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辑】毛泽东治藏方略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稳固发展
毛泽东治藏方略
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稳固发展
陈永亮 张晏宾
[摘 要]毛泽东治藏方略是毛泽东思想在西藏实践的深刻总结和理论凝练。毛泽东治藏方略以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为指导,结合西藏历史和现实,运用广泛的统一战线的方法论,将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贯穿其中,蕴含和平解放西藏、维护和贯彻《十七条协议》、“慎重稳进”的民主改革、“中央帮助”西藏经济社会繁荣发展等基本内涵,具有坚持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西藏具体实际相结合、“为人民服务”理念贯穿治理西藏全过程以及正确把握共同性与差异性相结合的治藏原则鲜明特质。毛泽东治藏方略为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奠定了理论基础,提供了宝贵经验。
[关键词]中华民族共同体;毛泽东治藏方略;中国共产党;西藏
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千百年来,各民族在交往、交流、交融过程中互学、互鉴、互融、互通,逐渐形成了一个稳固的中华民族共同体,并在共同抵御外来侵略的抗争中实现了从自在到自觉的飞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华民族共同体正处于从自信走向自强的新阶段。作为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西藏各民族无论过去还是现在,都在与其他各族同胞共同推动中华民族凝聚与发展。以和平解放为起点,西藏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团结奋进,在中华民族大家庭里与全国各族人民共同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毛泽东十分关心西藏经济社会发展,对西藏和平解放、民主改革等工作提出了一系列独创性策略和方针,形成了毛泽东治藏方略(本文论及的治藏方略主要针对西藏地区)。目前学术界关于毛泽东治藏方略的研究主要分为两种类型:一是毛泽东治藏方略理论体系研究,如有学者探讨了毛泽东治藏方略的理论基础、科学内涵和价值意蕴等;二是毛泽东治藏方略的历史探析研究,如有学者梳理了毛泽东治藏方略的历史脉络,对毛泽东治藏的重要事件追根溯源、挖掘经验启示。
目前学术界关于毛泽东治藏方略的研究主要体现于理论体系和历史梳理,且多偏向于回忆性文献研究,而从中华民族共同体视角出发探究毛泽东治藏方略的研究还有很大空间。中华民族共同体视角产生于习近平提出的“中华民族共同体”重大原创性论断和重要论述,主要指的是在对“共同体”的体认中,进一步理解、完善具有中国特色的“中华民族”之内涵与认同。简言之,中华民族共同体视角不局限于“中华民族”范畴,而是在此基础上更加突出“共同体”的发展指向。这一视角不仅为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而且为学界深刻理解党的民族工作重大事件和重要政策理论提供了新视角、新思路和新方法。因此,本文从中华民族共同体视域出发,探讨毛泽东治藏方略的科学内涵及时代价值。
一、中华民族共同体视域下毛泽东治藏方略的基本内涵
从中华民族共同体视域下探讨毛泽东治藏方略的基本内涵,离不开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大背景,离不开广泛统一战线方法的运用,更离不开对毛泽东治藏实践和治藏方略的深入考察,故应从和平解放西藏、维护和贯彻《十七条协议》、“慎重稳进”的民主改革、“中央帮助”西藏经济社会繁荣发展等方面考察其基本内涵。这些方面充分展现了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时代化的西藏实践。
(一)和平解放西藏
毛泽东多次论述西藏是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如“西藏在祖国大家庭里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为驱逐西藏的帝国主义侵略势力,迅速解放西藏,同时兼顾西藏在交通、民族、宗教等领域的复杂性,毛泽东将统一战线方法运用其中,提出“政治解决优先”和解放西藏“不应操之过急”的基本方针。
1950年中央和西北、西南局多次派出代表团到西藏“和谈”,但“和谈”之路困难重重,这也使毛泽东认识到单纯依靠政治方式和平解放西藏是困难的,采取适当的军事进攻是必要的。为驱逐西藏的帝国主义侵略势力和反分裂分子,毛泽东亲自部署进军西藏的军事安排,决定以战促和平。他指出,人民解放军一定要进入西藏,但“首先希望不经战争进入西藏”,“……今年不进拉萨,并将主力撤回甘孜”。可见毛泽东对解放西藏的整体态度是倾向于和平方式,以战促和,实现西藏和平解放。在人民解放军进军西藏之初,毛泽东从最广大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对入藏部队提出“不吃地方”“决不侵扰老百姓”的要求,体现了毛泽东对西藏各民族的深厚感情,为建设“中华民族大家庭”奠定了群众基础。1951年5月,中央与西藏地方政府签订了《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以下简称《十七条协议》),标志着西藏实现和平解放,成为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在西藏实践的重要文献。在《十七条协议》签订过程中,毛泽东从各民族平等、团结、友爱的民族关系出发,指出西藏各民族“都团结起来了,这是中国人民打倒了帝国主义及国内反动统治之后才达到的。这种团结是兄弟般的团结,不是一方面压迫另一方面,这种团结是各方面共同努力的结果。今后,在这一团结基础之上,我们各民族之间,将在各方面,将在政治、经济、文化等一切方面,得到发展和进步”。
