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文化纵横>红色文化>详细内容

【红色文化】从书信和诗歌看赵一曼的成长与精神世界的形成‖陈明本

作者:陈明本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3-03-10 14:22:33 浏览次数: 【字体:

从书信和诗歌看赵一曼的

成长与精神世界的形成

陈明本

内容提要:本文分析了中共党员、抗日民族女英雄赵一曼外出求学、与封建家长斗争、走上革命道路过程中书信的作用,论述了书信和诗歌对赵一曼坚定不移的信仰,勇往直前、群众工作中超强的亲和力,革命乐观主义、视死如归等精神品质形成的影响。

关键词:书信 诗歌 赵一曼 精神

赵一曼(1905—1936),原名李坤泰,四川省宜宾市翠屏区白花镇(原宜宾县白花镇)人,中国共产党党员,抗日民族女英雄。

一、书信指引赵一曼走上革命道路

书信是用文字传递信息和进行思想感情交流的形式,诗歌用高度凝练的语言,形象表达作者丰富的情感,具有抒情言志的特点。本文将探讨书信和诗歌对赵一曼成长与精神世界形成的影响。

以书信形式指引赵一曼走上革命道路的,是其姐夫郑佑之。郑佑之(1891—1931),四川省宜宾县 古罗场人,革命烈士,四川早期中共党员,中共四川省委委员。郑佑之是中共宜宾地方组织创建人之一,大革命时期领导川南农民运动,人称“川南农王”。1931年在重庆被捕遇害。

郑佑之写给赵一曼的书信上百封,目前发现的有21封。

(一)鼓励赵一曼外出求学

1921年12月11日,郑佑之给赵一曼来信说:

“……你尽可以放心看书,多得些见识,将来绝不至饿饭的……你分地方的事,是难办到的,不过家门中既赞成你不出阁,当然要替你谋衣食,只要你母亲说提点地方来给你,众家门是无法反对的(若有人反对,尽可请他打主意——问他要吃的)。若是家门不反对,你幺弟不反对,也就不愁了。纵然你哥哥不赞成给你地方,总要使你衣食无缺。他若是怕分地方时,你才让一步,叫二姐出来转拐,要他出钱送你读书,他答应出钱送你,你才答应不分他的地方,这也是一个法子。”①

1924年,郑佑之给赵一曼的另一封信说:

“今年自从你读书不成后,我竟觉得莫得片纸只字来安慰你。你托我注的英文,我也未与你寄来,你一人孤坐房中,无书可看,二、四姐又不常来,你或者怕要厌恨我们讲改造社会的人,不能彻底帮助你吧。

“诚然,我未能帮助你,但我也迫于不得已才这样的。我因为恶社会处处牵制,竟把我一腔望你上进,望你解放的心困死了。本来我希望你独立,作女界的革命先锋,不过你哥哥既不要你出门,我只有望二姐替你设法,但我连给二姐几封信,都莫回信,竟不知何故。我因二姐莫得回信,我疑有其他变故,所以便想到,若是因为解放你,使二姐受气,也不见好,我自信对你完全是一片光明磊落的心肠,不过我不能不避谣言,并且我也未想出使你独立的法子。

以前,我望你出门读书,可以渐渐地得着独立,现在又怀疑你出门读书,未必靠实了。

你下半年能不能出门读书,假使下半年不能出门读书,也不要紧,耐耐烦烦在屋里看书,多多劝醒些人,也是好的。将来我做二姐那个会收了(明后年两收)我便送你,随你拿去读书买书。”

1924年10月25日,郑佑之在给赵一曼的信中说:

“你现在的困难,不在无人问路。而在无钱出门。在成都求学的费用,至少要安排80元。即使我负担30元,二姐负担15元,也还欠40元之谱。你如能筹足40元(至少30元)之学费,我劝你三十六计,走为上计。”

(二)支持赵一曼和封建家长斗争

1924年7月28日,郑佑之给赵一曼来信说:

“我劝你再仔细察看,若是他们果真是这样,莫得一点转机,你就莫忙与他们争论,个人看书报,多准备些知识。……他说他供不起的话,简直不成话。变成一个人,就该有一份吃穿的,何况是一家人,亲姊妹。……现在你也未必要他供,你们吃的穿的都是祖人的遗产,那个又供了哪个呢?哪个又要哪个供呢?……他们绝不敢借‘供不起’三字就要饿死、冷死你,或是买了你。

