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文化纵横>红色文化>详细内容

他是《共产党宣言》中文本首译者,也是倡导白话文的战士—— 陈望道: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表率

作者:周晔 来源:20210104四川日报 发布时间:2021-01-04 11:10:40 浏览次数: 【字体:

大家

2020年是陈望道同志翻译《共产党宣言》首个中文全译本一百周年。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讲述这位复旦大学老校长“手沾墨水口来尝,信仰味道终觉甜”的故事,指出中国共产党是《共产党宣言》精神的忠实传人。去年6月27日,总书记给复旦大学《共产党宣言》展示馆党员志愿服务队全体队员回信,再一次肯定了一百年前陈望道同志首译《共产党宣言》的历史功绩,要求广大党员,特别是青年党员“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结合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打开陈望道同志一生“追求真理”这本历史教科书,他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突出品质,构成了“共产党宣言精神”的鲜明注脚。

□周晔

捍卫马克思主义是陈望道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政治底色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共产党人的斗争是有方向、有立场、有原则的,大方向就是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不动摇。”捍卫马克思主义是陈望道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政治底色。

1920年2月,陈独秀将《新青年》杂志编辑部迁回上海,将其作为上海创党的舆论和理论阵地。1920年5月,陈望道接受陈独秀的邀请,担任《新青年》的编辑。5月至8月,他与陈独秀、李汉俊等人筹建中国共产党上海发起组的同时,参与了把《新青年》改组为党的机关刊物一系列活动。1920年12月,陈独秀赴广东任职,遂由陈望道接替主持《新青年》的编辑工作。数月间,陈望道便住在位于上海老渔阳里2号的杂志编辑部。他借助这一思想的战场宣传马克思主义,并同各种反马克思主义思潮进行坚决的、毫不妥协的斗争,为党在上海创建作出了重要贡献。正如总书记在回信中指出,“为引导大批有志之士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投身民族解放振兴事业发挥了重要作用。”

陈望道负责主编《新青年》后,与李达、李汉俊等不断扩大它的马克思主义导向,使其成为党的早期组织宣传马克思主义的重要阵地。他对《新青年》采取“树旗帜”的办刊方针,即“把新的放进来,把马克思主义的东西放进来,先打出马克思主义的旗帜”。特别是在他手中开辟了《俄罗斯研究》专栏,专门介绍十月革命后苏维埃俄国的成就和各项政策,使中国人能够了解到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正在进行的革命和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同时,《新青年》还翻译刊登了大量有关马克思主义的论著以及介绍研究社会主义的文章。

《新青年》日益明显的马克思主义办刊方向,引起这本杂志“元老”胡适的强烈不满和反对。他一边鞭挞《新青年》“差不多成了Soviet—Russia(苏俄)的汉译本”,一边又提出所谓“我的政论的导言——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还复信陈独秀,提出了分裂《新青年》、改变《新青年》办刊性质的三个方案:(一)听《新青年》流为一种有特别色彩之流的杂志,而另创一个哲学文学的杂志;(二)恢复我们“不谈政治”的戒约;(三)停办的方案。胡适的这一主张遭到了李大钊、鲁迅等的坚决反对。李大钊宣称:“我觉得外面人讲什么,尚可不管,《新青年》的团结,千万不可不顾。”“绝对不赞成停办,因为停办比分裂还不好。”鲁迅也明确表示赞成陈望道等人的办刊方针。在这场马克思主义与实验主义的激烈斗争中,陈望道坚决站在李大钊等的一边,坚持捍卫《新青年》的马克思主义办刊方向,态度十分鲜明。他表示:“我是一个不信实验主义的人,对于招牌,无意留恋。”“适之先生的态度,我却敢断定说,不能信任。”

胡适此举失败后,又变换手法,提出将《新青年》“移回北京编辑”。此举实际上企图把《新青年》从宣传马克思主义的陈望道等人手中夺过来,迁到北京受他的控制——脱离党的早期组织的领导,以改变《新青年》的性质。针对胡适的攻击,陈望道毫不退缩地予以反击:“我是一个北京同人‘素不相识的人’。”“我也并不想要在《新青年》上占一段时间的历史。”就这样,胡适改变《新青年》马克思主义办刊方向的企图一直没有成功,陈望道担任执行主编的《新青年》作为党的早期组织的机关刊物,始终走在了宣传马克思主义的最前列。

