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文化纵横>红色文化>详细内容

【特辑】毛泽东特殊的生日||龚焕军

作者:龚焕军 来源:新周报 发布时间:2024-12-26 16:03:17 浏览次数: 【字体:

毛泽东特殊的生日

龚焕军

导读

 延安时期,毛泽东为许多人祝过寿,却拒绝别人为他做寿。新中国成立后,人民生活相对稳定下来,人们这时候想为毛泽东祝寿,但他依然坚持不过生日。

第一次遇到“生日问题”

1943年12月26日,是毛泽东50岁生日。按中国习俗,50岁是大寿,理应好好庆贺一番。这年4月,中共中央宣传部副部长凯丰致信毛泽东,报告了这一计划。这是毛泽东1910年离开故乡以来,第一次遇到“生日问题”。

图片

1943年,毛主席与延安人民一起欢度春节(图源:新华网)

然而,当毛泽东看了凯丰来信后,他的第一反应是拒绝。经过认真考虑,毛泽东在4月22日给凯丰回信说:“生日决定不做。做生日的太多了会生出不良影响。目前是内外困难的时候,时机也不好。”

作为革命领袖,毛泽东拒绝为自己做寿,但他对许多老同志的生辰却记挂在心,如对吴玉章、林伯渠、朱德、徐特立等,都用书信、题词和其他形式热情祝寿。他还邀请住地枣园村24位年过60的老人赴宴,为他们集体祝寿。

1952年12月26日上午,毛泽东一醒来就吩咐卫士叫来他的保健医生和行政秘书王鹤滨陪他吃饭。紫云轩的过厅是毛泽东用餐的地方。王鹤滨到时,八仙桌上已摆了几碟小菜,有酱菜、辣椒、腐乳和酱牛肉,都是厨师廖炳福按照湖南口味制作的。桌上没有毛泽东经常吃的米饭和炒菜,却多了清汤白面条,两只中号高脚玻璃杯里,已斟好了半杯葡萄酒。这种吃法,王鹤滨很少见,不免有些诧异。

毛泽东从卧室走出,招呼王鹤滨入座。他举起酒杯微笑着说:“王医生,来,干杯!今天是我的生日。”说完,一饮而尽。王鹤滨这时才知道毛泽东请他吃饭的因由,心中十分激动,赶紧说:“祝主席身体健康!长寿!”说完也一饮而尽。毛泽东又喝了一口酒说:“王医生,咱们不祝寿,但是可以吃清汤面,是吧?”说着,就要拿碗给王鹤滨盛面条。王鹤滨急忙接过毛泽东手里的碗,先给毛泽东盛了一碗面条。

1953年12月26日,是毛泽东的“花甲”大寿。党中央收到世界各国马列主义政党、友好团体和人士发来的贺电、贺信,热烈祝贺毛泽东60大寿。毛泽东决定,对于这些贺电、贺信,一律不准公开发表。可是,毛泽东身边的工作人员抑制不住对主席的敬仰之情,想给他祝寿。

这天,中央办公厅警卫科长申虎成很早就来到值班室,他走到毛泽东床前,把大家的心意报告给他,并祝他健康长寿。毛泽东听后微笑着点点头说:“谢谢同志们。”稍停,又对申虎成说:“你去备点酒,让老廖师傅做4个菜,一个汤,请大家一起吃顿饭。”毛泽东还特别叮嘱说,别忘了告诉烧锅炉的工人和秘书同志们,请他们一起来。

梅花欢喜漫天雪

1962年12月26日,是毛泽东69岁生日,他写了一首《七律·冬云》:“雪压冬云白絮飞,万花纷谢一时稀。高天滚滚寒流急,大地微微暖气吹。独有英雄驱虎豹,更无豪杰怕熊罴。梅花欢喜漫天雪,冻死苍蝇未足奇。”

这天,毛泽东在菊香书屋备了两桌便饭。参加寿宴的除了毛泽东的亲属外,他还邀请了4位80岁以上的老人。其中有3位是他的湖南老乡:章士钊、程潜、王季范,另一位是叶恭绰。毛泽东考虑到这些朋友年事已高,所以发请柬时关照,每位来客可以带一位子女来。饭前,毛泽东同4位老人谈笑风生,谈古论今,十分开心。

