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文化】美丽大万源——红色篇‖肖覆馨
美丽大万源——红色篇
肖覆馨
万源,面积4065平方公里,人口60余万,位于四川省最东偏北。它北扼川陕要塞,有"秦川锁钥"之称。中国地理中心,南北气候分界线,嘉陵江与汉江分水岭,大巴山南麓腹心地带,是四川最先看到太阳升起的地方。因地处万顷池和诸水之源,资源广阔,物宝天华,被誉为"万宝之源",得名万源,别称"铜城″。巍巍巴山,嵯峨耸立,层峦叠翠;清清后河,碧玉幽悠,温婉流淌。
万源市区
万源,四川红军之源。1929年,共产党员李家俊(万源固军人)在万源固军坝领导发动武装起义,在四川打响了武装起义第一枪,成立了乡苏维埃政府,建立起第一个游击区和革命根据地。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万源总人口不足20万,10多万人参战,4万多人参加红军,8600多人参加长征,建国后幸存者不足300人。开国将帅中,有304位在万源战斗过(元帅徐向前,大将王树声,上将许世友、王宏坤等14人,中将35人,少将252人)。
一、固军坝起义
1929年4月27日,共产党员李家俊等人在万源固军乡领导发动“固军坝起义”,成立了川东游击军第一路军,到1930年初,建立起了以固军坝为中心的革命根据地,为迎接红四方面军的到来和建立川陕苏区打下基础。
固军坝起义总指挥和川东游击军第一路军总指挥李家俊塑像
固军坝起 义指挥部旧址
李家俊故居
固军坝起义指挥部文昌宫地道
固军乡厚坪村杀人湾
位于石塘镇瓦子坪村的川东游击军指挥所旧址
纪念家俊烈士
万源自古好地方,山青天蓝水绵长
军阀官僚齐压榨,劳苦大众苦不堪
固军青年李家俊,饱读诗书心徬徨
为救国民于水火,历尽坎坷加入党
弃医办学播思想,明白国家之方向
散尽家财秘联络,固军坝场枪声响
成立苏维埃政权,创建工农咱武装
军阀遣将来围剿,厚坪鲜血流成河
力量对比太悬殊,寡不敌众革命挫
敌后环境十险恶,舍命坚持百战多
叛徒出卖遭逮捕,威逼利诱奈我何
英雄狱中诗明志,慷献头颅斩阎罗
一寸山河一寸血 汇聚成溪驱鞑虏
红色大地旌旗舞 爱党团结建祖国
二、万源保卫战
红四方面军入川后,趁四川军阀混战之际,迅速占领了通江、南江、巴中以及万源西部一带,创建了川陕革命根据地,后经过反“三路围攻”以及仪南、营渠、宣达三次战役,巩固扩大了红色政权。特别是宣达战役,红军解放了万源、宣汉、达州3座城池,并与川东游击军会师。红四方面军由入川的4个师扩编为5个军,由1.4万人迅速发展到8万余人,建立地方武装20万,川陕苏区扩展到了4.2万平方公里,苏区所辖人口猛增至接近600万,成为了全国范围内的第二大苏区。
1934年5月,四川军阀刘湘在重庆召开“剿匪”会议,集结兵力约100多个团20多兵力、空军两个队18架飞机,组成6路大军,实施“六路围攻”红四方面军,以夺取川陕苏区的万源、通江,宣称“3个月内全部肃清”川陕边区红军。
1935年7月,为粉碎敌人“六路围攻”,红四方面军总指挥徐向前、政委陈昌浩在万源城召开军事会议,决定利用万源一线有利阵地,以少数部队坚守防御,大量消灭敌人有力力量,尔后全力反攻。以红9军担负东南线的大面山为主要方向的一线阵地,以红4军12师大部坚守万源西南的玄祖殿一线,以红30军坚守万源东的花萼山一线。
7月中旬,敌人以万源为主要目标开始全线猛攻。以第5路总指挥唐式遵进攻大面山为主攻方向,以整团的兵力在飞机的掩护下轮番对阵地猛攻。红军有力的反击,使敌人屡攻屡挫,为鼓励官兵冲杀,唐式遵颁布奖惩令“凡攻占万源者奖1万银元 ;擅自放弃阵地者军法从事“,唐亲自到大面山指挥、督战。红军在各级将领的率领下,奋不顾身,浴血鏖战,历时3月余,终守住了阵地,打退了敌人的进攻,扭转了战局,确保了川陕苏区,有力地策应了中央红军的长征。
整个反“六路围攻”及万源保卫战中,红军共歼敌8.5万余人。
战 史陈列馆,馆名由胡耀邦题写
万源市民兵应急连在万源保卫战纪念碑前宣誓
红军公园
公园大门
三、大面山阻击战
1933年冬,四川军阀刘湘先后组织20余万,向川陕革命根据地发起“六路围攻”,妄图彻底歼灭红四方面军。生死存亡际,红军决定要“寸土必争,寸步不让,拼死保卫万源”。
1934年7 月中旬,川军分六路向万源发动进攻,以廖雨辰师、汪铸龙师组成第六路进攻万源城南面的大面山为主攻方向。红九军副军长兼红25师师长许世友率部坚守万源城西南大面山一线,指挥所部与敌鏖战70余日,歼灭了大量敌人,坚守住了阵地。大面山战斗,迟滞消耗了川军大量有生力量,为万源保卫战的胜利赢得了主动和时间。
大面山
红九军副军长许世友在大面山主峰老鹰嘴指挥部旧址
大面山烈士陵园
大面山阻击战红九军二十五师七十三团团长李明同志之墓
大面山组歌
拜 谒
瑟瑟秋风染层林,大面山上忆将军。
埋骨何须桑梓地,遍山红果慰忠魂!
