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文化纵横>庆祝建党百年>详细内容
2024-09-27 11:48:43

【庆祝建党百年征文】红军渡,回眸血战惊风雷 ‖ 唐雪元 田胜强

作者:唐雪元(四川省军区《国防时报》社记者部主任) 田胜强(武警四川总队广元支队政治处主任)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1-04-24 20:28:10 浏览次数: 【字体:

红军渡,回眸血战惊风雷

唐雪元 田胜强

无湘不成军,无川也不成军。作为军人,我们有幸穿上军装,有幸当兵在革命前辈曾经战斗过的红土地广元,这其间有一个被命名为“苍溪红军渡”的地方,让我们神往——这里由徐向前元帅发起的强渡嘉陵江战役,是我军史上兵不厌诈、剑走偏锋、化被动为主动等指挥艺术运用到极致的经典战例。

建党百年际,我们怀着对革命先辈无限崇敬的心情,毅然来到了嘉陵江畔的广元苍溪,望着那奔流不息、滚滚向前的一川江水,心潮起伏,久久不能自已。

嘉陵江,起源于秦岭山脉,奔流于高山峡谷间,与长江汇合于重庆,在军事上是易守难攻的天然屏障。1935年3月28日晚,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在夜色苍茫中强渡嘉陵江,打破了国民党军“困我于江东”的企图,实现了“打过嘉陵江,迎接党中央”的战略目的,由此踏上了波澜壮阔的长征之旅。他们的壮举,谱写了一部惊天动地的英雄史诗,立起了一座穿越时空的精神丰碑。

站在嘉陵江前,我们仿佛看见那百帆过江的队伍中,就有自己的身影,但我们知道,此时无论我们有怎样澎湃的激情、多么丰富的想象力,都无法想象一群脚穿草鞋的红军战士,跃入那一条条老百姓连夜造出来的船时,是怎样一种必胜的信心和悲壮豪情……

到达苍溪的次日,我们驱车前往红军渡纪念馆,行进在蜿蜒而平整的山道上,丝毫没有崎岖颠簸的感觉。对我们来说,这更像是一次惬意的旅行。遥想当年,红军急行军的山路,哪有这样宽阔,他们脚下有的只是羊肠小道和天堑鸿沟,更别说是冒着枪林弹雨前进了!

巍巍塔子山,悠悠嘉陵江。苍溪县红军渡纪念馆坐落在塔子山下、嘉陵江畔,这里就是当年红四方面军强渡嘉陵江的主渡口。站在红军渡纪念馆的广场上,远远望去,静静流淌的嘉陵江像一条玉带穿绕在苍溪这块革命老区的大地之上。

徐向前元帅亲笔题词的“红军渡”雕塑矗立在广场正前方,雕刻的是一组正在冲锋渡江的战士英姿,蓝天白云间,更显巍峨庄严。凝视雕塑,仿佛耳畔响起了当年红军冲锋的号角声。

1935年1月底,红四方面军指挥部根据党中央电令,决定集中全力向嘉陵江以西进攻,策应中央红军渡江北进。

嘉陵江,是四川四大江河之一,发源于陕西凤县的嘉陵谷,流经陕南和川北,向南注入长江。沿途多是崇山峻岭、悬崖峭壁,江宽水急,十分险峻。而当年,沿嘉陵江西岸布置了川军邓锡侯、田颂尧部共53个团,防线长达600余里,凭险固守,以图将红军堵在江东岸。

攻击这样一条防线,必须要有充分的准备。为调动和迷惑敌军,以创造进行强渡的条件,1935年2月,红四方面军总指挥徐向前率主力12个团发动了陕南战役,于十几天内连克宁强、沔县和阳平关等地,歼敌4个多团,一时川陕震动。陕南地区的中央军胡宗南部和陕军杨虎城部都增兵布防,在蒋介石的严令下,川军邓锡侯部也将嘉陵江边的4个师部队向北移防,以阻止红四方面军从四川脱身。达到调动敌人的战役目的后,徐向前即率部队南撤回到了嘉陵江东岸。

