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文化纵横>红色文化>详细内容

【红色记忆】中共三台党组织创始人侯伯英

作者:中共三台县委党史研究室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0-12-17 15:15:33 浏览次数: 【字体:

中共三台党组织创始人侯伯英

三台县地方志办公室

 侯伯英(1907—1935.1),化名侯玉州、侯伯勋、朱建文,四川省盐亭县人。1927年潼属联中毕业,任国民革命军第29军政治处宣传员。192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建立中共三台小组,任组长。1929年2月,任中共三台特支书记。11月调四川省委从事军运工作,先后到合川、广汉、郫县一带开展军运活动。1934年4月,任邛(崃)、大(邑)、蒲(江)中心县委书记。1934年12月在邛崃被捕,1935年1月20日牺牲于邛崃西河坝。

侯伯英(图片来自网络)

追求真理

1925年,四川军阀割据,连年混战,勒派军费,拉夫拉丁,给人民带来极大灾难和痛苦,侯伯英家也深受其扰。他曾愤慨地对老人们说:“这主要是世道不好,我长大了一定改它!”

1927年,侯伯英在潼属联中毕业。此时,驻三台的国民革命军第29军军长田颂尧,按照孙中山先生“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在军内办起政治讲习所,招收青年知识分子进行培训。侯伯英抱着救国救民、振兴中华的愿望前往报考,被录取到宣传班。学习期为3个月,其教官多为黄埔军校的毕业生。宣传班学习内容有《不平等条约》《外交失败史》《政治经济学》《三民主义》《建国大纲》等,教唱的歌有《国际歌》《工农兵联合起来向前进》《打倒列强》。侯伯英学习努力,有较强组织能力和演讲才能,学习结业后,被分配到29军军部宣传处当宣传员。

开展宣传工作,他遵循孙中山先生“必须唤起民众及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的教诲,在实践中领悟出,要唤起民众,必须面向社会,面向群众,有针对性地、深入浅出地宣传,才能唤起民众觉醒。他和一群热血青年,除写文章办墙报外,还到街头、茶馆、酒店演出歌剧、话剧、活报剧等,深受群众欢迎。

他潜心学习理论,研究历史,读了不少经济、政治方面的书籍。一本名叫《对华的门户开放主义》的小册子,记述了从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帝国主义侵略中国、清王朝腐败无能、中国日益沦为半殖民地社会的历史,对他认识社会、了解社会,以至后期的成长,都起了很大作用。这年,三台遭遇旱灾,禾苗枯萎,农民秋收无望,生活无着,纷纷到县府请求赈济,县府却视若无睹,置之不理。但29军军部政治部主任过生日却大摆宴席,各法团机关官员大送其礼。侯伯英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他忿忿不平地指责道:“为富不仁,金玉其外,败絮其中,是刮民党”。此后,他终日沉思,探索、寻求改造社会的途径。

侯伯英故居(图片来自网络)

建立三台党组织

1928年,成都“二・一六”惨案发生后,中共四川省临委安排成都师大“导社”的共产党员余桢、杨鹤鸣到三台工作,打入国民革命军第29军,秘密发展党员,从事革命活动。

经过一段时间的工作接触,余桢对侯伯英的思想和活动逐步了解熟悉,便有意识地培养他,把《共产党宣言》《向导》《新青年》等一批进步书籍借给他阅读,并为他指出方向。1928年4月,经余桢、杨鹤鸣介绍,侯伯英和军部政治宣传员范弘先、军部训育课员罗定中被批准加入中国共产党。同月,成立中共三台小组,由侯伯英任组长。小组隶属中共四川省临委领导。

中共三台小组成立后,一面秘密宣传马列主义、培植进步力量、发展党员;一面有理有礼有节同军阀作斗争。到年底,发展党员8名,共青团员3名。在城区潼属联中、县立初中、县女中、国民革命29军、县监狱等单位建立了赤卫社、读书会、学联、梅花社、榴花社、激流社、学术研究会、红军之友社、太阳社等进步群众社团,在部分农村建立了农协会、农民之友社、妇女天脚会、儿童团。随着县内党员不断增多,党的活动日趋活跃,1929年2月,报经省委批准,正式成立中共三台特支,侯伯英任书记。特支建立后,与省委联系频繁,侯伯英在县城正北街“三八书店”建立秘密联络站,用于上下级组织联系、信函往来和接头联络。

为进一步发展壮大组织,侯伯英介绍范弘先到盐亭国民党县党部任文书干事,以此职业为掩护开展活动,为筹建盐亭党组织打下基础。1929年4月,侯伯英趁公务到盐亭,将范弘先在盐亭县师校培养的10多个学生,经过党的基本知识教育后,发展为党员。5月1日,正式成立了中共盐亭特支。

1929年5月,中共四川省临委召开扩大会议,决定建立成都、潼川(三台)、涪陵、绵竹中心区域党组织。三台特支报经省委批准,建立中共潼川(三台)中心县委,领导三台、射洪、绵阳、盐亭四县党的工作,侯伯英任书记。

这年夏天,侯伯英到成都向女友黄作芸(29军讲习所同学)谈了自己的理想。他认为,国民党反动派叛变后,国家前景暗淡,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中,中国只有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才有出路。并表明自己是一个共产党员,一个职业革命者,他将抛弃金玉其外的饭碗,投身到火热的斗争中去,希望在革命的征途上,随时给他督促和鞭策。黄作芸欣表支持。返回三台后,侯伯英即向29军政治部递交了辞职申请。政治部主任蒋特生批示:“爱生言切,希仍留部。”侯伯英见未批准,便大造要到南京去的舆论,而实际已奉调中共四川省委工作。

