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浸染的巴中(组章)
□蒋登科
在王坪,迈不动脚步
翻过一山又一山,跨过一溪再一溪,终于来到了遥远的王坪。
王坪其实并不远啊,就在我的家乡。我对王坪也并不陌生,虽然是第一次来到这里。
我从书中读到过王坪,我在照片上见到过王坪,我在朋友的赞叹中感受过王坪。
真的是山清水秀,真的是天高云淡,真的有大山气度,让人体会大自然的博大与包容。
也想在这样的怀抱里轻松地徜徉,也想在清风明月中体验轻松与安详。
但此刻,我却迈不动本来轻快的脚步!
白色的墓碑整齐地排列在山坡之上,红色的五星在阳光下特别耀眼。
它们像是列队的士兵,步调一致,方向相同。
每块碑石下都躺着一个曾经鲜活的人,而现在,很多人的名字已经演化为一个共同的称呼:红军战士。
踏上步步高升的台阶,踟蹰于幽深的松柏大道,我一直低着头。
这里躺着的都是我的乡亲,都是来自家乡的先烈。
他们躺下的时候,肯定比现在的我年轻,朝气蓬勃啊!
他们不需要后人记住他们的名字,只需要在活着的时候守住自己的梦想。即使倒下,也要用鲜血浸润这片曾经荒凉的土地,成为后来者永恒的营养。
我还是得抬头啊!一抬头就见到了晴朗的蓝天。
不远处,几个打扫墓园的乡亲,不停地剔除蔓生的杂草,让草地常青,让鲜花常开,让红星闪烁。
红色的毛浴古镇
毛浴古镇在通江,藏在大巴山的深处。
这里只有一条街,一条古街,很多乡亲还住在这里,守护并延续着这里的古老。
这里只有一条河,弯弯曲曲地在崇山峻岭间穿过,曾经是连通山外的唯一坦途。
这里的房子很低矮,还是几十年前的模样,青瓦、夹土墙、木门,保留着历史的记忆。
这里的房屋是红色的,红色的柱子,红色的墙壁,红色的标牌,映照着红色的天空。
红军队伍在这里路过、住过,才有了深厚的红色基因。
在红军历史上的一个困难的节点,就是在这个小镇上,毛浴坝会议凝聚了人心,找到了方向,也汇集了力量。这力量不是口号,是来自每个人的心灵深处。
小镇的每个居民都知道毛浴坝会议,小镇的每块石头都刻印着曾经的激昂,每条小路、巷道还回响着匆匆走过的步履。贴耳静听,随便在哪一堵墙上,似乎都收录了历史的音讯。那些声音,那些脚步,那些流淌的热血,早已经扩散开去,穿越了大巴山,成为中国人共享的营养。
当年的会场还在,贴上了标语;当年的拴马树还在,绿荫蔽日。当年的人已经不在了,但他们的精神早已流出了毛浴,渗透在巴山人的心上。
在一处门口,一个老太太坐在凳子上,悠闲地享受着阳光,满脸皱纹,但目光中透露出慈祥,表情中显露出坚毅,善良而自豪地打量着每一个从门前走过的人。
瞻仰红军将士英名纪念碑
已经不记得多少次踏上这片土地了,多少次默默地走进将帅碑林和这座高耸的纪念碑。
每块石碑上都刻着一个个陌生的名字。
我不认识他们,但又觉得那么熟悉。他们都来自我的家乡,来自大巴山这片深沉而忠厚的土地。
有些连正式的名字都还没有确定,叫张二娃、苟老幺、王二狗……就把鲜血洒在了崇山峻岭之间。
每个名字后面,都是一个鲜活的人。那时候他们还很年轻,甚至还没有成人。
因为一种信仰,汇聚在一起,组成了浩浩荡荡的队伍。
我轻轻抚摸着这些名字,感受这片土地的过往,感受曾经的炮火硝烟,倾听震撼天地的声音。
我轻轻诵读着这些名字,好像是在诵读一段历史,诵读一种坚毅、一种奉献、一份初心,一份敬意在我的血脉中升起。
我深深地鞠躬,对着高高的纪念碑,如同对着一群走出历史的故人。
有一个名字来自我所在的村庄,按照辈分,他是我的长辈。
我对这个名字说:前辈,回家的路变了,变宽变直了,甚至改道了,为了不让你迷路,就让我默念着你的名字,带你回家!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