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记忆】战火淬炼的军医‖蒋延珍
战火淬炼的军医
蒋延珍
姓名:李章信
住址:四川省金堂县三溪镇金河村20组
出生时间:1934年5月5日
入伍时间:1950年10月
退伍时间:1956年5月
所获荣誉:两次三等功、和平万岁纪念章、抗美援朝纪念章
战争年代造就英雄,和平时期依然需要英雄,一个没有英雄的时代是落寞的,英雄是我们的榜样标杆。
——题记
党领导人民不屈斗争,赢得新中国成立。不久,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就把战火烧到朝鲜,悍然越过三八线,殃及我国东北。唇亡齿寒。毛泽东主席与党中央决定:抗美援朝,让新生政权站稳脚跟。
负重辗转数千里
“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爱祖国卫和平就是保家乡……”,李章信和战友跟着学唱这支歌。
1950年10月,刚刚入伍的李章信,随着部队在金堂高板训练了一周,然后就到老金堂县城城厢镇参加诉苦大会。
李章信家租赁伯父的地,自做自吃,相对受苦少。一月后,他编入60军180师538团2营7连。当时他刚16岁,长得俊俏,连长看上他选他当通讯员。李章信坐火车翻越秦岭时,既害怕又兴奋,在宝鸡住扎一月,然后到河南郑州开封,再到新乡、天津。天津米饭好吃,四川兵很是喜欢,他们不习惯北方的馒头。在唐山、安东(丹东)进行两个月的急训。
李章信所在部队于1951年3月入朝。李章信所在的部队,一个军10万人,包括后勤兵,分成八列顺着大路开拔,队伍庞大易被发现(一个军一般只有五六万人)。第一天晚上,遭到敌海军袭击,牺牲一个班的战士。上级命令每日急行军120里。那时的兵太能吃苦,背120斤,包括(8个手榴弹,200发子弹,30斤大米,20斤炒面),跑得上气不接下气。一些士兵跑不动了,宁愿挨饿扔了粮食,武器弹药不能丢。三十多天行军3800多里,总算到了釜山,在志愿军总部休息三天,然后投入战斗。
参战白云山
那时,部队领导看到李章信机灵,想要他当警卫员。张连长说:“这个兵是我从四川挑选带来的,不容易。”领导看连长不舍,也没强要。不久,李章信参加军医班学习,被编入60军180师538团2营7连,参加战斗。此前我军首先攻打了无名高地,守敌一百多挺重机枪,子弹密密麻麻,根本无法攻下。彭德怀命令打了四发喀秋莎炮弹,那是前苏联支援的先进武器,威力无比。可有一枚当时没爆炸,彭老总命令把那枚哑弹抢回来。
李章信的部队住在海拔88.37高地,有60军、38军、12军,对面敌军在海拔99.2高地发起正面进攻。这里离鸭绿江东北临江大桥和大连近,彭老总命令三军阻挡,让敌人攻不下白云山。
敌人火力太猛,先牺牲了一批战士。等了一个星期,听到命令,调了两个军两百多挺重机枪掩护,“哆哆哆哆哆……”火力猛烈不歇气,敌人伤亡不少。子弹壳堆积了一人多高,一个星期下来,总算攻下了无名高地99.2。他们好几天没喝水,很想到山沟里找水喝,连长不准,因为溪水混合血水,连长担心士兵生病,还怎么打仗?
后来领导问:“谁愿意到白云山前线抢救伤员?”李章信立刻说:“我去。”领导拍拍个子不高的他:“任务危险,你不怕牺牲?”李章信说:“打仗嘛,哪有不死人的!”于是背上药箱就出发,五六十个医务人员分组,李章信选择2营7连当抢救员,四个卫生兵一组。
我方逐渐摸清敌军的习惯:下雨、天黑、下雪不打仗。一次我方夜晚偷袭到敌人阵地,有位战士把手电筒绑到冲锋枪上,一照敌人正睡觉,立即开火,其他战士也纷纷效仿,敌人被打蒙了。根据战场需要,彭德怀总司令发电报回国,让国内加班生产手电筒支援前线。
白云山战斗打了三天三夜,易守难攻。敌人三天没攻下我方一排,敌军换了方向,向我连部攻打。有个遂宁人,一脸麻子,说话方言重,人称“哥老倌”。其他人都撤退到了连部,连长问忙着包扎的李章信:“怎么还听到一排原来的位置有枪声?”正当大家疑惑时,回转去却看到哥老倌面前三挺重机枪,用绳子套上,栓到树上,左右两手不断“嘟嘟嘟……”地打。清理战场时,发现哥老倌居然打死了许多敌人。白云山之战,60军出了哥老倌这个大英雄。
李章信那次荣获三等功。李章信亲历了战斗,活着的老兵已不多了,希望更多人了解60军的英雄事迹。
