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文化纵横>传统文化>详细内容

【艺术】翟翔 ‖ 故宫珍藏这些“牛”,大有来头!

作者:翟 翔 来源:新华社 发布时间:2021-02-18 11:16:25 浏览次数: 【字体:

胤禛耕织图(故宫博物院藏)

 清瘦的四阿哥胤禛留着他标志性的胡子,被绘成农夫容貌,下田赶牛。

 他头戴斗笠、身披蓑衣、足穿芒鞋,持缰绳、扶竹竿,在微雨中迎风站在耙上清理杂草;劳作久了,牛扭头看看主人,似欲休息片刻……
 一本收藏于故宫博物院的胤禛耕织图册,生动传神,在雍正帝登基前由画师仿照康熙帝御制的耕织图册精绘而成。图册现存52页,6页为未定稿,其余46页中耕图、织图各23页,每幅画上都有胤禛的亲笔题诗,并盖有“雍亲王宝”和“破尘居士”两方印章。

胤禛耕织图(故宫博物院藏)

故宫博物院书画部副研究馆员李天垠介绍,耕织图出现于南宋,描绘劳动者耕作与蚕织的场景,具有十分直观的普及农业生产知识、推广耕作技术、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作用。清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康熙帝南巡时观览到此图,感慨万端,遂命宫廷画家重新绘制,并予以刊行推广。

胤禛耕织图(故宫博物院藏)
农业的兴衰关系国家社稷。重视农业,不仅国家赋税皆有所出,人民也会安居乐业。

经过明末战乱,清初农业极为萧条。故宫博物院器物部研究馆员王光尧认为,随着平定三藩等大规模战争的结束,发展农业生产,继而促进人口增长、商业繁荣成为康熙帝的当务之急。因而南巡归来的康熙帝大力推广耕织图,有着重大政治历史意义。

胤禛耕织图(故宫博物院藏)
康熙年间,地荒人稀的局面扭转,全国耕地面积增加近四分之一。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康熙帝颁行“滋生人丁,永不加赋”政策,解除农民加赋之苦;康熙末年到雍正年间,又逐渐推行“摊丁入亩”,按田亩数量征收赋税,进一步促进了农业生产与人口增长。
“一些人认为四阿哥制作这本耕织图册是为博得父皇好感,从雍正帝即位后的施政看,他打心里认同康熙帝的重农理念。”王光尧说,胤禛耕织图册也反映出四阿哥对汉族人耕读生活的向往。

胤禛耕织图(故宫博物院藏)

图册中,几位女子仪态端庄,或携孩童给田间劳作的胤禛送饭,或在门口等候归人,或于丰收时节在旁协助,或踏青采桑,人们其乐融融,享受着劳动过程。胤禛把自己和福晋的形象代入耕织图册中,他的藩邸有嫡福晋那拉氏、侧福晋年氏、格格钮祜禄氏等人。故宫博物院书画部研究馆员聂卉说。

胤禛耕织图(故宫博物院藏)

幼时的乾隆帝,以及近年大名鼎鼎的“甄嬛”是否与四阿哥一同出现在“牛郎织女”画面中?聂卉表示,依据现有材料,已很难对胤禛之外的画中人予以识别,但三百多年过后,人们仍可从画中看到的是胤禛阖家对耕织的推重与践行。
胤禛即位后,是否仍像耕织图册中这样,重视农桑?聂卉说,现藏法国吉美博物馆的雍正帝先农坛亲耕图可给出肯定答案。

雍正帝先农坛亲耕图(法国吉美博物馆藏)

雍正帝先农坛亲耕图(法国吉美博物馆藏)

雍正帝先农坛亲耕图(法国吉美博物馆藏)

 《亲耕图》为雍正帝祭先农坛图第二卷,据考绘制于雍正五年(1727年),清末收藏在景山寿皇殿,八国联军侵华时散失。目前,第一卷《祭先农坛》图藏故宫博物院,第三卷《观耕图》藏法国布朗利河岸博物馆,第四卷《赐茶图》仍下落不明。

雍正帝先农坛亲耕图(法国吉美博物馆藏)

雍正帝先农坛亲耕图(法国吉美博物馆藏)

雍正帝先农坛亲耕图(法国吉美博物馆藏)
北京古代建筑博物馆陈列保管部副研究馆员董绍鹏介绍,画面中的雍正帝身着明黄色朝服,扶着金色木犁,神情专注;两位耆老在前牵黄色耕牛,两位农夫躬身扶犁,顺天府和户部的官员跟随在雍正帝身后播种。
再一次以下田赶牛的形象出现在画中,胤禛已不再是耕织图册里怀田园之思的四阿哥,而是雍正帝。

雍正帝先农坛亲耕图(局部)(法国吉美博物馆藏)

 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先农坛与紫禁城一并建成,辟出“一亩三分地”,供皇帝在农历二或三月行亲耕礼。据董绍鹏统计,明代皇帝总共亲耕13次,在位13年的雍正帝一人在先农坛亲耕次数就达12次之多。
 而此时在法国汉学家谢和耐看来,中国农业在现代农学出现之前“达到其发展的最高峰”。
 四阿哥“有点萌”的农夫形象和他的农桑情怀,也吸引了“95后”青年的关注。2020年,在上海求学的王雨洛就把胤禛耕织图册选为她本科毕业论文的题目。
 “不知雍正帝亲耕之时,是否会想起当年在耕织图册中暗含的心愿已经达成。”王雨洛说。

来源:新华社


监制:吴 晶  李争艳

记者:翟 翔

编辑:邵艺博  贾伊宁  聂 焱  李永锡

来源: 新华社
终审:何晓波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