直面问题、迎难而上是陈望道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价值本色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共产党人的斗争,从来都是奔着矛盾问题、风险挑战去的。直面问题、迎难而上是陈望道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价值本色。

五四运动以倡导白话文为重要标志,代表了时代的进步、文化的鼎新,事实上1920年《共产党宣言》第一个中文全译本就是陈望道用白话文翻译出版的。然而保守势力始终顽固地抵抗着白话文的推广。1934年5月,部分学者配合国民党的文化“围剿”发起“文言复兴运动”。陈望道得知后,立即表示“我们要保白话,如果从正面来保是保不住的,必须也来反对白话文、就是嫌白话文还不够白”——这实际上是正面迎敌,以进攻姿态来保卫五四运动的成果。陈望道联合胡愈之等人提出“比白话文更加新的口号”,即发动“大众语”活动。陈望道提出“大众语”是“大众说得出、听得懂、写得顺手、看得明白”的语言。在这场斗争中,鲁迅先生始终站在陈望道同志一边。1934年9月,在鲁迅的支持下,陈望道建立了实践大众语的阵地——创办了《太白》半月刊,“太”有“极”“至”之意,“白”即白话文,“太白”就是至极的白话,也就是倡导大众语;此外,老百姓都知道,“太白”星又叫“启明”星,常在黎明前的黑暗中发光,意在鼓励人们为迎接胜利的曙光而斗争。

以《申报·自由谈》等为阵地,大众语同“文言复兴”的论战迅速在全国展开,结果一致反对复辟文言的阵营声势浩大,不到半个月,所谓“文言复兴运动”丢盔弃甲,败下阵来。胡愈之说:“大革命失败以后,在国民党反动派进行文化‘围剿’的黑暗日子里,陈望道同志组织了一支反文化‘围剿’的别动队,这就是大众语运动和他所主编的《太白》。大众语运动主要是为了抵制当时文言文复辟的逆流,也为后来的拉丁化新文字运动开辟了道路。”“在30年代文化‘围剿’和‘反围剿’的搏斗中,国民党反动派终于一败涂地,人民的觉悟大大提高,陈望道同志是立下了汗马功劳的。”

讲究策略、注重方式是陈望道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方法亮色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注重策略方法,讲求斗争艺术。要抓主要矛盾、抓矛盾的主要方面,坚持有理有利有节,合理选择斗争方式、把握斗争火候。讲究策略、注重方式是陈望道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方法亮色。

1940年秋,陈望道从上海经香港辗转到了重庆北碚夏坝,重返西迁至此的复旦大学任教。此时,当局力邀陈望道担任学校的训导长——负责师生思想政治教育。周恩来同志领导的中共南方局通过地下党员与陈望道取得联系,转达了党的意图。由此,陈望道利用担任该职,掩护地下党员,保护革命力量,使得复旦大学成为南方局的一个据点,陈望道北碚居所“潜庐”院中的两间平房,也成为地下党的活动场所和进步刊物《中国学生导报》的办公室。

1945年4月,担任新闻系主任兼复新通讯社社长的陈望道风餐露宿、募集资金,建成了“复旦大学新闻馆”。他巧借“录音实习课”之名组织进步师生和地下党员在新闻馆内收听延安广播,辑录新华社的重要消息,将中国共产党的主张、毛泽东的思想、延安的声音传播于校内外。在陈望道的精心安排和指导、掩护下,复旦大学的“红色基因”日益壮大。同年,周恩来同志在中共南方局青年组《目前工作的方向与半年工作计划》上做出重要批示,明确提出“学校据点以复旦大学为最好最典型”,总结“复旦大学据点”的先进经验,由此,复旦大学成为抗战大后方有名的“民主堡垒”,学校也被当时社会各界誉为“夏坝的延安”。

1973年,陈望道同志在给同乡青年教师郑振乾的回信中写道:“我的遭遇就是反动派在那白色恐怖时期常把‘共产党宣言’当作我的头衔。无论说什么,动不动说‘共产党宣言’译者陈……要你怕,要你不敢动。不过我这人是不大知道怕的。”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实现伟大梦想必须进行伟大斗争。在前进道路上我们面临的风险考验只会越来越复杂,甚至会遇到难以想象的惊涛骇浪。为此,在新时代学习陈望道同志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突出品质尤为重要,激励我们在学思践悟中坚定理想信念,在奋发有为中践行初心使命。 (作者单位:复旦大学党委党校)

来源: 20210104四川日报
终审:张亚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