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文化】英明的决策 胜利的结果 伟大的意义——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
英明的决策
胜利的结果 伟大的意义
——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
齐德学
抗美援朝战争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上,也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历史上最值得骄傲、最值得大书特书、最值得纪念的一场伟大战争。自1950年10月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做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战略决策以来,历届中共中央对这场战争都极为肯定和高度褒扬。1981年6月,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将这场战争称为“伟大的抗美援朝、保家卫国战争”。2020年是中国人民志愿军(以下简称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本文为纪念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而作,以《英明的决策、胜利的结果、伟大的意义》为题,也有正本清源之意。
英明的决策
抗美援朝战争不是中国人民要打的,而是美国当局迫使中国人民不得不打的一场战争。
1950年6月25日,朝鲜南北双方为实现半岛统一问题爆发了大规模的内战。美国当局从其称霸全球的战略利益出发,立即进行武装干涉,6月26日,派其驻日本的空军和海军部队以撤退侨民眷属为名侵入朝鲜,支援李承晚军作战。与此同时,派其驻菲律宾的海军第7舰队侵入台湾海峡,干涉中国内政,阻止中国人民解放台湾。
27日,美国总统杜鲁门发表声明,公开宣布了上述侵略行动,并宣称加强美国在菲律宾的部队,加速对菲律宾政府和在印度支那的法国侵略军的援助。美国还在联合国积极活动,趁苏联代表缺席、中国的合法席位被台湾蒋介石集团占据之机,于6月25日和27日先后操纵联合国安全理事会,通过了指控朝鲜北方已发动进攻和要求联合国会员国给李承晚政府提供“必需的援助”的决议。6月30日,美国向朝鲜派出地面部队。7月7日,美国又操纵联合国安全理事会,通过了组成侵朝“联合国军”的决议,扩大朝鲜战争。从8月27日起,美国侵朝飞机不断侵入中国领空,轰炸扫射中国边境城镇和乡村。美国为挽救其在战场上的败局,调集军队于9月15日在朝鲜西海岸仁川实施大规模登陆,至9月底,美军全线进抵三八线。美国将本是内战的朝鲜战争变成侵略和反侵略战争,并使朝鲜战争国际化,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第一场大规模的国际性局部战争。
对于美国上述一系列行动,中国政府和人民提出了强烈抗议与严正警告。1950年9月30日,政务院总理周恩来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为建国一周年举行的庆祝大会上的报告中强调:“中国人民热爱和平,但是为了保卫和平,从不也永不害怕反抗侵略战争。中国人民决不能容忍外国的侵略,也不能听任帝国主义者对自己的邻人肆行侵略而置之不理”。10月3日,周恩来在紧急约见印度驻中国大使潘尼迦的谈话中指出:“美国军队正企图越过三八线,扩大战争。美国军队果真如此做的话,我们不能坐视不顾,我们要管”。
然而,美国当局认为周恩来的警告只是对联合国的“恫吓”,印度大使“充其量不过是一个共产党的传声筒罢了”,中国不会插手解决朝鲜问题,不敢同组织有序的美军进行较量。于是,美国当局一意孤行,在李承晚军于10月1日越过三八线以后,美军于10月7日大举越过三八线向中朝边境进攻,将战火烧到了中国的大门口。
朝鲜面临着被美国全部占领的危险,中国大陆的安全也受到严重的威胁。朝鲜劳动党、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政府决定请求苏联和中国出兵给予军事援助。在这种情况下,“1950年10月上半月,在毛泽东的主持下,中共中央政治局多次举行会议,讨论是否出兵援助朝鲜的问题”。在美军越过三八线的第二天即10月8日,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毛泽东发布了关于组成中国人民志愿军的命令。
(一)这个决策是在中国面临极端困难的情况下被迫做出的决策
此时,新中国成立刚刚一年,新生的人民政权面临着各方面的严重困难:“战争创伤还没有医治”;“土地改革工作尚未完成”;“国内的土匪、特务还没有彻底肃清”;“军队的装备和训练尚不充分”;“部分军民有厌战情绪”。国家政治秩序、经济秩序和社会生活秩序都未走上正轨。
