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文化纵横>红色文化>详细内容

延安掠影之三:党中央在延安13年(上)

作者:蓬州闲士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18-10-25 09:24:00 浏览次数: 【字体:

■《旧唐书·魏徵传》:“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一、延安,中国革命圣地

1935年10月19日,中央红军到达陕北吴起镇(今延安市吴旗县),至1948年3月23日在陕北榆林市吴堡县岔上镇川口村园则塔渡口乘船东渡黄河,中共中央和毛泽东主席,在陕北延安战斗和生活了13年。



延安革命纪念馆内展出的1936年斯诺为毛泽东拍摄的八角帽半身照片



延安时期毛泽东坐过的吉普车(2017年4月摄于延安革命纪念馆)



毛泽东骑过的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崔振林摄于延安革命纪念馆)



延安革命纪念馆展出的毛泽东一生唯一佩戴过的一支枪(国家一级文物)

夏佑新(韶山毛泽东同志纪念馆馆长)毛主席在军事上带有一种传奇性,他作为一个伟大的军事家,曾指挥过千军万马,但他一生很少摸枪,更谈不上佩枪。

张健儒(延安革命纪念馆馆长):毛主席可以说真正地只佩戴过一支手枪,这支手枪就是长征途中(佩)戴过,到达吴起以后,于1935年10月21日,就把这支手枪连同剩余的40发子弹送给了当时吴起游击队队长张明科。这支手枪现在是国家一级文物,陈列在延安革命纪念馆展厅里。

中共中央在延安13年,毛泽东42岁至55岁,经历了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1927年8月至1937年,亦称“十年内战”或“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1931年9月18日至1945年8月15日)、解放战争(1946年6月至1955年2月,解放战争延安时期为1946年6月至1948年3月23日中共中央东渡黄河进驻华北)3个重要时期。13年间,这里经历了一系列影响和改变中国历史进程的重大事件。

延安时期,毛泽东思想得到系统总结和多方面展开而达到成熟,在党的七大上被确立为全党的指导思想。

在窑洞的油灯下,毛泽东废寝谋大略,忘食著鸿文。

《毛泽东选集》第1至4卷,总篇数159篇,延安时期写作112篇;

《毛泽东文集》共8卷,总篇数801篇,延安时期写作384篇;

《毛泽东书信》总篇数272篇,延安时期写作142篇;

《毛泽东军事文集》共6卷,总篇数1628篇,延安时期写作938篇。 



2017年4月摄于延安革命纪念馆



2017年4月摄于延安革命纪念馆

延安时期,毛泽东主要著述:

《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1936年12月;

《实践论》,1937年7月;

《矛盾论》,1937年8月;

《论持久战》,1938年5月;

《战争和战略问题》,1938年11月;

《共产党人发刊词》,1939年10月;

《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1939年12月;

《新民主主义论》,1940年1月;

《改造我们的学习》,1941年5月;

《整顿党的作风》,1942年2月;

《学习和时局》,1944年4月;

《论联合政府》,1945年4月。 





巍巍宝塔山,滚滚延河水。历史选择了延安,延安铸就了辉煌!

1973年6月9日,周恩来总理身患重病重回延安时深情地说:“是延安人民用小米哺育了我们。没有延安,就没有新中国。”

凤凰山、杨家岭、枣园、王家坪、南泥湾,山丹丹开花红艳艳,信天游荡漾延河畔。不尽的人群,不尽的感悟,依旧的窑洞,依旧的油灯,记载着,见证着,昭示着……

重温延安光辉历史,带给我们许多宝贵借鉴和启示!