一天,李章信正在野外战壕的临时医院,忙着包扎伤员。战壕一人多高,进去横着挖有地道。前面有战士追,突然战壕里闯进了两个大高个美国兵,蓝眼睛黄头发,李章信迅速掏出配发的手枪,一边喊:“连长快来,这里有美国兵。”开了几枪,打中一个敌人,大声喊举起手来。在连长帮助下俘虏了一个,李章信对那美国兵的屁股踢了两脚。另一个美国兵看到打他同伴,也抬手一枪,李章信一侧身,打在他的肩膀处,鲜血直冒。后来战友们闻声赶来,才将美国兵抓获。
连长派一名战士去押送两名俘虏。因为要优待俘虏,他们的手没捆。这两个美国兵会说中国话,走远时俘虏叫战士走前面,战士当真就走前边。结果李章信出来解手看到敌人在抢战士的枪,马上向连长报告,连长命二排战士追。那个押俘虏的战士腿部受了伤,敌人跑了,敌人发电报告知敌军我方在白云山的部署。
后来团长批复,因抓俘虏给李章信记一次三等功。
敌人的电报被我方军部截获,司令命令连夜撤退。军令如山,我方在当晚12点前撤到99.2高地。第二天早上4点多,敌人派飞机轰炸了2个多小时,又用大炮不停炮轰,把先前的高地夷为平地,大家才知道不撤的危险。后来部队首长通过高倍望远镜看到敌人很兴奋。
等了一个星期后,李章信等从战场撤下来,才知彭老总和美方在朝鲜板门店签署了停战协定,标志抗美援朝战争结束。于是他们从临江大桥回国,李章信继续回部队学医至毕业。
因为上甘岭战役和五次战役的胜利,参战志愿军战士都获得一枚和平万岁纪念章和一枚抗美援朝纪念章。
1953年,李章信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他说要从激烈的战争中,活下来真是不容易。
投身三线建设
1958年,李章信被调到雅安医院工作。当时国家大办工业,他被调到四平煤矿当外科医生,主刀阑尾手术。他能将解剖学医书背下来,因此,一般的手术三十分钟就能顺利完成。
1962年工业下马,院部派他到四川医学院(今四川大学华西医学中心)进修学做心脏手术。当时连续三天的大暴雨,道路塌方,大客车不能通过。他就背着行李,焦急地等候在路边。这时有个司机问他:“李医生,你坐不坐煤炭车?”他奇怪:“咋知道我是李医生。”司机说:“那次阑尾炎发作,是你救了我啊,主刀医生就是你,我可记得呢。”李章信担心安全,有点犹豫。那司机又问:“那坐邮政车?”李章信同样担心安全,又怕弄掉了邮件不好说,于是说等雨停了再去学习。四川医学院打来电话,问怎么还不去报到?没走成,就喊不要去了,后来李章信回到县卫生局,被调到三河医院(三河即三溪镇)工作。
1964年工业再次上马,大量招人,李章信又积极报名。于是他们前面十车人留在西昌,后面的去了攀枝花。
因特殊原因,所有获奖的勋章和党员证他都没能保存下来。不过李老总是以党员身份,严格要求自己与家人。1970年,他主动离职回乡务农,不久单位通知他回去上班。当时国家也不富裕,他想靠勤劳把家人照顾好。后来搞活经济时,他利用学到的医术,到各乡镇摆摊为乡亲们看病。有个婆婆上气不接下气找到他:“李医生,我是卖了三个鸡蛋来看病。”李老二话不说,倒拿出五块钱,喊她快去煎药。婆婆逢人就说:“李医生,好人呢。”李老认为,作为医生就应该救死扶伤。那些年方圆数里的贫困百姓,总是赊欠李医生的药费,李医生成了乡亲口中的好医生。
这老头不简单
李章信养大三儿三女,如今孙儿孙女多数读了大学,还有在外读研究生的,可就没学医的子孙。当年走丢一个孩子,孩子去找成都的姐姐,他因病大脑有点问题。这是李老的遗憾。
李老收藏有“藏医”药方,曾用这个药方治疗患者脑梗。后来当李老生病住院,根据自己行医的经验,加以用药和锻炼,康复得比一般人快。李老八十多岁耳聪目明,医生对他翘起大拇指:“这个老革命,真不简单!”他研究治疗麻疹致盲的医术,曾有医院邀请他进城,丈母娘阻挡未去成。现在他想无偿献给国家,帮助更多需要的人。
老伴去世多年,如今李老每月领政府发的1800多元抚恤金,他想能动就不麻烦儿女。因为生活习惯不同,他独自开火,他懂医会养生。看到桌上罩着剩菜,我问李老,这么节约呢?他说:“比起牺牲的战友,我可享福够多了。”
这就是李章信老人,经历战火的淬炼,积极投身三线建设,然后回归平民的生活,有如流星归于尘土。
李老屋前樱桃红了,他热情款待我们。我们与他依依惜别,愿李老健康长寿!
抗美援朝战争,打出了气势,提高了我国的威望,为国内的建设赢得和平安宁的环境。
历史不会忘记英雄!他们的爱国主义、革命乐观主义、国际主义精神,会一直激励着我们不断向前!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作者:蒋延珍(四川省金堂县平桥学校)
配图:方志四川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