总之,西藏和平解放是中国共产党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重大标志性事件,体现了毛泽东对西藏各民族的深厚情感,彰显了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的决心,也为党和国家处理民族问题提供了有益经验。
进藏的人民解放军受到西藏群众欢迎(图源:中青在线)
(二)维护和贯彻《十七条协议》
《十七条协议》是标志着和平解放西藏的重要文献,也是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法治保障,以法律形式维护了中华民族利益,毛泽东强调,《十七条协议》是“符合于西藏民族和西藏人民的利益,同时也符合于全中国各民族人民的利益”。《十七条协议》内涵丰富,分为序言和正文两部分。序言详细介绍了西藏各民族在中华民族共同体中创造和发展的历史、近代以来西藏与中华民族共同体险些分裂的历史根源、新中国成立后党的民族政策,签订和平协议的目的、时间和过程等。文件在谈及签订和平协议的目的中提到,“为了顺利地清除帝国主义侵略势力在西藏的影响,完成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土和主权的统一,保卫国防,使西藏民族和西藏人民获得解放,回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大家庭中来,与国内其他各民族享受同样的民族平等的权利,发展其政治、经济、文化教育事业”。这明确指出中华民族是一个命运共同体,西藏是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这既是西藏和平解放的政治前提,也是指导西藏改革与发展的根本遵循。正文以建设中华民族共同体为主线,分为政治、经济文化和军事三个层面。一是政治命运共同体,主要包括主权、团结、改革和民族区域自治条款;二是经济文化共同体,“依据西藏的实际情况,逐步发展西藏的农牧工商业,改善人民生活”;在文化层面,“发展西藏民族的语言、文字和学校教育”“尊重西藏人民的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保护喇嘛寺庙”。三是军事共同体,对西藏军队、入藏部队和设立军政委员会和军区司令部提出了具体要求。由是观之,《十七条协议》具有丰富的中华民族共同体理念,体现了中央政府维护西藏主权和各民族平等团结的决心,体现了中央政府大力支持西藏经济文化社会发展的决心,符合广大西藏人民的利益,符合西藏发展实际,符合中华民族整体利益。
《十七条协议》是开展一切有关西藏工作的准绳。按照《十七条协议》第一和十四条规定的主权条款,毛泽东坚持和平解决西藏问题;按照《十七条协议》第二、八、十三、十五和十六条规定的军事条款,毛泽东亲自部署西南、西北军区部队进军西藏的事宜,提出部队不仅承担着国防的重要任务,也要实现“生产与筑路并重”,多次要求暂缓执行“成立军政委员会和改编藏军”;按照《十七条协议》第三、四、五和十二条规定的团结条款,毛泽东亲自做西藏上层的统战工作,提出“团结多数,耐心教育”的统战策略。《十七条协议》的贯彻和落实,使党中央对西藏的工作逐渐取得主动权,争取了大批西藏上层爱国人士和西藏人民支持,民族团结进一步加深,西藏各个阶层的“五个认同”不断增强。
1951年5月23日,中央人民政府的全权代表和西藏地方政府的全权代表在北京签订《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简称(《十七条》协议),宣告了西藏和平解放。
(三)“慎重稳进”的民主改革
自然条件、社会和历史文化特点,决定了西藏的民主改革具有不同于全国其他地区的艰巨性和复杂性。一是西藏地处中国西南边陲,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是青藏高原的主体部分,特殊的地理条件影响了西藏与外部的交通联系。二是藏族及其他少数民族占西藏总人口90%以上,具有独特的民族和宗教风俗习惯。三是西藏国境线长达4000多公里,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屏障,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四是西藏固有的政治、经济、文化、宗教等制度以及长久形成的风俗习惯。五是中国共产党在西藏基础薄弱,据资料记载,“解放前的西藏,是全国唯一没有中国共产党组织和共产党员的省区”。毛泽东指出:“我们党过去很少与藏族接触。”可见,由于西藏自身特殊性以及党在西藏发展不足等实际情况,在西藏实行民主改革十分困难。
基于当时西藏具体实际,毛泽东提出“慎重稳进”的民主改革方针,多次论及“在西藏考虑任何问题……一切工作必须慎重稳进”“条件不具备就不改革”“六年内不改革的方针”等,这些论述体现了毛泽东对西藏民主改革的重视。毛泽东提出的“慎重稳进”民主改革方针,是建立在全国实现社会主义制度和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大局之上的。道路决定命运,走社会主义道路决定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命运。毛泽东深切思考“中国向何处去”,提出了中国革命必须分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两步走,最终方向是社会主义,“中国将来一定要发展到社会主义去,这样一个定律谁都不能推翻”。作为中国版图重要组成部分的西藏,毛泽东认为应分两步走,“第一步,走民主的道路。第二步是走社会主义的道路”。实行社会主义制度是当时中国发展方向,也是西藏民主改革的目标。西藏的民主改革就是社会主义改革,废除西藏长时间以来实行的封建农奴制度,并在西藏建立社会主义制度。西藏实行社会主义制度,是西藏人民的心愿,是历史发展的大势所趋。毛泽东提出的“慎重稳进”的民主改革,并没有改变西藏实行社会主义制度的必然趋势,而是站在为西藏人民谋幸福的立场上,照顾西藏具体实际的最优选择,是建立广泛统一战线的最好方式。同时,“慎重稳进”民主改革的提出,是毛泽东将统一战线方法运用于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具体体现。中华民族共同体是一个大家庭,民主改革不能伤害西藏人民的感情,不能伤害各民族团结,“团结少数民族很重要……少数民族地区的社会改革,是一件重大的事情,必须谨慎对待”。总之,毛泽东“慎重稳进”在西藏推行民主改革,符合西藏基本实际,为在西藏建立社会主义制度提供了重要路径方向。