延安革命纪念馆内展出的小米加步枪(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崔振林摄) 



《东方红》词曲(2017年4月摄于延安革命纪念馆)



《东方红》词作者李有源(2017年4月摄于延安革命纪念馆)

《东方红》曲调原为陕北民歌《骑白马》。1943年冬,陕西葭县(今佳县)农民歌手李有源依照《骑白马》曲调编写成一首长达十余段歌词的民歌《移民歌》,表达在毛主席、共产党领导下的广大贫苦农民追求幸福生活的欣悦心情。歌曲编成后由李有源的侄子、农民歌手李增正多次在民间和群众集会上演唱,很受人们欢迎。随后,延安文艺工作者将《移民歌》整理、删修成三段歌词,并改名为《东方红》,1944年在《解放日报》发表。解放后,为适应专业合唱队表演,先后有多位作曲家将其改编为合唱曲。现在通行的合唱曲《东方红》是由著名作曲家李涣之编写的。



二、落脚陕北



党中央在延安13年大事纪年(2017年4月摄于中国延安干部学院)



党中央在延安13年大事纪年(2017年4月摄于中国延安干部学院)



红军当年从国民党的报纸上了解到刘志丹、谢子长在陕北,决定北上(2017年4月摄于延安革命纪念馆)



《战友情深》雕塑:1935年刘志丹看望在清涧河口镇战役中负伤的老战友谢子长(2017年4月摄于延安革命纪念馆)



刘志丹用过的砚台、墨水瓶和谢子长用过的手枪(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崔振林摄)



1943年,刘志丹牺牲7周年时毛泽东题词(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崔振林摄)



1943年,刘志丹牺牲7周年时周恩来题词(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崔振林摄于延安革命纪念馆)



长征到达西北的中国工农红军(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崔振林摄于延安革命纪念馆)

民国23年(1934年)10月,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开始长征,经福建、江西、广东、湖南、广西、贵州、四川、云南、西康、甘肃、陕西11个省,冲破数十万国民党军的围追堵截,克服万水千山的自然障碍,落脚点定在哪里,一直踌躇未定。1935年9月18日,部队进入甘肃岷县哈达铺后,发现多种国民党报纸。其中天津《大公报》反映陕北、陕甘边根据地和红军的消息就有9条。这些消息,对于外有强敌围追堵截、内遭张国焘严重分裂的中共中央和红一方面军,是一种莫大安慰和鼓舞。9月22日,中央军委在哈达铺召开团以上干部会议,毛泽东指出:“目前,日本帝国主义侵略我们,我们就是要北上抗日。首先到陕北去,那里有刘志丹的红军,我们的路线是正确的。”接着红一方面军进行整编,改称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支队,彭德怀任司令员,毛泽东兼政治委员,继续北上准备到陕北与刘志丹领导的工农红军会合。

10月17日,陕甘支队从定边县分两路入陕,19日抵达吴起镇,进入西北革命根据地。红军到吴起镇看到“赤安县六区一乡苏维埃政府”的牌子,万分激动。为将尾追的国民党军骑兵消灭于根据地之外,陕甘支队在吴起镇西山地设伏,打了一场“切尾巴”战斗。21日,全歼国民党军第35师骑兵团,击溃第32师和36师2个骑兵团,打死打伤敌人600余人,俘虏1000余人,缴获战马1600余匹,迫击炮、重机枪数十门(挺)。毛泽东为表彰红军战士的英勇顽强精神和彭德怀的指挥才能,赠诗一首:

山高路远坑深,大军纵横驰奔;

谁敢横枪立马,唯我彭大将军。

11月6日,陕甘支队与红15军团会师于甘泉县象鼻子湾,恢复红一军团和红一方面军番号,陕甘支队改称红一军团,与红15军团组成红一方面军。中央在象鼻子湾召开红军干部会议,毛泽东对红军长征进行了总结。毛泽东指出:红军长征是宣言书,是宣传队,是播种机!这一英雄业绩必将载入史册!毛泽东号召:红军各部之间要加强团结,红军和西北根据地人民群众之间要加强团结,共同完成中国人民革命的伟大任务。



2017年4月摄于延安革命纪念馆



2017年4月摄于延安革命纪念馆



2017年4月摄于延安革命纪念馆



三、瓦窑堡会议



党中央在延安13年大事纪年(2017年4月摄于中国延安干部学院)



