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文化纵横>红色文化>详细内容

【红色文化】激扬军旅爱国志 点亮人生启明灯

作者:唐雪元 王渝 覃思莱 赵丫雅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3-04-13 13:53:20 浏览次数: 【字体:

激扬军旅爱国志 点亮人生启明灯

——四川省军区老干部代表为新时代青年官兵手写寄语

唐雪元 王渝 覃思莱 赵丫雅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新时代的伟大成就是党和人民一道拼出来、干出来、奋斗出来的!”“党用伟大奋斗创造了百年伟业,也一定能用新的伟大奋斗创造新的伟业。”这一重要论述,既是对党和人民团结奋斗赢得历史性胜利经验的深刻总结,又鲜明指出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奋斗是逐梦追梦者应有的样子。

功崇惟志,业广惟勤。连日来,四川省军区政治工作局按照军委指示要求,组织开展“老干部代表为新时代青年官兵手写寄语”访谈活动,自3月23日隆重推出老干部孙怀堂、刘世勋、张少松的报道《前辈寄语 砥砺官兵精武斗志》后,在军营内外引起强烈反响。我们以崭新的姿态投入新年度工作之际,回头凝望老首长们一路走来的前行历程,有一个词贯穿始终——奋斗。在他们的军旅人生中,始终以“不畏浮云遮望眼”的视野谋大事把方向,始终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定力育新机开新局,始终以“越是艰难越向前”的作风抓工作促发展。奋斗写在了统筹运筹中,奋斗写在了务实之举中,奋斗写在了勇毅前行中,他们把心血和汗水熔铸浸染在岗位战位,美的身影留在战备训练、基层建设等任务一线,好的口碑传颂在广大官兵的称赞之间……

新时代呼唤奋进者,新征程需要奋斗人。老首长们的殷切寄语,一定会让新时代青年官兵进一步激扬军旅爱国志,点亮人生启明灯;一定会让新时代青年官兵深刻领悟到:奋斗不是心血来潮的遐想,更不是没有思考的冲动,要奋斗就要有方向。有人讲,一个人生命中最大的幸运,莫过于较早发现了自己的人生使命。这个“使命”对于新时代青年官兵来说,就是像老首长他们那样,听党话跟党走,以党的旗帜为旗帜,以党的方向为方向,以党的意志为意志;就是抓备战谋打赢,一心向战,重心为战,潜心谋战;就是讲奉献勇担当,不为眼前浮华所扰,不为世俗纷纭所惑,接续奋斗,永久奋斗,努力在本职岗位交出精彩答卷。

王常芙:从军行医心向党

王常芙:成都第十八离职干部休养所离休干部,年龄91岁,党龄76年。

寄语:军营是所大学校,军队是个大舞台。无论是在战争年代,还是在和平时期,中国军队一往无前、不屈不挠、从无畏惧、英勇战斗、攻坚克难。战友们,人生因军旅而壮美,青春因使命而精彩。

王常芙为新时代青年官兵手写寄语

青春逢战火,报国正当时。

王常芙阿姨参加工作的那一年,恰逢淮海战役期间。

敌人进攻胶东,那一段时间他们全都是跟着“走”。“行军路上就这样走,一直走,天天走,为什么走,走的目的是什么呢?是为了打胜仗,因为部队到哪,我们就要跟到哪。能不能打也得看情况,如果有利于打胜仗,这一仗就打,如果不利于,就跟敌人周旋,打游击。我们还小,不清楚具体的战斗计划,反正就一个原则:上面叫我们走到哪里就走到哪里。所以那一段时间,我们主要的战斗任务就是跟着部队行军。”王常芙阿姨至今还记忆犹新地介绍说,淮海战役中,他们在前线野战医院,也在战场的外围收治伤员,炮声、枪声常伴于耳。伤员在前线有过简单的包扎,送到医院后,他们又重新包扎、换药。有时,甚至还要做一些手术。

淮海战役中,给王常芙阿姨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我军提出的那句目标鲜明的口号:“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随后,全军又提出要“为老百姓服务,解放全人类”“这2句口号,深得民心和人心,得到了老百姓的大力支持,所以在淮海战役中,老百姓成为了我们坚强的后盾。陈毅元帅为此说过一句经典的名言: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王常芙阿姨饱含深情地告诉笔者,在整个淮海战役中,解放区发动群众总计543万人,他们使用小推车这种原始运输工具,克服千难万险,共向淮海战役前线运送粮食9.6亿斤,大大满足了战争需要。