(四)“中央帮助”西藏经济社会繁荣发展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西藏百废待兴、百业待举、经济凋敝,生产力极为低下,人民生活十分困顿,藏族民谚“农奴身上三把刀,差多、租重、利钱高;农奴面前三条路,逃荒、为奴和乞讨”,真实反映了旧西藏经济落后和广大农奴的窘迫生活。为了使西藏摆脱贫困落后的局面,尽快融入国家社会主义建设大局和广泛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毛泽东提出了中央帮助西藏发展的方针。面对西藏经济文化落后,人民生活痛苦不堪的情况,毛泽东提出:“共产党实行民族平等,不要压迫、剥削你们,而是要帮助你们,帮助你们发展人口、发展经济和文化。”面对西藏基础设施建设不足的情况,毛泽东要求人民解放军“为了帮助各兄弟民族,不怕困难,努力筑路”、十八军“应迅速完成甘孜机场的修建任务……在拉萨修建一普通机场”。中国人民解放军、入藏干部和少数民族干部是发展西藏的主力军。毛泽东多次嘱咐入藏部队要做到“为西藏人民服务”“生产与筑路并重”;入藏干部“是去帮忙的,不是代替的”“还要帮助得好,不能让人家不舒服”;培养少数民族干部,不仅要有行政干部,还要有文教、医疗、宗教等各方面的干部,而且还要有科学技术干部。这些入藏部队、干部和少数民族干部一同在雪域高原上奋力建设西藏,不仅继承发展了革命战争年代统一战线的方法,还铸就了“老西藏精神”和“两路”精神,是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宝贵精神财富。
中华民族共同体是共同发展、共同繁荣的共同体。建设西藏不仅需要党的领导和各民族的帮助,而且需要发挥西藏各族人民的宏伟力量,实现“互帮互助”。毛泽东认为,各民族应该互相帮助,“同心协力,建设我们伟大的祖国和繁荣幸福的新西藏”。中央要大力帮助西藏经济、文化、少数民族干部等各方面发展,西藏在政治上、国防上和经济上对国家帮助也很大,尤其是石油和矿产等资源,将来开采后对国家建设很有用。中央和西藏携手并进,共同建设西藏,共同建设社会主义,共同实现中华民族繁荣富强。总之,毛泽东提出的中央帮助西藏发展的方针是对西藏长远发展的深刻思考,有利于实现西藏的繁荣发展,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
二、中华民族共同体视域下毛泽东治藏方略的鲜明特质
“治国必治边、治边先稳藏”,毛泽东治藏方略是毛泽东民族理论的有机组成部分,体现了毛泽东思想在中华民族共同体视域下的西藏治理思路,具有继承性与发展性相结合、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共同性与差异性相结合的鲜明特质。
(一)坚持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西藏具体实际相结合
毛泽东治藏方略充分体现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西藏具体实际相结合的鲜明特质,既与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一脉相承,又是基于西藏具体实际的总体考量。马克思、恩格斯十分重视多民族国家无产阶级革命胜利后的国家结构问题。对此,他们论述道:“不仅要力求建立统一而不可分割的德意志共和国,而且还要及其坚决地把这个共和国的权力集中于国家政权掌握手中。”列宁强调:“在各种不同的民族组成一个统一的国家的情况下……马克思主义者是决不会主张实行任何联邦制原则,也不会主张实行任何分权制的。中央集权制的大国是从中世纪的分散状态向将来全世界社会主义的统一迈出的巨大的历史性的一步……”毛泽东治藏方略是继承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本原理,在充分考虑中国国情、西藏特色的基础上形成的,与马克思主义理论尤其是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毛泽东坚持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基本国情,多次论述西藏是“统一的富强的各民族平等合作的新中国大家庭的一分子”,同时充分考虑西藏民族、宗教和交通的实际,提出了“和平解放西藏”和“慎重稳进”民主改革思想;毛泽东坚持马克思主义平等团结思想,又充分考虑西藏社会发展的实际,提出“以《十七条协议》治藏”的理念;毛泽东坚持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又充分考虑西藏经济文化较为落后的实际,提出“民族之间的帮助是互相帮助”的基本理念。西藏发展不仅需要大力援助,更要自力更生。
总之,毛泽东治藏方略是对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基本原理的继承与发展,并在结合中国国情、西藏特色基础上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认识,作出了一系列新决策、新部署、新要求,这些思想是毛泽东民族理论的重要成果,进一步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
(二)坚持“为人民服务”理念贯穿治理西藏全过程
