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特辑】林汉京 ‖ 八一将士陈昌与战友林向北的生死情缘
引 言
2020年8月1日上午,在南昌八一起义93周年暨八一建军节当日,在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将举行一场简洁而庄重的仪式,即为在近年完成调研和认证工作的21位参加八一起义老战士们举行《八一起义参加者名录》补刻仪式。
八一老战士们终于回归自己曾经战斗的英雄部队,在这里和其他战友们相会了!这其中,有一位四川籍的八一老战士贾佐(党内名字陈昌,此文后面称陈昌)的名字受到众多媒体记者和与会者的特别关注。
这位我党隐蔽战线的优秀战士,有着怎样不同寻常的传奇?
陈昌同志逝世60年后,他的“归队”夙愿是如何实现的?
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向革命老人林向北同志颁发《捐赠证书》
2019年新年伊始,102岁高龄的四川省电力局离休老干部、老八路林向北同志收到一份特殊的“新年礼物”:由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颁发的《捐赠证书》。这与陈昌同志八一起义参加者身份的认定又有什么关系?
一对战友的患难奇遇
在全面抗战爆发初期,当年还是青年学生的林向北生活在四川万县(今重庆市万州区)地区,他十分仰慕当地两位颇有领袖风范的革命长者,一位叫陈昌,一位叫陈联诗(小说《红岩》华蓥山游击队领导“双枪老太婆”的原型)。陈联诗与陈昌结拜为姐弟,林向北后与陈联诗的女儿廖宁君结为连理,夫妻二人和他们的家人都投身革命,家族中曾涌现出八位中共地下党员,四位亲人为革命牺牲。
1937年,日本蓄意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中华民族危亡迫在眉睫。根据中国共产党动员民众参加全民族抗战的号召,陈昌和陈联诗发起、组织了“万县文化界抗日救亡协会”,带领万县地区的热血青年开展了一场场声威浩荡的救国救亡宣传运动。他们痛斥日本帝国主义发动的侵华战争,揭露国民党“攘外必先安内”的错误政策,宣传共产党的抗日主张。一时间“万川毕汇”的古城处处传唱抗日救亡的歌曲,大街小巷飞满红红绿绿的标语传单。国民党政府通缉、追捕组织领导活动的首要人员就是陈昌等7人,史称“万县七君子”事件。陈昌后被党营救,而戏称“七君子之末”的林向北则机智逃脱。二人脱险后各奔东西,继续从事革命工作。
抗战结束后国民党政府发动内战,在白公馆、渣滓洞集中营关押大批共产党人和爱国群众。在重庆解放前夕,林向北等人根据地下党的指示,谋划率游击队营救被关押的难友。在这个关键时刻,陈昌和林向北两位老战友竟然巧遇重逢。原来此时的陈昌受命潜伏于敌渣滓洞集中营,在警卫队中担任要职。他配合解救行动小组,拟将上级派来的林向北等地下党员巧妙安插在警队中以利便宜行事。可惜的是因其中有行动成员不慎而暴露了,陈昌马上安排他们出逃后,营救白公馆、渣滓洞的计划败露了。陈昌也紧急出走,他与林向北再次分手。
新中国成立后,陈昌继续在隐蔽战线为党工作,曾参与重庆市的“反特、防特”工作,成绩显著。遗憾的是1952年陈昌被错捕,1954年被甄别后释放。他不得不求助于在地下工作时期的老领导董必武同志,后被安排到中国西南水力发电工程局(狮子滩水电站),当了一名普通职员。上级对陈昌的安置“约法三章”,即“不准讲待遇、不照顾夫妻关系、不得被重用”。然而此时陈昌政治生命中的机缘竟又一次出现,在狮子滩水电站等待他的人,不是别人,恰好就是当年与他一起战斗过的小林同志。这真是“不是冤家不聚头”啊!林向北作为中共重庆市委支持狮子滩水电站建设的优秀干部,在狮子滩水电站任办公室主任、党支部书记并兼任供应处处长,负责整个水电站的物资供应和后勤管理工作。
新中国第一座大型水利枢纽重庆狮子滩水电站和长寿湖水库