出兵朝鲜是与美国军队作战,中国无论在经济方面还是在军队武器装备方面都无法与美国相比。
在经济方面,到朝鲜战争爆发时,美国资本主义发展已有175年的历史,工业发达,技术先进。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跃居为资本主义世界的头号强国。“1950年,其国民生产总值达1507亿美元(有的材料上说2848亿美元),钢产量8772万吨。而中国的情况同美国无法相比。中华人民共和国刚刚成立一年,由于近代以来中国遭受帝国主义列强不断侵略掠夺,工业发展极为缓慢,技术水平严重落后,几乎没有什么像样的工业,经济力量十分薄弱。1950年,中国工农业的总产值仅有574亿元人民币,如与美元按2∶1的比值计算,则仅相当于287亿美元,仅相当于同期美国总产值1507亿美元的19%(或2848亿美元的10%);钢产量仅有60.6万吨,仅相当于同期美国钢产量的1/144”。
在军队武器装备方面,美军是世界上最现代化的军队。美国有强大的海军和空军,还有原子弹,从朝鲜战争一开始就将海军、空军投入作战。而中国人民解放军(以下简称解放军)的海军和空军还在组建过程中,没有形成战斗力。关于地面部队,“美军一个师即装备有各种坦克149辆、装甲车35辆,各种火炮794门,各种汽车3800余辆。美军的战场机动力、火力突击力、后勤补给力均很强,通信设备先进,指挥灵敏。连同其他国家军队在内,‘联合国军’投入到战场上的坦克最少时880余辆,最多时1540余辆,各种火炮最少时10800余门,最多时16100余门。而志愿军在初期没有坦克参战,各步兵军也没有坦克和装甲车的编制,每个步兵军仅编有各种火炮520余门,仅相当于美军一个师火炮编制的2/3,并且火炮陈旧、型号杂、射程近、炮弹少。每军仅配有汽车100辆左右。志愿军的战场机动力、火力突击力、后勤补给力均很弱,通信设备落后,指挥联络困难”。
在这种情况下,苏联都惧怕美国三分,中国出兵与美国军队作战能打赢吗?中国的经济力量能支持与美国进行一场战争吗?一旦引火上身,中国将更加困难。这些都是实际问题。虽然毛泽东在1950年8月4日就讲过“对朝鲜不能不帮,必须帮助”,但真正做出出兵决策也是思之再三的。
正是因为中国面临的困难太多、太大,所以在10月2日中共中央书记处会议上和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许多人存在顾虑,主张不出兵或缓出兵。但如果不出兵,国内外的反动气焰就会高涨起来,亲美派就会更加活跃。美国侵占朝鲜,对中国就是一个直接威胁。直到5日下午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经过充分讨论,大家统一了认识,会议最后做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战略决策。24日,周恩来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国委员会第18次常务委员会会议上作《抗美援朝,保卫和平》的报告,对中共中央为何做出抗美援朝的决策予以明确说明:“敌人打进我们的大门来了,怎么还能谈建设?”“中朝是唇齿之邦,唇亡则齿寒。朝鲜如果被美帝国主义压倒,我国东北就无法安定。我国的重工业半数在东北,东北的工业半数在南部,都在敌人轰炸威胁的范围之内……如果美帝打到鸭绿江边,我们怎么能安定生产?”
周恩来、彭德怀、聂荣臻、胡乔木都讲过,中共中央当时下决心做出这个决策是很不容易的。如胡乔木回忆道:“我在毛主席身边工作二十多年,记得有两件事是毛主席很难下决心的”,其中一件就是“1950年派志愿军入朝作战”。
(二)这个决策是在全面分析敌我优劣条件的基础上做出的科学决策
中共中央政治局全面分析了战争双方的优劣条件,认为与美国军队在朝鲜进行较量,美国虽强也有弱点,中国虽弱也有有利条件。“美国在军事上是一长三短:一长是钢铁多。三短是战线太长,从欧洲的柏林到亚洲的朝鲜,首尾难以相顾;运输线太长,要横跨大西洋和太平洋;战斗力不如德国军队和日本军队。除此,美国的盟国西德和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战败后尚未武装起来,英国和法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已伤了元气;美国虽然握有原子弹,但苏联也有原子弹,并且原子弹不能轻易使用也不能决定胜负。因此,美国尽管在综合国力和军队武器装备上占有绝对优势,但并不是不可战胜的”。