毛泽东是为人民服务思想的创立者,又是为人民服务的典范,他在治理西藏的过程中,不仅处处体现为人民服务的伟大情怀,而且将“为人民服务”确立为治理西藏的宗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为了使经历过苦难的各族人民群众“站起来”,增强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和向心力、凝聚力,毛泽东将“为人民服务”的理念贯穿于治理西藏全过程,奠定了毛泽东治藏方略的总宗旨。坚持和平解放西藏,驱逐西藏的帝国主义侵略势力,坚决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为西藏各族人民群众经济文化发展提供了政治前提;坚持依法治藏,保护西藏各族群众的切身利益,为西藏各族人民群众“站起来”提供了法理基础;坚持慎重稳进推行民主改革和中央帮助西藏经济社会发展,将封建农奴制的西藏转变为社会主义之西藏,为西藏各族人民群众从走向富裕奠定了制度基础、物质基础、精神基础。可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贯穿毛泽东治理西藏全过程,体现了毛泽东对各族人民群众的亲切关怀。如毛泽东面对治理西藏的复杂情况,提出了将“争取群众”作为西藏工作的方针;在《十七条协议》签订后,号召西藏地区的部队人员和地方工作人员“以自己的衷心尊重西藏民族和为西藏人民服务的实践”;针对西藏等少数民族地区的改革,毛泽东提出要“团结少数民族的广大群众”。
“为人民服务”这一宗旨既展现着毛泽东治理好西藏的决心,又流露着毛泽东切实维护好西藏各族人民群众利益的赤子深情,成为今后中国共产党人治理西藏的初心和使命及检验中国共产党在西藏工作的唯一标准。
(三)坚持正确把握共同性与差异性相结合的治藏原则
正确把握共同性和差异性的关系,是党和国家民族工作的重要原则,也是毛泽东治藏方略的重要特质。共同性是指包括藏族在内的“各民族在历史渊源、生产方式、语言、文化、风俗习惯以及心理认同等方面具有共同的特征”。差异性是指“分布在辽阔疆域上的中华各民族,在适应和改造各种不同类型生存环境过程中,自然而然地产生了生产生活方式、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等方面的差异”。共同性是毛泽东治藏方略对中华民族共同性的凝聚和塑造,差异性是西藏长久以来形成的人文环境、风俗习惯,两者相辅相成,体现于毛泽东治藏方略的各个方面。毛泽东立足于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伟大战略思考,提出了在西藏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和文化、依法治藏等思想,丰富了西藏与伟大祖国的共同性,这既是毛泽东对西藏与伟大祖国关系的深切思考,又是历史上西藏与伟大祖国共同性的延续和发展。同时,毛泽东尊重和包容西藏的差异性,提出了“对宗教应予尊重,对寺庙应予保护”“要尊重各民族自己的风俗习惯”等思想,充分考虑了西藏的历史与现实,符合西藏最广大人民的利益。
总之,毛泽东治藏方略着眼于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正确处理“一体”与“多元”、“共同性”与“差异性”的关系,增进共同性,尊重和包容差异性,推动各民族在交往中加深解,在交流中取长补短,在交融中相互认同,在西藏夯实铸牢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思想根基。
三、中华民族共同体视域下毛泽东治藏方略的价值意蕴
毛泽东治藏方略展现出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治理好西藏,建设好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决心与信心,具有开创性意义:为探索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奠定了理论基础,为新时代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提供了宝贵经验,为新时代西藏长治久安和高质量发展探寻了有效路径。
(一)为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奠定理论基础
完整准确贯彻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必须坚持毛泽东治藏方略的基础地位。毛泽东是党的治藏方略的奠基人,毛泽东治藏方略是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的理论渊源。面对帝国主义侵略势力等制造的多起事件,毛泽东高举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伟大旗帜,将西藏各民族的命运同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命运紧紧连接在一起,亲自部署和领导西藏解放、发展、稳定,提出了一系列治藏、稳藏、兴藏的战略思想,形成了毛泽东治藏方略,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实现了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成为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的重要思想来源和理论基础。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深刻总结了历代中央领导集体治藏方略的精华和成功经验,如“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对“在中央人民政府统一领导下”等方略继承和发展;“必须把改善民生、凝聚人心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对“帮助西藏发展”等方略继承和发展。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与毛泽东治藏方略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在理论基础和文化基础上内在一致,在政治立场、理论品格、目标追求上一以贯之。同时,结合新时代民族工作和西藏具体实际,诸多原创性贡献理论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新时代民族工作的高度重视,是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新时代西藏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符合新时代最新的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的重大理论与实践成果,为新时代党和国家治理西藏提供了科学指引和根本遵循。
