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祝建党百年】南溪红色基因解码 ‖ 黄学清
南溪红色基因解码
黄学清
宜宾市南溪区,位于四川省南部长江上游,面积704平方公里,与江安县、长宁县、富顺县接壤。
南溪,古时为僰人聚居地,汉武帝建元六年,开设西南夷,置犍为郡。僰道县,是关于南溪历史文明的最早记载。千年古邑,人杰地灵,文脉恒昌,英才辈出。汉代有烈女黄帛,跃江救父;明代有四川总兵侯良柱,舍身许国;近代有革命先驱孙炳文,血沃共和……
新中国成立前,南溪政权实施的是县、区、乡、保、甲制,实行的是军阀防区制。政权腐败,军阀连年混战,民不聊生。
在中国共产党英明领导下,全国军民前赴后继、英勇奋战,进行了艰苦卓越的斗争。随着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的结束,国民党发动内战的主力基本被歼,中国人民解放军挺进长江北岸,统治中国22年之久的蒋家王朝土崩瓦解。
1949年12月7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十六军四十七师一三九团一部,从江安县四面山,经南溪裴石乡进入县城。当天中午,南溪人民在县城东门外,敲锣打鼓、鸣放鞭炮,欢迎解放军进城。下午1时许,南溪县城召开群众大会,欢庆南溪解放。
一百年筚路蓝缕,在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中,南溪儿女同全国人民一道,在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战争中,并肩作战、冲锋陷阵,谱写了一曲曲可歌可泣的英雄赞歌。南溪的红色基因,孕育了先辈们的赤胆忠心,滋养了一代又一代敢为天下先、勇于担当的南溪英雄群体。
漫步在滨江新城,绿化景观带的露天博物馆,驻足在朱德、孙炳文、刘鼎、陈玉珍、“川南农暴第一枪”等一尊尊塑像前,我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依依瞻仰革命者的英姿风采,犹如阅读一本本红色经典书籍,仿佛穿越在革命年代的红色岁月。
郁郁葱葱灌木掩映下,“南溪农民暴动”巨大红色浮雕,向过往的人们展开一幅在白色恐怖时期,南溪儿女敢为天下先,不惧强暴、揭竿起义、壮怀激烈的恢宏画卷。
南溪农暴是在中共四川省委、川南特委直接领导下,于1928年初,由中共南溪县委组织,在全县15个乡、镇建立农民协会,发展农协会员5000余人,为南溪农民起义如期举行储备了强大的革命力量。1928年4月7日,南溪农民武装起义爆发,打响了四川革命斗争第一枪。
南溪农民暴动震惊了反动势力,军阀急派大批武装镇压。在军阀、团阀和地主武装围剿下,敌众我寡,南溪农暴经过一周的浴血奋战惨痛失败。但南溪农暴沉重地打击了反动势力的嚣张气焰,为后来的革命运动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教训,虽败犹荣。这场有计划、有组织的农民武装起义,拉开了四川特别是川南地区开展革命斗争的序幕。南溪农暴是南溪近代史上一座红色的丰碑,永远矗立在南溪人民子孙后代的心中。
肃立在“兵工泰斗,统战功臣”刘鼎的塑像前,倍感南溪的苍穹群星灿烂。
刘鼎,本名阚思俊,1902年出生于南溪。6岁时在县城读私塾,后进入叙属联立中学读书,与郭伯和、徐韵华、阳翰笙、李硕勋等同学,经常在一起阅读《新青年》,组织学生会活动。1924年春,肆业于浙江高等工业学校。后跟随孙炳文赴德国勤工俭学。同年冬,经孙炳文和朱德二人介绍,转为中国共产党员。1929年,奉调回国。第二年,任中共中央军委保卫局二科副科长、科长,从事情报调查工作。1936年,协助周恩来和平解决“西安事变”。毛泽东曾多次指出:“西安事变,刘鼎同志是有功的。”1941年,创办太行工业学校,兼任校长,培养了大批青年技术人员,为新中国成立后国防工业建设作出人才准备。解放后,刘鼎任重工业部副部长、兵工总局局长,全力从事国家军工业建设。他勇于开拓,成为我国军事工业的创始者和重要奠基人。
在南溪,家乡人说起刘鼎的大名,自然会提到甘棠的美名。阚氏兄妹投身革命的事迹令人景仰,成了人们口口相传的佳话。
甘棠,原名阚思颖,1910年生于南溪。14岁,考入宜宾女子学校,受共产党组织影响,1926年,加入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12月,转入中国共产党。1934年10月,随中央红军长征。1950年任重庆市妇委书记,兼任市政府委员、西南妇联委员。1954年,调任四川省人民法院副院长、党组副书记等职务。“文化大革命”中,甘棠遭受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的迫害,慢性支气管炎和肺心病得不到很好的治疗,于1971年11月28日在成都不幸去世。
放眼南溪这片红色热土,处处蕴藏着红色的基因,人人传承着红色的记忆。
