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用户,您好!

网站不支持您所使用的浏览器版本(可能会出现网页变形等问题)。为了更好地展示页面效果,请您使用以下浏览器(点击图标会跳转到相关浏览器的官方网站下载页面)。

您的位置: 首页 >文化纵横>红色文化>详细内容

【红色记忆】风范长存金牛坝——周恩来与四川

来源:四川党史 发布时间:2021-03-20 17:37:35 浏览次数:521 【字体:

风范长存金牛坝

周恩来与四川

新中国建立后,敬爱的周恩来总理曾多次来到成都,均住在四川省委金牛坝招待所,周总理对党和人民的事业无限忠诚、无私奉献的革命精神和廉洁奉公、平易近人、艰苦朴素的崇高思想品德,深深地留在人们的记忆中,并代代传颂着。

1958年3月,周恩来在成都金牛坝招待所(四川日报记者 李煊 摄,视觉四川资料图片)

“要把毛主席照顾好”

周总理对人民的事业无限忠诚,首先体现在对党和人民的领袖的忠诚上。早在重庆谈判期间,周总理在回答记者提问时曾说过,我拥护毛主席是因为他最能代表人民的利益。他时刻把毛主席的健康和工作记挂在心上,关心毛主席胜过关心自己。
 
 1958年3月成都会议期间,周总理因视察三峡,比毛主席晚到一点。他一到金牛坝招待所,就不顾旅途疲劳,首先向工作人员询问毛主席住在哪里?身体好不好?并立即去看望毛主席。
 会议期间,为了不影响毛主席的工作和休息,周总理从不轻易到毛主席那里去,要请示汇报工作,也要事先报告,看毛主席有没有时。他每天都定时向工作人员询问毛主席睡得好不好?饮食怎么样?有什么指示?还一再关照毛主席身边的服务员:“要把毛主席照顾好。”毛主席有事要请总理,也是先向工作人员询问:总理空不空?每当总理闻讯后,不管自己正在干什么,都要立即赶去。

 1964年3月15日,周总理成功访问亚洲、非洲14国经成都返回北京,原定上午乘专机飞回北京,但当得知毛主席要到首都机场迎接时,周总理考虑到毛主席有夜晚工作、上午休息的习惯,为了不影响毛主席休息,便改为下午回京。

“有电话一定要叫醒我,不要耽误了工作”

 周总理对党和人民的事业无限忠诚,鞠躬尽瘁。1958年3月成都会议期间,周总理废寝忘食,日夜操劳。曾在他身边工作过的同志们清楚地记得,周总理白天忙着参加各种会议,看材料、听汇报、批文件,晚上还一直工作、学习到凌晨三四点钟。有时候,启明星已悄悄从东方升起,总理房间的灯光仍然通明。警卫员和服务员看到周总理将那一厚叠文件刚处理完,又拿起床头上夹着不少纸条的《列宁选集》或《毛泽东选集》或其他书籍专心地阅读起来。此情此景,同志们对总理那种无限崇敬的心情化成了激励和鞭策自己努力工作、奋发上进的力量。
 总理身边的服务员张谊贤看到周总理经常通宵达旦地工作,耽心他累坏了身体,就对总理说:“总理,您休息的时间太少了,才三四个小时,太累了。”
 周总理微笑着说:“你不要担心,我睡觉的时间虽然短,但质量很高啊!”
 小张千方百计想说服总理多休息一会,又说:“没有数量,哪来的质量啊?”
 总理听后爽朗地笑道:“小张,你还给我讲起哲学来了。”接着,又耐心地解释说:“小张,休息是多种形式的,睡觉只是一种形式的休息,我从一种形式的劳动,如开会,看文件,转到另一种形式的劳动,散散步,看看农业社,也是一种休息,而且是积极的、愉快的休息形式。”

 一天早晨6点过,服务员小张听说毛主席请周总理去他那里研究工作,连忙到厨房去端饭菜,刚把早餐送到门口,正碰上总理跨出门来,小张请总理吃了饭再去。周总理说:“不饿,我到毛主席那里开了会回来再吃。”说完就走了。

1958年3月19日,周总理在成都郊区农村察看蔬菜温床育苗(沈志均 摄,视觉四川资料图片)

 小张想到总理凌晨3点过才休息,早饭不吃又工作了,身体怎么受得了啊!已经10点过了,小张见总理还未回来,便把热好的饭菜端到毛主席住处去,但是总理忙着看材料,还是没吃。小张回来后难过极了,伤心地哭了好久。
 中午12点,周总理拖着疲乏的步子回到住处,一看到小张就问:“小张,你怎么眼睛红肿了?哭过了吗?”
 秘书忙着告诉他:“您不吃饭,小张怕您饿着了。她哭了。”
 周总理拍着小张的肩头微笑着说:“我这不是很好吗!早饭没吃,中午多吃点补上,好不好呀?不要哭了,来来来,我们照张相好不好?”

