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史学习教育】百年党史中的伟大精神|淮海战役精神
建党百年
百年党史中的伟大精神|淮海战役精神
张 磊
引 言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100年来,我们党带领勤劳勇敢的中国人民不懈奋斗,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在这漫漫征途中,没有哪一次进步不是靠伟大精神引领。《党史信息报》特辟专版,以图文形式,集中展现这些精神的形成过程及丰富内涵,让精神之光,照亮我们前行的路。经“党史镜报”微信公众号(《党史信息报》新媒体平台)授权,“方志四川”予以转载。
淮海战役精神
2017年12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瞻仰淮海战役烈士纪念塔、参观淮海战役纪念馆时强调,要用好红色资源,传承好红色基因,把淮海战役精神发扬光大。
1948年11月6日至1949年1月10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中原野战军在长江以北的淮海地区与国民党军进行了一场决定中国前途和命运的战略大决战。在中央军委和毛泽东的英明决策和淮海战役总前委的统筹指挥下,在广大解放区人民的全力支援下,人民解放军各部队密切协同、英勇奋战,以伤亡13万余人的代价取得了歼敌55万余人的辉煌胜利。淮海战役的胜利,使长江以北国民党军精锐主力丧失殆尽,连同辽沈、平津战役一起,从根本上动摇了国民党的反动统治。淮海战役中形成的“敢打必胜、科学决策、勇于担当、团结协作、依靠群众”的革命精神,是党和人民军队在革命战争年代为后世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是新时期鼓舞和激励我们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强大精神动力。
2017年12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参观淮海战役纪念馆时,深有感触地说,革命胜利来之不易,靠有革命英雄主义精神的一大批将帅之才和战斗英雄,更靠人民的支持和奉献。 图为习近平总书记参观淮海战役纪念馆
1948年11月16日,中央军委和毛泽东决定成立中共中央淮海战役总前敌委员会,由刘伯承、陈毅、邓小平、粟裕、谭震林5人组成。 图为淮海战役五前委合影
淮海战役打响后,解放军9纵队27师79团在追击国民党黄百韬兵团到沂河时,被拦住了前进道路。10名战士在冰冷的河中用肩膀托起木板,架起了浮桥。部队由此顺利过河,全歼敌人两个团。1948年11月26日,新华社随军记者黎明在《大众日报》上刊登了通讯《十人桥》,使“十人桥”的英雄事迹蜚声全国 。图为“十人桥”战士浮雕
淮海战役中,解放军指战员们虽然由于连续行军作战而极度疲劳,但他们始终保持着高昂的斗志,为人民解放而战斗。 图为蚌西北阻击战中党员战士带头表决心
华东野战军司令员陈毅曾深情地说:“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数百万支前民工和亿万人民群众坚定地站在中国共产党和人民解放军身后,用血肉之躯开辟了第二战场、另一个前线。 左图为淮海战役期间浩浩荡荡的支前大军,右图为记录支前模范唐和恩支前历程的小竹竿
位于江苏省徐州市泉山区凤凰山东麓的淮海战役烈士纪念塔,塔身正面镶嵌着毛泽东题写的“淮海战役烈士纪念塔”9个大字,塔四周的围廊上刻有领导人题词和3万余名烈士名录。 图为淮海战役烈士纪念塔
(作者单位:中共江苏省委党史工作办公室)
来源:党史镜报
作者:张 磊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