2017年4月崔振林(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摄于延安革命纪念馆

1935年11月7日,中共中央到达安定县(今子长县)瓦窑堡。1935年12月17~25日,中共中央在瓦窑堡举行政治局会议,通过《关于目前政治形势与党的任务决议》,确定抗日统一战线的策略方针。27日,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活动分子会议上作《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的报告,从理论上系统阐述了中共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规定了党在当时的方针政策,预见了中国政治的发展趋向,总结了两次国内革命战争的基本经验,规定了党在整个民主革命时期的根本路线。

瓦窑堡会议后,中国共产党积极开展西北地区的统一战线工作。1936年4月9日,周恩来与张学良在肤施(今延安市)会谈,达成联合抗日协议,签订局部停战协定。中共代表与国民党17路军总指挥杨虎城也达成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协议。张、杨两部在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主张的推动下,消除矛盾,团结一致,与共产党结成“三位一体”的友好关系。8月,叶剑英作为红军代表进驻东北军,协助张、杨改造部队,发展进步力量,迎接全面抗战的来临。



1936年2月7日深夜,毛泽东在陕西省清涧县袁家沟村农民白育才家的这张小炕桌上写下著名诗篇《沁园春•雪》(2017年4月摄于延安革命纪念馆)



毛泽东《沁园春•雪》手稿(2017年4月摄于延安革命纪念馆)

1936年2月初,红军东征前夕,毛泽东来到清涧县袁家沟村,住在农民白育才家中。这张小炕桌是毛泽东办公用的。恰在这时,陕北普降瑞雪,袁家沟的山山卯卯披上了银装,滔滔黄河千里冰封。毛泽东触景生情,浮想联翩,于2月7日伏在这张小炕桌上写下脍炙人口的著名诗篇《沁园春•雪》。

在这张小炕桌上,毛泽东还起草了《东征宣言》《关于东征的作战命令》等。




四、西安事变



党中央在延安13年大事纪年(2017年4月摄于中国延安干部学院)

张学良、杨虎城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感召下,在全国人民抗日救亡运动推动下,对蒋介石的反共内战政策日益不满,开始倾向与红军停战合作抗日。蒋介石察觉张、杨“剿共”不积极,亲率20多万兵力到陕西“剿共”。

1936年12月5日,蒋介石与陈诚、钱大钧等10余人到陕,向张、杨宣布不许抗日,逼张、杨加紧进攻红军。张、杨对蒋“劝谏”、“哭谏”都未能奏效,且有不测之虞。张、杨决心“兵谏”。1936年12月12日晨,张、杨派兵包围临潼华清池,活捉蒋介石,逮捕西安城内蒋介石的高级将领陈诚等,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爆发。

西安事变爆发当日,中共中央即电张、杨,主张和平解决,不要危害蒋之生命,并声明4日内派代表到西安,共商国是,促使西安事变和平解决。12月16日,中共中央派周恩来、秦邦宪等到西安,向张、杨说明中国共产党的联蒋抗日、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方针,主张在蒋介石答应抗日的条件下,释放回南京。24日,蒋介石口头允诺停止内战,一致对外,释放政治犯和保证内战不再发生等条件。25日,张学良、杨虎城释放蒋介石。

西安事变后,内战停止,国内和平基本实现,东北军撤出延安,红军接防延安。1937年1月13日,中共中央及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进驻延安。



五、洛川会议



党中央在延安13年大事纪年(2017年4月摄于中国延安干部学院)

1937年8月22~25日,中共中央在陕北洛川县冯家村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全面分析当时形势,正确估计国民党片面抗战的危险,指出中共的中心任务是:“动员一切力量,争取抗战胜利”,使已经发动起来的抗战发展成为全面的抗战。会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目前形势与党的任务的决定》。根据毛泽东提议,会议还通过《抗日救国十大纲领》。