狮子滩水电站是新中国自行设计建造的第一座大型阶梯型水电站,也是苏联援助的156个工程之一,所以苏联专家和国内技术人员经常前来工作,参观学习的人更是络绎不绝。工程局招待所每日汇集百家来客,但条件简陋,问题层出。这些问题让林向北挠头不已,感到非得有得力人手管理不成。林向北不顾所谓“约法三章”,大胆启用了陈昌,让他担任狮子滩水电工程局招待所主持工作的副所长(所长空置)。陈昌果然不负老战友的信任,全身心投入到招待所的管理与接待工作,凭借当年在隐蔽战线练就的超常能力,很快将局招待所打造成连苏联专家都交口称赞的“星级宾馆”,让参观学习的各地代表无不感到宾至如归,单位领导和同事对陈昌也多有好评。
而后,林向北经努力,将陈昌的妻子何妨(1937年参加革命、1942年参加“陈昌特工组”从事地下工作,1945年经董必武批准与陈昌结婚。1982年入党,2009年病故)调到水电站职工医院作护士。一家人终于在长寿的狮子滩工地得以团聚,出生入死大半生的陈昌也终于有了安定的生活。按照妻子何妨的说法:在狮子滩这段时期,陈昌可以放心的睡觉,“不用再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
陈昌在此难得的舒心时期,抓紧利用工作之余,认真撰写自己的回忆录《陈昌同志自传》。这部由我党“红色特工”人员自述写成的著作,记载了陈昌为党从事秘密工作的特殊战斗经历,时间跨度由国民革命时期到新中国成立,涉及多项重要情报和地下工作的始末,成为我党、我军隐蔽战线秘密工作的一份重要史料,现由中国人民解放军档案馆珍藏。
也说贺龙手枪队
《陈昌同志自传》是陈昌对自己革命生涯的真实写照。陈昌在党的隐蔽战线工作多年,曾多次打入敌人内部并充任要职,为党获取重要情报,他的身上有着太多的传奇故事。然而,陈昌写作的目的并不是要创作一部有着惊骇、悬疑内容的谍战大戏,而是向隐蔽战线总部机关和中央首长全面汇报自己的工作,并期待组织部门据此认证包括参加南昌起义及其他重要革命斗争经历,对其功过认真给予公正审查和客观的结论,恢复自己的党籍。
笔者注意到,在《陈昌同志自传》书中,他向组织如实汇报了自己参加伟大的八一南昌起义,在“贺龙手枪队”中的战斗经历。但是《陈昌同志自传》的重头戏在于汇报他从事地下工作的“红色特工”生涯。从投身北伐革命到参加八一南昌起义,是陈昌革命生涯的初始时期。作为参加隐蔽战线地下工作前的简历和背景,陈昌在书中文笔简单,简明扼要,因此读者找不到“贺龙手枪队”更多的细节描述。
查及贺龙同志领导的八一南昌起义部队即1927年6月成立的国民革命军第20军编制序列表,其中没有正式冠名为“手枪队”的部队单位。这支专门配以手枪为作战武器的部队,抑或就是当年隶属于贺龙军部警卫部队的别称,还是直接受命于贺龙军长,遂行多种作战任务的另一只特殊部队?军事历史学界对此一直没有明确结论。这不由得使八一起义的研究者们十分困惑,致使对陈昌参加八一起义人员的身份感到存疑。
八一起义雕塑,其中有手持驳壳枪的将士形象
手枪队,顾名思义是以手枪为主要武器的作战单位。了解中国近现代军事史的读者都知道,民国时期最常见的手枪就是驳壳枪。驳壳枪亦称毛瑟手枪,是由德国毛瑟军工厂于1896年设计的一款自动手枪。它与一般手枪相比,枪身较大,容弹量大,具有射速高、射程较远、火力强(20发弹夹供弹快慢机驳壳枪可连发)等特点。但此款武器射击时枪身跳动剧烈,射击不易掌控,并不受青睐。20世纪初期,出于瓜分和控制中国、攫取利益的目的,各国列强制定条约,限制先进武器出售给中国,而这款当时尚不见经传的驳壳枪则不在限制之列。时至民国初年,军阀纷争,割据分裂。驳壳枪在实战中被发现,驳壳枪作为突击武器特别适用于近战,采用枪身横向的射击方法,可以有效减轻枪身的上下抖动,提高射击效能。于是在当时中国的各色武装纷纷大量采购进而自行仿造,出现众多专门以驳壳枪(甚至配备双枪)为作战武器的部队,民间习惯称之为“手枪队”。手枪队不仅仅可以承担保卫治安、警戒侦察等任务,更多的是可应对各种突发战斗,完成多种快速反应和突击穿插等作战任务。戎马一生的贺龙元帅素有“两把菜刀闹革命”的传奇之称,纵观他的军旅生涯,曾有过多次亲率手枪队与敌短兵相接、出奇制胜的战例。了解了以上背景,那么作为南昌起义部队的主力,在贺龙领导的部队中建有一支或数支手枪队,也就无需疑虑了。
