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用户,您好!

网站不支持您所使用的浏览器版本(可能会出现网页变形等问题)。为了更好地展示页面效果,请您使用以下浏览器(点击图标会跳转到相关浏览器的官方网站下载页面)。

您的位置: 首页 >文化纵横>红色文化>详细内容

【红色记忆】死而复生的宋更新||冉奎

作者:冉 奎 来源:《达州日报》2024年9月6日第6版 发布时间:2024-09-07 15:03:05 浏览次数:404 【字体:

死而复生的宋更新

冉 奎

宣汉县桃花镇是一个桃花盛开的地方,让桃花镇出名的是这里刘家沟出产的稻米,在唐朝就是“贡米”。此米属带硬性的籼型稻米,色泽白中显青,米粒略长,煮饭不断腰,呈油浸状,富有糯滋性。据说,桃花米与稻田有关,与稻种无关。外面引进的稻种,两三年后就具有纯净的桃花米特质。反之,此地品种移植外地,就失去了桃花米的优点。

宣汉县桃花镇刘家沟稻田

桃花于2017年4月撤乡建镇,今天的镇政府所在地是莲寨社区桃坪街,1984年前的乡政府所在地是刘家沟村三岔溪,两地相距15里。在刘家沟村1组松树梁有两座坟墓,墓的主人都是宋更新,一座是真坟,一座是假坟。假坟用几块方条石砌作坟头,被淹没在荒草丛中。宋更新是什么人?其中又有怎样的传奇故事?

宣汉县桃花镇刘家沟村三岔溪原桃花乡场旧址

参加革命

宋更新,生于1886年,本名宋春晖,乳名宋清和,曾用名宋耕莘、宋彬、宋孟旭、王欣陶,其祖父和父亲以教书为业,祖母和母亲以种田度日。1899年,70多岁的祖父去世,留下八九个学生无人授课。父亲在外地教书,一时抽不开身,13岁的宋更新便接过祖父的教鞭,在一起游玩、打架、吵嘴的同学面前当起“小先生”。

县城书院招生,宋更新和父亲同去应考,双双被书院录取,宋更新考入高小第八团,其父考入师范第四团。父子俩欣喜若狂,这下不仅有书读还有饭吃。要知道,家里的田地根本解决不了一家八口的温饱。1906年夏,宋更新高小毕业考入绥定联中,当年中秋节与农家女杨玉梅成婚。1907年4月,被县上推荐到重庆川东师范就读。在校期间,宋更新阅读到《广益丛报》上有关孙中山、黄兴的革命活动情况,深受感动,逐渐明白了一些革命道理。

1909年正月,因家中穷得没有路费到校,宋更新被迫辞学,来到三岔溪桃花小学任教员。1911年11月30日,在东乡县参加辛亥革命,任东乡军政府宣传部长。1912年,已有两个孩子的宋更新不顾家庭反对奔赴武汉,寻找为国出力的用武之所。到武汉后,向黎元洪条呈万言书,陈述富国强兵之道,结果等来“学生所上条陈不无可采之处,惟本府此刻正人浮于事、碍难录用……青年有为,将来大器铸成,英雄不愁无用武之地”的回复。在举目无亲、盘缠用尽的情况下,宋更新不得已去干挑卸煤炭的苦活。1913年2月,接到父亲一人微薄收入难养活十口人、痛斥他忍心不顾家室的来信后,深感惭愧,没有积蓄的宋更新两手空空打道回府。

废弃的三岔小学、原桃花乡小学旧址(宣汉县桃花镇刘家沟村三岔溪)

宋更新是文化人,谋生之路选择了教书。先是在父亲的私馆代课,1915年在毛坝小学任教,1916年在普光文昌小学任教,1918年失去教师职务,妻子不幸去世。1925年7月,王维舟接任清溪宏文校校长,聘任宋更新负责教务工作。在此期间,他积极参加王维舟组织的共产主义小组活动,由王维舟、周伯仕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1926年,宋更新先后编写《同唱克敌之歌》《取棉袄》《鸡鸣声》教育群众和学生。

共产主义小组遭到国民党反对派镇压,1928年初,宋更新在黄金场祥柏小学任教,任万源固军坝起义军的联络员。1930年固军坝根据地遭到反动派“会剿”,王维舟托开江教育界知名人士介绍宋更新到永兴小学任教导主任和训导主任。永兴小学校长邱树勋思想进步,采纳宋更新的建议,经过两三年整顿,在开江全县学生统考中,永兴小学考生名列全县第一。因教学质量高加上校园种了一行行柳树,县督学赠予永兴小学“万柳风光”牌匾。

万柳书楼(开江县永兴镇中心小学)

