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9-27 11:48:43

【散文】邱金国 ‖ 关于电视机的记忆

作者:邱金国 来源:古蔺县作家协会 发布时间:2021-02-20 10:26:16 浏览次数: 【字体:

d672914ef1c842f7b1e051227bc37eb0.png


关于电视机的记忆

邱金国

如今,电视机早已走近寻常百姓家庭,拥有一台电视机不再是什么新鲜事儿。每当夜深人静、万籁俱寂,我独自欣赏电视节目时,脑海里如放幻灯片一般,便会想起那久远却又晃如昨天与一大堆人围坐一块看电视节目的情景来。

上世纪70年代末,“电视机”这个既陌生而又新鲜的名词落入我们山区小县城。从字面上讲,电视机应该是插上电让人观看节目的机器,通俗地说就是“小电影”吧。当时,在我们县城里,从上桥至下桥就只两家人有电视机。时值改革开放初期,人们生活还未“小康”,就甭说精神文化生活了,所以我一直无缘与电视机“邂逅”,但心里总想找机会去见识见识,看它到底长啥“三头六臂”?为什么能把人“装”进去?

一次偶然机会,我终于开了“洋荤”,见到了梦寐以求的电视机。

那天中午,外出归家的我听隔壁晏伯讲,他们单位(邮电局)刚购买了一台17英寸电视机,家属可凭票去看,问我去不去。这消息犹如让我去与姑娘相亲,岂能放过?于是立马与晏伯的儿子跑去邮电局。

晏伯儿子是邮电局职工亲属,发票人认识他,很快就领到了“电视票”;但那人不认识我,不给我票。我急忙向他说,我哥是邮电局职工,并让晏伯儿子作证。这样,我才领到了人生第一次看电视的入场券。

接下来就是我们在放映室门外耐心的等待。因一张票可进去看两小时,然后才能轮到下一批观众进去。当轮到我们入场时,我使劲拔开人群不顾一切往里挤,以便找个“首长”位子来坐着观看。但在嘈杂拥挤的偌大一间屋子里,早已黑压压地挤满了人,根本没得什么“首长”位子可言,能有一席之地站着就算不错了。于是我仗着身子瘦小,使出浑身力气尽量往前靠,这样我才与电视机零距离接触,看清了它的“庐山真面目”。

只见一个长方形、白白亮亮、支着根天线的电视机置于一垫高后的办公桌中央,里面正播放着纺织女工织布的情景,并配有播音员的解说。我目不转睛地盯着电视观看,觉着这电视机画面甚为刺眼,眼睛怪不舒服,虽然如此,两眼还是紧盯着电视画面不放,生怕漏掉了每一个镜头。播放了约摸四十来分钟,管理员走近电视机,用右手在上边一个圆形钮上“咔咔咔”地拨弄着,真是奇怪,只见那电视如孙猴子的七十二变,瞬间就变换成了其他节目。

第一次看电视,我感觉到了它的神奇与魅力,并在心里想:要是将来我家也拥有一台电视机,那该有多好啊!但我始终认为,这是天方夜谭的事。

时间进入到80年代,此时电视机在我们县城已有所增加,一些单位干脆利用它来找点“外快”,于是我们只要花上3分钱就能去车站、文化馆、体委等单位观看《加里森敢死队》《敌营十八年》《排球女将》《血疑》等电视连续剧。

1980年11月转播审判林彪、“四人帮”电视节目时,县城大礼堂的体委电视放映室挤满了男女老少,我就是在这里通过电视节目看到了审判这些历史罪人的过程。当特别法庭庭长江华宣布“最高人民法院特别法庭今天开庭审判林彪、‘四人帮’反革命集团”的时候,场内立刻人声鼎沸,响起了经久不息雷鸣般的掌声。