中国困难虽多,但也有许多有利条件。东北边防军已做了必要准备,并已调集了二线、三线部队;中国军队占有数量上的优势,并经受了20多年革命战争的锻炼,官兵团结,凝聚力强,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团以上指挥员都是身经百战的老红军、老八路,解放军向来有以劣势装备战胜优势装备之敌的经验;中国是反抗侵略,进行的是正义之战,有中国人民和朝鲜人民的全力支援,并且中国共产党和中央人民政府在中国人民中有极高的威信,具有强大的号召力和组织力;在朝鲜作战,中国军队拥有直接和雄厚的后方支援,利于持久作战;中国已同苏联签订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有苏联为后盾,可获得苏联的物资支援;等等。中共中央政治局经过这样的分析研究,认为中国军队参战不是完全没有胜利的希望。
(三)这个决策是体现中国共产党人革命胆略和气魄的勇敢决策
1950年8月5日,毛泽东在北京接见准备就任东北边防军第13兵团司令员的邓华时指出:“你们集结东北后的任务是保卫东北边防,但要准备同美国人打仗,要准备打前所未有的大仗,还要准备他打原子弹。他打原子弹,我们打手榴弹,抓住他的弱点,跟着他,最后打败他。我还是那句老话,在战略上藐视他,当作纸老虎,在战术上重视他,当作真老虎。”9月5日,毛泽东在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九次会议上的讲话中又说:“我们的愿望是不要打仗,但你一定要打,就只好让你打。你打你的,我打我的,你打原子弹,我打手榴弹,抓住你的弱点,跟着你打,最后打败你。对战争打起来的时候,不是小打而是大打,不是短打而是长打,不是普通的打而是打原子弹,我们要有充分准备”。
彭德怀在自述中也讲道:“美国占领朝鲜与我隔江相望,威胁我东北;又控制我台湾,威胁我上海、华东。它要发动侵华战争,随时都可以找到借口。老虎是要吃人的,什么时候吃,决定于它的肠胃,向它让步是不行的。它既要来侵略,我就要反侵略。不同美帝国主义见过高低,我们要建设社会主义是困难的”;“出兵援朝是必要的,打烂了,等于解放战争晚胜利几年。如美军摆在鸭绿江岸和台湾,它要发动侵略战争,随时都可以找到借口”。1950年10月14日,彭德怀在志愿军师以上干部动员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三五年以后再打,让我们松口气,好不好?当然好。但是三五年以后还是要打的。我们三年五年辛辛苦苦建设起来一点工业,到那时还是要被打得稀烂。那时候美帝国主义者就把日本武装起来了,日本可能出较大的军队,我们要制止侵略就更不容易了。那时候美帝国主义者也可能把西德武装起来了,西德钢铁产量很大,是不可忽视的。到那时候西欧其他国家的革命也可能被镇压下去,革命的力量就会削弱。这样细算一下,目前就打,也许更有利些……另一方面我们要建设国防,建设重工业,三五年是办不好的……所以迟打不如早打的好”。
中共中央做出出兵决策后,派周恩来于10月8日前往苏联,同斯大林洽谈出动空军支援和提供武器装备的问题。最后,苏联方面同意在中国出兵时提供军事装备,并允派空军到中国帮助防空和训练,但不得越出中国国境。13日,毛泽东在中南海颐年堂主持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再次讨论中国出兵援朝问题。与会者一致认为,“即使苏联不出空军支援,在美军越过三八线大举北进的情况下,我们仍应出兵援朝不变”。
(四)这个决策是立足于可能出现的最坏局面而力争实现最好结果的务实决策
中共中央在做出出兵决策的同时,判断志愿军参战后可能出现三种战局形势:第一,志愿军在苏联志愿空军的掩护和支援下,协同朝鲜人民军(以下简称人民军),有可能在朝鲜境内歼灭和驱逐美国及其他国家的侵略军队,从而根本解决朝鲜问题。这是最理想的结果。第二,尽管中国军队是以非官方的志愿军名义参战的,但美国仍可能对中国公开宣战,或至少以其空军轰炸中国许多大城市及工业基地,以其海军攻击中国沿海地带,并且支持台湾蒋介石军队或美蒋军队联合进攻大陆。同时,由于志愿军武器装备落后,在朝鲜不能大量歼灭美军,战争形成僵局,影响中国整个恢复和建设计划,引起国内许多人不满。这是最不利的结果。第三,在苏联不能出动空军直接支援作战的情况下,志愿军实施灵活的作战指挥,充分发挥自己在作战上的战术特长,能够在朝鲜坚持作战,能够攻打除大、中城市以外的其他地区,那么,有可能迫使美国通过谈判解决问题。
镜头下的中国人民志愿军
在得知苏联不能出动空军掩护志愿军作战后,中共中央认为“出现第一种情况的可能性很小,而可能出现的情况主要是后两种,后两种情况又以第三种情况的出现可能性更大”。1950年10月23日,毛泽东在给彭德怀的电报中指出:“我们应当从稳当的基点出发,不做办不到的事”;“我们应在稳当可靠的基础上争取一切可能的胜利”。据此,为保证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中共中央、中央人民政府、中央军委做了全面部署和准备,包括调整军事战略,部署全国防空和沿海防御,制定军兵种部队建设计划和参战准备计划,请求苏联援助武器装备,东北行政区转入战时体制作为抗美援朝战争总后方基地,调整财政方针一切服从战争,加速剿匪、土地改革和镇压反革命的步伐,开展全国性的抗美援朝运动,等等。