一场历时66天的浴血奋战,一次世所罕见的大规模人民支前行动……这场淮海战役,加速了解放战争的胜利进程,在中国革命战争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也让红色基因注入民族血脉,得以代代相传。

“中国有句老话讲,不为良相,便为良医。我参加革命选择从医这条道路,就意味着为人民服务。我当过护士、护士长、医助、医生、主任,半级都没落下过,就这么一点点从基层干起来。我工作有一个总的原则,就是奋发向上。我18岁就当上了护士长,27岁组织让我去学习,31岁毕业成为医生,35岁当上主治医生,37岁晋升科主任,60岁退休。我从一名只有小学文化的农村孩子,成长为能独当一面的医生,离不开党组织的培养。没有党,我只是一个目不识丁的农村娃子。”结合自己的军旅成长路,王常芙阿姨语重心长地寄语新时代青年官兵们,一定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所讲的“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的殷切嘱托,真正做到时刻“牢记嘱托听党话”,坚决“坚定信仰跟党走”,在“胸怀信仰,青春有梦”中书写属于自己的人生华章。

王建波:逐梦九天耀星辰

王建波:成都第十二离职干部休养所离休干部,年龄90岁,党龄74年。

寄语:人民军队党创建,艰苦卓绝夺胜利。不忘初心跟党走,民族复兴当先锋。

王建波新时代青年官兵手写寄语

“天是罗帐地是床,安宁河畔扎营房,三块石头架口锅,野菜盐巴下干粮。”1982年秋,一首打油诗在寒风瑟瑟的大凉山西昌渐渐传开。这块曾见证红军长征的红色土地,也将再一次见证中国人逐梦太空的征程。

王建波老首长是第一批到达西昌的建设者,当时参与组织我国第一颗试验通信卫星(发射场区)发射任务的勤务保障工作,时任27基地后勤部部长。

试验规模庞大、点多线长、协作面广,加之地处凉山少数民族地区,社会依托差、物资匮乏,组织供应保障工作难度大、矛盾多。王建波深知任务艰巨,第一时间组织工作组走访基地基层20余次,摸准摸实基层一线情况,做到有的放矢。同时,设立一线后勤保障组和战勤值班室,确保庞杂的后勤工作有序开展。

烦事天天有,贵在重实干。1983年秋,后勤保障工作由物资筹措转向供应管理。电力供应成为后勤保障的重中之重,不可有丝毫疏忽。然而,始料未及的问题还是悄然而至。10月3日,工程施工单位在低压出线总开关出问题,过流跳闸将电缆烧蚀,致使5号场区停电5天;12月2日,又因一只乌鸦落在线路4号杆上,引起单相接地,将电缆绝缘薄弱处击穿,造成1501开关站油机进线电缆头相间短路,再使5号场区停电8天。两次停电均由油机供电,在这种情况下油机一旦出问题,将影响整个试验任务计划的实施。

安全工作无小事。随即,基地后勤部组织展开了对所有参试设备检查验收挂牌活动,督导各单位展开了事故预防活动,制定预案达7000余条。12月22日,王建波主持召开应急设备器材保障现场会,推广喜德分站对各类备份元器、插件进行筛选和测试,分门别类注明型号、标明参数,放在随手可取之处,以便迅速准确地处理设备故障的做法,有效提高了参试设备的可靠性。

艰苦的环境,锻造出一批能打硬仗的队伍。1984年4月8日,随着一声巨响,中国第一颗通信卫星发射成功,结束了我国长期不得不租用外国通信与广播电视卫星的历史。从此,中国人民的电视机屏幕上再也不会出现“租用卫星时间已到”的字样。

谈及往昔岁月,王老也只是平淡地说道:“我在平凡的岗位上,虽说没做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但也算尽心尽力了。自认为,没有辜负党的培养与爷爷‘清清白白做人,踏踏实实做事’的教导和教诲”。

侯书军:血战长空扬国威

侯书军:成都第二退休干部休养所离休干部,年龄97岁,党龄78年。

寄语:军人,是一块励志石,一面刻着忠诚,一面刻着奉献。所以,选择了军营就要甘于奉献;穿上了军装,就要珍惜荣誉;走上了战场,就要冲锋陷阵!