3月,红四方面军全军向嘉陵江边移动,连战苍溪、仪陇等地,歼灭川军5个团,占领了北起广元,南至南部的嘉陵江东岸地区。

徐向前仔细察看江边地形,发现敌军虽多,但防线太长,到处分兵把守必然导致到处防守薄弱。他看准了苍溪附近的塔子山、石家坝一带。这里前山陡峭,居高临下,利于红军进行火力掩护;后山则坡道较缓,草深林密,利于大部队进行集结隐蔽。而且这里河道弯向东岸,水流平缓,西岸又多是平滩,利于部队抢渡和迅速展开。据守这段江防的是川军田颂尧部,只有不到两个营,已是屡次的手下败将,战斗力不强。

强渡嘉陵江,关键要有船。当时嘉陵江东岸的大小船只被国民党军破坏殆尽。面对困局,红军决定秘密造船。造船的地点,选择在离塔子山主渡口40里的王渡场附近。

我们一行驱车前往,大约40分钟的盘山公路,来到王家渡造船厂。走过一条杂草丛生的蜿蜒小路,苍溪县云峰镇生态文化服务中心主任袁刚指着路边立着的一块“红军造船厂遗址”的碑牌说:“当时造船厂就设在这里。”

此地隐藏于山间,周围竹林葱郁,紧邻嘉陵江支流东河,地势较为宽广,确是造船的理想之所。袁刚说:“造船厂得到了苍溪人民的热情支援。参加造船的铁匠、木工约150人,大多是附近村民。青壮年们从数百里外送来大批木材,老百姓把自己点灯和漆嫁妆用的桐油都省下来送到工地。为防敌人侦察,工地上不准生火,吃饭由附近村子送来,大家喝凉水、吃冷饭,无一怨言。在人民群众的支援下,经过一个多月的奋战,终于造出了100多条船和3座竹扎便桥。红军战士们又和群众利用夜暗肩扛手推,将这些舟桥从高山上运到了渡江地点,完成了渡江的一切准备工作。”

苍溪人民与红军血脉相连。当时仅有28万人的苍溪县就有3万多名优秀儿女参加红军,10多万人参加支前工作,可谓“小小苍溪,人人闹红;青壮打仗,妇孺支前”。

随后,徐向前和总部领导确定了强渡嘉陵江的战役计划:采用重点和多路相结合的突击战法,以余天云、李先念率红三十军为抢渡主力,在塔子山地区渡江,然后直插剑阁、剑门关方向;副总指挥王树声率红三十一军为北路,渡江后抢占剑门关,然后防堵邓锡侯的川北之敌和胡宗南的陕敌;陈海松率红九军为南路,攻击阆中、南部,保障红三十军的南翼安全;王宏坤率红四军为第二梯队,担负战役展开的任务。总部炮兵营置于塔子山顶,火力掩护红三十军强渡。

为保证抢渡嘉陵江成功,李先念特意拿出了红三十军中最能打的红八十八师担任主攻。这个师的第二六八团擅长进攻,号称“钢团”;第二六五团以突袭闻名,号称“夜老虎团”;第二六三团则以攻守兼备闻名。师长是青年猛将熊厚发。另以红八十九师担任辅助攻击的任务。

1935年3月28日夜,红四方面军强渡嘉陵江战役开始。红八十八师第二六三团突击队悄悄驶近对岸,然后突然发动攻击,一举压制了敌人火力,掩护后续部队源源登陆。

川军出动一个师前来防堵,正与红八十八师的第二六八团和第二六五团相遇,双方展开激战。不久红八十九师部队也过江成功,立即从侧后发起进攻,一举击溃了增援的敌军。与此同时,红三十一军于苍溪以北强渡成功,击溃川军一个旅;红九军于阆中以北过江。三路红军全部强渡成功,嘉陵江西岸的川军防线已开始崩溃。