1935年暑假,开江地下党叛徒张学鸿向国民党县党部自首,包括宋更新在内有10余名共产党人被捕,他们先后被囚禁于万县保安司令部、重庆刘湘军部。1936年2月9日,终因查无实据予以释放,宋更新到奉节省立第四中学任教,担任两班国文课。由于激进言辞不为学校所容,转赴大足中学任教,因编写新剧《女侠》揭露反动统治和日本鬼子罪行,又遭学校解聘。

宋更新在《忆在狱中的斗争》一文中写到:“1933年10月,一支红军曾一度攻入开江县永兴场,我正拟乘机同红军过宣汉,但未到两小时他们纷纷退到山上去了,山下又被白军扎得水泄不通。1935年2月红军退出川北解放区,我同乔典丰及一般地下工作者只得仍留开江工作,我在永兴校教书。我的儿子宋时英、女儿宋时华参加红军。暑假,被叛徒张学鸿告密入狱。我一口咬定我不是共产党员,我是教书的。”

奔赴延安

开江县永兴镇中心小学以“红色柳文化”为主题,编写校本教材《万柳风光》,开展看红色影片、唱红色歌曲、读红色书籍等系列活动,把红色种子播撒到学生心田。该校有幢名为“万柳书楼”的教学楼,校史陈列馆就在其中。走进陈列馆,展板上一张黑白老照片特别醒目:一位先生头戴棉帽,戴着圆框眼镜,身穿棉大衣,形象温文儒雅。这位先生是教师,也是革命志士,他就是让永兴小学成为“红色摇篮”的宋更新。

开江县永兴镇中心小学

1937年“七七”事变后,宋更新离开大足回到开江,不久奔赴延安。在八路军驻汉口办事处得到董必武的介绍信后转赴西安,由八路军西安办事处安排到延安。在延安,陕甘宁边区政府主席林伯渠和参谋长肖劲光看望了宋更新。根据宋更新的履历,组织上派他到鲁迅师范学校任教,担任高级班历史、地理和初一班国文课。1938年2月,到八路军西安办事处任林伯渠秘书。3月,时任八路军129师385旅副旅长的王维舟从庆阳到延安开会,专程在西安与阔别八年的战友宋更新相见。6月,受党的委托,宋更新再次来到开江永兴小学,结束“北上延安”行程。

邱树勋得知宋更新的任务是宣传抗日、为延安输送人才后,当即表示支持他的工作。宋更新联合从延安陕北公学毕业回乡做宣传工作的魏光鉴和从汉口回乡度暑假的魏光宇,以补习文化为名开办“抗日读书会”,利用暑假招收永兴、普安、城厢等地青少年90余人。学员的思想受到极大震动,他们开始向往光明,向往革命圣地延安。宋更新先后几次写信给八路军西安办事处负责人林伯渠,分批介绍进步青年到延安的大学深造。

孙克、王建鼎、粟侠辉、王恩眷、李景明、涂碧桃、朱汉雄、熊运晨、伍明耻、朱大炳、涂怀鑫、赵世康、谭其权、熊道光、李全林、傅光涛、赵寒松、魏光碧、李敏等30余名青年前后分三批,冲破层层封锁到达延安,多数进入抗日军政大学,经短暂学习奔赴抗日最前线,在血与火的考验中迅速成长。

王恩眷是第二批奔赴延安的,开国大典上,任骑兵第3师3团团长的他,奉命组建的骑兵方队横穿天安门广场,接受毛泽东的检阅。王恩眷在专著《挥之不去的几片烟云》中,专门记叙宋更新如何引导他走向延安。谭其权是第三批奔赴延安的,在解放战争中献出宝贵的生命。朱汉雄也是第三批奔赴延安的,抗日战争中,他的左手半截胳膊被鬼子的“陀螺”(手雷)炸掉,是“独臂英雄”。1956年,担任武汉市公安局副局长兼任湖北省和武汉市警卫处处长的朱汉雄,在长江摆下“水上八卦”,为毛泽东畅游长江“保驾护航”,是“水上禁卫军”领头人。

在《阅读姨父——一位老八路军战士的传奇人生》一书中,记叙了朱汉雄对宋更新的回忆:宋更新的小屋里有很多禁书和报纸、刊物,大家可以走进他的小屋,随意读书看报。我们正是在他的小屋里读了《陕北动态》《抗大动态》《大众哲学》和《游击战术》,才发现世上还有一个叫延安的地方,那里讲平等、讲自由、有饭吃、有衣穿,还有教你怎样打鬼子、求解放的大学校。因此,我们高小毕业后,就拿上宋更新写给八路军西安办事处主任林伯渠的介绍信,把它藏在一条破棉被的棉絮里,直奔延安。