总之,中共中央做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战略决策是完全必要、完全正确的。1951年10月23日,毛泽东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国委员会第三次会议的开幕词中指出:“我们不要去侵犯任何国家,我们只是反对帝国主义者对于我国的侵略。大家都明白,如果不是美国军队占领我国的台湾、侵略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和打到了我国的东北边疆,中国人民是不会和美国军队作战的。但是既然美国侵略者已经向我们进攻了,我们就不能不举起反侵略的旗帜,这是完全必要的和完全正义的,全国人民都已明白这种必要性和正义性。”
尽管“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战略决策是在极端困难的情况下被迫做出的,但这个决策是中国为了支援朝鲜人民反抗美国侵略、维护中国国家利益做出的战略决策,是全面分析研究敌我双方有利和不利条件、全面权衡利弊得失做出的科学决策,是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以非凡的胆略和气魄做出的勇敢决策,是考虑到最坏局面、争取最好结果做出的务实决策。实践证明,这个决策是非常英明伟大的。1951年1月23日,周恩来在东北局干部会上作《志愿军作战胜利的原因和意义》的报告时指出:“毛主席下这个伟大的决心,是根据他科学的预见、实际的分析”。彭德怀后来也说:“这个决心不容易下,这不仅要有非凡的胆略和魄力,最主要的是具有对复杂事物的卓越洞察力和判断力。历史进程证明了毛主席的英明正确”。
胜利的结果
衡量战争胜负的标准就是看是否实现了预期的战略目标。中共中央为抗美援朝战争确定的基本战略目标是“使美国知难而退”,打到三八线地区,通过谈判解决问题。战争的结果完全实现了这个预期的战略目标,取得了这场战争的胜利。
美国在朝鲜战争中,使用了除原子弹以外的所有现代化武器,包括细菌武器和化学武器,利用其优势的空军对中朝军队的后方进行了毁灭性轰炸,在朝鲜北方12万平方公里的狭小战场上共投掷炸弹69万余吨,平均每平方公里落弹5.8吨,在某些地区的投弹密度达到了世界战争史上的最高水平。而志愿军没有海军参战,战争后期只有少量空军掩护后方运输,没有能力对美军后方进行轰炸打击。美军在战场上是陆海空三军联合的立体的全方位作战,志愿军只是陆军一军在少量坦克和炮兵支援下的单一地面作战。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志愿军打败了装备精良的美国军队,这不是一般的胜利,而是非常了不起的伟大胜利!
(一)彻底粉碎了美国武装占领全朝鲜的战略计划,迫使其调整朝鲜战争政策
1950年9月15日,美军在仁川登陆成功后,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确定的在朝鲜的军事战略目标就是武装占领全部朝鲜。到10月15日,无论是在东京的“联合国军”总司令麦克阿瑟,还是在华盛顿五角大楼的美国将军们和白宫的美国总统杜鲁门都乐观地认为,美国的战略目标将很快得以实现,很快就会庆祝美国在朝鲜的胜利。10月底到11月中旬,美军和李承晚军打到了鸭绿江边。美国军政当局和“联合国军”总部认为,中国出兵的“可能性很小”,“不足为患”,在得知中国军队参战后,仍然认为美军完全可以消灭进入朝鲜的中国军队。但美军万万没有想到,中国不但敢于出兵与美军作战,而且没有料到志愿军有能力将他们从鸭绿江边打回到三八线,并一度打回到三七线。
志愿军一出战就取得了胜利,特别是第二次战役,一举将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从鸭绿江边打回到三八线。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布莱德雷说:“朝鲜战争出乎预料地一下子从胜利变成了丢脸的失败——我军历史上最可耻的一次失败。”这一仗,打懵了麦克阿瑟,打懵了美国当局,也极大地震动了全世界。美国人德鲁·米德尔顿在其《用兵之道》一书中评论这次战役时说:“无论就军事还是政治而言,中国人都是胜利者。中国军队达到了出奇制胜的目的……在政治上,这次胜利确定了中国在亚洲大陆上的主要军事强国的地位,因而增强了北京在整个地区的影响。”
在志愿军和人民军发起第三次战役前,包括美国总统杜鲁门在内的美国当局要员们都认为“中共如果打算采取行动,是有能力将联合国军赶出朝鲜的”。随后,第三次战役又将“联合国军”从三八线打回到三七线附近地区,但美国当局不甘心在朝鲜的失败,仍未放弃武装占领全部朝鲜的战略目标。第四次战役,“联合国军”于1951年1月25日发起全线反扑。此时,志愿军已经连打三次战役,没有休整,没有得到兵员补充,粮弹供应极为困难,并且采取了运动防御的方式作战。然而,至4月21日,历经87天,“联合国军”才将战线从三七线以北地区推进到三八线地区,平均每天付出900人的伤亡代价,才能推进1.3公里。经过第五次战役的较量,战线稳定在三八线南北地区,双方力量旗鼓相当,战争形成了相持局面。