……

现在你哥、嫂虽说迫害你,但你对迎春他们,还是要好生看待,好好教导。我看迎春年岁虽小,胆子不小,将来做一个破坏旧社会的人物是合格的。

话说多了,归总一句话:你对前进的事,不要灰心;对于现实的事,暂且受苦;对于一般干人和年幼的人,也不要轻看了他们,也不要期望他们太切了,慢慢地觉悟他们,等到大家觉悟的时候,便是革命成功的时候了。”

1925年2月29日,郑佑之在给赵一曼的信中说:

“……

你在家自习,并且实行组织支部,这自然是顶好的。但是你要自量,假如你的毛病加了,或者兄嫂的压迫不减,或者觉悟的人太少,团体发展不开,那么我就劝你实行出门,到重庆女二师去读书。因为女二师校内,是我们的同志廖华平在办。你去可以多得教训,多练习团体生活,将来学成回乡,再做乡村运动,也还不迟。

你若是赞成我这话,请回我一信,我好去办交涉。至于家庭之内,你也不必把你吐血的事死死瞒住,尽可逢人宣布。一面托二姐帮你分家,再不然就要分居。如其分家分居两层都办不到,你也不必顾忌了,把你脱离家庭的宣言做起来,我拿去替你登报,暑假后就实行脱离家庭,我愿同你那幺弟护送你去重庆(二姐去更好)。至于经费一层,你能筹好多算好多,姐、弟们能帮助你更好,此外我愿负完全责任。

坤泰同志啊,你出门读书的事,早该成功了!我因为要办学堂,实行乡村运动,并且我也还不深知你是一个好同志,所以不愿受众人(糊涂虫罢了,哪里是众人)的诽谤,出全力来帮助你。现在,我已深信你是一个顶好的同志了,我就办十年学堂,也未必能得到一个像你一样的同志。所以我要竭全力帮助你,造就了你一人,胜得过教育三四百学生!这便是我极要帮助你的一点苦心。”

(三)指引赵一曼走上革命道路

1923年4月14日,郑佑之在给赵一曼的信中说:

“说到这里,我要郑郑重重地问你一句:你受这些苦,是哪个害你的,不是你哥哥,不是你妈妈,是社会重男轻女的恶习惯把你害了。不只害你,天下古今,害死多少女子,你说这个恶习惯,该不该打破它,这个恶社会该不该改造它!”

1924年4月23日,郑佑之写信对赵一曼说:

“女子能入青年团,我望幺妹做宜宾女界的革命先锋。

多看书报,多劝化些人,才是要紧的事业。

……

我这里的书,浅显的多半被人借去了,深沉的你怕难得看。

今带来《妇女周报》一份、《林秀梅遗嘱》一本、《两个工人的对话》一本、《列宁传》一本,我和朋友的信一束(信中可以看出我们思想变迁的行迹),《克鲁泡特金思想》一本,慢慢看吧。”

1924年10月25日,郑佑之在给赵一曼的信中说:

“兹寄来《少年》一本、《觉悟》四本、《政治(平民血泪)》一本、《新建设》三本、《前锋》二本、《会刊》一本(共计十二本),你可择来看。你把十二本看完了,你的知识当更有进步,那时我把研究主义的书给你带来(因为他是说方法、说道理的,难得看得进)。”

1925年1月11日,郑佑之在给赵一曼的信中说:

“介绍马克思学说的书目,是《中国青年》二十四期。现在我已经买齐了,请勿念!我在成都得病,三几天就好了。我赶快回来,是因为要成立支部,要办普岗寺民校(因为我不回来就无人办理)。

……

注意看这两期六十八、六十九《妇女周报》和国民会议各事。”

1925年2月27日,郑佑之在给赵一曼的信中说:

“假如你要寄往《民国日报》便是上海望平街(《妇女周报》亦可),假如你要寄往天津国民会议促成会,便是天津河北达仁学校邓颖超转天津国民会议促成会;假如你要与李峙山寄去,就请你亲笔誊过,亲自写一封信寄女星学校。”

1924年上学期,郑佑之与在成都的何珌辉联系,以通讯方式介绍赵一曼加入了青年团。在郑佑之书信指引下,1926年春,赵一曼终于走出白杨嘴这个小山沟,来到宜宾城开始了求学生涯,1926年夏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走上了革命道路。