时间到了2017年。八一南昌起义90周年前夕,南昌起义总指挥贺龙元帅女儿贺晓明同志新作《贺龙的1927年》出版发行。读者看到,贺晓明在书中赫然记述了贺龙同志在1959年10月18日对起义的一段回忆:“楼下(八一起义时贺龙指挥部旧址,原为中华圣公会宏道堂)右边房子是手枪队、警卫连。实际上是有两个手枪队,一个步枪队”。贺龙手枪队在起义部队中的真实存在得到权威性印证!然而对陈昌来说这毕竟来得太晚了。
春风吹恤战地花
陈昌终于克服各种困难,写完了《陈昌同志自传》。在林向北等人帮助下,陈昌终于找齐了从1925年到1955年各个时期的几乎所有领导人、老战友、老部下的工作单位、通信地址和联系电话,以备组织审查。陈昌满怀对党的忠诚与期待,向林向北书记正式递交了《陈昌同志请求恢复党籍申请报告》(附《陈昌同志自传》《陈昌同志革命历史部分证明材料》(1926-1936)和《陈昌同志革命斗争历史简明表》),还郑重地向毛泽东主席写信,请求党中央对他革命工作的经历重新审查。做完这一切的陈昌如释重负,他满怀信心地期盼着党组织对自己的审查结论,期盼自己的政治生命重获新生,继续为党和新生的共和国作出贡献。遗憾的是,这样的期盼终将全部落空,他哪里知道一场更大的人生灾难正向他袭来。
1958年,他所在单位受“反右派斗争扩大化”影响,把他打成“反党分子”、“极右(性质最恶劣的右派分子)”;林向北也因为“包庇和重用有历史问题的人”,双双被补划为“右派”分子。两个人分别被押往不同工地“劳动改造”。接连不断的打击终于彻底摧毁了陈昌的身心。1960年1月,陈昌不幸在工地上“病逝”,时年53岁。
比年轻陈昌小11岁的林向北当时身体条件尚好,他秉持“活着就是胜利”的信念,悄然度过了那一段漫长而艰难的时光。“文革”结束后,林向北终于被摘去“右派”的帽子获得平反,并恢复了名誉。革命老人秉性乐观,晚年继续为党努力工作。他在自己的回忆录中详细记录了自己与陈昌的战斗经历,形成珍贵的党史资料。林向北老人的传奇经历和他身上展现的共产党员优秀品质,在狮子滩水电站和四川省电力系统传为佳话。
严冬的阴霾终究要被春风吹散!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彻底清除了“极左”路线对党的组织工作的影响。经陈养山同志(中央特科重要成员,党的情报工作专家,新中国成立后任中央人民政府司法部副部长等职)和陈克寒同志(中央特科重要成员,党的情报工作专家,新中国成立后任新华社社长等职)以及诸多原地下工作战友的同努力,陈昌的历史问题最终被彻底平反。1981年,中共中央组织部为陈昌同志恢复党籍,并于党的生日这一天在他的骨灰盒上庄严地覆盖上中国共产党党旗。
以老共产党员的名义证明
陈昌同志已昭雪平反,但在陈昌的遗孀何妨同志的心中,仍有一件事久久不能释怀,那就是陈昌参加八一南昌起义的这段重要历史尚未被真实还原。2009年初,何妨同志向党组织提出了自己最后的要求,即请有关部门根据《陈昌同志自传》中提供的史料线索,认证陈昌参加八一南昌起义的经历。最为关键的是,要为八一南昌起义时贺龙手枪队一班人进行正名,即恢复贺龙手枪队一班人的历史功绩!遗憾的是,何妨同志在当年就病逝,她的心愿没有来得及实现。
陈昌(1907-1960)与何妨(1923-2009)(合成照片)
何妨同志的呼声引起有关方面关注。中国人民解放军档案馆孙政委派人了解了陈昌的有关史料,决定正式珍藏《陈昌同志自传》并出函,证实《陈昌同志自传》中有关南昌起义的部分内容。该函的出具使研究者发现,陈昌参加八一南昌起义的事实基本清楚。陈昌记述:起义部队在潮汕地区战斗失利,陈昌奉命率领手枪队,最后掩护起义领导人谭平山撤离到香港后,奉周恩来之命将手枪队的指挥权移交给中共中央前敌委员会警卫营长李明柯。
这一段记述看似文字不多,将这一内容与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收集到的“李鸣珂”同志(1899~1930年,南昌起义前敌委员会警卫营营长,后任中共四川省委常委兼军委书记)相关信息两相对照可以印证,陈昌讲述的历史情景真实可信。