美国当局已经清楚地看到,仅仅依靠战场上“联合国军”的力量,无论如何也不可能实现武装占领全部朝鲜的战略目标,本想轻轻松松就可以在朝鲜取得胜利,没想到“一穷二白”的中国人不但有反抗强权的胆量和决心,而且有反抗强权的强大力量。此时,美国投入到朝鲜战争的军队有6个陆军师和1个空降团,已占其陆军18个师的1/3(此外还有1个海军陆战师在朝鲜作战),美国海军将其近半数的作战力量投入了朝鲜战场,美国空军也已将其作战力量的1/5投入了朝鲜战场。为了解决美军侵朝部队兵员补充的困难,后来美国当局核准,“在朝鲜作战的每个美军师可以编入2500名南朝鲜人”。美国的盟国早已看出美国在朝鲜没有胜利的希望,纷纷拒绝了美国提出增兵朝鲜的要求。美国的战略重点在欧洲,主要敌人是苏联,美国在朝鲜这样长期拖下去与其战略重点严重矛盾,遂不得不于1951年5月中旬调整了其朝鲜战争政策。
5月16日,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通过了一个有关朝鲜问题的政策备忘录,即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第48/5号文件。这个备忘录将美国在朝鲜的终极目标和当前目标做了明确区分,“确定美国在朝鲜的当前目标是在三八线地区建立一条有利的防线,寻求缔结停战协定,结束朝鲜战争”。这是志愿军和人民军作战胜利打出来的结果。
(二)迫使美军请求早日签订停战协定
世界强权国家向弱国穷国求和,这在世界历史上是没有先例的,在美国历史上也是没有先例的。停战谈判是美国主动提出的,这是美国承认朝鲜战争失败的一种表现。从1951年7月26日开始,双方进入关于军事分界线问题的实质性谈判。美方代表团不但坚决拒绝朝中方面以三八线为军事分界线的合理建议,而且无理要求将分界线划在志愿军和人民军后方数十公里地区,企图不战而攫取1.2万平方公里的地区。当遭到朝中方面的据理驳斥和坚决拒绝后,他们以为依靠飞机大炮可以得到所要求的军事分界线。从8月18日至10月下旬,“联合国军”连续发动了夏季、秋季局部攻势,并以空军发动了大规模的“绞杀战”,企图以空中轰炸和地面进攻迫使朝中方面接受其谈判中的无理要求。美方还在开城谈判区连续制造事端,致使停战谈判于8月23日被迫中断。“联合国军”连续两个多月的进攻,付出15.7万余人的伤亡代价,仅占领阵地640余平方公里。因此,美方代表不得不放弃其无理要求,于11月23日与朝中代表达成关于军事分界线的协议:“以双方现有实际接触线为军事分界线,双方各由此线后撤2公里以建立军事停战期间的非军事区。如果停战协定在本协议批准30天后签字,届时按双方实际接触线的变化修正上述军事分界线和非军事区”。军事分界线问题协议的达成也是志愿军和人民军作战胜利打出来的结果。
在停战谈判达成关于军事分界线的协议后,从1951年12月开始,“志愿军和人民军利用战场上相对平静的机会,在正面全线,展开了构筑以坑道为骨干的坚固防御阵地的大规模筑城活动”。至1952年6月,美国空军的“绞杀战”终于以失败而宣告结束。经过国内和志愿军在战场上的努力,志愿军建成了以铁路运输和公路运输相结合,以抢修、抢运和防空斗争相结合,从后方基地到第一线各军的前后贯通、纵横交错的交通运输网络,形成了“打不烂、炸不断的钢铁运输线”,从而改变了战场上运输一直被动的局面,解决了能不能有饭吃的重大战略问题。
从1952年春起,志愿军越战越强、越战越主动。1952年秋季的全线战术反击,是志愿军在转入阵地战以来向“联合国军”发动的有组织有计划的进攻行动,给“联合国军”以沉重打击,使整个战线上的“联合国军”穷于应付,疲于奔命,打乱了其行动步骤。据不完全统计,在整个秋季战术反击期间,志愿军和人民军先后对“联合国军”连、排防御阵地及个别营防御阵地共60个目标反击77次(人民军对3个目标攻击3次),打退“联合国军”排以上兵力的反扑480余次。“经过与敌反复争夺,巩固地占领17个阵地”。几乎是攻则必克、攻则必歼。
“联合国军”对此展开报复行动,在10月中旬至11月下旬的上甘岭战役中,对志愿军第15军2个连防守的不足4平方公里的阵地,先后动用3个多师的兵力、300门大炮、近200辆坦克和3000余架次的飞机,发射炮弹190余万发,投掷炸弹5000余枚,掀翻阵地土石2米多深,然而志愿军阵地岿然不动,第15军、第12军共3个多师,经过与敌40余天的争夺,歼敌2.5万余人,全部恢复阵地,创造了坚守防御的典范。美军和李承晚军都承认,他们已处于被动地位,从此再未发动过营级及以上规模兵力的进攻,并且对志愿军的进攻只有招架之功而无还手之力了。1953年5—7月,为了实现向敌人施加压力、迫使其早日签订停战协定的战略意图,中朝军队又以12个军(其中志愿军10个军、人民军2个军团)的兵力发起了攻势。这次攻势是中方在阵地战阶段举行的规模最大的一次战役,在政治上和军事上都具有重大意义。夏季攻势的胜利“促进了美国决策层确定实现停战的决心,美国谈判代表甚至在美国历史上首次向谈判对手作出了保证遵守停战协议的许诺”。