二、从书信和诗歌看共产党员赵一曼精神世界的形成

(一)坚定不移的信仰

郑佑之以书信将赵一曼指引上革命道路的过程中,注意引导她区别国民革命和社会革命,明白近期目标和长远目标,树立坚定不移的共产主义信仰。

1924年,郑佑之在给赵一曼的一封信里说:

“你宣传主义,是顶好的,但你要晓得,现在是国民革命的时候,不是社会革命的时候,你宣传关于共产主义的话,总宜少说,并且还要看人。

你宣传最好是从他们痛苦的地方入手,指出他们痛苦的原因,点醒他们不要埋头忍受就是了;至于解决问题的办法,你可叫他们自己去想,他想来不对时,你再去驳正他,千万不要先说出你的意见,这是宣传上一定的法子。

你莫轻易就信这般穷苦的农人会赞成共产主义,他们多半是口里赞成共产,心里还想把田主人的地方据为己有。再次一等的,便只是想限制田主人少进一点租,或是与他们平分,或是比田主多分点,他的心也就足了。

这里且把国民革命解释一下:

国民革命是对外打倒估到我们的外国人,对内打倒军阀及其走狗(官吏等)。

国民革命成功以后,然后才有贫(无产阶级)富(有产阶级)之争,才能进行社会革命。

我们现在一面要帮着国民革命的工作,一面要亲近、训练这一般农民,准备在国民革命一成之后,好夺取政权,建成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好像俄国的样子。”

1925年2月3日,郑佑之在给赵一曼的信中又说:

“不过这些事并不是一两天就能见效的,等到众人信服你了(受苦的人容易劝醒,享福的人便说不进油盐),你才认真向他们说,这些发财人、男子、官僚们的横暴不法,使他们个个都恨这些压迫人的人,发财人、男子、官僚们。那时我们乘机响应国民党(孙中山的党)的国民革命,把这般害人的东西一齐除了,实行我们的社会革命,待革命成功,那时才是你们自由自在的日子,才有男女平等的法律来保护你们的自由……

现今的世道,除了革命,莫得第二条道路走了。你反抗你哥哥,便是家庭革命;你终身不出阁,也算伦理革命。但这些都是小革命,不彻底的革命,如果社会大革命成功了,这些小革命也就跟着成功了。”

1926年5月,“五卅”运动一周年时,已来到宜宾城求学的赵一曼按照党的指示,和其他党团员一起组织学生抵制英国油轮靠岸,开展反帝斗争。1926年11月,赵一曼考进武汉中央军事政治学校学习。不管斗争多么艰苦,敌人如何穷凶极恶,她始终坚定不移地保持着对共产主义的信仰,坚信郑佑之说的共产党领导的“社会革命”一定会胜利。

(二)勇往直前的精神

郑佑之给赵一曼的书信培养了赵一曼充满自信、勇往直前的精神。

1921年12月11日,郑佑之写道:

“凡是做一件事情,既不可把他看容易了,也不可把他看难了;看容易了便会粗心,太看难了,也会害怕。

但是个人的自信心,却不可不坚固。在俄国,列宁便是第一个自信心很强的人;在中国,孙文也是一个自信心甚坚的人。

幺妹,你既有这宗觉悟,这宗进步,尽可以自信,不必灰心气馁,各自一步步地朝前走!拿破仑有言:‘难之一字’,唯愚人所用之字典有之,‘不难’二字,非吾人所当用也。可见古今成大事的人,无有一个不自信的!我自己信我自己行,就会行;我自己不信我得行,那就硬是不得行了。不必因为人家夸奖你,你就喜欢;也不必人家骂你、诽谤你,你就怄气。

总之,自己要做的事情,各自做起去,别人不想干的言语是无足轻重的。

你看四年前受众人咒骂的列宁,而今全世界十多万万受压迫的人,与那有良心的资本家、学者,哪一个不称赞他是导师,哪一个不说他是改造世界的教主!

个人的事业个人去做,怕什么艰难,怕什么压迫,尽管向万恶的旧势力冲锋!——但要有方法,有实力,不是得一味乱闯。”

1924年7月18日的信中说:

“我告诉你的‘不’字三个:不要灰心,不要怄气,不忙逃走。”

1924年8月的信中说:

“你做的文章已经在《妇女周报》和《女星》上面登出来了……

你前年开笔做文章,到今年还不上两个对年,已经做得出这样的文章,真是我生平所未见;你有这宗天分,这宗勤快,不愁操不成器的,你好生安心看书吧。

‘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中国之俗语也。”

1925年1月11日的信中说:

