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记忆】毛泽东与四川⑧:红军途经会理的故事‖黄廷骏
毛泽东与四川⑧
红军途经会理的故事
黄廷骏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当今50岁以上的四川人,吟咏起毛主席的《长征》诗,那种悲壮激奋的感情油然而生,总想按迹循踪,采访毛主席长征经过四川会理的情景。
1977年,我有幸到会理采访,沿着红军长征的履迹,捕捉毛主席途经会理的故事,现将那时采写的资料和稿件翻出来重新整理改写,以飨读者。
1935年5月初,毛主席运用声东击西的灵活战术,带领红军四渡赤水后,神速地直插金沙江上的皎平渡,轻举消灭了驻守那儿的小股敌军,夺取了渡口,使红军顺利巧渡金沙江,甩掉了几十万国民党军队的围追堵截,得到了一段时间的休整,确保继续长征的胜利。
金沙江会理段红军渡口遗址(蒙琼英 供图)
金沙江畔蹲岩洞
皎平渡,在会理县东南部的中武山下,两岸群山连绵,险峰耸峙;江中水深流急,浪拍云崖,地势十分险要。在这里敌人的飞机不敢低飞,更不敢俯冲,它完全失去了窃视我军地面活动的作用。
皎平渡(会理市地方志办公室 供图)
在金沙江流经四川会理的这段峡谷中,江右岸有一处卵石滩,顺江长不到100米,宽不到10米,这儿的江流比较平缓,因而成为金沙江上难觅的渡口,这就是因红军长征而闻名于世的皎平渡。
金沙江会理县皎平渡全景(图片来源: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
我在皎平渡住了两天,由县文化馆的同志领着瞻仰了毛主席、周总理当年住过的岩洞。并邀请当年渡红军过江的老船工张朝满、李正芳(傣族)、陈月清来渡口,实地向我介绍毛主席领着红军渡江的情景:那时红军陆续来到江边,对岸的小河滩上,山坡上的草丛里,整齐地挤满了红军。他们背靠背地休息睡觉,静待指挥官安排渡江。那时,红军面临的形势险恶,处境艰难,就只靠7只木船36名船工,轮班日夜摆渡。夜里,红军就在渡口两岸燃起火把,映得江面通红。
毛泽东、朱德、周恩来、刘伯承等渡江进入四川境内后住过的皎平渡口江边山洞(图片来源:四川党史)
张朝满说:“那时我们忙着一船又一船地运送红军官兵,认不得谁是毛主席,要是有人向我们介绍一下就好了。”
红军巧渡金沙江时摆渡的船工张朝满(2006年农历六月十二日去世,享年92岁,图片来源:四川党史)
李正芳接着道:“我们船工中,肯定有人运送了毛主席,受到了毛主席的问候。”
船工们还说,昼夜不停地渡送了7天7夜,人累困得不得了,但想到送的是穷人自己的队伍,劲又上来了,终于把等待在对岸的红军运送完毕。待白匪军急急忙忙赶到江边时,红军早已远走高飞了。
我们经过江边岩壁上的一段穿洞,来到当年毛主席在皎平渡的住地瞻仰。这是江北渡口上岸后的第一个洞子,约一丈见方,高七尺左右;里面还有一个套洞,比外面这个洞子略小。据当年跟随毛主席长征的同志回忆:5月3日晚,毛主席随前卫部队渡江后,即住在这个阴暗潮湿的洞子里。在这里,毛主席用他的两只文件箱并在一起作“办公桌”,展开地图,分析敌军活动情况,运筹红军渡江,直到大部分红军渡江后才放心地继续前进。
红一方面军巧渡金沙江渡江指挥部遗址(图片来源:四川党史)
忙过通安一夜眠
离开皎平渡,我们沿着红军长征的足迹,攀上巍峨陡峭的中武山。这中武山上只有羊肠小道,有几处要手脚并用才能前进一步,纵然有马也无法坐骑。想当年,毛主席一定是一步一步地翻越此山的。
当年,中央红军渡江所用的小木船(图片来源: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
下到中武山北麓,便到了毛主席住宿过的通安镇。在通安镇镇政府旁的墙上,尚留下红军路过时的标语:
红军到,干人笑,粮绅叫;
白军到,粮绅笑,干人叫。
要使干人天天笑,白军不到红军到。
我们穿过通安场上一条古老的石板街道,到了一处古老的铺面,进门后经过两个天井,再登上几道石级,就见到一幢土墙木架的普通瓦房。引导的同志告诉我:“当年毛主席就住宿在这里。”他又指着屋后一株合抱的皂角树对我说:“据当年跟随毛主席的警卫员讲,那时毛主席的马就拴在这株树干上”。瞧瞧这简陋的房子再想那皎平渡的岩洞,不禁令人心潮起伏,毛主席长征时吃了多少苦,受了多少难啊!
