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
-
2022-01-25 【传统文化】春运简史:千年来中国人对回家的渴望从未改变‖潘春华春运简史 千年来中国人对回家的渴望从未改变 文/潘春华 看到家门前铁路线上的火车飞快驶过,总是弄不清它们来自哪里,去往何方。如今长大了才知道,它们来自一个叫“家”的地方,驶向“他乡”,也会从“他乡”驶回“家”。 每年春节前后,举世瞩目...
-
2022-01-22 从青铜器铭文的发展看中国早期的生命价值观354652702022-01-22 02:46:47.0从青铜器铭文的发展看中国早期的生命价值观青铜器24108光明日报光明日报/enpproperty--> 作者:姚苏杰(首都师范大学中国诗歌研究中心副教授) 商周时期数量巨大、内容丰富的青铜器铭文,体现了中华文...
-
2022-01-22 《五帝本纪》的书写与司马迁的古史观2022-01-22 02:46:47.0《五帝本纪》的书写与司马迁的古史观五帝本纪24108光明日报光明日报/enpproperty--> 中华民族在建设早期物质文明的同时,也在建构着早期的精神文明。早期书写就是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宝贵文献。对这些文献,我们不仅需...
-
2022-01-22 先秦“御”之哲理化354652692022-01-22 02:46:47.0先秦“御”之哲理化先秦24108光明日报光明日报/enpproperty--> 作者:温瑜(南京晓庄学院文学院副教授) 当前学界对儒家六艺“礼、乐、射、御、书、数”中“礼”与“乐”的问题研究较多。关于其中的“...
-
2022-01-20 【传统文化】大寒添自信‖袁征大寒添自信 袁 征 入冬后,蓉城天气渐冷。早上,我怀揣双手来到锦江岸边的医院。只见母亲病房隔壁的杜大爷用轮椅当拐杖,迎着微微寒风悠哉悠哉出了医院大门。 杜大爷92岁,比我高半个头,不胖不瘦,皮肤略黑,耳聪目明,总是带着一脸笑容。虽未当过...
-
2022-01-20 【传统文化】年味最浓是大寒‖罗学娅年味最浓是大寒 罗学娅 大寒来了,在凛冽的寒风中,挺过最寒冷的三九四九,迈入“河边看柳”的五九六九,带着春回大地的气息,将喜庆包裹在飘飘洒洒的雪花里,把年味儿酝酿得火红浓烈。大街小巷,笑容无处不在,幸福随处可见。 大寒来了,年就来了。...
-
2022-01-15 郑玄《礼记注》为何成为研读《礼记》的必修书王 锷 《光明日报》( 2022年01月15日 11版) 西汉戴圣编选《礼记》四十九篇,是一部孔子弟子、门人及其后学论述先秦礼制的文集,是几千年来对中华民族价值观影响极大的儒家之书。《礼记》文字简奥,仪节繁缛,汉桥仁、马融、高诱、卢植、郑玄皆注...
-
2022-01-15 言不凿空 义无玄理 ——略说《仪礼》郑注贾海生 《光明日报》( 2022年01月15日 11版) 礼典的践行与演习,都远远早于礼书的撰作,甲骨金文的记载可以为证。礼崩乐坏之际,僭上已成风尚,守礼无所依凭。鲁哀公便借恤由之死,令孺悲向孔子学习士丧礼,于是士丧礼才被写成书本。自此之后,好古...
-
2022-01-15 郑玄《周礼注》与礼学体系的构建曹建墩 《光明日报》( 2022年01月15日 11版) 《周礼》一书,在汉代初名《周官》,王莽居摄时改为《周礼》。西汉武帝时,河间献王刘德从民间获得此书,献给朝廷即被雪藏于秘府中。汉成帝时刘向、刘歆父子校理秘书,发现此书并将之著于《别录》《七...
-
2022-01-08 新中国成立后,利用商周青铜器铭文研究先秦史收获颇丰—— 青铜器铭文与古史新证曹锦炎 《光明日报》( 2022年01月08日 11版) 王国维先生提倡以“地下之新材料”与“纸上之材料”相印证的“二重证据法”,即以出土的古文字资料和传世文献互证,是研究中国古代历史的不二法门。新中国成立以后,学者们利用商周青铜器铭文研究先...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