国民党政府发现宋更新向延安输送学生,便以宋更新蛊惑青年、鼓吹反动为由,多次派人到永兴搜捕,宋更新被迫离开,“抗日读书会”至此结束。

中国共产党在上海孕育诞生,在延安走向成熟。心向延安、奔赴延安成为一代青年的爱国义举与革命时尚,延安就像一个巨大的磁场,天下英雄豪杰云集,改变了几乎每一位到访延安者的人生轨迹。据八路军西安办事处统计,1938年5月至8月,经该处介绍赴延安的知识青年有2288人,全年总计有1万多人从这里获准去延安。

迎来曙光

宋更新从开江来到重庆,在地下工作者的帮助下,先后在江北县复兴小学教书,后辗转到石船场、鸳鸯场、水土沱等地,终因无法长期立足,1940年5月又秘密潜回开江。8月,在宣汉南坝精英中学任国文教员。1941年正月,被聘为桃花乡小学校长。由于他的办学声誉高,一下就涌进200多名学生,引起国民党政府的恐慌。3月8日晚,他忙碌一天刚回校,就闯进四个特务不由分说将他反绑,并掏出公文念道:“司令部令:查得大汉奸宋更新一名,捕获时就地枪毙。此令!师长陈兰亭。中华民国三十年二月初九。”

特务押着宋更新在深沟中走了二三里,荆棘众生,高低不平,实在难走。又走了十几步,“砰!砰!”背后响起清脆的枪声,第一枪没打中,第二枪子弹穿透宋更新的手臂,顿时鲜血直流。宋更新又往前走了三四步,顺势向右边侧身倒地。“砰!”特务走上前来,向宋更新的头部开了第三枪。子弹穿过他的脸颊,打碎了他的牙。特务搜走他身上所有钱物,将其“尸体”推到路旁。特务离开后,宋更新连走带爬行了十多里地来到四弟家。为掩人耳目,四弟买通阴阳先生,收殓假尸、发假丧、修假坟。宋家人哭得昏天暗地,当地群众和国民党反动派以为宋更新真的离世了。

宋更亲被秘密辗转医治,有时一天要转移好几个地方。中草药难以治好枪伤,宋更新的学生、亲友冒着生命危险,想方设法找国民党部的医官要来消炎药。1941年冬,宋更新化名王欣陶,转移到万源王家坪疗伤。1942年春,从大竹河坐船来到陕西紫阳县毛坝关,在麻柳坝关帝庙小学(今麻柳镇政府驻地)任教。1943年春被解聘后,到镇巴县松树坝万家垭谭祥科(国民党镇巴县渔渡区区长)家私教。期间,宋更新去过八路军西安办事处,汇报了从西安办事处回川的工作以及被特务杀害的经过。由于办事处的人员由国民党伪司令部编了名册照了相,不准多一人,想留办事处已无可能。去延安更是不可能,要得到延安方面允许不说,由小道秘密前去,沿途十分凶险。

1946年秋,宋更新再次来到紫阳,在芭蕉口国民小学任教。1947年3月,在紫阳中学任教,讲授历史和公民课,后到偏僻的娘娘庙小学(今汉王镇农安村)任教。腊月28日,双安乡宋云凡以自家人名义接宋更新到家里过年,后到汉王镇草川国民小学(今黄汉小学)任教。就这样,宋更新过着时而教书、时而流浪的生活。但他始终关心革命形势的发展,只要教书,不忘向学生传播革命思想。

1949年11,紫阳解放。1950年1月15日,宋更新任紫阳中学校长,改名为宋更新。宋更新从布告上得知王维舟任西南军政委员会副主席后,去信汇报自己的工作情况。3月中旬,收到王维舟的回信:“原以为你牺牲了,打算在军政委员会成立后才开追悼会……组织上决定调你回重庆工作,你接信后即向县人民政府辞职。”4月,宋更新步行经万源前往重庆。6月,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任命宋更新为西南军政委员会人民监察委员会副秘书长。1951年,与一名曾为“三青团”(系国民党下属的青年组织)成员的中年女教师婚恋受到处分,1952年调南充市图书馆任采编部主任。

宣汉县桃花镇刘家沟村1组宋更新故居

宋更新回到家乡,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不知道真相的群众被吓了一跳,以为闹鬼了,宋更新笑呵呵地给乡亲们解释当年发生的一切。1968年8月,宋更新在南充病故,按照遗嘱,葬在桃花镇松树梁假坟右边。1985年12月,党组织复查了宋更新的处分过重问题,作出纠正,撤销原处分,恢复党籍。

来源:《达州日报》2024年9月6日第6版

文/图:冉 奎(中共宣汉县委党史研究室主任)

来源: 《达州日报》2024年9月6日第6版
终审:唐志昂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x

微信扫一扫:分享

Scan me!

微信里点“发现”,扫一下

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

×

用户登录

加载中...
刷新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