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文化纵横>传统文化>详细内容

【春节特辑】中央党校教授话年俗 | 慎终追远 春节祭祖

作者:大有庄100号 来源: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 发布时间:2021-02-15 18:48:09 浏览次数: 【字体:

中国人看重"百善孝为先"和慎终追远的传统,春节祭祖,为的是在辞旧迎新之际对祖宗先辈表达孝敬之意和怀念之情。

那么,祭祖都有哪些传统习俗呢,来看“中央党校教授话年俗”文章《慎终追远 春节祭祖》。

王杰: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哲学部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实学研究会会长,领导干部学国学组委会主任。

祭祖是春节习俗中最古老的内容之一。《尚书・舜典》记载:“月正元日,舜格于文祖。”孔子第十世孙孔安国解释这句话的意思是:舜帝在正月初一的时候,到祖庙里祭祀祖先。清康熙时期陈梦雷所编辑的大型类书《古今图书集成》记载说:“每族溯宗祖数世者,共为图像,名曰神轴。元日,子孙会拜。”

“百善孝为先”,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礼敬祖先、慎终追远的礼俗观念,祭祀先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高度体现,是中国人对先人敬畏、缅怀的道德与信仰传承,更是表达血缘与家族情感的具体行为。

祭祖,其本意就是以祭祀的形式,表达对先人的尊敬、怀念、感恩、继承、报答之意。祭祀祖先,会不由自主地回忆起先辈对家庭、家族和国家所作出的各种贡献。特别是重温一些家规、家训、家教,讲述先辈曾经的故事和家史,这些故事和家史经过岁月的沉淀,更容易让人内化于心,外化于形,成为族人的典范和为人处世的规矩。

《论语》中说道:“慎终追远,民德归厚”,意思是让我们的心养成一个厚道、孝顺、感恩的心,而祭祀祖先是知恩报恩,是为了报本反始,缅怀祖德。

在中国,春节祭祖是一项隆重的民俗活动。除夕之夜,民间有举家团聚,设堂供斋,点香烧烛,恭请祖宗或已故的亲人回家过年的习俗。

春节祭祖主要是在家中进行,时间多是在除夕晚饭前后,民间称之为“接老祖宗回家过年”。因为传说死者的魂灵不能在白天行动,所以要等天黑以后进行。先是到自家的坟茔地祭祀,有的只是磕头,有的还要用炕桌抬一桌酒菜,称为“给老祖宗送席”。

祭祀的顺序是从坟地中辈份最高者开始。把炕桌摆在坟前,磕头行礼,再倒一盅酒于地上,照此依次祭完之后,把饭菜埋进土里,算是给祖宗们“送去”了,同时还要在坟前烧纸,算是孝敬祖先们过年期间的“零花钱”。再将香炉、香筒、烛台或者木香碟,摆放在西炕上或堂箱的箱盖上,将平时放在“祖宗匣”里的族谱“谱单”请出打开挂在墙上,有的人家因不是长房主枝,没有谱单,则按照谱书的记载,把自己各代直系祖先的“名讳”写在一张长纸条上张挂,俗称“祖宗条子”或“谱条子”,也有的是摆放木牌位。摆挂好后开始上香摆供,全家大小依次磕头行礼。所摆的供品一般是面食和水果之类。直到送完年,才经行礼后把“老祖宗”送走,即将“谱单”或牌位收归原处。

还有一些地区在除夕晚上为去世不久的祖父母或父母举行一些祭奠仪式。比较有特点的是将其生前穿过的衣服叠好摆在炕上,然后晚辈们跪下磕头,而大多在家中将祖先牌位依次摆在正厅,陈列供品,然后祭拜者按长幼的顺序上香跪拜。多半做鱼肉碗菜,盛以高碗,颇有钟鸣鼎食之意。

“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比较有代表性的迎神和祭祖仪式,有河北古老的傩仪、赣南客家人的添丁炮山东高密的仍保留完整的忙年习俗,亦有台湾同胞分享隔海相望的祭祀年俗。但无论是哪种方式,都体现着我们中国人对祖先以及家族、家园的敬畏与热爱,是我们中华民族不可缺失的传统美德。

来源: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

作者:大有庄100号

视频制作:张恒露 邹 涛 王一民 徐子怡 柴俊如

微刊题字:蓝天果(中国文联文代会代表,商务部中欧协会青少年艺委会副会长,四川省硬笔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兼毛笔工作委员会主任,四川省书法家协会理事,四川蓝天书画院院长

来源: 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
终审:唐志昂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