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文化纵横>庆祝建党百年>详细内容
2024-09-27 11:48:43

【党史学习教育】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25)|传承红色基因 弘扬伟大抗震救灾精神

作者:蒲建宇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1-06-15 14:41:50 浏览次数: 【字体:

编者按 地方志全面记述包括党史在内的一方自然、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情况。在党史学习教育中,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深挖蕴含在地方志书中的红色资源,组织办机关及四川年鉴社党员干部撰写“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系列文章,助力全省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

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25)

传承红色基因 

弘扬伟大抗震救灾精神

蒲建宇

 多难兴邦,多难砺党。回望过去,我们历经很多自然灾害,但中国人民从未退缩。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华民族历史上经历过很多磨难,但从来没有被压垮过,而是愈挫愈勇,不断在磨难中成长、从磨难中奋起”。

灾害无情人有情,抗震救灾精神形成于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与地震灾难进行斗争的伟大进程中。多年来,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多次战胜无情的大地震,中华民族的传统精神得到了进一步传承和发扬。2008年6月30日,汶川特大地震49天后,中共中央召开抗震救灾先进基层党组织和优秀共产党员代表座谈会,提炼出了“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畏艰险、百折不挠,以人为本、尊重科学的伟大抗震救灾精神”。这是中华民族用理想凝聚力量、用信念铸就坚强、用真情凝结关爱,大力培育和弘扬的伟大精神,是在生与死的考验中铸就的一座崇高丰碑,是时代精神与民族精神新的结晶,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极为宝贵的精神财富。

2018年,四川省第一部针对特大自然灾害的专题性志书《汶川特大地震四川抗震救灾志》公开出版发行,第一分卷《总述大事记》中记述:“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对于经历磨难而不衰的中华民族而言,汶川特大地震是一个悲壮的过去,更是一个伟大的开始。伟大抗震救灾精神必将转化为自力更生、艰苦奋斗、重建家园的坚定意志,转化为建设祖国的实际行动,转化为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强大力量,助推中华民族实现繁荣富强的光荣与梦想。”

13年来,伟大抗震救灾精神历久弥新、熠熠生辉。从汶川到芦山,再到九寨沟,历经磨难的四川人民,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中国共产党才是中国人民的主心骨,是从容应对各种复杂局面、战胜各种艰难险阻的坚强领导核心;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是支撑、推动抗震救灾和灾后恢复重建走向胜利的根本保证;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是抗震救灾的旗帜,是激励人民崛起危难、加快发展的力量源泉。

一、抗震救灾精神是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的家国情怀

中国共产党继承中华传统文化中“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家国情怀,面对特大灾难,举国上下患难与共,前方后方同心协力,海内海外和衷共济,谱写了一曲又一曲团结之歌。各地区各部门各方面以灾情为最高命令、以救灾为神圣使命,紧急行动,守望相助,倾力支持,无私奉献,既有人民军队、党员干部的努力,又有灾区人民感人的互帮互救,用感天动地的人间大爱,凝聚起抗震救灾的强大合力,显示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力量。

二、抗震救灾精神是不畏艰险、百折不挠的民族品格

中华民族能够生生不息五千年,从来都不是靠老天的眷顾,而是靠着坚忍不拔的毅力;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来,在千难万险中带领中国人民实现一个又一个历史飞跃,同样不是敲锣打鼓那样简单,靠的是革命中锤炼的斗争精神。这两种精神在抗震救灾的伟大实践中碰撞,形成了不畏艰险、百折不挠的坚忍不拔精神。面对极其惨烈的灾难,面对极其严重的困难,全国人民临危不惧、奋不顾身,顽强拼搏、舍生忘死,哪里灾情危急就向哪里冲去,哪里有生死考验就向哪里挺进,哪里有受灾群众就向哪里集结,用铁一般的肩膀、钢一般的意志,筑起战胜灾难、战胜死神的钢铁长城,在重建家园的战场上,以自强不息、百折不挠的强大精神力量,再次让中国人民创造奇迹。

三、抗震救灾精神是以人为本、尊重科学的时代精神

以人为本、尊重科学,体现了对人民的高度关爱、对科学的高度尊重。在抗震救灾斗争中,从国家领导人到普通志愿者,都把人民的生命放在最高位置,不惜一切代价拯救生命。珍爱生命、尊重生命,“以人为本”这条红线贯穿始终。在抗震救灾中,我们坚持科学救灾、有序救灾,坚持把顽强的抗争与科技的力量紧密结合起来,既充分发挥人的能动精神,又充分发挥科技的重要作用。在灾后重建中,我们努力做到以人为本、科学规划、科学重建,“尊重科学”的务实精神得到深度开发。这一切的背后,正是温暖的人文情怀与理性的科学精神的有机统一。

人类历史上,有的国家因灾难而倾覆,有的文明因灾难而消亡。中华民族在五千年长河中也曾经历太多苦难,但文明血脉一直未绝,民族历史一直绵延,正是在与每一次灾难的碰撞中,我们的民族不断激发出新的精神资源。抗震救灾精神,正是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精神的集中体现和新的发展,正是我们党和军队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的集中体现和新的发展,正是中华民族民族精神在当代中国的集中体现和新的发展。

地方志始终与党和国家同呼吸、共命运,在党的百年华诞、“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我们一定要感悟精神伟力、汲取奋进力量,在党史学习教育中充分发挥“存史、育人、资政”作用,传承红色基因、弘扬伟大抗震救灾精神,切实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书写以自身高质量发展服务中心大局、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人民群众新答卷。

●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①|弘扬红船精神 践行使命担当

●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②|新四军精神

●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③|长征精神

●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④|弘扬五四精神 彰显时代价值

●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⑤|井冈山精神

●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⑥|中国共产党人探索真理的高贵品质——古田会议精神形成过程中革命前辈的人格风范

●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⑦|汲取苏区精神营养 积极投身四川地方志事业

●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⑧|弘扬老区精神 传承红色基因

●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⑨|勇往直前 生生不息——北京奥运精神

●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⑩|韶山精神

●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⑪|白山黑水间筑起血肉长城——抗联精神内涵及其时代价值

●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⑫|“小岗精神——中国农民的伟大创造

●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⑬|弘扬劳模精神 做新时代追梦人

●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⑭|仰望星空逐梦九天 脚踏实地奋斗不止——从航天精神中汲取前行力量

●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⑮|弘扬大别山精神 做新时代奋斗者

●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⑯|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精神

●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⑰|老西藏精神

●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⑱|雷锋精神:全国人民心中的精神丰碑

●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⑲|焦裕禄精神的时代内涵与现实意义

●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⑳|太行精神

●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21)|抗大精神

●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22)|弘扬愚公移山精神 推进新时代伟大事业

●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23)|弘扬特区精神 勇担时代使命

●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24)|追循“两弹一星”轨迹 弘扬“两弹一星”精神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作者:蒲建宇(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综合处)

来源: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终审:张亚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