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记忆】碧空雄鹰——王海‖王明军
碧空雄鹰——王海
王明军
“感动中国”,是中国人的年度精神珠峰。2021年2月,在中央电视台《感动中国》年度人物评选活动上,己故的中国人民志愿军空战英雄、抗美援朝一等功臣、中国空军原司令员王海上将,获得“感动中国2020年度人物”荣誉。
“感动中国”颁奖词是对获奖者的高度概括和肯定,也是当代中国获奖者的至高荣誉。
写给空战英雄王海的颁奖词是:“在朝阳下俯冲,迎着西风开火。空中的尖刀,以一当十;疆土的坚盾,巡天卫国。山河已无恙,祖国的雄鹰已飞得更高,你刻在机身上的星星,是战士们的巡航坐标。”
空战英雄王海上将,何以在新时代仍能“感动中国”?
1926年1月,王海岀生在海滨城市烟台一户贫苦市民家庭,6岁随父亲举家迁居威海。当时威海是英国殖民地。在威海对面刘公岛海面上,经常起降英国人的水上飞机。
王海非常好奇和纳闷,这样的东西怎么能飞上天呢?在他幼小的脑海里产生了一个幻想:等我长大了,也能驾着飞机上蓝天,那该多好啊!由此在他心底种下飞翔之梦......
1944年5月,18岁的王海走出家门,参加了胶东抗日中队。1945年9月,在山东威海中学加入中国共产党。
1945年年底,中国共产党为了适应革命形势发展需要,在山东临沂革命老区创办了“抗大”式的军政干部学校——山东临沂人民革命大学,即山东大学前身。
威海地区的招生机构就设在王海所在的威海中学,他带头报了名,积极投身革命需要。离开威海时,为了表示对家乡的热爱、表达自己的革命情怀,他将自己的原名王永昌改成了王海。
改名的原因是他从小生长在海边,对大海有无限的感情,另外就是他认为作为一个革命者,应该有远大抱负,有大海一样的胸怀。
王海他们这次学习之旅充满了艰辛,这是一段复杂而艰险的路程。
威海在鲁东北,临沂在鲁南,两地相距1000多里,没有交通工具,全靠两条腿步行。王海是11名同学中唯一的一名党员,临行前党组织指派他为负责人。
经过一个月艰苦跋涉,在一名八路军护送下,11名学员终于在开学之前到达目的地。
在这里,王海聆听了陈毅司令员的报告和薛暮桥等理论家的授课,开阔了眼界,提高了觉悟,懂得了许多革命道理。
他由一个单纯幼稚的青年学生,逐步成为一名有理想、有目标的革命者,这为他以后的成长打下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1946年6月,王海被选中到东北参加建立革命根据地。他历尽艰辛终于到达鸭绿江畔的安东,被分配到航空学校。
王海满心欢喜,以为终于有机会实现飞行梦想了。随后,又长途跋涉,终于到了牡丹江的东北民主联军航空学校(即东北老航校)。
可是,出乎王海意料的是,他被编入机械班学习,以为学飞行的梦想将化为泡影。意想不到的是,1948年4月,第二期飞行班开训时,由于他文化程度高,又被选为飞行学员。这让他喜出望外,终于可以实现自己的蓝天梦想了。
在这里,令人想不到,培养出王海这批新中国首批飞行员的教官,竟然是一群参加过侵华战争的日本人。
1945年8月15日,日本裕仁天皇宣布无条件投降后,仓惶逃离东北的侵华日本空军在东北遗弃了120多架飞机和200多台飞机发动机,以及大量各类航空器材。
