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文化纵横>庆祝建党百年>详细内容
2024-09-27 11:48:43

【庆祝建党百年】鞋子的变迁 ‖ 冯国珍

作者:冯国珍(江苏省银行退休人员)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1-10-06 16:20:57 浏览次数: 【字体:

鞋子的变迁

冯国珍

每次出门购物,看着车水马龙的街道、熙熙攘攘的人群、琳琅满目的商品,我都会由衷地感叹现代人物质生活的富足。再回想起自己小时候贫穷的生活,忆苦思甜,更加对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崇敬佩服,正如歌词里所唱的那样“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新中国,就没有我们现在美好幸福的生活。

周末是孙子生日,打算给他买双运动鞋作为生日礼物,于是开车带着他去商场。商场里人头攒动热闹非凡,各种商品琳琅满目,看得人眼花缭乱:负一楼美食广场里酸的甜的咸的辣的各种珍馐让人垂涎欲滴,一楼的各种国际大牌化妆品飘来缕缕名贵的香味,款式新颖的金银珠宝反射着LED灯光发出炫目的色彩。二楼到四楼分别是男女童装:红的蓝的黄的紫的长短不一各式各样的服装组成色彩和时尚的海洋,让人流连忘返、目不暇接。我们来到五楼的运动品专卖区,孙子挑了一双帅气的带气垫的耐克牌篮球鞋,一看标签:嚯,1400元!看来,连外国人都知道这几十年中国经济腾飞了,老百姓的腰包都鼓起来了,中国十几亿人的消费市场就像一个巨大的蛋糕,吸引着每个洋品牌都想来分一杯羹,纷纷把产品打入中国市场。

买完单,看着孙子眉飞色舞的样子,我甚至能想象到他在穿着新鞋在篮球场上挥汗如雨神采飞扬的场面。我真是打心里羡慕孙子这代人,生在新中国,赶上好时代,在中国经济社会日新月异的好时代,能够见证中国奇迹,真是蜜罐子里泡大的一代。

商场里放着悦耳的音乐,仔细一听,原来是解晓东的《中国娃》:“最爱穿的鞋是妈妈纳的千层底,站的稳哪走的正踏踏实实闯天下。”听到这句歌词,我的思绪就随着那音乐溯流到远方,回到了那个生我养我的村庄。

在我像孙子这么大的时候,新中国刚成立不久,经济基础薄弱,百废待兴,农村的生活还很艰苦。商品经济不发达的年代,布匹都是凭票供应,常常供不应求,所以农村才有“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新老大,破老二,破破烂烂是老三”的说法。一件衣服,穿到不能再穿的时候,上面已经密密麻麻地缝满了补丁,看上去就像苦行僧的百衲衣——事实上,那个时候农村的生活和苦行也没多大区别。即便不能再穿,勤俭节约的农村人也深谙“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是不会把这些破衣烂衫丢掉的,劳动人民的智慧总是可以化腐朽为神奇,补丁一个个地拆下来,看似毫无用处的碎步片却是制作布鞋的原材料。

记得小时候,每到冬天,母亲就会翻箱倒柜找出家里破得不能再穿的旧衣服,用剪刀仔细地把一块块的补丁拆下来,剪成一条条的长条备用。挑个阳光明媚的日子,先把面粉放在小盆里,加入凉水,把面粉打湿,搅拌均匀,成糊状,调到没有干粉和块状物为止。在我们老家这叫打浆头,打浆头的关键在于加水一定要适量,如果水太多,浆糊稀了,黏度不够;太稠了,袼褙会太厚太硬,增加纳鞋底时进针的阻力。打好浆头后就把糨糊放到锅里加热,要一边烧一边搅拌,确保糨糊均匀没有疙瘩,烧开后糨糊就做好了。母亲和我把堂屋里吃饭的八仙桌抬到天井里,用两块砖头把一边的两只脚垫高,让桌面向阳。然后让我在桌上刷一层糨糊,母亲糊上一层碎步,我再刷一层,母亲再糊一层,大概糊五六层就可以了;最后一层不粘布,但也一定要刷上一层浆糊,这样才挺括,做出来的鞋垫不鼓包,这个过程叫打袼褙。袼褙做好后要晒得硬邦邦的才能用,我们老家方言叫“骨子”,大概取其坚硬如骨的意思吧。

袼褙做好后,母亲去村里的大队部要来几张旧报纸,让全家老小脱了鞋踩在报纸上,母亲像个木匠师傅一样用铅笔在报纸上描下我们脚的形状,然后用剪刀剪下来,这个叫做鞋样。有了鞋样,母亲就按照鞋样的形状大小把袼褙一块块剪好,用白布把袼褙鞋样毛边包好备用;再去供销社买了粗的棉线,准备纳鞋底,也就是解晓东歌里所唱的千层底儿。

冬天的夜晚,母亲坐在被窝里,手戴顶针,就着煤油灯黄豆大小昏黄的灯光纳鞋底。一扎,一顶,一抽,这个过程要重复千百遍。艰涩时,母亲把针在头发里划两下,让针更润滑。灯芯热爆的噼里啪啦声,棉线抽动的嗤嗤声,嘴里哄孩子睡觉的呢喃声,奏成一首轻柔的乡间小夜曲。往往我们半夜醒来,看到母亲还在灯下熟练麻利地穿针引线,眼睛里有淡淡的血丝。鞋底纳好后,再缝上鞋面,一双舒适漂亮的布鞋就做好了。为了春节全家人都能穿上崭新的布鞋,在冬天本该养膘的季节,母亲反而会更加消瘦。看到春节时家庭成员都穿上新鞋,母亲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

现如今,中国共产党领导各族人民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人民生活富裕了,社会生产力发达了,各式各样的鞋子美观舒适经济实惠,农村已基本没有人做布鞋了。母亲做的布鞋,也成为我人生中最难忘的记忆。小小的一双鞋的变迁折射出社会的进步、百姓生活的富裕、国家的繁荣富强。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作者:冯国珍(江苏省银行退休人员)

配图:方志四川

来源: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终审:唐志昂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