1953年7月27日,朝鲜停战协定签字,朝鲜战争结束。停战协定的签订,也是志愿军和人民军作战胜利打出来的结果。最后校订的军事分界线与1951年11月27日达成的军事分界线相比,志愿军和人民军将战线共向南推进332.6平方公里。
(三)美军在战场上遭受打击的程度远大于志愿军
志愿军入朝后进行的第一次、第二次战役是在双方对进的状态下进行的。第一次战役志愿军就给予美军历史最长的“王牌”部队骑兵第1师以重创,并歼灭其1个团大部。第二次战役中,志愿军在东西两线给予美军第2师、第7师、陆战第1师和土耳其旅以歼灭性打击,给予美军第25师以重创。“虽然这次战役中在东线作战的志愿军第9兵团减员比较大,但那不仅是因为遭受美军打击,而且是因为该兵团临急入朝,志愿军运输补给能力跟不上所致”。相反,志愿军第9兵团在这样困难情况下,却将美军陆战第1师和步兵第7师打得落花流水,美军陆战第1师这个“王牌”部队也不得不在其历史上第一次使用“撤退”的字眼。当时几乎所有美国当局的要员都认为这是美军历史上的一次惨败。“而志愿军除在第五次战役进攻作战结束后,转移准备休整过程中,第一八〇师为掩护主力转移因处置不当等原因被围遭受重大损失外,没有一个建制团以上部队遭受如此不预的打击”。
(四)美军的人员伤亡和战争消耗远远大于志愿军
据朝中方面1953年8月14日公布的战绩,“自1950年6月25日至1953年7月27日,朝鲜人民军和中国人民志愿军共毙伤俘敌军109.3万余人,其中美军39.7万余人,南朝鲜军66.7万余人,英、法等其他国家军队2.9万余人”。同一时期,“朝鲜人民军和中国人民志愿军共伤亡、失踪和被俘62.8万余人”。“按朝中方面公布的歼敌数字计算,志愿军和人民军与‘联合国军’人员伤亡损失对比为1∶1.7”。
自1950年10月25日至1953年7月27日,志愿军在2年零9个月的抗美援朝战争中,共毙伤俘敌71万余人,自身作战减员共36.6万余人。志愿军与“联合国军”人员伤亡损失对比为1∶1.9。
在朝鲜战争中,美国开支战费400亿美元、消耗作战物资7300余万吨。中国开支战费62.5亿元人民币(相当于当时25亿美元),消耗作战物资560余万吨。中国开支战费是美国的1/16,消耗作战物资是美国的1/13。
志愿军共击毁和缴获飞机4268架、坦克1492辆、装甲车92辆、汽车7949辆,缴获(不含击毁)各种炮4037门。志愿军损失飞机231架、坦克9辆、汽车6060辆,各种炮(含被击毁)4371门。
无论从以上哪个角度来看,抗美援朝战争都取得了伟大的胜利。国内有学者断章取义引用毛泽东的话,说毛泽东为志愿军设定了“超越现实”的战略目标,即在朝鲜境内歼灭和驱逐美国及其他国家的侵略军。而志愿军没有实现这个目标,因此抗美援朝战争没有取得胜利,所谓“胜利”在很大程度上只是心理上的。这显然是全然不顾历史事实的。
(五)美国认输了
第三任“联合国军”总司令克拉克在其回忆录《从多瑙河到鸭绿江》一开篇就说:“1952年5月,我受命为‘联合国军’统帅……15个月以后,我签订了一项停战协定,这协定暂时停止了……那个不幸半岛上的战争。对我来说这亦是表示我40年戎马生涯的结束。它是我军事经历最高的一个职位,但是它没有光荣。在执行我政府的训令中,我获得了一项不值得羡慕的荣誉,那就是我成了历史上签订没有胜利的停战条约的第一位美国陆军司令官。我感到一种失望和痛苦。我想我的前任麦克阿瑟和李奇微两位将军一定具有同感。”
美国知名政论著作家约瑟夫·格登也在他所著《朝鲜战争——未透露的内情》一书的引言一开篇就说:“美国政坛老手艾夫里尔·哈里曼谈到朝鲜战争时,称它是‘一场苦涩的战争’”。“在美国不甚愉快的经历中,朝鲜战争算是其中的一个;当它结束之后,大多数美国人都急于把它从记忆的罅隙中轻轻抹掉。出于某一原因,朝鲜战争是美国第一次没有凯旋班师的战争。美国使朝鲜处于僵持状态,同共产党中国这个庞大而落后的亚洲国家打成了平手”。
美国西点军校的一位教官说:“朝鲜战争是完完全全的军事失败。一个世界公认最强大的国家的陆海空三军联合立体作战,却没能打过一个贫穷国家装备原始的陆军。尤其是在对我们有利的大兵团野外攻防战而不是游击战的状况下失利,而且输的很惨。这是我们美国军队和美国国家永远的耻辱和疮疤”。
美国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不愿提起朝鲜战争,将其称为“被遗忘的战争”。朝鲜战争结束以来,美国官方没有一个人说他们在朝鲜战争中取得了军事上的胜利,只是说美国的海军和空军在这场战争中充分发挥了威力。在政治影响上,特别强调了“在联合国的旗帜之下,阻止了共产党的侵略和维护了盟国南朝鲜的独立”,强调了美国在其盟国中真正起到了支配地位,成了非共产党的世界领袖,“作为反共产党国家先锋战士的美国已经赢得了自己的声誉”。