1945年9月底,有一支原先驻扎在辽东的侵华日军航空大队300余人,不愿向中国军队投降,遗弃机场和飞机,向南逃跑,准备绕道朝鲜逃回日本。结果在凤凰城以北摩天岭山区,被东北民主联军包了饺子。
后来,这支部队在飞行大队长林弥一郎率领下,集体归降东北民主联军。
这次受降各式飞机46架及各种器材和配件,此外还有17名飞行员、24名机械师、27名机械员、180多名各类地面保障人员。这些飞机、人员和装备器材,日后为人民空军的建立和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林弥一郎归降后改名叫林保毅,担任东北老航校主任教官,负责为我军培养航空人才。
林弥一郎和他的同僚们,认真细心培养了我军第一代飞行员,这些飞行员有不少人后来茁壮成长为我国空军领导干部,比如我军原空军司令员王海上将,原空军副司令员林虎中将,原空军副司令员张积慧,原北京军区空军司令员刘玉堤中将等。
林弥一郎后来还成为中日友好的象征人物,被日本媒体称为“解放军空军之父”,而日本右翼人士却一直唾骂他为卖国贼。
林弥一郎将功赎罪,为新中国空军建设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中国人民没有忘记他,他的名字被刻在中国航空博物馆的天魂碑上。
非正义之战的参与者,也可以放下屠刀,立地成佛,林弥一郎就是最好的例证。
这还有一个道理:对待侵略者,要想赢得他对你的尊重,那就是一定打败他。
这群以林弥一郎为首的日本教官确实履行了诺言,在教学上倾囊相授,不论是建设规划,还是技术训练,知无不言,献计献策。
在大家共同努力下,东北航校迅速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第一代飞行员和地勤人员的摇篮。
“日本教官非常认真,严格要求自己,对学员也要求很严。冬天早上一睁开眼,嘴唇上都是霜,非常冷,可是日本的地面保障人员为了保证我们的正常飞行,每天清晨都要在零下40度的严寒中,检查和调整飞机......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尽心尽力地教我们航空技术,有的甚至献出了宝贵的生命,真是太感谢了。”
1986年,老航校建校40周年,中国官方邀请昔日的日本教官们旧地重游,时任中国空军司令的王海见到许多日本教官时,感动地流泪了。
当时王海没想到,他们飞行班的训练比机械班的训练更为艰苦而危险。当时的伙食即便是飞行员,主食也是苞米碴子、高梁米饭,一个星期才能改善一次伙食,吃到一顿白面馒头。
尤其是冬季,最低温度可达零下40度,室内都在结冰。白天飞行,夜里还要轮流站岗,以防敌特和土匪破坏。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训练飞行员,恐怕世界各国都是少见的。
生活条件艰苦且不说,飞机装备之差超乎想象,训练飞机都是东拼西凑修理的破旧飞机,而且经常出现故障。
尤其是日本99式和隼式战斗机,在飞机上升倒转特技课目时,非常容易进入螺旋,有的学员不敢飞,王海则不怕,越是难险课目他越带头飞。
由于这两种日式飞机都是单座,一旦岀现问题则完全要靠学员自己来处理。一次,王海在飞上升倒转特技课目时,由于用力过猛,飞机突然失速进入螺旋,他沉着冷静,按操作要领蹬舵推杆,成功改出螺旋安全着陆。
