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祝建党百年】向延安敬礼 ‖ 沈庆保
沈庆保
“诗圣”到过延安的事儿,早已被没捂住嘴巴的“杜甫川”所泄露;范仲淹曾担任过延安知府,这段历史自有宝塔山上的摩崖石刻等历史遗迹作证。
2021年五一前夕,我们这群来自东海之滨的“朝圣者”,满怀憧憬,心潮澎湃,奔赴延安,的确有些声势浩大,压根不懂得如何去掩饰行踪。
坐大巴,乘高铁,再换动车,一路呼啸着前去,迥异于当年排除万难向着延安行进的20多万热血赤子,也不同于20世纪60年代末到延安插队的28000名英姿勃发的“北京知青”。
穿过一个个隧道,却难以摆脱连绵的群山。终于,我们在豁然开朗处顺利抵达目的地。“几回回梦里回延安,双手搂定宝塔山。千声万声呼唤你——母亲延安就在这里!”这里一度是中国的心脏,至今依然充盈着它的精神。
“解放区的天是晴朗的天”,晴空之下的延安城,群山在目,高楼林立,宝塔巍峨,延河如带,新区的崛起让历史与现代相辉映。理想如炬,信念如铁,走进延安,可以尽情感悟信仰的力量,也可以慢慢追寻中国革命由此走向全国胜利的鲜明印记。
这里的黄土太丰厚,让水避之遁之,只是这几年才日趋回归;这里的岁月真悠久,作为中华民族精神标识的黄帝陵充当最好的明证;这里的情感最真切,张口就是一段宏壮沉郁的信天游;这里的窑洞太神奇,粗糙不平的榆木桌面照样诞生出《论持久战》《为人民服务》等光耀千秋的不朽巨著;这里的歌声极悠扬,《保卫黄河》《山丹丹开花红艳艳》《东方红》《南泥湾》等经典歌曲传唱四方;这里的精神永远崇高,让我们发自内心地敬重。
延安拥有个头大、味道甜的狗头枣,黄灿灿、香喷喷的小米,色香味俱佳的洛川苹果,以及粗犷豪放的安塞腰鼓等,但其最大最响名的“特产”乃是以“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为内核的延安精神。
延安作为中国革命的落脚点和出发点,留下无数革命者的足迹和445处革命遗址,是名副其实的革命圣地。中共中央在延安的13年,党的历史上诸多重大事件、重要活动都在此发生,尤其是中共七大的召开,让延安一度成为全国的“红色之源”和“希望之都”。
那一排排看似普通的窑洞,足以给我们上一堂又一堂别开生面的党课。在延安的13年,除去转战陕北期间所住的窑洞,伟人毛泽东先后住过凤凰山、杨家岭、枣园、王家坪等13个地方;两个“十三”既是一种巧合,更是一段神奇。每一处窑洞都很不起眼,陈旧的没被油漆过的木门窗,里面墙皮剥落,榆木桌的桌面坑洼不平,床或炕、椅子和橱柜等陈设也很简陋。尽管环境如此,伟人依然保持着旺盛的斗志,照样能写出尖锐犀利而又文采飞扬的文章,并有效地指挥着军队在全国各处战场打胜仗。一直难忘在东方红大剧院观看的红色主题秀《延安 延安》,其场面宏大、主题突出,绝对震撼人心。
最神往的还是宝塔山。每一代人都有自己心中的宝塔山,为理想奔赴心中的光明之地,强烈的愿望不因岁月的流逝而衰减。夜晚的宝塔山因为灯光秀,美轮美奂,这里的红色越酿越红,放射的金光越擦越亮。宝塔的第一层开有南、北两门,门额上分别刻有“俯视红尘”和“高超碧落”,以此描述宝塔的雄姿。如今的宝塔静默无语,记录着过去,也昭示着未来。我们忍不住在塔下站成一排,深情诵读贺敬之的《回延安》,含英咀华,沉浸其中。最难忘的还有位于南川花石砭半山腰的中共中央西北局旧址,以及频繁出现于《平凡的世界》的那座孙少平揽活的东关大桥。
到延安,必去梁家河。梁家河原本是一个毫不起眼的偏僻小山村,隶属于延安市延川县文安驿镇,位于镇区东南方向5公里处,曾是习近平总书记插队落户、劳动生活7年的地方。车出延安东关,通往梁家河的那条路始终伴着延河向前延伸。让人忆起当年不满16岁的北京知青习近平,从首都赴铜川,经延川县城奔梁家河,火车换卡车再换驴车,费尽周折不说,当年的这段山路实在难走。
山梁突起,黄土如海。走进深藏在山坳里的梁家河,只见稀稀朗朗的窑洞依山而建,一些石碾、草垛却让我们感到既熟悉又亲切。
毛泽东和习近平有诸多相似之处。他们都住过四壁黄土、一盏油灯的窑洞,都有过苦苦的思索,脸上也都洋溢着乐观自信的神采风姿。他们热爱土地,热爱劳动,更懂得如何处理好党和人民群众的关系。在这大山环抱、土地瘠薄、生活苦焦的梁家河,习近平凭着让群众过上好日子的真心和决心,带领众乡亲们在7年时间里创造了许多奇迹,同时也和乡亲们建立起亲如一家的深厚情谊。
“知青旧居”院外的壁画前,依然保留着一口沼气池。那是1974年时任大队党支部书记的习近平带领梁家河群众建成的,也是陕西省的第一口沼气池。沼气池这种新生事物,曾给各家各户带来热量、光明和希望。习近平带领大家打坝淤地造良田,并办起铁业社、代销店、缝纫社、磨房和菜园,一点点壮大了集体经济。村头那口仍在使用的甜水井,也是他带领群众打的,至今梁家河家家户户使用的自来水仍源于这口井。在复原的铁业社,我买下一把长柄铁饭勺,结实耐用,足够我用上一辈子。
延川县梁家河村3号知青旧居及习近平建设的沼气池(民族画报社 赵利 摄)
其实,我最感兴趣的还是磨房的钢磨和村里的第一台手扶拖拉机。这与一辆人们未曾见过的三轮摩托车有关。这辆当时比较时髦的摩托是北京支援延安的,延安把它分配给延川,县里又作为奖品奖给了习近平。谁能想到,习近平觉得三轮摩托车不实用,就设法换成了钢磨和手扶拖拉机。
“当年,我人走了,但我把心留在了这里。”这是总书记回到梁家河向乡亲们发出的一句感慨。从那张离别上大学的合影中,能够看出他对梁家河的7年是自豪而又欣慰的,百姓的感激凝成他前进的动力,内心的感激早已化作与百姓的心心相印。他始终将梁家河视作第二故乡,给残疾人治病,看望村支书,看望众乡亲,主动与乡亲们每家每户合影,具体而微地体现人性的伟大。
此次延安和梁家河一行,我得以重温历史,也仿佛看见中国共产党不懈奋斗的光辉历程。曾经贫苦的延安,到当下安居乐业的延安,尤其是凤凰涅槃的梁家河,堪称中国梦的发祥之地,现已成为中国农村由穷变富的一个缩影。
当延安、梁家河与两位中国领导人相遇,千年宝塔便焕发熠熠光彩,山村便有了不朽的传奇。在此,我们可以尽情感受两位真正的共产党人,或者说中国不同时代和阶段的两位领头人,在逆境中不畏艰难、昂扬奋进的精神。
向延安敬礼。同时也明白,延安和梁家河,就是永远能够把心留住的地方。
作者:沈庆保(1969年11月生,中国散文学会会员,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供职于江苏省邳州市教育局。著有散文集《麦客》)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