 小张这才高兴地笑了。于是,总理像慈父般地把小张拉到自己身边,合照了一张相片。张谊贤一直把这张相片珍藏在自己身边,成为鼓舞鞭策自己的力量。

1958年3月19日,周总理在成都郊区与干部群众亲切交流(沈志均 摄,视觉四川资料图片)

 1964年春,周总理访问亚非14国回到成都,党中央专门指示四川省委,周总理出国访问很辛苦,一定要让他好好休息。可是周总理仍然从清早忙到深夜,一天也未好好休息过。服务员见他那么辛苦,心疼极了,就借端茶送水的机会请总理休息,他总是说:“我的事还没办完,办完了就休息。”临睡前还特别吩咐:“有电话一定要叫醒我,不要耽误了工作。”周总理日夜繁忙,还抽出时间指导招待所的工作人员做图示展览,介绍出访14国的成就,宣传党的外交路线的伟大胜利。周总理这次出国访问,前后两次到成都停留的十多天时间里,一直繁忙地工作着,经同志们再三劝说,才到成都青羊宫花会和附近的新都参观游览了几个小时。

1963年12月,周总理访问亚非14国

“你们辛苦了,尝尝外国朋友送给我们的礼物”

 周总理日夜操劳国家大事、世界大事,同时对身边同志的工作、学习,对工农业生产都十分关心。
 一天下午,周总理视察成都郊区的友谊农业生产合作社回来,十分高兴地对服务员说:“小张呀,我告诉你一件事情,友谊社的同志们给我们介绍,这里有一种苕菜很好,可供人吃,又可作饲料,还可当肥料,而且肥效很好,用来做秧母田底肥就更好,你的家乡有没有?”
 小张回答说:“我家在江津,没有种过这种苕菜。”总理接着说:“这东西不错,要积极推广。”
 小张好奇地问总理:“种这种苕菜要不要底肥呢?如果肥要得多,那就不划算了。”

 总理一听忙说:“啊!小张,你提得好,明天再去问一问。”

1958年3月19日,周总理在成都市郊区视察(沈志均 摄,视觉四川资料图片)

 
 第二天,总理果然又告诉小张,种苕菜不需要肥料。
 一天中午,周总理开完会回来非常高兴,一见到服务员就说:“我告诉你们个好消息,今天重庆的同志告诉我,我们的化纤试验成功了!这下好了,全国人民穿衣不用愁了。”
 服务员小张说:“好倒是好,价钱贵了还是穿不起。”
 总理说:“穿得起,穿得起,今后生产多了,价钱就低了。”
 成都会议结束后的一天中午,周总理对服务员小张说:“你给大师傅说一下,今天我要请友谊社的干部和社员吃饭,菜的品种不能多,也不要太高级,但数量要搞够,让大家吃得满意。”周总理请来了10多个友谊社的干部和社员。服务员问总理是不是分成两桌。总理说:“不分不分,大家坐在一起嘛!”总理和大家边吃边谈,详细询问了他们的生活、生产和合作社的远景规划。大家有说有笑,十分亲热。

 有一次,周总理开会回来,走进值班室,看到服务员小张在看书,便问:“小张,你在学什么?”小张马上站起身,把正在自修的一本高中文学课本递给总理。总理打开第二课就念起二首古诗来,接着继续往后看,见书里有不少古诗文,又看了一下出版时间,十分感慨地说:“要厚今薄古嘛,怎么能厚古薄今呢?”然后语重心长地对小张说:“要多学习毛主席著作,还要学习科学知识。”从那以后,小张便开始通读《毛泽东选集》了。

1958年3月19日,周总理在成都市郊区视察(沈志均 摄,视觉四川资料图片)