“我们的军队,最大的特点就是勇敢,敢打、敢冲。”在1953年5月29日的夜航中,侯书军老首长首创志愿军夜间击落美军战机的战绩。回忆起与美国空军在朝鲜战场上的战斗,他如此感慨道。

如今,老首长已97岁高龄,但他精神矍铄,耳聪目明,山东老家的乡音未改,谈及往事如数家珍……

侯书军为新时代青年官兵写寄语

1953年初,志愿军为应对美国空军夜间袭扰,空军成立了夜间作战大队,时任空4师10团副团长的侯书军兼任大队长。3月21日,在苏联顾问指导下经过短暂夜航飞行训练后,侯书军率空4师夜航大队进驻大东沟机场,担负夜间防空作战值班任务。

此时,夜间作战大队,已换飞米格-15飞机的改进型米格-15比斯为主力飞机。虽然该型飞机在飞行速度、机体强度上都有一定提升,但夜间飞行作战,对当时的中国空军来说仍是一项空前挑战。

侯老介绍说,米格-15比斯飞机没有安装机载雷达,也不具备夜间空中搜索能力。夜间作战时,飞行员只能根据地面指示对于某一特定空域进行空中巡逻,搜索敌机则依靠目视和地面探照灯引导。同时,为了不被敌机发现,机舱内仪表灯光全部关闭。

“当时是非常困难,飞行只能靠‘感觉’,油门多大、速度多少,都是靠平常训练的肌肉记忆。”侯老说,茫茫夜空中,除了星光,周遭一片漆黑。

美军夜间作战部队当时装备的F-94战斗机,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款全天候喷气式战斗机。F-94设计了两个座舱,前舱是飞行员,后舱为雷达操作员,专门负责搜索目标和引导作战。面对有着夜间探测能力的敌人,志愿军空军的夜航飞行无异于“蒙着双眼”作战。

5月28日夜里,中美空军在朝鲜半岛上空有一次遭遇,志愿军空军的一架飞机机翼上被美军打了四个窟窿,所幸没有击中要害,人机平安回航。

5月29日夜,美国空军再次对朝鲜北部空域进行了多批次作战、侦查活动。当晚,侯书军与团领航主任宋亚民驾驶米格-15比斯双机起飞。

当侯书军飞到朝鲜定州上空时,接到地面指挥所通报:“敌机2架,在永柔、顺川之间活动。”侯书军一面上升到6000米高度,一面搜索前进。为避免被敌机发现,侯书军不断变化航向和高度,作不规则机动飞行。进入预定战区空域后,在没有探照灯的情况下,依靠目视搜索目标。

“当时先看见有一团光在我目视范围的正前方,怀疑是敌机发动机的尾焰,但因周围星光太多不能确定。”侯老说,为确认目标,便紧跟上去,“向左摆杆,火光的位置有变化;向右摆杆,火光的位置又有变化。”这样足以确定前方就是一个距离很近的动态目标,是美军飞机。有了这样的判断,侯书军毫不迟疑,立即将发动机油门加到最大,直追过去——光点越来越亮、越来越大,敌机发动机尾喷口的火焰已看得比较清楚,侯书军立即解除航炮保险,扣下扳机。三道火光从37毫米口径航炮中喷射而出,一击命中!紧接着,一道白光划破夜幕,一架F-94战斗机被炸得凌空开花。

这是志愿军空军在朝鲜战场上第一次夜间击落美国军机,为夜间作战部队提供了宝贵经验。此后,美国空军就几乎停止了对我方关键空域的夜间作战行动,这也成为志愿军空军唯一的一次夜间击落美军飞机的战例。

抗美援朝战争结束后,侯书军先后担任空4师团长、空1师副师长兼参谋长、师长,空2军副军长等职务。1987年9月,任成都军区副司令员兼成都军区空军司令员。1988年9月,侯书军被授予空军中将军衔,是中共十二大、十三大代表。1991年9月离职休养。

谈及过往的功绩和对新时代青年官兵的寄语,侯老沉吟了片刻,说道:“我们算是幸存者吧。我飞了33年,飞到55岁。作战和飞行,随时都有可能牺牲!但我从来不考虑。因为飞行员本身就是一个冒险的职业,但同时又是既光荣又伟大的事业,牺牲也是值得的。虽然我看不到,但我能想象到,未来的中国空军会是世界上最先进的,最强大的,最有战斗力的空军!”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文/图:唐雪元 王渝君 覃思莱 赵丫雅

来源: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终审:唐志昂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