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记忆】什么是川藏线“三不倒”精神‖安登权
什么是川藏线““三不倒”精神?
安登权
川藏线是中国最美景观大道,它孕育的川藏线“三不倒”精神是一座历史丰碑,是川藏线军民用汗水和生命铸就的。那么,川藏线“三不倒”精神的核心内容是什么?最开始出现在什么地方?川藏线“三不倒”精神是怎么形成的?最终又是如何被定为原成都军区的四种特有精神之一的?
川藏公路东起四川成都,西至西藏拉萨,分为南北线,北线全长约2400公里,南线全长约2100公里,沿途需翻越14座海拔在4000米以上的高山,跨越大渡河、金沙江、澜沧江、怒江等汹涌湍急的江河。
2014年川藏、青藏公路建成通车60周年时,习近平总书记就川藏、青藏公路通车60周年作出重要批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今年是川藏、青藏公路建成通车60周年。这两条公路的建成通车,是在党的领导下新中国取得的重大成就,对推动西藏实现社会制度历史性跨越、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对巩固西南边疆、促进民族团结进步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当年,10多万军民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团结奋斗,创造了世界公路史上的奇迹,结束了西藏没有公路的历史。60年来,在建设和养护公路的过程中,形成和发扬了一不怕苦、二不怕死,顽强拼搏、甘当路石,军民一家、民族团结的“两路”精神。
20世纪五六十年代西藏和平解放初期,数以万计的优秀儿女响应党的号召,从祖国四面八方来到西藏,在十分艰苦的条件下,以边疆为家,长期在藏工作。几十年来,以进藏工作人员和人民解放军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带领西藏各族人民在西藏的伟大革命和实践中,凝结成具有西藏民族地区特色的以“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忍耐、特别能团结、特别能奉献”为核心的老西藏精神。
为修筑川藏公路,1950年2月,十万筑路大军遵照毛主席“一边进军,一边修路”的号召,历时四年零九个月,1700多个艰难困苦的日子,终于在人迹罕至的雪域荒原、在沉睡千年的冰峰雪岭、在生命禁区的世界屋脊筑起了一条连接西藏边防的3200公里川藏公路。与川藏公路建成通车同期组建的川藏兵站部,一直担负着以完成进藏运输任务为中心的后勤保障工作,用热血和生命铸就了“艰险多吓不倒,条件差难不倒,任务重压不倒”的川藏线“三不倒”精神,让这条逶迤千里的国防大动脉成为一条坚不可摧的钢铁运输线。
川藏线每一块路碑下面掩埋着共和国烈士的忠魂,每一座山峰上都记录着英雄的名字。一位军人,一座雪山,一块路碑,一个英灵。川藏兵站部组建60多年来,有近700名官兵因公牺牲,2000多名官兵因伤致残,有近3000人留下终身疾病,是我军和平时期伤亡最重的师级单位之一。2012年,中央军委给成都军区川藏兵站部荣记集体一等功。前仆后继的川藏线人,他们用车轮丈量着自己生命的尺度,测量着自己精神的温度,构成了新时代的风景和精神坐标。“两路”精神正是这种英雄气概和战斗作风的体现。上世纪50年代初,十八军官兵在进军西藏、修建川藏公路的艰苦斗争中,首次喊出“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口号。他们在海拔4000多米空气稀薄、高寒缺氧、滴水成冰的条件下,以“英雄不怕苦、战士何惧寒”的凌云壮志,在世界屋脊上开山筑路。物质条件极差,筑路大军只能风餐露宿;施工条件落后,全靠铁锹等简单工具逢山开路、遇河架桥。但他们凭着“一不怕苦、二不怕死”,创造了世界筑路史上的奇迹。从此,“一不怕苦、二不怕死”成为官兵70年来在“两路”艰苦奋战的强大精神力量。
那么,“三不倒”精神是何时出现的?它最早出现在“奇路先锋”张全林部长在汽车第十八团任团长时。他善于总结团队的工作做法和团队建设,提炼了一些思想性、指导性较强的口号,如“练就铁骑兵,爱我十八团”“连队就是我的家,工作就是干事业,战士就是亲兄弟”等口号,先后在所属部队叫响和流行。后在团队的一些调研材料、汇报材料、讲话材料等都有提及,那时的提法是“困难多吓不倒,条件差难不倒、任务重压不倒。”有一年,时任战旗报社主编秦光龙在汽车第十八团采访,看到广场旗台上雕刻了“困难多吓不倒,条件差难不倒、任务重压不倒。”几行大字,并对团政治处主任杨彬说,若将“困难多”改为“艰险多”可能要准确一些,更加符合川藏线汽车部队的特点,就这样,变成了“艰险多吓不倒,条件差难不倒,任务重压不倒”,川藏线“三不倒”精神就这样横空出世。兵站部系统宣传战线、组织战线的同志都对“三不倒”精神的宣传、提炼做出了巨大成绩,上级宣传部门对提升和影响川藏线“三不倒”精神作出了不朽功绩。
2002年3月2日,《解放军报》突出宣传川藏兵站部官兵的典型事迹,称是实践“三个代表”的生动体现,后《解放军报》连续以艰险多吓不倒、条件差难不倒、任务重压不倒刊发系列报道,川藏线“三不倒”精神第一次出现在官媒上。
2003年4月3日,军委主席江泽民签署通令,给川藏兵站部记集体三等功,这在和平时期绝对是一个奇迹,后被成都军区定为四种特有的精神之一。邓高如将军在一篇赋中这样写到:“艰险多吓不倒、条件差难不倒、任务重压不倒。”运输线彰显时代价值,“三不倒”蕴藏深刻内涵:核心是对党忠诚,动力是使命在肩;本色是无私奉献,实质是信念弥坚。
川藏兵站部历代官兵坚持以路为家、忠于职守,不畏艰险、顽强拼搏,心甘情愿奋战在充满艰险坎坷的“西部奇路”上,用血肉之躯构筑起打不垮、冲不断、砸不烂的钢铁运输线。正是有了他们顽强拼搏、甘当路石的奉献精神,才保证了这条“政治线”“经济线”“生命线”常年畅通。
在一些场合,有人提出谁谁谁才是川藏线“三不倒”精神首倡者,在我看来,川藏线“三不倒”精神不属于某个人,它是川藏线军民用汗水和生命铸就的,属于这个默默无闻地牺牲青春、奉献生命的川藏线人这个群体,属于战斗和拼博的川藏线人这个群体。
永远的川藏线!永远的川藏线“三不倒”精神!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文/图:安登权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