尽管如此,根据相关工作要求,仅凭上述信息还不能完全达到起义参加者的认证标准。遗憾的是,根据党的隐蔽战线工作纪律,陈昌生前对自己的真实信息始终守口如瓶,坊间再无可能寻找到其他佐证资料。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始终把“健全和完善起义参加者名录作为义不容辞的责任。”虽然困难重重,对陈昌等同志参加南昌起义的认证工作仍在不断的推进中。
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序厅
得知八一起义纪念馆认证工作上的困难和困惑,百岁高龄的林向北感慨万千,他又想起60多年前的狮子滩水电站的往事。陈昌在自己帮助下整理《陈昌同志革命历史部分证明材料》(1926-1936)和《陈昌同志革命斗争历史简明表》,《陈昌同志自传》中每一重要事件都可在表中查找证明人。可是八一南昌起义已经90多年了,岁月流逝,时光不再,那些能够帮助证实陈昌历史和功绩的战友,除他以外大都已安然辞世。老人思绪再三提起了笔,他以一位终身为党奋斗老革命者的名义,郑重写下自己的证言,讲述他所了解的陈昌。他像当年给困境中的陈昌无私帮助那样,助力陈昌的遗孀和他们的孩子们实现心中的愿望。这就是本文开头那张《捐赠证书》的由来。
老八路林向北(103岁)给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的贺信
老战士的证明掷地有声,历史的印记日渐清晰。在今年的八一建军节前,林向北老人终于听到了他期盼已久的喜讯。然而,此时林向北老人越发感到,自己年迈体弱,连拿笔的力气都没有了,他已经不能亲自到南昌见证这光荣的时刻。老人,特用签名方式写了一份简短的贺信:
贺 信
陈昌是我在地下时期的老战友,为了使他1927年参加南昌八一起义的历史事实得以确认。两年前,我作为现在唯一的知情人,向南昌八一纪念馆发出了《证明》信件以及我的《回忆录》中关于陈昌这段历史的有关章节。
现在得知,陈昌的名字终于将补刻上“八一起义人员参加名录墙”,我非常欣慰,也可以告慰老友在天之灵了。
我因年老体弱,不能前去参加陈昌名字上墙仪式。在此,对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的领导和同志们,也对所有关心陈昌的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林向北(103岁)
2020年7月24日
军号声声,呼唤八一将士归队
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八一起义参加者名录》墙
历尽无数风波,洗净全部埃尘,2020年8月1日,在八一南昌起义93周年暨八一建军节当日,陈昌同志和其他20位参加八一起义老战士的英名,被补刻到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八一起义参加者名录》墙上。八一老战士们终于回归自己曾经战斗的英雄部队,在这里和其他战友们相会了!
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是八一起义将士们的精神家园,我们多么渴望能够在这里再现全体将士们年轻而坚毅的容颜。然而光阴流逝,历史越来越久远,相关资料信息被时光的尘埃埋没,征集求证的工作愈发困难。当年参加南昌起义的2万余八一将士,截至2020年8月1日,加上本次补刻名录的将士名称尚只有1083人。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以“弘扬南昌起义精神、崇敬八一起义将士”为使命,将与社会各界合作继续开展八一起义将士的找寻、资料求证工作。
军旗猎猎,军号嘹亮。在鲜红的八一军旗下,我们仿佛看到更多八一将士的背影。他们的脚步声那样清晰、整齐,他们的身影却越来越模糊。我们期待挖掘更多的资料,期盼发现更多八一老战士的故事。
军号在呼唤八一将士们归队,向着曾经缔造人民军队的光辉之旅!