“一穷二白”的新中国之所以能够在朝鲜战场上战胜美国这个世界上的庞然大物,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主要是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的正确战略指导,以及以彭德怀为司令员的志愿军总部灵活机动的战场指挥;以毛泽东思想武装的志愿军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志愿军广大指战员在战争中的智慧创造;全国人民凝聚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之下,众志成城、同仇敌忾;志愿军强有力的政治工作;苏联的物资援助;等等。这些汇聚成为战胜庞然大物的无穷力量。
伟大的意义
中国人民取得了抗美援朝战争的伟大胜利,达到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目的,支援朝鲜人民保卫了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稳定了朝鲜的局势,保卫了中国大陆的安全,维护了亚洲及世界的和平。无论对中国、对朝鲜、对东方,乃至对于整个世界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深远意义和影响。
(一)这场战争打出了新中国的国威和军威,打出了新中国在世界上真正的大国地位
1840年以来的近代中国,除抗日战争取得反法西斯侵略的胜利外,只有遭受帝国主义列强侵略和掠夺的挨打受欺历史,只有任人宰割、割地赔款的屈辱历史。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但无论当时的资本主义阵营还是社会主义阵营,都没有正视已经站起来的中国人民。新中国在那样极端困难的条件下,抗美援朝战争打胜了,极大地震动了美国,极大地震动了全世界,不但令美国而且令整个世界都不得不对中国刮目相看。志愿军在朝鲜战场上打出了中国人民军队的国际威望,打出了新中国的国际威望,一扫中国近代历史上的耻辱,中国人民真正扬眉吐气了,新中国真正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了。正是这场战争改变了中国在国际上软弱可欺的形象,打出了新中国在世界上真正的大国地位。
(二)这场战争打出了新中国人民民主政权的巩固,稳定了社会秩序
中共中央被迫做出出兵决策抗美援朝时,中国新解放区还有一部分基层人民政权没有建立,已经建立的基层人民政权也还不稳固。中国大陆的各种反动势力气焰十分嚣张,大肆进行各种破坏活动,围攻基层人民政权,扰乱社会秩序。中共中央在做出决策出兵抗美援朝的同时,即以最大的决心采取断然措施,加速剿匪、土地改革和镇压反革命的步伐,以便为支援战争和恢复国内经济建设提供稳固的社会基础。抗美援朝、土地改革、镇压反革命被并称为当时的三大运动。至1953年底,中国国内已基本肃清了反革命,剿灭了匪患,完成了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的新解放区的土地改革,从而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稳定了社会秩序,和平解放了西藏,中国大陆实现了真正的统一。中国的政治秩序、经济秩序、社会生活秩序都走上了正轨。
(三)这场战争打出了中国人民的自尊和自信,极大地激发了中国人民的爱国热情
晚清以降,清政府和民国政府软弱无能,中国人民一盘散沙,国家没有尊严,人民没有自尊和自信。新中国成立后,在抗美援朝战争期间,志愿军在战场上打击美国军队,国内开展抗美援朝运动,提高了中国人民的政治觉悟,极大地增强了中国人民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极大地激发了中国人民的爱国热情,许多华人华侨纷纷回国参加建设。中国人民真正凝聚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之下,由一盘散沙聚拢成为强有力的拳头。正如毛泽东所说:“帝国主义侵略者应当懂得:现在中国人民已经组织起来了,是惹不得的。如果惹翻了,是不好办的。”美国军事史专家赫姆斯在评论朝鲜战争时说:“从中国人在整个朝鲜战争期间所显示出来的强大攻势和防御能力中,美国及其盟国已经清楚地看出,共产党中国已成为一个可怕的敌人,它再也不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时的那个软弱无能的国家了。”
(四)这场战争打出了中国建设和发展的长期和平环境
抗美援朝战争中国虽付出了巨大的物力消耗,但由于极大地激发了中国人民的爱国热情和生产建设积极性,从而按时完成了原定的国民经济恢复计划,取得了新中国经济建设第一个具有战略意义的重大胜利。更为重要的是,志愿军将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从鸭绿江边打回到三八线,使中国赢得了进行建设和发展的长期和平环境,至今已有70年。