徐向前和红四方面军总部也迅速过江,就近指挥全局战斗。

此时,红三十一军已扑向剑门关;红三十军突向剑阁;红九军部队则与川军王致远部拼起大刀,奋力夺下阆中和南部,歼敌3个团;第二梯队红四军也已相继过江。下一步战役发展的关键则是夺取剑门关。

红军攻克剑门关纪念馆里,一张张照片,一件件实物,早已生锈的刺刀,字迹模糊的布币,墙上挂着的战争形势图,都在诉说着86年前那场注定永载史册的战役。

剑门关,扼川陕大道,抬头望去,两边峭壁高耸入云,犹如刀削斧劈一般。关隘险绝、易守难攻,真可谓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这里是红四方面军进入四川西北与中央红军会师的必经之道。

剑门关,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三国时蜀将姜维曾在此处抗拒了魏将钟会的10万雄兵,其要害在于它是联结江防的要点,向北可以与陕军呼应,防红军进陕南;向南可袭击红军侧背,阻红军南下。此关如不克,则如痈在背,红军动转不灵。川军邓锡侯部3个团在这里防守,明碉暗堡密布,吹嘘为“固若金汤”。

红四方面军副总指挥王树声率红三十一军担任主攻剑门关的任务,指挥红三十一军两个师在红三十军第八十八师一部的配合下,一路急行,至4月2日对剑门关形成了东、南、西的三面包围。

根据川军的防守部署,王树声决定从南北两面攻关。他集中了4个主力团,在方面军迫击炮营和重机枪营火力的掩护下,开始实行强攻。红军勇猛冲锋,逐点攻击,一个碉堡一个碉堡地挤压川军的防御体系。到了中午,天空突然下起了雨,在漫天雨雾中,红军发起了一次又一次突击,山道上很快就被血水染红。

川军组织了兵力拼命发动反击,双方厮杀得极为惨烈。关键时刻,王树声将预备队拉了上去,重新组织了火力和攻击线路,在付出大量伤亡后,撕裂了守军的防线一翼。川军的抵抗本来十分顽强,但红军的这次冲击异常猛烈,一些川军部队陷入混乱,很快就四处逃散,影响整个防御体系变得乱七八糟。

红军乘势集中火力猛打,击毙了守关主将川军团长杨倬云。失去指挥的守军终于崩溃,开始漫山遍野地乱跑。激战到傍晚,剑门关上升起了红旗,守军3个团被全歼。

剑门关被攻克后,红四方面军的部队联成一体,并力向西猛攻。经8天进攻,歼灭川军8个多团,攻占阆中、南部、剑阁、昭化4座县城,控制了400余里的嘉陵江西岸地区。川军后撤到盐亭、梓潼、江油、中坝地区,再次组成防线。徐向前充分发挥了其狠、硬、快、猛、活的指挥风格,催动红四方面军各部队马不停蹄,兵分四路对敌人穷追猛打。

追击战中,徐向前又制定了一个围城打援的计划。

江油位于成都以北的盆地边缘,土地富庶,城防坚固。这里是成都的北大门,当年魏将邓艾就是偷渡阴平成功,攻克江油奇袭灭亡了蜀汉政权。

4月10日,红九军和红三十军第八十八师兼程急赶,攻克中坝,包围了江油城。江油一失,成都就直接受到威胁。在四川王刘湘的严令下,邓锡侯调动了18个团,自绵阳出发来救江油。徐向前命令红九军第二十七师围住江油,红九军第二十五师和红三十军第八十八师迅速进至江油以南的南塔坡、鲁家梁子一带隐蔽集结。同时,命令许世友率红四军紧靠第八十八师布防,配合作战。

4月18日,邓锡侯的救援军大队进入伏击圈。

一声令下,埋伏的红军一齐开火,打了敌军一个措手不及。很快,红军从四面发起冲锋,开始分割截断川军。这一路川军装备较好,火力很强,虽然被打了个冷不防,但很快稳住阵脚,开始展开兵力抢占山头制高点。双方缠斗在一起,每个山头都打成了残酷的攻防战。江油城中的敌人也出动支援,但被红九军部队截断歼灭。川军在飞机的掩护下发动了一次比一次凶猛的反扑,红四军和红三十军第八十八师联合奋战,连续击退了敌人的进攻,阵地上经常上演大刀纷飞的肉搏战,双方反复拼杀,到处尸横枕藉。

