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文化纵横>传统文化>详细内容

【端午特辑】端午之约 ‖ 文肖

作者:文 肖(宜宾学院文学与音乐艺术学部2020级)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1-06-14 22:11:46 浏览次数: 【字体:

端午之约

文 肖

“叮铃铃……”伴随铃声的响起,紧接而来的是老师优美动听又空灵神秘的声音,把我们带入古代文学的佳境,带我们去领略屈原眼中的世界,体悟人生的道理。一谈到屈原,老师便讲了他投汨罗江的故事,还说后人为了纪念他,每年五月初五,沿江的人们都在此处投放粽子给屈原飨食,这便是端午节的由来之一。听到这里,我的脑海里跃起了思想的浪花,两眼却死死地盯着屏幕,渐渐地没了焦点……

“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这江南韵味的歌谣如同荷叶上摇曳的水珠儿,那样清脆婉转,那样愉悦欢快,一蹦一蹦的。原来是那河边女子在轻声哼唱,低着眉,眼底微波荡漾,那双纤纤素手正拨弄着水中的艾蒿、菖蒲,轻轻洗涤着,那抹清香伴水花缓缓溢出,萦绕在那女子的双手上,平添一抹岁月静好的诗意。在女子的身旁有一小竹篮,装着深绿的粽子叶和洁白的糯米,小竹篮依偎着一丛一丛青翠欲滴的、绿的明晃晃的菖蒲、艾蒿,挺立的身姿经过微风细雨的轻抚,悄悄然舒展了叶尖儿,水珠儿裹挟着浓浓的清香跳跃到地面或飞向天空,一时间天地都覆盖了这一缕缕的清香。那女子似乎有所感知,便回头凝望,唇边抿起一抹微笑,我下意识地扬起嘴角,没等我上前询问,薄雾袭来,眼前的景物开始倒退,那女子的身影渐渐模糊起来了。

转眼即逝,已不见她的身影。“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的朗读声在我耳边炸开,我一个激灵,眼前事物渐渐明晰,没有什么河边女子,也没有那一丛丛的艾蒿、菖蒲,还是那个屏幕与黑板。我慌乱地翻开书,跟着一起读,脑海中久久不忘那抹身影,心中的喜悦。

回到课堂,老师拓展了有关端午节的习俗。已有千年时光的赛龙舟活动,从最初的古越族人祭祀水神或龙神演变成纪念爱国诗人屈原,牵动着心中的爱国情。雄黄泡酒中,点雄黄酒于小孩子的耳朵、鼻子、脑门、手腕、脚腕等,用此杀百毒虫。内装朱砂、雄黄、草药的丝布制作的香囊,再以五色丝线弦扣成索,挂于身旁或床头,霎时间清香四溢,取避邪驱瘟之意。民谚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以菖蒲、艾蒿插于门楣,悬于堂中,这就是悬艾的风俗,用以驱瘴。端午节的主角之一必然是少不了粽子,有甜粽子、咸粽子、肉粽子;只要你想添,就可以添你自己喜欢的配菜。老师说到这个,下课铃声就追逐而来,我们很是积极地走出教室,奔向寝室。

天落下帷幕,星辰闪烁,一轮皓月当空。我发现自己身处一扇朱红色大门前,艾草悬挂于门的正中,丝丝缕缕的艾草香悄无声息地缠绕着我的身体,不是馥郁的,而是淡淡的清香。门缝里透着微光,那紧接而来的是浓郁的粽子香,夹着一丝丝微甜,爬进了我的鼻子里,那般垂涎。好奇地推门而入,我震惊而又欣喜地捂住了嘴巴,眼里含着泪水,闪着光芒。我张开了嘴,颤抖的声音溢出,“妈妈,奶奶,弟弟,妹妹……我回来过节了,我……”,断断续续的话语道不完的是无尽的思恋。妈妈她们微笑着,拉着我坐在凳子上,给我的碗中添饭夹菜,就这样静静的一刻,没有任何话语,我却倍感亲切与温馨。看着碗中的粽子,身旁的香袋,还有奶奶拿着的雄黄酒,妈妈为我绑的五色绳、用雄黄酒在额头写的王字,小时候的记忆涌上心头。我缓缓地抬起手去触摸她,还未触碰到,这一切就如同过眼云烟消逝了。我愣住了,顿时陷入晕厥,再次醒来,已是次日清晨。我知道这是一个梦,一个美好的过节梦。

在端午节,我早与它有个约定,约定去看那汨罗江,去寻觅那女子,去回忆那故事,去经历那习俗,去思念我的亲人。无论何时何地,约定永远都在,思念永存。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作者:文 肖(宜宾学院文学与音乐艺术学部2020级)

配图:方志四川

来源: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终审:唐志昂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