(五)这场战争打出了解放军现代化建设的可喜局面,巩固了国防
抗美援朝战争的实践使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领导人充分意识到,没有现代化的武器装备难以打赢现代化的战争。当时,中国人民解放军和志愿军的许多高级将领都深有感触地表示,就是“当了裤子也要买飞机”,改善志愿军和解放军的武器装备。抗美援朝战争的实践,使中国人民解放军和志愿军的武器装备在这场战争期间有了突破性的改善,特别是空军建设得到迅速发展。在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我国将国防工业和重工业作为建设的重点,工业生产能力和技术水平前进了一大步。至20世纪60年代中期,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现代化建设水平与发达国家军队的差距已大大缩小。
(六)这场战争打破了美国不可战胜的神话,打疼了不可一世的美国军队和美国当局,极大地教训了美国霸权主义
美国是两次世界大战的胜利者,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一跃成为最强资本主义国家,但在朝鲜战场上却吃了败仗,碰得头破血流。这场战争是美国自独立战争以来历史上第一次没有胜利班师的战争。毛泽东说:“这一次,我们摸了一下美国军队的底。对美国军队,如果不接触它,就会怕它。我们跟它打了三十三个月,把它的底摸熟了。美帝国主义并不可怕,就是那么一回事”。这对中国一些有“恐美病”的人是极大的教育,对亚洲及世界人民反对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的民族解放斗争也是极大的鼓舞。美国当局从朝鲜战争中充分认识到,中国人说话是算数的,中国人民是有力量的,对朝鲜战争的教训记忆犹新。
(七)这场战争打出了抗美援朝精神
2010年10月25日,习近平在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6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伟大的抗美援朝战争,弘扬和光大了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军队的革命精神。抗美援朝战争不仅奏响了一曲曲可歌可泣的凯歌,而且锻造出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这就是:祖国和人民利益高于一切、为了祖国和民族的尊严而奋不顾身的爱国主义精神,英勇顽强、舍生忘死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不畏艰难困苦、始终保持高昂士气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为完成祖国和人民赋予的使命、慷慨奉献自己一切的革命忠诚精神,以及为了人类和平与正义事业而奋斗的国际主义精神。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和人民军队崇高风范的生动写照,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民族品格的集中展示,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具体体现。这种精神永远是中国人民的宝贵财富。”中国人民不畏强敌,敢于斗争,敢于胜利,上下一致,同心协力,团结对敌,空前地表现出中华民族的强大凝聚力,空前地表现出反抗侵略的决心和力量。
总之,抗美援朝战争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立国之战,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真正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标志之战,是世界现代史上穷国、弱国打败富国、强国的典范之战,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中华民族历史上的光辉篇章。抗美援朝战争表明,中国共产党是伟大的,中国人民志愿军是伟大的,中国人民是伟大的。这场战争是永远值得纪念的一场伟大战争。
(本文原载《当代中国史研究》2020年第5期,注释从略,引用请参考原文)
来源:《当代中国研究》2020年第5期
作者:齐德学(研究员,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原军事历史研究部)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