经过东北老航校一年零四个月的艰苦训练,王海先后飞了“九九”高练、“九七”高练、“九九”袭击机和隼式战斗机等4种机种,飞行时间100多小时。
1949年8月,王海以优异成绩毕业于东北老航校飞行班第二期,不仅圆了飞行梦想,而且为他以后的飞行和空战打下了坚实基础。
王海刚从东北老航校毕业,又马上转入沈阳北陵机场的第四航校速成班,进行为期6个月的改装训练。
条件虽艰苦,但王海的飞行训练却十分刻苦。1950年5月14日,飞行速成班学员毕业,除2人留校外,其余的全部分配到空军刚组建的第一支航空部队——空军第4混成旅。
1950年10月1日,空军第3师在沈阳成立,王海被任命为第9团第1大队大队长。
其间,朝鲜战争爆发。美国不断派遣飞机侵犯中国东北领空,肆意进行轰炸扫射。为援助战火中的朝鲜人民,保卫祖国安全,中共中央和毛泽东主席毅然作出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决策。
1951年4月25日,空3师奉命列入中国人民志愿军空军战斗序列。根据志愿军空军统一部署,1951年10月20日空3师进入丹东浪头机场轮战。
空战初期,美军的参战飞机多达1200余架,而中国人民志愿军空军参战飞机不足200架。
美军飞行员飞行时间均在1000小时以上,而志愿军空军飞行员大都来自陆军,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虽然他们和敌人拼过刺刀、立过战功,可在喷气式歼击机上平均飞行时间不足100小时。
由于缺乏实战经验,一连几次空中战斗都是乘兴而去,空手而归,不但没打上仗,连敌机的影子也没发现。
王海组织大家研究分析,终于找到了症结,期待新的空战机会。
机会终于来了。1951年11月9日,王海带领1大队的战友们出战,首开击落敌机纪录。
这一天,平壤以南有8架美军的F-84战斗轰炸机正向北进犯,王海和大队编队在9团副团长林虎的带领下驾驶18架米格-15飞机迎敌。
可是,到达战区后却发现这批美机已返航。正当他们决定返航之时,耳机再次传来情报:“前方约40千米处有一架美军FMK-8型侦察机!”
王海接令后,迅速率领4架战机向敌机猛追过去。敌机发现我方追赶,掉头向南就跑。王海首先接近敌机,对着它就是一阵连射。可直到炮弹打光,只是把敌机击伤。
随后,王海退出了攻击,指挥另外3架飞机轮流向敌机发起进攻,后2架飞机也很快把炮弹打光了,可是受伤的敌机仍在摇晃逃命。
直到刘根林这最后1架战机跟上来,对准敌机接连开炮,终于将这架敌机击落在“三八线”以内。
首次空战就一举击落敌机,己方毫无损伤,原本值得高兴,尽管上级也高度肯定了初战的这一战绩,但王海却陷入了沉思,4架飞机追击敌人1架飞机,把所有的炮弹都打光了还差点让敌人跑掉,这确实不能算是令人满意的战斗。
总结了首次作战的经验教训后,王海不再单打独斗,而是注重编队,充分发挥团队作战作用,在之后的空战中,王海带领下的1大队越战越勇,创造了一个个空战奇迹。
1951年11月18日上午,王海率领飞行1大队向正在轰炸清川江桥的美空军60余架F-84战斗轰炸机发起攻击。美空军F-84发现我机后,慌乱扔掉炸弹仓促迎战。
这些老练的美机却摆出圆圈战术,8架飞机为一组首尾相接,连成一个大圆圈,互相掩护,寻机咬尾攻击,反让我机难以攻击,这样纠缠下去与我方十分不利。
如何破解美军的“罗圈阵”?王海灵机一动,何不发挥我机垂直机动的性能优势来破敌“罗圈阵”?
