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文化纵横>红色文化>详细内容

【红色记忆】雪山魂——记老红军冯元庭的夹金山情怀(八)‖杨宓

作者:杨 宓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2-10-04 11:35:20 浏览次数: 【字体:

位于宝兴县的《雪山丰碑》雕塑(蓬州闲士 摄,图片来源:四川方志图库)

雪山魂

——记老红军冯元庭的夹金山情怀(八)

杨 宓

离休不离志 春蚕到死丝方尽

1983年11月,省委组织部批准他离休,时年74岁。年事已高的离休老红军冯元庭,从1933年到1983年整整50年,走完了作为一名红军战士、八路军战士、解放军战士、县政府领导、知青办主任的革命历程。本该享享清福,颐养天年的他,却没有停下脚步,他对组织庄严承诺:“做到人离休思想不离党,教育好子孙永远跟党走。”他说到做到,时刻从报纸上、广播电视上关心国家大事;参加党员民主生活会从不缺席;经常深入基层搞社会调查,为宝兴的发展献计献策;走进年轻人中间,给他们讲革命传统和红军故事。他常道:“这些事要经常讲,如果不讲,对不起死去的战友。”耄耋之年的他,记忆已有些模糊,但当年血与火的岁月仍历历在目,如同刻在他的心里。别看平时他少言寡语,一讲起这些来就兴奋、动情、打不住。

1995年的夏天,86岁的冯元庭身体越来越差,老毛病胃溃疡一直折磨着他。也许他意识到将不久于人世,但作为一个爬雪山、过草地,枪林弹雨中走过来的老红军,早已看淡生死,他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超出了人们的想象,身边的亲人没有见过他有一丝对生命绝望的情绪和眼神。于是在他去地区医院治疗之前,他执意让孙儿孙媳带着他来到夹金山顶的垭口,再一次看了这座红军当年翻越的夹金山。

《信仰的力量——翻越夹金山》(油画) 蔡循生 作 (图片来源:四川政协网)

1996年1月14日,87岁的冯元庭走完了他奋斗的一生,光辉的一生,难忘的一生。将生命的繁花开到尽处,是作为冯元庭这个从小放牛娃、后来石匠出身的革命者毕生的追求。纵观他走过的革命道路,每一步都留下了深深的足迹,在自己特定的时空维度里,完成了生命的涅槃。

“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出自毛泽东的古诗《七绝·改诗赠父亲》。按照冯元庭生前遗嘱,后人将他安葬在夹金山下,与他牺牲的战友们在一起。在他的追悼会上,庄严感、圣洁感、悲怆感和升华感,笼罩着前来悼念的人们。机关、部队、医院、学校、厂矿、乡镇、街道都送来了花圈和挽幛。机关干部来了,解放军、武警官兵来了,城里的老百姓来了,农民朋友来了,硗碛藏寨的藏族同胞献上了洁白的哈达,不少知青代表从成都、重庆、雅安各地赶来了,他抚养的孤儿也从外地赶来了……他们悲痛欲绝,有默默流泪的,有像孩子一般呜咽的。人们对他的深切怀念,是基于对他无私奉献中自发孕育出来的。

2022年7月6日下午,老红军冯元庭的嫡孙冯锡友在四川长征干部学院雅安夹金山分院为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党员干部讲授题为《魂系夹金山》的访谈教学课(蒲建宇 摄)

冯元庭的墓碑为宝兴县委、县人民政府所立,碑文这样写道:启苍溪经穆坪越夹金挥戈北上抗日反蒋丰功永载史册,赴西康过天全驻宝兴呕心建设鞠躬为民真情长流人间。

如今,冯元庭离开了他眷恋的那片红色土地已经26个春秋,但我们从他的事迹中,依然能感受到人间正气。他的故事和不朽的长征精神在怀念他的人们心底,在宝兴及家乡苍溪的大地上久久传颂,生生不息。他用其一生,践行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崇高品德,化作雪山之魂,护佑着那片他为之奋斗过的地方。

《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 张海 书(图片来源:光明日报)

俄罗斯历史学家克柳切夫斯基曾说过:“ 如果丧失对历史的记忆,我们的心灵就会在黑暗中迷失。”

今天,我们怀着无比敬仰的心情,肃立在夹金山下,在猎猎的山风中接受精神洗礼,不只是瞻仰红军,更是在瞻仰一个时代。长征精神不仅影响着那些红军战士的一生,也融入了中华民族的血液与文脉。长征中顶风冒雪攀登夹金山的红军,似形成流线的耀眼火炬,将照亮中国浴火重生、民族复兴的历史新征程!

(全文完)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作者:杨 宓

音频制作:成都市广播电视台故事广播

文字供稿:雅安市地方志编纂中心

配图:方志四川

来源: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终审:何晓波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