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文化】边茶商标:不平凡历史的见证者‖杨中兴
边茶商标
不平凡历史的见证者
杨中兴
在茶叶行业,尤其是西藏,一提到“民族团结牌”边茶,上了年纪的人都会记忆犹新、大加称赞。
“民族团结牌”金尖商标
中国的茶叶,林林总总、种类繁多。中国的茶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所谓边茶,就是专供边疆少数民族饮用的茶叶的统称,它是茶业界中的一枝独特之花。边茶属于黑茶类的紧压茶,在生产上,采用全发酵工艺。边茶的干样外表质地密集、紧凑、坚硬,颜色呈褐色,熬煮后汤色红亮、味道醇厚。边茶因用料、形状和重量的不同,又分为金尖、康砖、茯砖、方砖等。
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尤其是青藏高原的游牧民族以牛羊肉、糌粑为主食,茶叶是必不可少的消胀之饮,人们“宁可三日无盐,不可一日无茶”。雪域高原的饮茶史,最早可追溯到唐代。边地的人们饮茶但不产茶,所以只好到内地购买,于是,民族间特有的贸易交流——“茶马互市”应运而生,连接边疆与内地之间的运输通道——“茶马古道”,跨越千年、经久不衰。历史上,把经灌县(今都江堰市)沿岷江溯流而上到松州(今阿坝州松潘县)等地的边茶,称为西路边茶;把雅州(今雅安)、邛州(今邛崃)渡大渡河到打箭炉(今甘孜州康定市)的边茶,称为南路边茶。
雅安因其毗邻西藏,境内降水丰沛、气候温润,种茶、制茶历史悠久,是南路边茶的主要产地。区内茶叶种植广泛,加工作坊众多,民众多以茶为生。
茶商一多,难免鱼龙混杂、良莠不齐。为保障产品质量,商标由此在市场上出现。
目前,有史可查的边茶商标,最早出现在天全。据编纂出版于清咸丰八年(1858年)的《天全州志》记载,早在清朝初年,天全的边茶生产业主为防止假冒仿制,以次充好,也为了维护自身产品形象、声誉,创造性地在生产模具上雕刻花鸟虫鱼形状,生产的同时就将这些特殊图案印刻在产品上,使其生产的茶叶一出来就带有别人无法仿冒的图案。这便是最早的边茶商标雏形。
独树一帜的做法,既新颖别致,又杜绝仿造,深受消费者欢迎,于是各地茶商纷纷仿效、如法炮制,招募技师制作商标。
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十分重视边茶生产工作,整合原有的民间小作坊,注入国家资本,成立国有企业,扩大生产规模,保障西藏人民的生活所需,仅雅安一地就有雅安茶厂、荥经茶厂、天全茶厂3个国家级边茶定点生产企业。当年,人民解放军进军西藏,所带的一件重要物资便是茶叶.后来,川藏公路通车,经常可见一车车满装茶叶的货车穿梭往来。那时候,柯罗牌商标是边茶行业的一个传统商标,图案以藏传佛教的大法轮为标志。
1969年,四川省茶叶土特产公司设计注册“民族团结牌”边茶商标,替换原有的柯罗牌商标,并明确规定,“茯砖”边茶的“民族团结牌”商标由国营邛崃茶厂印制,“金尖”边茶、“康砖”边茶的“民族团结牌”商标由雅安茶厂印制。新启用的“民族团结”牌商标,上方是红旗和五角图形,正中为圆形图案,内有隶书体的“民族团结”四个大字,标识下方用红色字体写有“中国茶叶土产进出口公司四川省分公司”字样,标识上汉字均有藏文翻译。
直至2000年前后企业改制,在30年的时间里,“民族团结牌”边茶因其质量上乘,在西藏家喻户晓、深受信赖。一个小小的商标,见证了那段不平凡的历史。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文/图:杨中兴
供稿:雅安市地方志编纂中心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