于是,他果断下令:“爬高占位!”6架战机应声而起,跃入高空。
然后,他又一声令下:“俯冲攻击!”接连几次俯冲攻击,硬是把美空军的“罗圈阵”给冲破了。
于是,王海再次下令攻击,他在距敌500米处按下射击按钮,将1架F-84击落。僚机飞行员焦景文紧紧掩护长机,击落1架偷袭王海的F-84。
接着,王海和焦景文相互配合,越战越勇,乘胜追击,又各击落1架敌机。与此同时,4号机飞行员孙生禄,在300米的距离上三炮齐发,把1架F-84打得凌空开花。
敌机群被王海大队突如其来的攻击打懵了,四散溃逃。
王海头脑很清醒,毕竟敌强我弱,没有恋战,随即下令:“集合返航”。
这次仅几分钟的空战,却以少胜多,以6架飞机对决60架敌机,王海大队取得了5:0的胜利。
在空战中学习空战,王海和战友们不断总结每次空战的经验教训,战术水平不断提高,空战越战越勇,越打越精。
12月2日至3日,王海率队连续作战,击落敌F-86新型战机9架,击伤2架。
12月15日,第3师9团副团长林虎率20架米格-15飞赴战区担负掩护任务,中途有4架飞机因故障返航,实为16架飞机。飞临战区后,掩护兄弟部队先后击落2架敌机。
这时,王海突然发现兄弟部队1架飞机遭到4架敌机的围攻, 他立即率4架飞机前去支援,刚与敌机交战,又发现后方8架敌机尾随偷袭而来。
这样一来形成4:12的劣势,但王海还是果断下令交替掩护攻击,随即咬住1架敌机将其击伤,后面的僚机焦景文将偷袭长机王海的1架敌机击落,他自己也被击伤跳伞,王海立即飞到焦景文的上空掩护,反复拉升6次攻击又击落1架敌机,使焦景文跳伞获救。
另一对双机马保堂和刘德林见状立即飞过来解围,随即将攻击焦景文的那架敌机击落。
与此同时,长机马保堂陷入6架敌机的围攻,僚机刘德林立即转头开炮把敌机吸引过来,旋即一个上升转弯,占据有利高度,然后俯冲攻击,集中火力三炮齐发,先后击落2架敌机。
这次空战结果,兄弟部队击落敌机2架,9团击落敌机7架,击伤2架。其中王海大队不仅完成了掩护兄弟部队的作战任务,而且击落敌机5架,击伤1架,自己损失1架,继5:0之后,又创造了6:1的战绩,全大队在一段时间内曾保持15:0的战绩,这些大都是以少胜多的成功战例。
1952年初,王海所在部队回国进行休整、训练。2月1日,毛主席亲笔题词表示祝贺。有了毛主席的鼓励,大家训练得更有劲了。5月1日,王海大队重返朝鲜前线。
紧张激烈的空战,王海受到了更多的考验和锻炼,战术技术水平和组织指挥能力都有了很大提高。
1952年11月,上级下达了新的任职命令,提升王海为团长。当年他才26岁,是人民空军中最年轻的飞行团长之一。
1952年12月3日14时50分,正在进餐的王海大队突然接到总部下达的战斗命令:72架F-86掩护56架F-80 战斗轰炸机在平壤、永柔地区进行扫射轰炸。
王海奉命率一大队12架战鹰赴2号战区迎敌。到达清川江上空时,接到地面指挥员“左前方距离20公里处有小狼”的指示,王海定睛仔细观察,果然发现在清川江南边有4条花蛇般的东西滑了过来。
长期的空战经历已把王海锻炼成为一名经验丰富、有勇有谋的空中指挥员,根据以往敌机活动的规律,王海断定这里的敌机不止4架。
他转念又一想:敌机副油箱没投,可见他们没瞧见我们,那就先打他个猝不及防,把他们赶走。
王海发令,12架战鹰向4架敌机围了上去。敌机遭到突然袭击,匆忙投掉副油箱,加速逃窜。王海没有贸然下令追击,而是命大家整理好队形,等待敌主力机群过来再打。
果不其然,这4架敌机刚刚逃走,一大群敌机排成“品”字队形,多层多路,黑压压地飞了过来。
见敌机已完全暴露在面前,王海下令攻击。顷刻之间,12架战鹰猛扑下去,20架敌机一下子乱了阵脚,被冲得四处乱窜。
见敌机群已被冲散,王海命令飞行员们采取各个击破的办法,向下层的敌机展开攻击。
这样,在王海带领和指挥下,一大队全体队员与敌军展开了激烈的较量,最终出色地完成了任务。
