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文化纵横>庆祝建党百年>详细内容
2024-09-27 11:48:43

走进初心地·(1921-1930)|泸顺起义②百年看变:穿透历史 源于初心的红色气质

作者:​王晋朝 王国平 高启龙 等 来源:四川在线 2021-01-19 发布时间:2021-01-22 11:12:38 浏览次数: 【字体:

刘伯承题字碑

王晋朝 四川在线记者 王国平 高启龙 泸州观察 魏杰 龙欣雨 胡容 摄影 杨树

四川日报全媒体报道组,近日走进泸顺起义旧址泸州龙透关,寻找一段重要的红色记忆。

我们在龙透关的时间,与当年刘伯承到泸州的时间差不多。来到事件现场,通过时空对位,我们试图寻找当年留下的蛛丝马迹。

年龙透关,见证了一段红色历史

在龙透关山脚下,立有一块石碑,上面写着刘伯承后来回忆泸顺起义的一段话:纪念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泸顺起义中牺牲的烈士。

拾阶而上,古树参天,满眼葱绿。走到关顶,是一块“古龙透关”碑,从碑文可知石碑立于“同治三年”,即1864年。

事实上,龙透关有着更早的历史。龙透关南临长江,北濒沦江,如一神臂雄锁两江,是古代从陆路进入泸州城的必由之路。《泸县志》记载:“蜀汉诸葛亮依山势为城,蜿蜒曲折,以两江岸边为起止,长数华里,名曰龙透关。”

碑后是清同治二年重建的关隘门楼。据讲解员林叶洲介绍,关门高3.30米,宽3.7米,厚3.15米。左侧城垣4.7米,右侧城垣5.6米。

“你看,这些是当年战斗中留下的弹孔。”林叶洲指着门楼内的墙壁说。


龙透关墙壁上的弹孔,见证当年战斗的激烈。


龙透关墙壁上的弹孔,见证当年战斗的激烈。

轻抚这些弹孔,很容易想起南昌起义贺龙指挥部旧址三楼上的弹痕,它们都见证着那场激烈战斗。

穿过关门,是一片纪念广场。1991年,为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70周年,泸州市人民集资修复破损的城楼,并在城内修建泸州起义纪念碑。至今,龙透关石壁上仍然镌刻着“捐资名录”。

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70周年,泸州市人民集资修复破损的城楼,并在城内修建泸州起义纪念碑。

倾泸州全市之力建造的“泸州起义纪念碑”,由萧克将军题写碑文,阳光下七个大字熠熠生辉。

纪念碑由两支步枪背靠背造型构成,直刺苍穹。纪念碑总高19.26米,基座边长12.1米,寓泸州起义时间为1926年12月1日。纪念碑顶部是一枚党徽,底部是枪托组成的凯旋门。

在纪念碑的一侧,是一组碑林,一共14块,收录张爱萍等人当年为纪念碑落成的题字。

1991年6月25日纪念碑落成典礼上,朱德夫人康克清、刘伯承夫人汪荣华以及萧克、张爱萍、杨得志、李德生等老一辈革命家纷纷发来贺电、贺信。

龙透关里的碑林。

今天的龙透关,早已没有了鼓角争鸣,只听山风吹动,树叶沙沙作响,闲适恬静。站在龙透关前,回顾这段历史,仍能感受到先烈们浴血奋战的意志和勇气。

槛外长江浩浩汤汤。先烈们源于初心的红色气质穿透历史传承至今,激荡着我们的心灵,引领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

来源: 四川在线 2021-01-19
终审:张亚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