丰 碑
雄峰耸峙
苍松翠柏
洁白淡紫小花
火红的山果
紧紧簇拥着一堆堆坟莹
有碑或者无碑
黙黙诉说渐行渐远的历史
八十年前
来自大别山和大巴山的儿女
是父子或是兄弟姐妹
聚集在大面山上
拿着铳枪、大刀、长矛、石块
用热血甚至生命
筑起一道不可逾越的长城
八十年弹指间
逝去的是生命
传播的是火种
创建的是共和
树起的是不朽丰碑
大面山阻击战
一九三四年,刘湘来进犯,
飞机加大炮,想把红军碾。
老鹰山势险,屏障东南面。
主力号红九,军旗立誓言,
兵民团结紧,军长亲一线,
头顶枪炮雨,大刀舞蹁跹,
饿啃野草根,渴饮山上泉,
天昏地又暗,火光一闪闪,
月黑风高夜,奇袭青龙观。
战鼓声声擂,不分昼夜天,
流尽最后血,不叫敌回还,
苦战两三月,终保咱万源。
岁末北风寒,再攀大面山,
忆先烈铿锵,谋强军华章。
四、玄祖殿激战
玄祖殿,原名钟南山,因山顶大庙叫玄祖殿而得名。它位于万源城西南二三十公里处,地势由北向南倾斜,海拔1680米,峰峦叠嶂,林木繁茂,悬崖陡壁,易守难攻。
玄祖殿战斗是红四方面军反敌六路围攻中万源保卫战的三大主要阵地之一。1934年6月中旬,红4军12师收紧阵地至玄祖殿,6月下旬,敌川军刘育英勇开始进攻,突破两层防线。红12师36团在团长王近山的带领下,居高临下猛烈反击,川军败退。7月11日,敌发动3次进攻,均败退。22日又发动第二次总攻,在红36团有力打击下又败退。8月上旬,敌先后以五个旅在心机掩护下,轮番向红军阵地发动猛攻,红36团拼死血战,杀死敌人无数。玄祖殿阻击战历时50多天,红军在红十二师师长张才千率领下守住了阵地,歼灭了大量敌人,有力的侧应了其他战场,为万源保卫战的胜利作出了突出贡献。
玄祖殿位于山之巅
指挥所
红军使用的石碾
徐向前元帅拴马树
牛卯坪
观玄祖殿战斗指挥部有感
牛卯不平红军铲
元帅枞树把马栓
任尔来犯千重浪
闲庭指挥气自闲
五、鏖战五龙台
五龙台,位于四川省万源草坝镇与大沙、石窝三乡交界处,最高海拔1263米。由秦岭山脉逶逦绵延至涌泉寺向南奔涌而来,背依宝鼎寨。山上有五个平台组成,主寨称五龙寨(大寨),小寨为犀牛包寨。其军事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
1933年10月上旬,红四方面军发动了宣(汉)达(县)战役,红4军3个团向敌防线北段的镇龙关、石窝场、草坝场发起进攻,配合红9军占领镇龙关,即向东迂回,攻下石窝场,歼敌反动民团300余人后,红10师28团进攻五龙台。敌刘存厚1个旅另1个团共3000千多人驻守草坝场。10月18日, 红4军3个团在军长王宏坤率领下向敌发起猛攻。在红30团、红36团猛攻下,南逃到五龙台的刘存厚部被红30团、红36团、红28团包围,经一天一夜与敌激战,全歼敌刘存厚部吴占荣族,俘敌2000多人,敌旅长吴占荣化装只身逃走。五龙台战斗胜利结束后,红4军兵分两路,政委同纯全带一部分南下向宣汉追击,军长王宏坤亲率红30团红36团东进万源并解放万源县城。
五龙山犀牛寨
登山石梯
纪念碑刻
五龙台
五龙山上五龙台
红军凿石来建寨
打倒土豪和军阀
翻身建设苏维埃
六、花萼山笋子梁战斗
笋子梁在万源花萼乡境内,山的南北两坡,悬崖绝壁,陡峭险峻,只有羊肠小道可通。
1934年4月,红30军88师在军政委李先念率部驻守笋子梁,依托有力地形构筑工事坚守。6月15日,敌以约7个团向红军阵地发起猛攻,一部突入88师268团阵地,经短兵相接和反复拼杀,敌被击溃。7月上旬,唐式遵又增加兵力向红军阵地发起猛攻,在英勇的红军阻击下,确保了花萼山一线阵地,也确保了万源东大门不失守,有力地策应了大面山、玄祖殿等战斗的顺利进行。
国家主席李先念,时任红30军政委
花萼山,主峰海拔2380米,为万源境内第二高峰,也是大巴山第二高峰
红30军政治部旧址位于花萼山熊家坪
花萼山
红军洞,旁有一小洞为红军哨岗
时任红88师师长程世才,开国中将
赞花萼山
芙蓉花萼望秦川 巍耸群峰分嘉汉
百水争流夕阳醉 登临极目楚云烟
龙盘虎卧飞将在 敢叫顽敌鬼魅还
雄隘漫关今犹存 高歌一曲换新天
注:
1.嘉,嘉陵江;汉,汉江。分嘉汉,指花萼山是嘉陵江与汉江的分水岭。
2.龙盘虎卧,指红军。飞将,指原国家主席、红30军政委李先念。
七、红四方面军后方机关所在地水洋坪
水洋坪,纵贯万源永宁、虹桥乡,方圆300余里。水洋坪在崇山峻岭之中,树木葱笼,平均海拔约1000米,易守难攻。现存有红四方面军后方医院和万源苏维埃政府等红色遗址。
水洋坪风光
图中民房为红四方面后方医院所在地
图中民房为红四方面后方医院所在地