“我带来的书,你看不完,可以慢慢看,看时须注意我加了红圈圈的……你的胆气比以前大了许多,真是可喜之至(所以说胆子是骇大的,多经些事,胆子自然就大了)。”

1927年,赵一曼去苏联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1928年冬奉命回国。12月,被派到宜昌工作,在宜昌生下了“宁儿”。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赵一曼别子出关,在沈阳工厂中领导工人斗争。1932年任满洲总工会秘书、组织部长。1933年,任哈尔滨总工会代理书记,参加领导了哈尔滨电车工人反日罢工斗争。

追寻她的战斗足迹,不管是在白区的秘密工作,还是在东北抗日前线,赵一曼都始终保持着一种勇往直前的精神。

(三)群众工作中超强的亲和力

亲和力是一种用肢体或语言表达能让其他人产生亲切感的个人魅力,也是一种精神力量的表现。

郑佑之在发展赵一曼入团、建立和发展组织过程中,很注意培养赵一曼群众工作的亲和力,宣传、感染、组织、团结周围的人一起战斗。

1921年12月11日,郑佑之给赵一曼来信说:

“反抗的事不宜过度了,因为你的实力不足。你现在还是联络你一般婶娘、姐妹、弟侄,使他们帮你说话。此外,对于一般穷人和穷人的儿女,你也要尽量帮助他们,使他们感激你,听你的话,慢慢的再看时机。”

1924年,郑佑之来信中说:

“世焘弟在家做些什么?你会着他莫有?这个人很可以发展他入团。

现在望你的,便是耐耐烦烦地多劝醒些人入团。你读不成书也不要紧,我答应借书与你。你可以劝二姐加入我们这个青年团,你们一同看书……

望你努力劝人。”

1925年2月3日,郑佑之在信中说:

“我这回是奉地委公事回来,再办普岗寺贫民校与成立团支部。

你已经何珌辉介绍入团了(去年上期的事),所以你的文章,他们满盘登在报上。报馆被杨子惠停闭了,我这回去清你的文章未清齐。二姐也入团了。我这回带来的《议决案》及团刊,你可以下细看一看。你同二姐若能再邀一两个同志入团,你们就可以成立支部了。你们找同志,可以专在妇女中间去找(第一是青年女子要紧),将来女同志多了的时候,可以特别替你们成立个妇女部。”

1925年2月29日,郑佑之给赵一曼来信说:

“你们结团体一事,可以先成立一个普通的会,不管年老年轻都可以入会。入了会以后,再来慢慢训练,专选那青年的(穷苦的可以不拘,定要年轻)同志入SY。

所以你们这个会我与你们取名为‘妇女解放同盟会’,你看要得么?

‘妇女解放同盟会’的简章,我已拟定了,不过现在莫有下叙府,一时还印不赢,二一转我就把简章和宣言誊好,与你们寄一份来,你们要开会可以先开着,随后我在叙府去把简章和宣言印好,再来分送各报馆及各同志处。”

郑佑之培养的这种宣传、感染、组织、团结周围群众的亲和力,表现在赵一曼后来在东北的工作中。赵一曼任铁北区委书记,后兼任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三军第二团政委,给日伪以沉重打击。群众亲切称她“瘦李”“李姐”,战士们称她为“我们的女政委”。

1935年,赵一曼腿部伤势严重,生命垂危,日军为得到口供而将她送医院监视治疗。赵一曼以超常的亲和力和人格魅力感动了看守她的警察董宪勋与女护士韩勇义,两人将赵一曼背出医院送上了事先雇来的小汽车,逃离日军魔掌。

(四)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赵一曼出身于大户人家,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她有着天真烂漫的童年,也有过欢乐的少女时代。她喜欢歌唱,歌唱大地,歌唱蓝天,歌唱白云。她的歌来自母亲的口口相传,来自乡村的耳濡目染,她还自己创作诗词歌曲,寄给郑佑之求教。

1924年底,郑佑之回赵一曼的就教信:

“你的歌儿,颇有新意;至于年对,虽有意思,却不合体。但各人发表各人的意见,也不必拘体裁了。拿来自己贴是可以的,不必拿去登报,就怕登不出来(歌儿要登,也还要改一下)。

祝你,努力看书!实行奋斗的生活!光明的日子不远了!”

