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文化纵横>传统文化>详细内容

【春节特辑】从“五虎上将”到武松,聊聊中国人跟老虎的那些事‖杨轻抒

作者:杨轻抒 (德阳市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主任) 来源:《德阳日报》纵目周刊 发布时间:2022-01-30 20:35:03 浏览次数: 【字体:

从“五虎上将”到武松聊聊中国人跟老虎的那些事

杨轻抒

多年前去陕西,对夜市摊上的布缝虎头感觉十分新奇。当然,所谓的虎头已经卡通化了,只是特别突出了头上那个“王”字。因为是乡下手工艺,从精美度上看,确实很民间。作为外地人,既不懂其中寓意,又觉得摆在炕头比摆在床头合适,所以最终没有下手。

声震华山(国画) 武海成

后来,布老虎丛书(春风文艺出版社1993出版。包括洪峰的《苦界》、铁凝的《无雨之城》、赵玫的《朗园》、崔京生的《纸项链》、张抗抗的《情爱画廊》等十部长篇和余秋雨的《文明的碎片》、铁凝的《河之女》两部散文)面市并掀起热潮,才突然记起当年小雪飘飞的西安城墙下的布老虎,我怀疑该系列的名字,灵感就来自于此。

陕西民间似乎确有与虎相关的习俗,据说小外甥出生,舅舅要送面老虎,而且进门前要折断一截尾巴扔在门外,言下之意,希望外甥既有老虎的勇敢强壮,又要少磨难——磨难就是那截断尾巴——已经提前扔门外去了。不过始终不明白的是,除了秦岭一带,印象中的八百里秦川黄土飞扬,老虎能躲到哪里?尤其是关中平原,恐怕连根虎毛都看不见,咋就流行与老虎有关的习俗?

在十二生肖里,虎排第三。排第三当然是为了对应时辰——寅时。昼夜交替之际,即北京时间凌晨3—5点,此时昼伏夜行的老虎最为凶猛,古人常会在此时听到虎啸之声,所以以虎应对寅时,与梁山上坐第几把交椅以显示尊卑无关。再则,十二生肖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要讲排座次的话,恐怕龙应该排第一,毕竟带头大哥要有带头大哥的样——领头的贼眉鼠眼,后面的大概率好不到哪去。所以硬要拿虎在十二生肖里排位靠前来说事,是瞎扯。

武松打虎

事实上,相对虎而言,大多数人对龙更看重,因为在人间龙属九五之尊(在仙界龙地位堪怜,混得最差的龙是井龙王,还有给唐僧当坐骑的白龙马),所以拼死拼活都要生个龙宝宝,其暗含的希望不言而喻。民间有望子成龙的说法,没有冀女为鼠的念头。但也没有几位望子成虎的,虎除了勇敢强壮的寓意之外,爪子没个轻重,易伤人,随便伤人是犯法的。而且在文字里,虎还有凶残的意思——三人成虎、苛政猛于虎,而这种要吃人的虎,结果都不好,所以出于安全考虑,没有人一开始就希望自己的孩子成为一只老虎。

至于虎的称谓,旧书上别称百出。比如广东人称虎为“猛獸”,又有书上称虎为“李耳”(俗话虎本李氏所化)、“李父”(陈魏间谓虎为李父)、“大虫”“大灵”(清朝扶南王称道)。还有称老虎为“於菟”(楚国)、“封使君”(《太平御览》)、“戾虫”(《战国策》)、“掩于”(《周书》)、“黄班”(《聊斋志异》)、“虞吏”(《抱朴子·登涉》)、“獸君”(《说文·虎部》)、“山君”(《说文·虎部》)、“寅獸”“寅客”(《真诰·翼真检》)、“伯都”(《方言》)、“白额将军”(金·朱自牧《自鄜州罢任归宿渑池道中有虎为暴》)、“班子”(唐·戴孚《广异记·斑子》)、老大虫(宋·陆游《老学庵笔记》)的。此外,还有“罗罗”“毛虫祖”“啸风子”“巴而思”“班寅将军”等等,不一而足。虎多别称,除了各地风俗不同外,还有感情色彩,比如小视猛虎,称之为戾虫;而有敬畏之心,呼为山君;客观描述其长相,叫作黄班(斑);敬其刚猛,写成(白额)将军。

三国蜀汉的“五虎上将”

虎是勇猛、强悍、威风的代名词,《三国演义》里刘备封“五虎上将”即关羽、张飞、赵云、马超、黄忠,个个都是能打能杀的。拟人为虎,看起来是承认,就体力而言,虎比人强壮。在民间文化里,门上单独贴一张老虎或者骑老虎的神,就是认为强壮的老虎执搏挫锐,噬食鬼魅,能镇祟祛邪、保佑安康。民间如此,皇宫亦然,所谓虎贲将军,即卫戍部队首领,是给皇帝看门的。

不过,有趣的是,一方面我们把虎作为勇猛的代名词,另一方面,虎挨打的时候也不少,《水浒传》里武松打过虎,李逵打过虎,解珍解宝也打得虎望风而逃。民间还通常认为猫是老虎的老师。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我们对于刚猛者,面上固然敬而畏之、称而颂之,私下里又常拿来调侃。由此,身体上虽败了,但精神上俺们胜了。

鲁本斯《老虎、狮子与猎人》

虎是山林之王,但王不是皇,占山即能为王,而且搞得好是王,搞不好是寇。所以历代画家画虎,画出威猛者有之,画出堂皇之气者稀,这固然有传统寓意的束缚,还跟中国画讲究墨趣有关——虎在中国画里,无论坐卧,或者徘徊草石之间,终归是“趣”多而气少。梅尧臣诗:“人烟将近领,松竹不知秋。夜虎林间啸,溪泉舍下流。”从所描绘的画面来看,实际上虎更像一只个头显大的温柔小动物。相比鲁本斯的名画《老虎与猎人》,或许我们更讲温婉含蓄?

有一种习俗:家中可以挂虎,但宜上山虎不宜下山虎——上山可为王,下山即平阳。这是寓意,还是一种心理暗示呢?

来源:《德阳日报》纵目周刊

作者:杨轻抒 (德阳市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主任)

来源: 《德阳日报》纵目周刊
终审:唐志昂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