组织军运

1929年11月,侯伯英调省委从事军运工作。1930年6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通过了《新的革命高潮与一省或几省的首先胜利》决议,四川省委根据中央指示决定积极配合全国暴动。

侯伯英被派到合川了解军运情况,因合川革命力量薄弱,起义条件尚未成熟。省委又派他到广汉,帮助广汉驻军起义。驻广汉的部队是28军第2混成旅,旅长陈离,受革命思潮熏陶,对蒋介石的寡头独裁深感不满,当时表示“要干,大家一道干”。这以后,省委派出多人到该旅开展军运,到1930年,已发展党员100多人。全旅3个团8个营,半数以上有中共党的组织,不少连队都有党员。省行委派廖恩波、侯伯英等参加兵变领导,酝酿、讨论了起义事项。10月25日夜,起义人员占领电话局和电灯公司,控制了通讯和照明系统,砸开武器库夺取了枪支弹药,扣押了旅部秘书等人员。26日,起义部队改编为工农红军二十六军第一路,打出红军旗号,向绵竹方向挺进。起义开始很顺利,几天后遭到敌人合围失利。

广汉起义失败后,侯伯英返成都担任省军委委员、省军委秘书。此后,又先后到广安、永川、灌县等地方检查军运工作,发动组织兵变和农暴,迎接红军入川。

1932年10月,红四方面军离开鄂、豫、皖,向川陕边区挺进。为从人力、物力、财力尤其是武器、医药等方面支援红军,侯伯英到驻防崇宁县(现成都市郫都区唐昌镇)的28军第6混成旅开展工作。在交往中,他结识了二团二营六连少校连长李奇柱(又名李鹏),发展他入了党,为这支部队以后发展党员,建立组织、扩大红军影响等起了一定作用。这期间,侯伯英给红军和游击队,筹集输送了不少武器弹药。

1933年9月,刘湘派出大批叛徒、特务在成都市内各交通要道及城门口暗设哨卡,大举“清乡”。侯伯英目睹此情,毫不胆怯,坚持战斗。这段时期,侯伯英家接连遭到不幸,婆婆、二弟、父亲、祖父相继去世。他得知消息后,很想回家看望亲人,但因工作不能脱身,只好把怀念埋在心里。

1934年4月,侯伯英到邛(崃)、大(邑)、蒲(江)一带指挥抗捐军活动。他到邛崃后,任邛大蒲中心县委书记,兼游击区军事委员。他一边将隐蔽在各地的游击队进行整顿训练,一边将抗捐军改编为川康边中国工农红军游击大队,组建12个党支部,设置6个交通联络点,使这一地区的游击活动逐渐开展起来。在这里,他既管地方党的工作,又管武装斗争,他扮作茶叶商人,来回奔走于邛崃、大邑、蒲江等地城乡。为工作起见,他每到一处都要换一个名字,侯玉州、侯伯勋、朱建文都是他曾用过的名字。在中心县委的领导下,邛大游击队日益壮大,游击队活动频繁,土豪劣绅纷纷逃遁,军阀官府深感不安。1934年秋冬,四川军阀政府委派李家钵为剿共总司令,先后纠合邛蒲周围十五个县的驻军和团防队,对游击区进行围剿。游击队坚持苦战,与敌人周旋于深山密林中。侯伯英把个人生死置之度外,终日奔走在游击区内,一面组织游击队员和群众,捕捉战机反围剿;一面亲自书写标语、传单、布告,四处张贴散发,扩大游击队的政治影响。同时,他还筹集武器弹药,运给夹关、平落、石头、郑西山的游击队。在斗争残酷时刻,大家只要见到老侯,就倍觉温暖。

英勇就义

1934年12月,邛大蒲中心县委被游击队的叛徒何明全出卖,侯伯英夫妇被捕。

敌人想劝降侯伯英,侯伯英却神色不动,把阴森的审讯室变成宣传革命的阵地。他揭露国民党的罪行,自豪又激昂地指出:“共产主义必胜,资本主义必亡!中国革命必胜,国民党必亡”。面对敌人的严刑拷问,他总是斩钉截铁地回答:“共产党人是斩不尽,杀不绝的,怕死不革命,革命是不怕死的!”

侯伯英被戴上了沉重的脚镣手铐,由城防部监狱转到县监狱。他遍体鳞伤,体力不支,饭也无法吃。过了几天,他怀着对党的深厚感情和崇高的共产主义理想,给闵一涵写了一张纸条,“财产要保护(指文件),同志要照顾,平儿及芸亦希关注(指儿子和妻子)”。他预料到敌人要对他下毒手了。

不久,敌人又提审侯伯英。他们先把侯伯英带到审讯室,随后把黄作芸和他们的儿子带进来,企图用夫妻情、父子爱来软化他的斗志。然而侯伯英见到妻子和儿子后,神色镇定,反而滔滔不绝地给敌兵宣传党的主张。软硬兼施无果,1935年1月20日深夜,敌人将侯伯英秘密杀害于邛崃西河坝。

方志四川 篆刻:殷智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供稿:中共三台县委党史研究室(三台县地方志办公室)

来源: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终审:张亚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