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文化纵横>庆祝建党百年>详细内容
2024-09-27 11:48:43

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夯实历史根基(学术随笔)

作者:万建武 来源:人民网 发布时间:2021-09-29 08:25:10 浏览次数: 【字体: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国家统一之基、民族团结之本、精神力量之魂。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强调:“做好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要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就是要引导各族人民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考古工作是研究中华民族历史、展示中华文明瑰宝的重要工作。考古工作取得的成就可以延伸历史轴线、增强历史信度、丰富历史内涵、活化历史场景,揭示中华文明起源和发展的历史脉络,对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们要加强对考古成果的研究和运用,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夯实历史根基。

丰富的考古成果充分说明,我国历来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认识历史离不开考古学。”我们辽阔的疆域是各民族共同开拓的,我们悠久的历史是各民族共同书写的,我们灿烂的文化是各民族共同创造的,我们伟大的精神是各民族共同培育的。通过开展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我们对中华大地各地区文明起源、形成和早期发展过程以及导致这一过程的背景、原因、机制等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为研究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格局提供了第一手考古资料,让人们能够切实了解我们的民族、国家、文明是如何一步步走到今天的。通过开展广泛深入的边疆考古研究,我们对边疆地区在中华文明起源和发展过程中扮演的重要角色、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增强了民族团结意识。目前,我国边疆地区的很多重大考古发现,对于深刻认识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强化多元一体的中华文明精神标识和文化标识、推动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比如,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新疆考古队经过考古发掘,以实物证据确认北庭故城外城为唐代构建,展现了唐代北庭都护府的历史地位。

一系列重大考古发现极大增强了中华民族的民族凝聚力、民族自豪感,有利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考古工作是一项重要文化事业,也是一项具有重大社会政治意义的工作。”考古工作重大社会政治意义的具体表现之一就是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提供坚强支撑。中华民族是世界上伟大的民族,有着5000多年源远流长的文明历史,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中国人民辛勤劳作、发明创造,产生了闻名于世的伟大思想巨匠,发明了深刻影响人类文明进程的伟大科技成果,创作了伟大文艺作品,传承了伟大史诗,建设了气势恢弘的伟大工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就要引导各族人民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考古发现和历史文化遗产可以在这方面发挥教育引导功能。加强考古成果和历史研究成果的传播,有利于教育引导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青少年认识中华文明起源和发展的历史脉络,认识中华文明取得的灿烂成就,认识中华文明对人类文明的重大贡献,不断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不断增强民族凝聚力、民族自豪感,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我们要主动作为,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不断丰富全社会文化滋养,强化各民族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三次集体学习时提出“努力建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的重大任务,特别强调要“做好出土文物和遗址的研究阐释工作,把我国文明起源和发展以及对人类的重大贡献更加清晰、更加全面地呈现出来”。这是对包括考古学在内的史学界提出的明确要求。我们要继续探索未知、揭示本源,做好考古成果的挖掘、整理、阐释工作,搞好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加强考古能力建设和学科建设。从助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方面来说,我们要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强中华民族共同体历史、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研究”等课题进行深入研究,通过考古发现为深化边疆和民族问题研究提供重要史料,从考古学角度进行理论阐释,用边疆考古的研究成果说话,用史实说话,推出更多有学术深度、有说服力的研究成果。

(作者为中国历史研究院副院长)

《 人民日报 》( 2021年09月27日 10 版)

来源: 人民网
终审:何晓波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