这一次空战打得非常惊险,但很圆满。事后,他们才得知,与他们作战的就是美空军王牌飞行队——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声名赫赫的51大队。
一大队在王海率领下,打一仗,进一步,越战越勇,越战技术越精,成为一个英雄辈出的战斗集体。
王海所在部队先后两轮参战,到抗美援朝战争结束时,王海大队共参加空战80余次,击落击伤敌机29架,荣立集体一等功。
飞行员人人都创造了战绩,每架战机上都涂上了象征着击落敌机的红五星,成为共和国空军的第一支王牌飞行队,被誉为“英雄的王海大队”。
王海创造了击落击伤敌机9架的辉煌战绩,也被誉为“当今世界上敢和美国空军较量的唯一的空军司令”。
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里,至今仍陈列着一架绘有9颗红星的米格-15歼击机,就是王海上将当年驾驶过的功勋战机。
1953年1月26日,王海完成了第二轮作战任务,满载着胜利的荣誉返回了沈阳驻地。
1954年、1955年间,王海历任空军歼击航空兵师副师长、师长,他所在的部队于1955年参加了解放浙江沿海岛屿的战斗。
在解放一江山岛的我军首次陆海空三军联合登陆作战中,他的师担负协同陆、海军夺取制空权并掩护陆军登陆作战的任务。
当时我军尚未有任何的三军联合作战经验,一切均需要探索,王海结合抗美援朝战争的空战经验,多次与陆、海军指挥员探讨、学习,制定了详细、可行的作战方案,1月18日,华东军区部队发起了进攻一江山岛战役。
由于战前空军已夺得战区制空权,使台湾国民党军方面的海、空军当天未敢出动。
在登陆前的火力准备过程中,陆、海、空军的火力有效地进行了协调衔接,在航渡期间更是有效地压制了大陈岛国民党军的火力,从而保证了登陆部队的顺利上岛,经一天激战全歼岛上守军,至18日下午5时30分,除少数敌军投降外,大部守敌被歼,至此战斗结束。
解放一江山岛战役是人民解放军第一次十分成功的陆、海、空三军联合渡海登陆作战。
战役的结果表明,人民解放军实行现代化战争的作战能力大为提高,更为重要的是,人民解放军取得了诸兵种联合渡海登陆作战的宝贵经验,意义深远。
1965年,王海任空军副军长,1969年,调任空军司令部军训部任第二部长。1975年7月11日,经毛泽东主席批准,中央军委任命王海为广州军区空军司令员。
他到任后抓的第一项工作,就是把训练摆到重要位置上来。他从实践中认识到,战时主要是靠打仗来锻炼部队,平时主要是靠训练来提高部队战斗力。平时多流汗,战时才能少流血。
在此期间,部队的战斗力得到了极大提高,军队建设和训练逐步入了正规。
1982年11月17日,王海被任命为空军副司令员,1985年7月升为空军司令员。
他提出了飞行人员所必须具备的“八项素质”,即崇高的理想、高尚的道德、宽广的胸怀、丰富的知识、过硬的本领、严格的纪律、顽强的作风、强健的体魄。
这些均成了飞行人员的努力方向和行动准则,并且受到了总部首长的高度评价,决定在全军推广。经过几年实践,飞行员的素质得到普遍提高,战斗力明显加强。
1988年,我军恢复军衔制后,王海被第一批授予空军上将军衔。1992年离休。1998年7月,被授予独立功勋荣誉奖章。
1984年7月,中国国防部部长张爱萍率领军事代表团访美,在与美军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会见时,有两个曾经是作战对手的人,也见面了。
那就是当时的空军副司令员、空战英雄王海,同当时的美国空军参谋长加布里埃尔,他俩的双手握在了一起。
加布里埃尔说:“你就是那位朝鲜战场上的王海?我当年就是在朝鲜空战中被你们打下来的。”
王海不无深意地笑着说:“我不敢肯定就是我把你打下来的,但你们再胆敢进攻我们,我还要把你们打下来。”赢得周围一片掌声和笑声。