郑佑之信中所说的“歌儿”,显然不是一般的歌词,是赵一曼学着谱曲,能够传唱的有词有谱的“歌儿”。当然,赵一曼的处女作“歌儿”,距登报发表尚有距离。

1926年,赵一曼从宜宾临赴武汉行前的晚上,郑佑之特意在“兰香斋”买了熏牛肉,和二姐李坤杰及赵一曼的其他同学为赵一曼饯行,赵一曼起音,大家一起唱起了《离别歌》:

“曾经相聚多少天,才知道离别有多难。虽然所有相聚终究要离别,缘分将我们围成圈。……依依不舍离情万千,我们一定要再见!不管路途多遥远,哪怕前方有危险……因为明天新起点,今天必须说再见……”②

次日,二姐、郑佑之和其他同学将赵一曼送上宜宾开往重庆的轮船,郑佑之把身上仅有的20元银元全部塞到赵一曼手里。

在哈尔滨伪满统治下,赵一曼不时将一些充满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的诗稿投寄《国际协报》发表,以鼓舞人们反满抗日的斗志和信心:

誓志为国不为家,跨江渡海走天涯。

男儿若是全都好,女子缘何分外差?

未惜头颅兴故国,甘将热血沃中华。

白山黑水除敌寇,笑看旌旗红似花③。

(五)视死如归的精神

在革命战争年代,共产党人随时都面临着生与死的考验。在生死关头,他们大义凛然、置生死于度外。

1924年,郑佑之在给赵一曼的信中说:

“我的家具多已送人,我的地方已决定我死后捐入平民学校(捐地方的遗嘱去年写好,现在已向朋友们说出来了);我自料我还活十来岁就该死(不遭人杀死,便该累死),所以抱独身主义来实行社会革命。自然,革命的实现,期会还远得很,但我是要这样做起去的。”

1931年,郑佑之在重庆被捕,12月30日在重庆罗家湾英勇就义,时年40岁。其弟郑瑞符将遗体载运回乡,安葬于普岗小学旁。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人民政府将墓修葺,1985年于墓前立碑,碑文是:“中国共产党首届四川省委委员郑佑之烈士墓”。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赵一曼被俘后,日本人使用了老虎凳 、灌辣椒水、新式电刑等酷刑。身负重伤的赵一曼痛得几次昏了过去,仍坚贞不屈地说:“我的目的,我的主义,我的信念,就是反满抗日”,没说出一字有关抗联的情况。

在日伪档案中发现的一份编号为“特密4759号”的《关于审讯赵一曼女士效果的报告》中这样记载:“7月26日对赵一曼的电刑操作准确,新式电刑器具功能发挥正常,给了赵一曼超负荷的最大压力。在长时间经受高强度电刑的状态下,赵一曼仍没招供,确属罕见,已不能从医学生理上解释。”

1936年8月1日,赵一曼在慷慨就义时,留下了对儿子的期盼:

“母亲对于你没有能尽到教育的责任,实在是遗憾的事情。母亲因为坚决地做了反满抗日的斗争,今天已经到了牺牲的前夕了。希望你,宁儿啊!赶快成人,来安慰你地下的母亲!在你长大成人之后,希望不要忘记你的母亲是为国而牺牲的!”④

1936年8月2日,日军将赵一曼杀害于珠河县(今黑龙江省尚志县)小北门外。赵一曼英勇就义时,年仅31岁。

共产党人赵一曼从白杨嘴走出川南山沟,书信和诗歌对其成长和精神世界的形成产生巨大影响。随着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侵华战争,日本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她的精神世界迸发出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毅然奔赴东北,投入反满抗日的战斗,并光荣地献出了自己的生命。浓烈的爱国主义情怀,让中国人民站起来,这是赵一曼等老一辈共产党人的历史使命。今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更需要我们弘扬“一曼精神”。

注:

①以下郑佑之书信均选自《郑佑之文稿》第47页至117页,中共宜宾市叙州区委党史研究室编,2019年10月第1版,宜叙新出内资(2019)022号。

②③④分别见《宜宾地区党史人物传》第四卷《赵一曼》第13页、第25页、第1页,中共宜宾市委党史研究室编,1991年12月版,宜地文出(91)241号。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作者:陈明本(四川省人民政府文史馆特约馆员,宜宾市历史学会副会长。在《四川日报》《历史教学》《名人传记》《文史杂志》《党史资料研究》《当代史资料》等报刊发表论文20余篇。主编《宜宾史话》《宜宾城2200年》《宜宾县志》《宜宾民盟史》《五粮液历史探秘》等书籍)

配图:方志四川

来源: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终审:徐高芳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