八、参加万源保卫战将帅(部分)
徐向前元帅(1902—1990),山西五台人。时任红四方面军总指挥,1955年授予元帅衔。曾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国防部长等职。为中国共产党33位军事家之一。
李先念主席(1909—1992),湖北红安人。时任红30军政委。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曾任国务院副总理,中共中央副主席,国家主席,第七届全国政协主席。为中国共产党33位军事家之一。
王树声大将(1905—1974),湖北麻城人。时任红四方面军副总指挥,1955年被授予大将军衔。为中国共产党33位军事家之一。
王宏坤上将(1909—1993),湖北麻城人。时任红4军军长,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
许世友上将(1906—1985),河南新县人。时任红9军副军长兼红25师师长,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
王建安上将(1907—1980),湖北红安人,时任红88师政委,1956年被授予上将军衔。
王新亭上将(1908—1984),湖北孝感人。时任红9军政治部主任,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
陈锡联上将(1915—1999),湖北红安人。时任红263团政委,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
陈再道上将(1909—1993),湖北麻城人。时任红10师师长,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
洪学智上将(1913—2006),安徽金寨人。时任红4军政治部主任,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1988年再次被授予上将军衔。
傅钟上将(1900—1989),四川叙永人。时任红四方面军政治部副主任,1955年授予上将军衔。
谢富治(1909—1972),湖北红安人。时任红四方面军政治部组织部部长,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1980年被开除出党。
周纯全上将(1905—1985),湖北红安人。时任红4军政治委员,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
秦基伟上将(1914—1997),湖北红安人。时任红四方面军总部特务团团长。1955年授予中将,1988年被授予上将。
李德生上将(1916—2011),河南新县人,时任红12师供给处指导员。1955年被授予少将,1988年被授予上将。
向守志上将(1917—2017),四川宣汉人,时任红9军副排长。1955年被授予少将,1988年被授予上将。
尤太忠上将(1918—1998),河南光山人,时任红31军279团排长。1955年被授予少将,1988年被授予上将。
程世才中将(1912—1990),湖北大悟人。时任红88师师长。1955年被授予中将。
张才千中将(1911—1994),湖北麻城人。时任红12师师长。1955年被授予中将。
陶勇中将(1912—1967),安徽霍邱人。时任红81团团长。1955年被授予中将。
皮定均中将(1914—1976),安徽金寨人。时任红四方面军教导师第二团团长,1955年被授予中将。
胡奇才中将(1914—1997),湖北红安人。时任红33团政委。1955年被授予中将。
王必成中将(1912—1989),湖北麻城人。时任红267团团长,1955年被授予中将。
王近山中将(1915—19780),湖北红安人。时任红4军红28团团长。1955年被授予中将。
周希汉中将(1913—1998),湖北麻城人。时任红9军作战科长1955年被授予中将。
(其他人员略)
后记:万源,古老神奇的土地,曾经历战马嘶鸣、刀光剑影。那如火如荼的革命战争,不会因光阴的流逝而暗淡,红军的业绩载入中国革命的光辉史册,红军的精神激励着我们,不忘初心,筑梦前行!
来源:文旅万源
作者:肖覆馨(万源市委原常委、武装部政委)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