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文化纵横>传统文化>详细内容

【春节特辑】洪林 ‖ 送灶与接年

作者:洪 林(四川泸州)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1-02-11 22:36:00 浏览次数: 【字体:

送灶与接年

洪 林

打小起,每年腊月二十三,父亲都要安排送灶神,然后在除夕夜新年钟声敲响时,又是烧香,又是放鞭炮,喜气洋洋地把灶神接回来。

父亲只读过两年私塾,也不知道从哪里听来的传说。他总是非常庄重而且有板有眼地给我们讲解有关送灶神和接灶神的话题。至今,我还依稀记得父亲说的话,“灶神菩萨要到天上向玉皇大帝报告,哪些人吃得好,哪些人过得苦,哪些人做了好事,哪些人干了坏事,他都清楚得很。”

懵懂的我每年都要问父亲同样一个问题:“我们烧了纸,把灶神菩萨送上了天,他会不会跟玉皇大帝说我们的好话呢?”

“小娃儿问恁多干啥子?把成绩搞好点,灶神菩萨就很高兴。”父亲的解释很简单。

为了让灶神菩萨高兴,避免他到玉皇大帝那儿告状,我读书很刻苦,成绩也不错,在家里兄弟姐妹6人中,是唯一读过普通高中的。

后来,在书上看到关于送灶神的解读:腊月二十三,北方小年。这一天开始,家家户户忙着备年货、打扫卫生、贴窗花、春联,准备迎接旧历新年的到来。也是这一天黄昏,一家人到灶房,把沙糕、苹果、茶水等供品摆放在灶台上,向灶王爷敬香祭拜,然后把纸钱等放在灶堂子里点火焚烧。灶王爷就这样乘着青烟上天去了。南方小年,在腊月二十四这一天。南北方送灶神的习俗大体相当。

送过灶神,年味儿更浓了,直到除夕夜“接年”,这种氛围达到高潮。

我是街上长大的农村娃儿。父亲是裁缝,母亲跟随父亲,发挥自己特长,为乡邻乡亲定做布鞋。每年年关是父母亲最忙的时候,但除夕这一天下午,父亲总要放下手里的活儿,买祭祀用的香烛、纸钱,杀鱼、杀过年鸡,为“接年”作充分的准备。

年夜饭后,我们开始“守田坎”。哥哥姐姐说,不把田坎守住,来年到了,就没得收成。我和兄弟也不懂这些,反正除夕夜,大人忙大人的,我们也兴奋得睡不着,东跑一趟,西躲一阵,时间就这么过去了。

后来,家里买了电视,我们就一边看春晚,一边听父母给我们每个儿女总结即将过去的一年哪些方面表现比较好、哪些方面还存在不足,并给我们提出新年的新要求。父母把百忙中熬夜给我们每个儿女做好的新衣服、新鞋子拿出来,发给我们,希望我们正月初一开始,每一天都是新的。

忙完这些事后,父亲又组织一大家人,在堂屋正中的八仙桌上,摆放母亲事先炸好的整鱼、煮好的整鸡以及沙糕、苹果、糖、茶水等供品,然后在切成块的大萝卜上插上点燃的香烛。父亲点燃纸钱、鞭炮,然后带领我们,朝着堂屋的正前方,逐个虔诚地祭拜。

这时候,父亲是不允许我们说话的。

“闹麻麻地,灶神听了不高兴。他不回来,明年饭都做不好!”父亲警告我们。

小时候,我们很听话。父母亲怎么说,我们就怎么做。

慢慢地,我们长大了,父母也变老了,送灶神和“接年”的这些活儿,基本上就是我和哥哥的任务了。后来,随着父母的离世,大家都忙于生计,也就没有时间去送灶神了,但“接年”这个传统,在哥哥家里,还是被保留了下来。

作者简介

洪林,中学高级教师,创业咨询师,四川省散文家学会会员,泸州市评论家协会会员。喜欢文学,在各级各类刊物发表论文、散文、诗歌45万余字。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作者:洪 林四川泸州

微刊题字:蓝天果(中国文联文代会代表,商务部中欧协会青少年艺委会副会长,四川省硬笔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兼毛笔工作委员会主任,四川省书法家协会理事,四川蓝天书画院院长

配图:方志四川

来源: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终审:唐志昂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