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文化纵横>传统文化>详细内容

领略跨越时空的汉字之美 ——《中华精品字库工程成果展》侧记

作者:光明日报记者 李韵 来源:《光明日报》( 2019年08月24日 09版) 发布时间:2019-08-24 21:41:35 浏览次数: 【字体:

作者:光明日报记者 李韵《光明日报》( 2019年08月24日 09版)

   

 8月23日,观众在参观“字载中华——中华精品字库工程成果展”展览。新华社发

展厅外的描红广告牌成了小朋友的“打卡”地。本报记者 李韵摄/光明图片

这是一个历代书法名家的作品展,也是一个新技术运用的产品展,更是一个传统文化创新性转化的成果展。

国家博物馆北11展厅,“字载中华——中华精品字库工程成果展”,向观众展示“当书法遇上字库”将会出现何等令人惊喜的蝶变。

1.以工匠精神开发字体

关于书法的弘扬和传播,有一个令人动容的故事:唐朝的怀仁和尚,历时24年,收集了“书圣”王羲之的1903个字,勾摹刻石,精妙再现了王羲之书法的风采,成就了著名的《怀仁集王羲之书圣教序》,成为“百代模楷”,而有“模仿羲之书,必自怀仁始”的说法。

身处信息化时代的我们,作为备受汉字文化恩泽的中华儿女,我们有条件、也有责任将历代书法名家的名作,以计算机字库的形式传承下去。在使命感的驱动下,“中华精品字库工程”拉开了新时代汉字文化创新传承的大幕。

成果展以王羲之的行书为例,介绍了“中华精品字库工程”字体开发的8步流程:收集字稿、字稿扫描、字形选择、精细设计、补字创写、字形检查、专家审核、封装成库。

“为什么还有字形选择?”对此,方正电子字库业务部副总经理黄学钧解释说,书法家对同一个字往往会有不同的写法,比如,王羲之的《兰亭序》中,“之”字有21个,形态各异;作为字库中的字体,就必须选择最合适的那一个。

整个工程的每款字体都含有9879个汉字。“字稿中没有的字,怎么办?”记者问。“这也是我们工程中两个最难的挑战之一。”黄学钧说,“没有的字,我们要根据相应风格设计出来。”他举例说,王羲之行书主要字形蓝本是《怀仁集王羲之书圣教序》,全碑去重后得750字,另收集王羲之其他行书字1000余字,字库中其余8000余字均是设计创写的。比如“闵”字,没有蓝本,就需要把其他字中的“门”和“文”拆解下来,重新组合,形成新的字。这个过程看似容易,其实并不是简单的加减法,而是需要精心设计,对于一些组合后生硬、不美观,或有其他问题的字还要细致地调整。

流程的最后一步是,软件开发测试人员将设计完成的字形,封装成可以在电脑、手机等设备中使用的字库,测试字库在不同操作系统、应用软件里的兼容性、正确性,保证在不同环境下可以正常使用。值得一提的是,字库可以不断修改完善,推出新的版本迭代升级。

其实,修改调整是贯穿于整个流程中的。只要有瑕疵专家团队就指出来,设计团队就修正,两个团队通力合作,竭尽所能,力求在满足电脑字库规范性的同时,生动再现书法名家的个性特征、保留书法字的灵动性。

2.以时尚语言激活传统

书法,从未远离今人的生活,连最新热播的《长安十二时辰》,片头剧名都是用的书法体;可另一方面,书法,亦在逐渐为今人遗忘,虽然小学开设书法课,可关于书法的知识能说出子丑寅卯的不多。如何将传统的书法艺术,融入现代生活,进入柴米油盐的日常,“中华精品字库工程”做了些探索与实践。

展厅里设有一个奇幻的沉浸式体验空间。走进去,三面屏幕环绕,以字为载体,各种字体跟随着风声、乐声,时隐时现,时跃时坠,呈现波纹状的变幻。置身其中,您或许可以感受到字体变幻带来的禅意。

如果说,这种禅意需要静下心来体悟,那么手机App的使用则颇受年轻人的追捧。下载App,就可以在手机上临摹王羲之的《圣教序》、颜真卿的《勤礼碑》了;还可以现场手写,参加全民手写大赛。要是您觉着自己是“手残党”,也没关系,选择您喜欢的书法家名字,用拼音输入想说的话,屏幕上就会出现用相应风格书法字体写的话。一位先生选择了颜真卿的楷书,输入一串拼音,屏幕上显示出了一行朴拙雄浑、大气磅礴的颜体字“我爱你,中国”。

在AR面部识别演示区域,人们面对镜头,做出不同的表情或动作,大屏幕上则呈现出不同字体的对应短语,比如神采奕奕、威风凛凛、自由如风等。小孩子们很喜欢这种互动,在镜头前做出各种夸张的神情,以获得不同的短语,乐此不疲。

随着电脑技术的发展,人类早已告别了铅与火的印刷时代,油墨印刷品亦淡出人们的生活,很多年轻人都不知道它的存在。展厅里,四台圆盘印刷机让观众在实际操作中,体味历史,领略中华书法之美,还可以把这种美带回家。圆盘印刷机的工作原理看起来类似雕版印刷,三块雕版分别对应三张纸质卡片。志愿者在圆盘上挤了些红色的油墨,用专门的小滚筒将之均匀地涂抹开;然后引导观众拉动手柄,用力按下。随着一声轻轻的“咔吧”声,放开手柄,拿出卡片,每张卡片上都印了一句用书法体写的话:王羲之行书的“追梦人”、刘炳森隶书的“坚守初心”、文徵明行草的“每一种平凡都能书写崇高”。四台圆盘印刷机,12种名家的书体,12句话,观众可以任选一种,制成属于自己的书签带回家。

在中华文明的灿烂星河中,中国书法以其独特的光芒,烛照古今。众多历史人物、优秀书法家、无名氏为我们留下了极具审美价值和文化底蕴的书法瑰宝,这是所有中华儿女的精神财富。

本次工程成果展共发布首批12款字体:王羲之行书、颜真卿楷书、柳公权楷书、苏轼行书、米芾行书、文徵明行草、王铎行草、爨宝子楷书、鲁迅行书、沈尹默行书、启功行楷、刘炳森隶书。它们是中国书法艺术在信息时代的全新表现形式,乘着技术的翅膀走近我们每一位的身旁。精品字库工程团队一直到展览开幕,仍有些忐忑。他们真诚地表示,这12款字体,“尚不甚完美,但希望可以唤起大家血液里对汉字文化的情感,希望能让大家因为中华书法艺术而感到骄傲。更多时候,使用也是一种传承。”

展厅门口有四个模拟米字格描红本的大字“我爱汉字”,每个字都有一笔等着“描”。记者走出展厅时,看到不少孩子摆出描红的姿势拍照。汉字,每天都如影随形、无处不在,却往往因“熟视”而“无睹”。今天,走进“字载中华——中华精品字库工程成果展”,会领略到一种跨越时空的汉字之美。

(本报北京8月23日电 本报记者 李韵)

【延伸阅读】

中华精品字库工程简介

“中华精品字库工程”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支持项目,由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共同指导,精选100位中国历代书法名家的代表作品,开发成电脑字库。中国书法家协会负责开发字体的遴选和质量审核,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负责字库的开发工作。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