1937年春,毛泽东和朱德在延安接受美联社记者厄尔·利夫采访,右为翻译叶范闺(2017年4月摄于延安革命纪念馆)



1937年,毛泽东(右三)与斯诺夫人海伦·斯诺等外国友人在延安合影(2017年4月摄于延安革命纪念馆)



六、平型关大捷



党中央在延安13年大事纪年(2017年4月摄于中国延安干部学院)

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东北山河破碎,民众流离失所。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7月29日,北平沦陷;30日,天津失守;整个华北陷入全面危机。“华北之大,已安放不下一张平静的书桌。”8月13日,日军开始进攻上海,淞沪会战打响。为速战速决,日军先后投入30万兵力,动用300多架飞机、几十艘军舰,企图通过占领中心城市迫使中国在3个月内投降。在日军的疯狂进攻和民族生死存亡之际,国共两党开始紧密携手,共同抵御外敌。

平型关位于山西省繁峙、灵丘两县邻接处,是古长城的重要隘口,地势险要。1937年9月20日,日军向平型关进犯,八路军总部即命林彪、聂荣臻率115师侧击来犯之敌。115师官兵英勇顽强,与敌人展开白刃格斗,打退敌人多次反扑,共歼灭日军1000余人,击毁汽车100余辆,缴获长短枪1000余支。

平型关大捷是全国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对日作战取得的第一个重大胜利,沉重打击了侵华日军的嚣张气焰,粉碎了“皇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振奋了全国的民心士气,提高了中国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



1934年田汉作词、聂耳作曲创作《毕业歌》,它是电影《桃李劫》的主题歌。《桃李劫》描写“九一八”事变后,一对知识青年陶建平和黎丽琳幻想的破灭和家破人亡的悲剧,揭露了社会黑暗,再现了正直的知识分子的悲痛、反抗和挣扎,对社会提出无声的控诉。片中的《毕业歌》是一支充满鼓舞力量的歌曲,表达了一代青年“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激情,号召着有为青年走上救亡战场。




七、毛泽东发表《论持久战》



党中央在延安13年大事纪年(2017年4月摄于中国延安干部学院)

《论持久战》是毛泽东1938年5月26日至6月3日在延安抗日战争研究会的讲演。

全国抗战爆发、日军占领南京后,“亡国论”一度甚嚣尘上。而八路军取得平型关大捷、中国军队取得台儿庄大捷后,“速胜论”又流传一时。为彻底批驳“亡国论”和“速胜论”,以持久战思想武装全党全民族,1938年5月,毛泽东集中撰写了《论持久战》。

抗日持久战思想,毛泽东早有思考。1936年7月,他就对斯诺说:中日早晚要打一仗;中日这一战,是持久的。全国抗战开始,毛泽东就指出,中日之间的最后胜负,要在持久战中去解决。

《论持久战》科学论证了抗战的发展规律,阐明了争取抗战胜利的道路,批判了对抗战的各种错误认识,从思想上武装了全党全军和人民群众,坚定了中国人民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是指导全国抗战的理论纲领,受到国内外高度评价。



1938年5月,毛泽东在延安凤凰山写下《论持久和平》(2017年4月摄于延安革命纪念馆)



毛泽东为抗战1周年题词(2017年4月摄于延安革命纪念馆)

1938年7月1日出版的《解放》第43、第44期合刊出版《抗战一周年中国共产党十七周年纪念专刊》刊登毛泽东题词:“坚持抗战,坚持统一战线,坚持持久战,最后胜利必然是中国的。”



八、六届六中全会



党中央在延安13年大事纪年(2017年4月摄于中国延安干部学院)



2017年4月摄于延安革命纪念馆



中共中央扩大的六届六中全会主席团成员(2017年4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崔振林摄于延安革命纪念馆)

