年。这实际上是在汉族春节逐渐取代羌历年的过程中,羌民仍然留恋过去节日的表现。因为羌历年的消失经历了一个长期的过程,当1年分为10个月的特殊历法逐渐消失后,虽然还有关于民族节日的记忆,但具体日期却渐渐模糊了,只能说个大概时间。

还有人说,古羌族过年就是赶牛王会。现在老者的印象中,农历十月初一确实要祭祀牛王菩萨。但可以肯定地说,祭祀牛王并不是庆羌年活动的主题,只是恢复后的羌年确定在农历十月初一,和汉族的牛王会撞期罢了。

古羌族过新年,是每年一次庆祝丰收和感恩的活动。羌族释比经典《木姐珠》中说,天神木比塔的幺女儿木姐珠,执意下凡与羌族青年斗安珠结婚。临行时,父母给了树种、粮种和牲畜作陪奁。木姐珠来到凡间后,很快繁衍了人类,所种的树木骤然成林,粮食丰收,牲畜成群。木姐珠不忘父母恩泽,便在秋收后把丰收的粮食和肥壮的牲畜摆放在原野上,向上天祝祷。从此,羌历年就成为羌民喜庆丰收、感谢上天的日子。

古代羌年庆祝活动由各村寨自行组织。羌年来临,各家各户便忙着杀猪宰羊,蒸“瓦达”(一种用荞面包肉和豆腐做成的三叉形大蒸饺),有的还用麦面做成牛、羊、鸡、马、狗等各种形状的彩色祭品,以祭祀祖先和天神。有的人家在墙壁画上“万”字格,表示庆祝人畜兴旺,庄稼丰收。羌历年当天,全寨男女老少穿上节日盛装,带上祭品、咂酒和食品出门,到野外参加庆祝活动,青壮年男子还在彩色腰带上插一支两尺多长的油竹管,内装三根锦鸡长翎。

庆祝活动大体由祭祀和娱乐两部分组成。先由寨中德高望重的老人主持宰杀牛羊祭天神,焚烧纸做的猛兽,驱除邪恶;继而由4名壮汉抬着天神的象征—白石,众人随同遍游全寨;接着男女老少在草坪上围成一个个圆圈,载歌载舞,俗称跳喜庆萨朗。其间,穿插饮咂酒、馈赠所带美食享用、互贺新年等活动,狂欢到深夜方尽兴而散。

随着时代变迁,新恢复的羌年演变成以县为单位举办庆祝活动,活动内容也变为以娱乐、商贸为主。汉族的春节是家人团聚的节日,羌族的新年则是一个开放的、社会性的节日。人们走出家门,聚在一起,共同欢度佳节、庆祝丰收、憧憬未来,气氛喜庆而热烈。因而,羌历新年不仅被羌人看重,也深受各族人民喜爱。

新恢复的羌年一般以县城为中心举办庆祝活动。1986年在京羌族同胞提议恢复羌年后,1988年开始,阿坝州的茂县、汶川、理县和绵阳市的北川羌族自治县商议,4县轮流主持,开展联合庆羌年活动。北川庆祝是1991年,这一年,在北川老县城龙王滩体育场举办了规模空前的庆羌年活动,万人空巷,受到一致好评。

1991年至今历时33年,北川羌族自治县委、县人民政府一直高度重视这一非遗项目,坚持每年农历十月初一组织庆祝活动,即使2008年汶川特大地震当年,受灾群众居无定所也未曾中断。

庆羌年已成为北川的一大文化品牌。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作者:赵兴武(北川羌族自治县政协)

供稿:北川羌族自治县委党史研究室(北川羌族自治县地方志办公室)

来源: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终审:唐志昂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