战斗一直持续到了傍晚,红八十八师部队发了反攻,同时红九军第二十五师也向敌侧后猛插,川军阵脚终于乱了。

红军乘势开始全线反击,“活捉邓锡侯”的口号声震天动地。川军支持不住溃逃而去,红军乘势进攻,占领了江油。这一战,红四方面军歼敌4个团,俘虏3000余人,缴获大批武器弹药和物资。

在江油激战的同时,徐向前指挥红四方面军各部像弹钢琴一样不断发起进攻,全线攻进至涪江流域。至此,规模浩大的强渡嘉陵江战役结束。红四方面军连续战斗24天,攻克县城9座,歼敌12个团1万余人,打开了一个与中央红军会师的有利局面,为保存红军的有生力量,为策应中央红军长征,为推动地方革命斗争的发展,都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其历史功绩将永载革命史册!然而,强渡嘉陵江战役,红军在取得辉煌胜利成果的同时,也付出了重大的代价,伤亡19896人。

而今,伫立在红军烈士纪念碑前,我们仿佛听到激战厮杀的呐喊声,和着风声在空中飘过。虽然他们倒在这里,没能再跟随红军继续前进,但我们知道,他们一直在聆听红军胜利的消息,最初是听到红军一路战斗、一路北上,后来听说红军改为八路军,带领全民族全力投入到抗日战争之中,再后来他们听说自己的战友,打败了国民党的八百万大军,解放了全中国,成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大进军的喜讯一个接着一个传来,祖国大建设的喜讯一个接着一个传来,但他们没有欢呼、没有雀跃,甚至没有举杯欢歌、击掌相庆。他们只是静静地守望着嘉陵江,守候着自己的阵地,用青春的血肉滋养着春天的鲜花盛开,夏天的万木葳蕤,秋天的果实累累,冬天的常青不枯。

嘉陵江畔,矗立着一座刻有“打过嘉陵江,迎接党中央”标语的石碑。触摸石碑,回望长征,带给我们对“初心”二字更为深刻厚重的领悟。

所谓初心,就是我们共产党人从建立信仰之初树立的奋斗精神和对人民的赤子之心。初心朴实,初心真诚,初心影响着人们前进的方向,哪怕前方荆棘密布,危险丛生。

恪守这颗初心,就会激发坚定不移的革命信念。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马克思说:“我们的事业并不显赫一时,但将永远存在”。志士先驱虽已长眠,但留给后人的那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将世代长存,永不磨灭。

2016年7月18日,习近平主席在宁夏固原参观三军会师纪念馆时语重心长地说道,这次专程来这里,就是缅怀先烈、不忘初心,走新的长征路。

对于一个政党和军队来说,不忘初心,意味着不忘来路,意味着继承在艰难困苦中积淀下来的优良传统,意味着传承革命前辈在长征中彰显的伟大精神。

建党百年际,长征永远在路上。支撑我们在新的长征路上矢志不渝、前赴后继、披荆斩棘的,依然是那颗不变的初心。当时光的指针指向新的历史时期,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正带领亿万华夏儿女,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阔步前行。

建党百年际,历史照亮现实。当年,红军将士凭着“永远跟党走,一心为人民”的坚定信念,迸发出无穷的力量,成为一支势不可挡的钢铁洪流。今天,我们只有不忘初心,大力弘扬长征精神,才能克服前进道路上的重重困难,肩负起实现中国梦强军梦的历史重任。

英雄不寂寞,初心留人间。在中国地图上,嘉陵江只是一条普通的江流。但在我们当代军人心灵的版图里,它永远都是探寻“初心”的源头……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作者:唐雪元(四川省军区《国防时报》社记者部主任)

           田胜强(武警四川总队广元支队政治处主任)

配图:方志四川

来源: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终审:唐志昂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