张爱萍部长也风趣地说:真是不打不相识呀。加布里埃尔边摇头边说:不,我们不打了,我们要和平,我们友好了,我们是好朋友。王海笑着说,是啊,我们是朋友,我们就是为了和平而来的。
接着,王海热情邀请加布里埃尔在方便的时候访问中国,加布里埃尔愉快地接受了邀请,并表示一定尽快成行。
一时间,各媒体争相播发了加布里埃尔曾被王海在朝鲜空战中击落过的报道。
事后,王海解释说,“当时可能是翻译有误,把加布里埃尔那句‘被你们打下来的’翻译成‘被你打下来的’。
实际上,在朝鲜战场上,机群与机群作战,加布里埃尔不可能确切地知道就是我把他击落的,我也不知道是不是我打掉了他。但当时我在空中经常碰到的就是他的这个联队的飞机。
我想,不管怎么样,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他确实是被我们志愿军空军打下来的。”
这段战场对手重逢的佳话,似乎也印证了一个道理:尊严都是打出来的,想要美国人讲规矩,前提是你必须要打败他。
1987年4月,时任空军司令员王海应邀率中国空军代表团再次访问美国。
这时,原美国空军参谋长加布里埃尔已经退役,接任者是沃尔奇,副参谋长是麦克皮特。
美方负责接待安排、陪同中国空军代表团参观的,就是这位美国空军副参谋长麦克皮特,他是飞行员出身,而且还曾是美国“雷鸟”飞行表演队的飞行员。在美国军界,他是一个很自负且傲慢的人。
有一天,王海司令员率代表团去参观美国空军一个军事基地,正准备出发时,忽然下起了小雨,送行的人很多,而且军衔都很高,有许多将官和校官。
出乎意料的是,麦克皮特将军专门过来给王海司令员打雨伞,而且还亲自为他开车门,在场的美国军官都很惊奇,因为麦克皮特将军在美国军界很傲慢,他们一时搞不懂麦克皮特为什么会这样对待中国空军司令员?
麦克皮特将军听到对这件事的议论后,专门对中国驻美大使馆的空军武官讲:我为什么对你们王海司令这么尊敬?
第一,他是一个大国的空军司令;第二,他不愧为一个优秀的歼击机飞行员;第三,他这个人性格非常豪爽。后来,麦克皮特将军也升任美国空军参谋长。
西方文化是一种崇拜强者的文化。如果你比他弱,他就瞧不起你,甚至欺负你。如果你比他强,他就尊重你,甚至崇拜你。
美国军人一向都看不起发展中国家的军人,而唯独对中国军人有一种特别尊重。当问其原因时,他们都会坦率地说,因为无论是韩战还是越战,中国军人是我们唯一没有战胜过的对手。
因此,了解了美国文化,也就不难理解王海司令员为什么会赢得美国傲慢将军少有的尊重。
2020年8月2日,为空军事业奉献一生的王海上将,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94岁。
在空军英烈墙上,至今镌刻着1800多个鲜红的名字,他们无一不是新中国全体人民的英雄。
如今老英雄虽已走远,但他的英雄事迹将永远被我们所铭记!
10月25日是中国人民志愿军出国入朝作战纪念日,谨以此文纪念这位伟大的战士!向王海老英雄致敬!
END
作者简介
王明军,中共党员,河南汝南人。1990年7月毕业于解放军信阳陆军学院,在山东省军区所属部队从事政治工作。2006年10月转业到威海市公安局。曾在《人民日报》《解放军报》《前卫报》《中国青年报》《法治日报》《中国体育报》《新闻出版报》《大众日报》《齐鲁晚报》《山东法制报》《山东青年报》《人民公安报》《解放军生活》《解放军文艺》《军营文化天地》《基层建设》《政工导刊》《政工学刊》《基层政治工作研究》《部队基层政治工作纵横谈》《部队基层政治工作创新与发展》《现代世界警察》《参花》等报刊发表新闻稿件、文学作品和理论研究文章2500多篇,其中30多篇文稿在各类征文中获奖。
来源:半盏有声
作者:王明军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