走进位于南溪老城区官仓街的南溪朱德旧居陈列室,就能感受到家国情怀和凝聚的红色记忆。朱德在南溪的旧居,与进步女性陈玉珍的婚姻有关。1916年,朱德任靖国军团长,驻防泸州、南溪一带,结识了影响其一生的重要人物孙炳文,成为莫逆之交。丧失前妻的朱德,在南溪与陈玉珍相识接触,1917年,在南溪结为伉俪。朱德在南溪战斗、学习、生活长达6年之久,为追求革命理想,1922年,在陈玉珍的支持和陈芳洲(陈玉珍父亲)的资助下,朱德与孙炳文一起赴德国留学考察,在柏林结识周恩来、赵世炎、张申府等共产党人,加入共产党,从此走上革命道路。
2003年,宜宾市委、市人民政府公布,南溪朱德旧居为“市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7年四川省人民政府公布其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南溪朱德旧居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免费对市民开放。每逢国家重大节庆和节假日期间,前来瞻仰参观学习的单位和市民络绎不绝,红色记忆在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心中传承。
我们行走在芳草凄凄的魏家山上,追寻“革命先烈少将主任”孙炳文青年时代的革命足迹,追溯南溪革命史的红色根系。
孙炳文,字浚明,1885年生,南溪县城郊魏家山人。祖上世代务农为生,少年时代,家境贫寒,生计艰难。1893年,8岁的孙炳文经亲友资助,到县城私塾启蒙读书。1908年,孙炳文考入京师大学堂,在校期间深受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潮的影响,参加组织激进青年“铁血团”。拥护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加入同盟会,参加北伐战争。1927年4月6日,孙炳文以政治部后方留守处主任身份,应邀出席黄埔军校召开的特别党员大会,并作重要演讲,激励革命者与反革命斗争到底,引起国民党反动派恼怒。同年4月16日,由于蒋介石的走狗告密,孙炳文在抵达上海汇山码头时被捕。在狱中敌人威逼利诱,耍尽花招,他怒目面对,言词痛斥反动派的滔天罪行。敌人恼羞成怒,无计可施,劝降无望,于1927年4月20日凌晨,将孙炳文押至龙华密林深处秘密杀害。
1945年,在党的七次代表大会上,为死难烈士召开追悼会时,朱德亲自撰文,高度评价孙炳文烈士光辉战斗的一生。
红色基因铸就了南溪儿女江容万壑、海纳百川的博大情怀。历史不会忘记,1937年,日寇侵入东北,北京城沦陷。当时的国民党政府节节败退。上海的同济大学等机构,已迁5次,仍遭日机轰炸威胁,需要继续搬迁到安全地方。在这紧要关头,南溪李庄(1983年划归翠屏区管辖)向同济大学发出邀请:“同济迁川,李庄欢迎,一切需要,地方供应。”这简短16字电文,掷地有声,有千钧巨力。随后“中国营造学社”“中央研究院史语所”等先后迁到李庄,小小的李庄用自己的木墙青瓦房,为学者名士们搭建起一间间避难所。当时国内不少学者、文人纷纷奔李庄而来,人数最多时有1万多人。
这段历史给后人留下重要的精神遗产和学术遗产,形成独特的宜宾李庄抗战文化。
南溪的红色基因,滋生了南溪革命老区“忠贞不渝,胸怀民族,艰苦奋战,一往无前,敢为领先”的革命斗争精神和首创精神,给南溪人民留下宝贵的精神财富,培育了南溪农暴精神、李庄抗战文化精神、征粮剿匪精神、抗洪救灾精神、抗美援朝精神、马耳岩水库建设精神、三线军企建设精神、南溪铁军精神、抗击疫情精神、脱贫攻坚精神等一系列精神谱系,构筑起南溪人的精神灵魂,形成崇尚、传承、弘扬革命老区精神的优良传统和红色文化。
今天,我们站在新征程的起点,眺望美丽如画的新南溪,心潮澎拜,思绪万千。具有五千年悠久文明历史的中华民族,有着闻名世界的四大发明,发明了造纸术、指南针、火药、印刷术的泱泱大国,由于清朝政府腐败无能,被迫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从此,中国人民为摆脱外国资本主义和封建社会的压迫,进行了长期的、不屈不挠的斗争。直到1921年7月1日中国共产党成立,领导全中国人民进行艰苦卓越的斗争,推翻了压在中国人民身上的三座大山。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人民从此当家作主站起来了。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72周年华诞之际,传承红色基因,瞻仰红色遗址,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踏上新征程,再创新辉煌。
作者简介
黄学清,笔名黄山,男,1963年生,中共党员,宜宾市南溪区南溪街道茶花社区村二组重度肢残农民,文学爱好者。宜宾市首届书香家庭荣誉称号获得者,南溪区作家协会会员,南溪区史志研究学会会员,南溪区新体诗歌学会会员,南溪区南溪街道新乡贤联谊会副会长,南溪区南溪街道茶花社区村农家书屋管理员。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作者:黄学清(宜宾市南溪区南溪街道茶花社区村二组)
配图:方志四川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