记忆深处的1982年夏天,一件值得高兴的事在我们家发生,那就是以前遥不可及的电视机,终于在我家落地生根。从此,我足不出户就能在家观看到电视节目了。

父亲不知从何处得知县五交化公司正在搞电视机赊销活动,于是破天荒地“大方”了一回,去单位开了张证明,然后马不停蹄地赶往五交化公司,经营业员当面开箱调试过后,便高高兴兴地淌着满头大汗,用背篼背回了一台12英寸“黄河牌”黑白电视机。我们全家为此欢呼雀跃,比过大年还高兴。要知道,在我家居住的地方,父亲是第一个购买电视机的人。

当天天还未黑,我家就早早地围上了许多邻居朋友,他们都在等着我父亲放映电视节目。待大家各自摆弄好板凳后,父亲小心翼翼地从里屋搬出电视机,放在堂屋的那张大方桌上,然后插上电源扯出天线,此刻大伙连忙屏着气,一个个伸长脖子争看着究竟。只见父亲扭了一下电视机开关,电视屏幕立刻闪烁起来,过了几秒钟就出现了画面和声音,大家鸦雀无声,所有思绪早已飞进了那电视画面之中。

后来,大家奔走相告,我家以前的街坊邻居、亲戚朋友不顾路远,不怕天黑,打着手电筒朝我家里跑,把我家那间20平米的屋子围得水泄不通。父亲每晚则要泡上一壶浓茶,准备好叶子烟招待那些老年朋友。

那时的电视节目真吸引人,有《霍元甲》《再向虎山行》《上海滩》《万水千山总是情》等,让人看不够也看不厌,巴不得电视转播台一晚上就全部播完,就算不睡觉也要过足“电视瘾”。

由于当时的电视节目信号极差,随时都要去摆弄一下电视天线或用微调来调试一下,有时候我调乱了,里面就出现白白的一片雪花点,吊了大家胃口,直呼“还没有先前安逸!”这引得正叭着叶子烟的父亲对我一阵责骂,说我“手痒”!

光阴荏苒,时光飞逝。后来我成家后彩色电视机已十分盛行。由于囊中羞涩,黑白电视机我也买不起。

一次,我不顾妻子强力反对,花了250元钱去修理店购了台组装的14英寸黑白电视机。为赶“潮流”,我还特意购了张彩色模贴于屏幕,使之变为“彩电”,并安装了有线电视,这样可观看到10多套电视节目。

不知是那电视机材质不好,抑或是我运气不佳,这台组装电视机用了半年后就老出毛病,不是屏幕跳动翻滚,就是有雪花闪烁“吱吱”作响,要么就是一片漆黑没声音没图像,简直让人看不尽兴,惹得妻子对我怒讲:“250买台破电视,我看你就是个‘二百五’。”

妻子的责怪,使我咬了咬牙,索性向亲朋借钱去购了一台21英寸带遥控的“长虹牌”彩色电视机。正上幼儿园的儿子见了,高兴得手舞足蹈,他对邻居们讲:“我家换大彩电喽!”孩子高兴,我也为此挣足了面子。

以后,我又分别换了29寸高清和55寸液晶电视机。现在的电视机比过去大了许多倍,也更加先进,数字化电视节目比从前更清晰,内容更丰富。电视机的变化,充分反映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举世目伟大成就,也折射出百姓生活犹如芝麻开花节节高。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在东方这片热土上,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正确领导下,开拓创新,锐意进取,综合国力不断增强,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这大大增强了人民的幸福感、获得感、满意感和成就感。如今,中国广袤神州大地上结下的累累硕果,奏响了一曲又一曲幸福的激昂篇章,书写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伟大鸿篇史诗,全国人民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正阔步前行,以昂扬姿态迈步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康庄大道!

 


作者简介

邱金国,中共党员,四川省古蔺县人,供职于古蔺县革命老区建设促进会。泸州市作家协会理事,古蔺县作家协会副主席,泸州市人民监督员,《古蔺文艺》编辑。作品散见《人民日报》《四川日报》《四川农村日报》《四川文艺》《华西都市报》《晚霞报》《巴蜀史志》《泸州日报》《泸州文艺》《泸州作家》等报刊。


来源: 古蔺县作家协会
终审:谢灵慧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