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文化纵横>红色文化>详细内容

刘伯骏:雪地速写,用画笔记录难忘岁月

作者:边钰 来源:20201027四川日报 发布时间:2020-10-27 11:20:31 浏览次数: 【字体:

刘伯骏当年创作的画作。 刘南平供图

“太珍贵了!几十年前的艰苦岁月,难忘战斗友情的战友隔着电视屏幕重逢了!”年近百岁的抗美援朝老兵刘伯骏此前从没想过,会通过电视,与分散将近70年的老战友重逢。

10月21日起,央视开播出6集纪录片《英雄儿女》,刘伯骏的老战友、时任志愿军第23军文工团演员队长的邬戈就出现在了第一集《祖国召唤》中。刘老的儿子刘南平说,老人因为冠心病,不久前刚重新安装了心脏起搏器,“他这段时间在家休息,平时晚上8点钟就睡了,这几天看《英雄儿女》,都是看到10点过才睡。”

伴随着电视画面和老战友的访谈,刘老的记忆被重新带回了上世纪50年代初那场惊天动地的战争中,带回了1952年底上甘岭极寒的冬天……

□成博 靳晓沛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边钰

人 物 档 案

刘伯骏

刘伯骏,1921年出生于四川宣汉。1942年考入杭州国立艺术专科学校。1949年他作为文化教员参军,后创作了表达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必胜信心的漫画作品《钳住它》。1952年9月入朝,其间共创作战场速写200余幅。留存至今的10幅战场速写,于2011年被中国美术馆收藏。

3天构思《钳住它》道出必胜决心

1921年,刘伯骏生于四川宣汉。差不多从五岁起,刘伯骏就跟随父母学习国画,“我的祖父、祖母都喜爱绘画,当时家里还藏有赵孟頫、郑板桥等大家的画作。”刘南平向记者讲述起父亲的绘画启蒙,“绘画是我父亲持续至今的爱好。”

1942年,刘伯骏考入了杭州的国立艺术专科学校,师从潘天寿、吴茀之、李可染、诸乐三、林风眠诸教授,主攻写意花鸟,兼习指墨。1947年毕业后,由潘天寿安排,刘伯骏先去浙江湖州长兴中学教书。1949年初,刘伯骏作为文化教员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

刘伯骏回忆,他随部队驻扎上海时,举国关注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一天夜里,刘伯骏随连长巡查驻地时,途经一家铁匠铺,打铁中的铁匠引起了刘伯骏的兴趣。经过三天的构思创作,刘伯骏以铁匠铺的铁钳为灵感,创作了表现抗美援朝主题的漫画《钳住它》。

70年后,刘伯骏依然清晰回忆起了《钳住它》的画面构图,“我把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画成握住铁钳的两只手,紧紧钳住麦克阿瑟和李承晚。”《钳住它》的画面,对彼时全国上下同仇敌忾的精神状态进行了高度艺术化的提炼与表达,因此,自创作完成后,就成为国内宣传抗美援朝时重要的宣传画。《解放日报》首发后,被国内各大报社转载。“上海的抗美援朝展览把《钳住它》做成了巨大模型放在展览门口,抗美援朝群众大游行前面抬着《钳住它》的巨大模型,多种书刊封面也印着这幅《钳住它》。”

刘南平告诉记者,上世纪50年代初期,在上海天蟾逸夫舞台,中国人民志愿军代表回国做报告时曾提到,《钳住它》曾极大鼓舞了上甘岭战役中我军的精神。当时,美军占领了地面阵地,志愿军全部转移到了地下坑道,坑道内粮尽水绝,异常艰难。而坑道中挂着的两幅画,一幅是《为了祖国母亲》,另一幅就是刘伯骏的《钳住它》。这两幅作品成为战士们的精神航标,激励着他们坚持战斗,直到最后在坑道内外配合下重新夺回地面阵地,取得了胜利。

200余幅速写用艺术抚慰前线战士

1952年9月,刘伯骏所在部队轮换入朝参战。当时已是师文工队美术组长的刘伯骏,作为军文工团美术创作员,随部队到达位于朝鲜中部金化郡的上甘岭。入朝半年多的时间里,他深入前线与后方,创作战争速写200余幅,同时画下大量对美宣传画。

“大约10月份左右,我到高射炮阵地去采风。结果刚走进阵地,敌机就来了。”刘伯骏回忆起自己在朝鲜的第一次战斗经历,“敌机一来,我们的高射炮就开始打。”结果有惊无险,刘伯骏在战友的掩护下躲避及时,仅右手手腕处被弹壳划伤。

在冰天雪地里,战争双方的攻势都缓和了下来,于是我军派出狙击手,隐藏在敌军营地附近“打冷枪”。刘伯骏回忆起去画打冷枪速写的经历,“当时我趴在雪地上画画,身上披着白色的毯子来掩护。气温在零下40℃,趴在雪上画画,感觉像趴在炒面粉上。”刘伯骏说,因为长时间的练习,他平均5-7分钟能够完成一张速写,“快的时候3分钟就能画好。”

在一次敌机轰炸中,刘伯骏所在的坑道被敌军炸弹命中。匆忙之间,正在作画的刘伯骏握着恩师吴茀之赠送的李福寿兰竹笔逃生,200余幅战场速记在这次轰炸中134幅被毁。“吴茀之先生本来送了我两只兰竹笔,另一只被永远埋在了上甘岭。”刘伯骏说,“当时手上的那支,之后又随他从朝鲜回到上海,再回到四川,现在都还在我的画室,笔毛已经磨损过半。”

1953年3月初,刘伯骏因为严重的风湿被送回上海进行治疗,康复后转业到四川南江县教书。经历了战场的颠沛与回国后的辗转,刘伯骏朝鲜战场速写最终有10幅被保留了下来。

10幅作品中,生动详实再现了当时艰苦紧张的状态。画作有描绘一个女孩为另一个女孩抓头上虱子的生活场景,有志愿军战士在瓜棚下睡觉的住宿场景,有惊险紧张的大桥抢修,也有战士们在坑道里学认字……从残酷的战争前线中,刘伯骏定格下一些温馨的瞬间。“战争很残酷,我想通过我的画,抚慰前线战士的紧张情绪,让人安静下来。”

2011年,这批珍贵的作品被中国美术馆收藏,向更多人讲述那些留存于岁月的战时生活。当年在中国美术馆举行的刘伯骏个人作品展开幕式上,时任中国美术馆馆长的范迪安曾就刘伯骏的10幅抗美援朝速写藏入中国美术馆表示,“这10幅抗美援朝速写由中国美术馆收藏,填补了国家美术收藏的一个空白!”

采访临近结束时,记者问刘伯骏老人:在美军的枪林弹雨下画速写,你害怕吗?

回看将近70年前的烽火岁月,刘伯骏平静地说:“作为一名士兵,上了战场,就没什么可怕的。”

来源: 20201027四川日报
终审:张亚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