会理城下沐险风
毛主席在通安住了一宿,就赶到会理县城。那时,红军已占领县城四周的山头,城下设了一道又一道包围圈,敌军不敢动弹,红军则在城外从容休整,补充给养。
县文化馆的同志带着我到县城外东郊瞻仰毛主席在会理城外的住地,我对毛主席伟大的革命胆略和雄伟气魄,感到肃然起敬。谁能料到毛主席的住地就在距城墙只有几百公尺的刘尽美家。这户人家是一个三合小院,正房面向城墙。敌人在城墙上偶尔闪现出的人影,不用望远镜都可看见。警卫人员担忧地提醒毛主席说:“这里距城太近,不安全呀!”
毛主席微笑着说:“敌人不敢出来,出来也不怕嘛!同敌人搅在一起才安全哩!”果然不出所料,毛主席在会理期间,他的住地从未遭到敌军袭击,也没有受到敌机扫射或轰炸。毛主席远见的卓识,硬是把敌人看透了。真可谓:“无限风光在险峰!”
我们询问这家房主70多岁的老人,是否见到毛主席?他回忆着说:“当时我们一是中了敌人的谣言;二是怕打起仗来性命难保,全家人都跑到远处亲戚家躲藏去了。”他懊悔地接着说:“要是当时知道红军是人民的队伍,我一定在家里接待毛主席,留他多住几天。”
会理会址——草坪
红军在会理休整期间,毛主席主持召开了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会理会议”。
距会理城北约四公里的清水河畔、龙帚山麓,一座庄严肃穆的巨碑巍然屹立,碑上刻着“会理会议会址”六个大字。这个会址,是山谷间一处空旷的草坪,毫无半点人为的建筑物。在我党的历次会议的会址中,恐怕是独一无二的吧!
会理会议纪念碑(图片来源:四川党史)
据当地老农回忆,1935年5月11日,一支红军进入龙帚山,清理出躲藏在山林里的人们,控制山头,加强戒备。次日凌晨,毛主席和中央其他领导同志骑着马,带着干粮,先后赶到这里。那时的龙帚山,松柏参天,绿草如茵。毛主席选择了窑洞上的一处草坪,席地而坐,主持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
会理市老街乡铁厂村的会理会议遗址(图片来源:四川党史)
会理会议的记录,据说在长征中遗失了,县上至今没有查出原始的材料;在“九·一三”事件后,好些老同志应会理县文史馆的请求,分头提供了那次会议的主要背景和内容。
遵义会议清除了党内“左”倾错误,重新确立毛泽东、周恩来对红军的领导和指挥权后,红军在川黔边境上出色地打了“四渡赤水”的战役,把几十万敌军搞得昏头昏脑,而我军神不知鬼不觉地巧渡了天堑金沙江,使我军在军事上摆脱险境。然而,林彪对这场十分成功的战役,始终持否定态度,认为把军队拖疲了,拖垮了。会议中,周恩来、朱德、聂荣臻、刘伯承等同志,都严厉批评了林彪的错误。朱德总司令气愤地斥责林彪说,在最艰难的时候,你还要搞这些!红军不是哪个私人的,还是听毛主席的。
会上,毛主席镇定自若,轻蔑地批评说,娃娃家,懂什么?!会理会议巩固了遵义会议的伟大成果,为长征胜利打下了基础。
毛主席率领红军在会理这些日子,使红军在长征途中得以休养,养精蓄锐,而且壮大了红军队伍,当时仅会理一县就有5千多人参加红军。史实说明,红军在会理活动期间,是毛主席领导红军由生存到发展的一个转折关头,应当把它谱入红军长征的光辉史册。
1977年,我们花费很大精力才访问到当年与红军有直接来往的老人,那时他们已是70岁左右的老人,而今恐怕更难见到他们了。从这个意义上讲,这篇文章尚有较为珍贵的史料价值。
(本文选自1995年中共四川省委党史研究室编著的《毛泽东与四川》一书)
来源:《毛泽东与四川》(中共四川省委党史研究室编著)
作者:黄廷骏(新华社原高级记者)
配图:方志四川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