1963年12月26日,是毛泽东70岁大寿。古云“人活七十古来稀”,加上此时全国经济形势明显好转,中苏论战初获胜利,毛泽东心中充满喜悦。他主动提出,自己出钱办酒席,设家宴请大家,一起过这个生日。

宴席设在颐年堂,时间定在12月26日晚上。对于吃什么菜,喝什么酒,请什么人参加,设几桌菜等,毛泽东都作了具体交代。庆寿家宴结束后,毛泽东提出要与每个人照相留念。

毛泽东的大女儿李敏和丈夫孔令华、侄女毛远志和丈夫曹全夫及他们的女儿曹立亚、毛泽东的表侄孙女王海容,都来看他,毛泽东显得很高兴。饭后,他还特意穿了那身浅灰色的中山装,兴致勃勃地与孩子们一起照相留念。

最后一次公开的生日宴会

1964年12月26日,是毛泽东71岁生日。出乎人们的意料,毛泽东破天荒地要在生日这一天请客。这是他平生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公开的生日宴会。而生日宴会的主题是招待劳模,无疑饱含着毛泽东对劳动人民的深厚情谊。

图片

毛主席和韶山师生在一起。毛主席身边的两个小孩,成年后也成了幸福的一家(图源:新华网)

那一天,一间不大的房子里,品字形地摆了三张桌子,陶铸夫妇、李富春及胡耀邦提早到了宴会现场。不一会儿,毛泽东走了进来,他环视了一下四周,说:“东兴同志讲,罗长子和陶铸让我请客,好嘛,今天我就来请。李敏要同我来,我说你不下乡,你没有资格来。李讷好,李讷下去搞‘四清’了。”

一会,江青进来,她的身后跟着几位特殊的客人----钱学森和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带头人邢燕子、董加耕,大庆“铁人”王进喜和大寨党支部书记陈永贵,他们都是正在参加第三届全国人代会的代表。

这几位身份特殊的代表平生第一次走进中南海。这一天,陈永贵在黑棉袄外面套了一件家里最好的黑布对襟夹衣,头上裹着白毛巾。邢燕子、董加耕也是一身农民装扮,他们都显得有些紧张、不安和激动。

毛泽东打手势让大家都坐下,请客人们抽烟、吃糖。周恩来安排董加耕坐在毛泽东左边,再左边是王进喜,右边是邢燕子,再右边是陈永贵。同一桌就坐的还有钱学森、余秋里。毛泽东高兴地说道:“今天既不是做生日,也不是祝寿,而是实行‘三同’,我用我的稿费请大家吃顿饭。我的孩子没让来,他们不够资格。这里有工人、农民、解放军在一起,不光吃饭,还要谈谈话嘛!”说得大家都笑了。

坐在一桌的劳模们,瞥见毛主席白布衫后边还有一块不小的补丁,很吃惊!

席间,毛泽东问余秋里读了几年书。听余秋里回答“3年小学”后,他说:“3年小学能搞出个大庆来,不错嘛!”当谈到大庆时,毛泽东对王进喜说:“石油工人们一起奋斗搞出一个大庆来,很不错嘛!石油工人干得很凶,打得好。要工业学大庆。”

他转身问陈永贵:“你是庄稼专家了,多大岁数啦?”陈永贵说:“50岁。”毛泽东感慨道:“五十而知天命。你们不要翘尾巴,一辈子不能翘尾巴,有些人不好,尾巴翘得太高了,要夹着尾巴做人!”

图片

毛主席和我们心连心(蓬州闲士 摄于成都市双流区那年博物馆,图源:四川方志图库)

毛泽东又转而问董加耕和邢燕子:“你们在乡里能看到《参考消息》吗?”董加耕说:“一个公社只有一份《参考消息》,只有一把手能看到,并且一看完还要封起来退到县里。听说要保密。我是党委委员,偶尔从书记那里看到《参考消息》,就是字太小……”听到这儿,毛泽东马上对周恩来说:《参考消息》要多印一些,字要大一些。反面教材就是反面教员,可以教育人,我们也可以出蒋介石选集,可以教育我们。”

吃饭间,毛泽东不断给坐在他两边的知青夹菜,口中还念叨着:“你们年轻,农村来的,多吃一点。”可大家根本没把吃饭放在心里。

这一餐饭吃了大约两个小时,散席前毛泽东还给在座的几位一人一只苹果,并一一握手告别。

来源:新周报

作者:龚焕军

配图:方志四川

来源: 新周报
终审:唐志昂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