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文化纵横>庆祝建党百年>详细内容

“两路”精神:雪域高原筑大道

来源:20210701四川日报 发布时间:2021-07-01 15:29:40 浏览次数: 【字体:

“两路”精神

一不怕苦、二不怕死,顽强拼搏、甘当路石,军民一家、民族团结。

“二呀二郎山,高呀么高万丈,古树荒草遍山野,巨石满山岗……”这首歌唱修筑入藏公路解放军官兵的战歌,传唱至今,是修筑“两路”那段历史的重要见证。

上世纪50年代,11万军民在极为艰苦的条件下修筑川藏公路、青藏公路,以巨大的牺牲奉献,结束了西藏没有公路的历史,创造了诸多世界第一。

70年来,在建设和养护公路的过程中,形成和发扬了一不怕苦、二不怕死,顽强拼搏、甘当路石,军民一家、民族团结的“两路”精神。“两路”精神不断激励后来人,新的交通建设奇迹不断诞生,天堑一步步变通途。

以生命修筑“两路” 创下诸多世界奇迹

2021年4月,“沿着高速看中国”主题宣传启动,川藏公路沿线的发展变迁让人感慨不已。

从四川成都到西藏拉萨的川藏公路,全长2000多公里。从成都平原跨升到“世界屋脊”,川藏线里程之长、跨越的高山大河之多、修筑维护之艰险为举世罕见。

而修筑川藏公路遇到的第一道难关,就是二郎山。

二郎山大部分位于天全、泸定境内,是进藏出川的咽喉要道。在上世纪50年代,为了修筑这一段公路,更是付出巨大的牺牲。全长两千多公里的川藏线平均每公里就长眠着超过一名筑路烈士,而二郎山路段,平均每公里有7名战士为此献出生命。

在泸定县二郎山川藏公路纪念馆中,许多实物和图文见证了当年筑路的艰辛和不易。二郎山海拔虽然只有3400多米,但独特的气候被当地人称为“阴阳山”:阳面是高寒干燥气候,天气常常晴好,但阴面却十分潮湿,施工时正值夏季,雨水很多,还时常夹杂着雪和冰雹。

“那时修筑公路,将士们所使用的基本都是铁锤、钢钎、十字镐等简单的工具,没有任何机械设备。”纪念馆讲解员周恩尧介绍,从老照片可以看出,当时悬崖峭壁上,修路将士们就是在身上捆绑着麻绳,吊在半山腰,一个人扶着钢钎,一个人挥舞铁锤,这样硬生生地在峭壁上凿出一条天路。

修路是门技术活。习惯了拿枪的将士们,要面对石头和泥土并不容易。曾经参与筑路的将士后来回忆,刚开始,抡起十几斤的大铁锤,常常打不准錾子头,掌着錾子的手上都是青一块紫一块,还有许多血泡。

在纪念馆中,还保存着一张照片——刘志均和他用炮弹壳打制的锅。当时,二郎山路段工程建设,不仅风险高、劳动强度大,而且日用品奇缺,作为十八军战士的刘志均和战友便将一门哑弹的弹头卸下来,敲成铜锅用来煮饭、烧水,路修通后,他将这口铜锅保存下来珍藏。

艰难多吓不倒、条件差难不倒、任务重压不倒,正是在这样的艰险环境下,成功修筑二郎山路段。

挑战更高极限 进藏立体交通网正加速形成

几十年来,随着社会发展,公路建设者和科研工作者传承弘扬“两路”精神,攻克了多年冻土公路、桥梁建设和养护等多项技术难题,让这条“血脉通道”不断提档升级,继续创造了新的交通建设奇迹,一个个“第一”继续在这条通道上诞生。

当时,尽管二郎山路段已修筑通车,但由于受到高原多变气候、地质灾害频发等影响,当地依然有“车过二郎山,像进鬼门关,侥幸不翻车,也要冻三天”的说法。

1998年,川藏公路二郎山隧道全线贯通,这也是彼时全国最长、海拔最高、地质最复杂的公路隧道,车辆从海拔约2200米、长度约4000米的隧道通过,避开了最危险的路段,可节省3小时行程;2017年,雅康高速二郎山隧道正式通车,海拔只有约1500米,位于雪线之下,避开了冬季易结冰、积雪路段,车辆从13.4公里长的隧道通过,贯穿这座险峻的二郎山只需要15分钟。

续写“两路”精神,如今修路,不再是上世纪50年代时那样的原始方法,有了现代化的设备,但工程人员也在不断挑战着更高的极限。

2018年底,雅康高速公路全线建成通车;2020年底,汶马高速全线通车。这两条高速公路,是当今中国建设难度罕见的高速公路项目,克服了地形条件极其复杂、地质条件极其复杂、气候条件极其恶劣、生态环境极其脆弱、工程建设极其困难五个“极其”,修筑全国首座预应力钢管混凝土桁梁桥汶川克枯大桥、全国涉藏地区及高原高寒最长的高速公路特长隧道狮子坪特长隧道、目前建成的全世界最长的高原高瓦斯高速公路隧道鹧鸪山隧道,等等。

从川藏公路到川藏高速公路,再到已经开工建设的川藏铁路,可以预见,一张纵横交错的进藏立体交通网正加速形成。俯瞰兴康特大桥。 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华小峰摄

来源: 20210701四川日报
终审:张亚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