(二)为新时代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提供宝贵经验
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理念贯穿于毛泽东治藏方略全过程。毛泽东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观点、方法探索西藏工作理路,正确解决西藏问题,开启了在西藏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华民族共同体不是各个民族的简单加总,而是基于中华民族整体利益和共同利益,由全体中华儿女共同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有机构成的命运共同体。毛泽东为党和国家建设中华民族共同体进行了有益探索。如“新中国大家庭”“亲密团结,共同建设”“我们的目的是使大家都发展起来”等思想,是毛泽东对建设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深切思考,为改变中国各民族一盘散沙、积贫积弱的历史命运以及实现共同繁荣发展提供了前瞻性和战略性的思想指导,也为新时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提供了宝贵经验。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纳入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标志着我们党对西藏工作规律性认识达到新高度,是总结党的西藏工作经验的结晶,是指导西藏工作的最新理论成果。
(三)为新时代西藏长治久安和高质量发展探寻了有效路径
实现西藏长治久安和高质量发展,是西藏和全国人民群众内心的真实声音,是党和国家做好西藏工作的最高要求,也是毛泽东治藏方略的深刻内涵。在毛泽东治藏方略引领下,西藏各项事业取得显著进步,充分展示了毛泽东做好西藏工作、开创中国共产党人谱写西藏长治久安和高质量发展绚烂华章的坚强决心和坚定信心。毛泽东从中华民族是命运共同体,中国是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实际出发,维护了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维护了中华民族大家庭的根本利益。同时,毛泽东和党中央高度重视西藏发展,派遣大量人员建设西藏,支持在西藏建立学校、医疗和公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教育和医疗工作,体现了毛泽东胸怀中华民族大家庭,以手足相亲、守望相助的精神,体现了毛泽东对西藏发展的重视与关怀。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继续谱写西藏长治久安和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抓好稳定、发展、生态、强边四件大事”,实现了西藏社会长期稳定和跨越式发展的伟大奇迹。《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的实践及其历史性成就》明确指出:“西藏社会大局持续稳定向好、经济建设全面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民族和睦宗教和顺、文化事业繁荣进步、生态安全屏障日益坚实、边疆巩固边境安全、党的建设全面加强,与全国人民一道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踏上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
新中国成立以来,毛泽东立足于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立足于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立足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将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西藏具体实际相结合,深刻运用广泛的统一战线的方法论,对西藏解放、发展、稳定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念、新理论,形成了毛泽东治藏方略,具有坚持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西藏具体实际相结合、“为人民服务”理念贯穿治理西藏全过程,以及正确把握共同性与差异性相结合治藏原则的鲜明特质。毛泽东治藏方略深刻揭示了西藏工作的内在规律,科学回答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新西藏、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新西藏”的重大时代课题,既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治藏、稳藏、兴藏的成功经验,又是毛泽东思想关于西藏工作的集中体现,为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奠定了理论基础,为新时代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提供了宝贵经验,为新时代西藏长治久安和高质量发展探寻了有效路径。
来源:《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24年第6期
作者:陈永亮(西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张晏宾(西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