1938年9月29日~11月6日,中共中央在延安桥儿沟举行扩大的六届六中全会。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总结抗战以来的经验和确定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时期的基本方针,统一全党思想,更好地领导全国人民,战胜日本侵略者。会上,毛泽东代表中共中央政治局作政治报告,总结抗战的基本经验,批判亡国论和速胜论的错误,分析抗日战争即将过渡到相持阶段的新形势,规定全国人民在抗日战争中的紧急任务,特别着重说明共产党在民族解放战争中的地位,号召全党认真地担负起领导抗日战争的历史使命。

会议批准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共中央政治局的路线,确定在贯彻中共的统一战线政策中,必须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则和“有斗争、有团结,以斗争求团结”的方针,批判了以王明为代表的右倾投降主义错误。会议强调全党组织人民武装抗日的极端重要性,决定党的主要任务是在战区和敌后放手发动群众,武装群众,扩大人民军队和敌后抗日根据地。

会议通过《关于各级党委暂行组织机构的决定》《关于各级党部工作规则与纪律的决定》和《关于中央委员会工作规则与纪律的决定》等。会议还作出《关于召开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决议》,发出告全国同胞、全体将士和国共两党同志书及通电。



延安桥儿沟中共六届六中全会会址(2017年4月武汉船舶工业公司张世平摄)



延安桥儿沟中共六届六中全会会址(2017年4月摄)



延安桥儿沟中共六届六中全会会址(2017年4月摄)



延安桥儿沟中共六届六中全会会场(2017年4月摄)



九、毛泽东发表《新民主主义论》



党中央在延安13年大事纪年(2017年4月摄于中国延安干部学院)

1940年1月9日,毛泽东出席陕甘宁边区文化协会第一次代表大会,作题为《新民主主义的政治与新民主主义的文化》的长篇演讲。这篇演讲,经修改、补充而成文,于1月15日完稿,2月15日在延安出版的《中国文化》创刊号上发表,题为《新民主主义的政治与新民主主义的文化》。2月20日出版的《解放》第98、99期合刊也刊载了这篇文章,题目改为《新民主主义论》。建国后,《新民主主义论》编入《毛泽东选集》第2卷。

毛泽东在文中分析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社会的特点及其基本矛盾后指出:中国革命必须分两步走,第一步是民主主义的革命,第二步是社会主义的革命,这是性质不同的两个革命过程。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革命是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趋势。

《新民主主义论》是毛泽东思想史上的重要篇章,它系统地分析了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和中国革命的对象、性质、动力、前途等,阐述了中国共产党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与新民主主义社会的理论,回答了“中国向何处去”的问题。



 毛泽东著《新民主主义论》(图片来自网络) 


《新民主主义论》发表


【参考资料】

1.《延安精神及其时代价值》,中国延安干部学院教授宋炜

2.《延安窑洞油灯—夏日寻延安》,四川党务党建网

3.《中共中央在陕北》,延安地情网  

4.《作为军事家,毛泽东为何一生很少佩枪》,人民论坛网

5.《斯诺与毛泽东戴过的红军帽》,王惠平,2016年12月28日《解放军报》第9版

6.《群众领袖 民族英雄—刘志丹》,人民网

7.《陕北红军和革命根据地的创建者—谢子长》,人民网

8.《平型关大捷》,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9.《〈毕业歌〉:担负起天下的兴亡》,《光明日报》记者郭超,2015年8月13日《光明日报》第9版

10.《毛泽东倾力撰写〈论持久战〉》,薛庆超,2015年5月26日《人民日报》第18版

11.《新民主主义论》,刘溢涛,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12.《大生产运动》,中国国家博物馆学术研究中心刘建美,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13.《重庆谈判》,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14.《转战陕北之三:吴堡春色》,李敬寅、张玲玲 ,载2016年10月21日《陕西日报》第11版

15.《红色记忆:党中央、毛泽东转战陕北》,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16.《红色记忆:延安保卫战和党中央撤离延安》,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作者:蓬州闲士(文中图片除署名外,均为蓬州闲士2017年4月拍摄) 

来源: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