扩展阅读
陈昌同志介绍
北京新四军研究会一师分会副秘书长黎济明为陈昌创作的纪念邮票
陈昌(1907—1960),曾用名贾佐、贾希夷、贾希一、贾怀湘、贾绍宜等,四川省仪陇县立山场人。
1924年起,先后参加川军和吴佩孚的军校及军队。
1926年,在汀泗桥战役中,被叶挺独立团所俘,后参加北伐军,历任营部、司令部中尉副官。
1927年,参加八一南昌起义,任贺龙的上尉侍从副官兼贺龙手枪队队长。同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1928年冬,被党派回四川,任川军刘湘北路游击司令部上尉参谋。
1929年春,和汤昭武一起参加组织忠县“石宝寨起义”。同年冬,调到广东东江红十一军工作,任梅县苏维埃政府赤卫队总队长。
1931年,调入上海中央特科,在党旗下郑重宣誓做《无名英雄》。按照党的指示,他打入国民党,先后任第十九路军闽南讨伐军第七支队上校副司令,福州警察局督察员,江西德安第四保安司令部侦察队长,南昌行营政训处重庆别动队情报员。
1936年,与陈养山、陈克寒在重庆创办“新四川通讯社”,任社长,利用国民党重庆行营政训处为掩护,为党收集情报。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历任武汉战时报社供应所分所主任,蒋介石侍从室试用警卫员,战地文化处干事,第九战区阵中日报经理,浙江政训处上尉政训员,浙江第十区保安司令部少校参谋,浙江上饶三战区政治部政工大队少校中队长,重庆交警队大队长等职。长期为党从事情报工作。
1949年重庆解放后,在重庆市公安局作侦查工作,清查潜伏敌特。
1952年,被错认为贪污分子,判刑入狱。
1954年6月获释后,自费办扫盲夜校,于同年12月被分配到长寿县狮子滩西南水电工程局工作。
1958年3月,被打成“右派”,在大洪河电站大坝工地强迫劳动。
1960年1月25日,在劳改工地病逝。
1965年,经王世英、汤昭武等人申请,中共中央中央组织部通过审查,为其平反,恢复其革命历史。
1981年6月,在陈养山、陈克寒等人努力下,中共中央组织部彻底昭雪,恢复其党籍。
1982年7月1日,中共四川省委举行“陈昌同志党旗覆盖仪式”。
2009年7月1日,与妻子何妨双双覆盖党旗,安葬在乐山市人民公墓。
林向北同志简介
林向北100岁生日照
林向北,汉族,1918年生于重庆市云阳县云安镇。
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一直从事党的地下工作。林向北老人的家族在革命战争年代中,曾涌现出八位中共地下党员,为革命牺牲了四位亲人,最小的林冰华(林向北之女)年仅4岁。
建国后,林向北历任中共重庆市委统战部人事科长,重庆市江北区委办公室主任,中国西南水力发电工程局供应处长兼办公室主任,四川省电力物资供应公司工会主席等职务。
1958年,林向北被错划为“右派”,“文革”期间遭受迫害,1980年获平反。
1982年离职休养后,在中共重庆市委党史办公室参与四川地区的中共党史研究工作。
林向北离休后的38年间,笔耕不辍,在《红岩春秋》《晚霞报》等报刊发表了数十篇回忆文章,写下了300万字的回忆录和诗歌,被誉为“百岁红色革命作家”。
作者简介
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志愿者 林汉京(张翔摄于中国航空博物馆)
林汉京,汉族,河南内乡人,1955年1月生,中共党员,北京化工大学高分子材料专业本科、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产业经济学硕士研究生同等学力毕业,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历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某研究室副主任、中国化工集团某专业公司军工办副主任、某研究院科技部副主任。2013-2017年,参与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国防科工局组织的《中国共产党军工史》编纂工作。
退休后受聘任《化工管理》杂志社编辑部主任。业余从事八一南昌起义及抗日战争历史研究,系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志愿者。
鸣谢:本文得到肖燕燕、林雪、周根保、高玉亮、喻卫东、黎济明、张翔,还有陈世英、陈龙狮等同志帮助,在此表示感谢!
2020年8月1日林汉京于中国南昌
方志四川 篆刻:殷智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作者:林汉京(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志愿者)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