 周总理在一天劳累之后,漫步在庭院里、林荫道上,只要见到招待所的工作人员,就热情招呼,问寒问暖,对理发员、电工、木工、厨工、花工,他都亲切握手,表示感谢。一天下午,招待所花工肖光才正在路边的柚子树上搞嫁接,突然听见有人叫:“师傅,休息了吧!”老肖回头一看,啊!是周总理。这突然来到的幸福,使他不知所措了,急忙爬下梯子。周总理连声说:“慢点,慢点。”并伸手上去握着肖师傅满是泥污的手,接着便像老熟人样,和他谈起家常来。肖师傅激动得眼睛都湿润了。
 周总理访问亚非14国回来,特地把带回来的香烟、糖、水果分选给招待所的职工同志,说:“你们辛苦了,尝尝外国朋友送给我们的礼物。”周总理在百忙中还到出国访问代表团住处看望代表们,关照大家好好休息,并多次到餐厅看代表们吃得合不合意,他向管理人员说:“他们(指访问团代表们)在国外很辛苦,一定要把生活搞好。”周总理访问14国结束后,即召集我国派驻亚非国家的大使们回成都开会,他们的夫人也要一道来。周总理特意和有关同志商量驻外大使很辛苦,能不能给他们一人一间套房?

 有一次,周总理饭后散步,碰见锅炉工黄克儒,总理和他互相问候交谈后,知道他就是给自己住的楼房烧暖气的工人,便说:”暖气可不可以不烧呢?工厂这么需要煤!冷,加床被子就行了嘛。“周总理处处想到的是国家和人民,就是从来不替自己着想。

“不要造官气,把我和群众隔离开来”

 周总理廉洁奉公,以身作则,艰苦朴素的优良作风,在他日常生活的衣、食、住、行方面体现得很充分,给人们留下了最难忘的印象。
 

 周总理来成都,随身携带的生活用品是一个用旧了的布褡裢,一口四角都磨损了的小皮箱,里面装着用旧了的被子、床单、枕巾、衣物等,他的衬衣是用土白布做的,皮鞋也已褪了色。工作人员看见周恩来用的毛巾已经破了,提出换一条新的,周总理笑了笑说:“还可以用嘛,不用换。”

1958年3月,成都会议(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期间,周恩来总理和秘书等在成都金牛宾馆留影(左起:周家鼎、顾明、周总理等,图片来源:“读点历史”搜狐号)

 1964年春,周总理出国访问回到成都,招待所的同志为他准备了四菜一汤的第一餐饭,总理说:“菜多了,吃不完浪费,要注意节约。”要服务员蒋富全端一样下去,晚上再热来吃。到了吃晚餐时还问:“中午那样菜呢?”周总理还委托邓颖超多次和厨师商量,怎样才能不超过标准为国家节约开支,并提出在饭里掺些红苕、胡豆等杂粮。
 周总理工作到深夜,服务员蒋富全见周总理还在聚精会神地工作,实在过意不去,便找厨师做了一小碗银耳羹,端到总理面前,总理见后,一面感谢,一面说:“这个价太高了,我不吃,以后不要再搞了。”蒋富全说,以后不搞了,这点东西请总理吃了吧。总理还是没有吃。
 周总理的右手在延安时留下了残疾,动作有些吃力,招待所的同志们都非常注意照顾他。总理进出时,服务员连忙开门、关门,总理进餐,服务员连忙给盛饭、倒水。总理写字劳累了,服务员又连忙给他热敷。每当这样做时,总理总是谦和地说:“谢谢!”并说:“我自己来,以后不要这样做了。”服务员见总理办公坐的是一张普通皮垫椅,很笨重,起坐都要用手挪动椅子,很不方便,就从楼下给他搬了一张皮转椅来。总理见后连声说:“不用换,不用换,换了我也不坐,还是送回去让其他同志坐吧!”服务员没法,只好把椅子搬回去了。总理手不方便,碰坏了一个茶杯盖,临走时一定要照价赔偿,硬是赔了八角钱。

 周总理外出从不兴师动众、前呼后拥,他多次指示警卫人员:“不要造官气,把我和群众隔离开来,要少麻烦,轻车简从,注意节约。”每次外出都是单车前往,只要一个熟悉路的同志陪同就行了。1958年3月16日,总理去视察位于招待所旁边的友谊农业生产合作社,临行前成都市市长李宗林再三要求陪总理视察,都被总理婉言谢绝了:“你的工作那么忙,不要耽误你了,回去吧!”警卫人员为了总理的安全要随同前往,总理深情地对他们说:“不要去那么多人,人去多了会影响下面的工作,你们留下来,抓紧时间好好学习吧!”总理只带了两位秘书,在成都郊区区委高永厚书记的陪同下步行去视察,掌握了许多第一手材料。

(本文选自《周恩来与四川》,中共四川省委党史研究室编写,1998年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

来源:四川党史


配图:方志四川

来源: 四川党史
终审:唐志昂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x

微信扫一扫:分享

Scan me!

微信里点“发现”,扫一下

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

×

用户登录

加载中...
刷新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