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庆祝建党百年征文】颜 林‖红军遵纪爱民营盘山
——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征文启事:四川省地方志办等五部门联合开展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文字和影像作品征集活动
投稿邮箱: 421551703@qq.com
截稿时间:2021年6月30日
主办单位将根据作品征集情况,组织省内相关领域专家进行集中评审,分文字作品、影像故事2类评选出一、二、三等奖和优秀奖,并为获奖者颁发荣誉证书和奖金。川观新闻将为本次作品征集活动作宣传推广,搭建线上主题展区,面向全省千万用户展示优秀作品。《巴蜀史志》“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特刊”将择优刊发征集作品,所有获奖作品将结集公开出版;川观新闻、四川机关党建网、四川省情网、“方志四川”微信公众号、“天府新青年”微信公众号、“四川共青团”官方微博等平台将择优宣传推广获奖作品。
特别提示:征文应为原创作品,不得侵犯他人著作权,严禁抄袭剽窃,文责自负。同时,请勿一稿多投或投已在其他公众平台发过的文章。
红军遵纪爱民营盘山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颜 林
红军在营盘山遵纪爱民的故事,当时传为佳话,至今仍在川南一带广为传诵。后人有诗赞曰:“军过营盘桔树中,时当饥渴万人同。森严纪律西风里,不摘霜柑一颗红。”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来临之际,我带着一群学生前往红军长征纪念地营盘山,缅怀红军光辉业绩,接受革命传统教育。置身于硕果累累的桔树下,触景生情,学生们胸前的红领巾和鲜红的桔子仿佛变成红军帽上闪闪的红五星,红军战士进攻营盘山的身影仿佛浮现在眼前,红军射向敌堡的枪炮声仿佛在耳际久久回荡,我不由坠入历史的遐思,向学生们讲述红军长征在营盘山遵纪爱民的故事。
营盘山上橘子红
1935年1月29日,中央红军在川黔交界土城、猿猴(元厚)场一带一渡赤水,进入川南的古蔺、叙永地区。2月1日,红一军团二师先头部队到达叙永三岔河,与叙永县民团精选队接火,将其击溃。红军乘胜追击,直逼叙永县城,经方竹坝、尖山子、打卦石、渣口岩而下,首先猛攻县城东郊营盘山。经过激战,红军攻占了营盘山一带的敌堡,为红军大部队过境开辟了前进道路。
营盘山,又名帽盒山,位于叙永县城东约1公里处,海拔约800米。营盘山地势险要,扼制叙永东城,历为兵家必争之地。
红军大部队来到营盘山时,只见漫山遍野是一树树红黄熟透的橘子,果香诱人。有个战士半开玩笑地说:“给我两个吃吃,我保证一口气冲锋30里。”
此前,红军战士为了和敌人抢时间、争速度,急行军穿越人烟稀少的深山老林,已经很久没吃过一顿饱饭了。经过一天急行军的红军战士,人人饥渴异常。然而,面对满山红橘、硕果累累,竟无一人摘食。
后来,红军总部先遣工作团干部罗通①生动地记述了当时的情景:我们来到永宁府,一部分部队包围着城内的敌人,主力已向营盘山开去。于是我们又迅速向营盘山前进。来到山下,抬头一看,满山是一片黄澄澄的橘子。这时候,只听到山上有人在喊:“同志们,加油啊!到山上吃橘子呀!”“好甜的橘子,真好吃。加油啊!”同志们连饿带累,走路都没有劲了,一听到山上有橘子,一个劲地催着前面的人快走。我心里想:吃橘子虽然不如吃饭解饿,但总可以解决一下眼前的困难,于是也连忙赶到队伍前面去。我一面走,一面观察着那望不到边的橘林,估量着一棵树能摘多少,够多少人吃的,打算买一些分给部队压压饥。越来越近了,拳头大的橘子,散发着一股诱人的清香,香味扑鼻。远远地听到战士们在纷纷议论着:“嘿,多好呀!一棵树最少能摘200斤。”“看,落了一地,真可惜!”“现在能有几斤吃吃嘛……”话还没落音,又有一个人接了过去:“还吃几斤,给我两个吃吃,我保证一口气冲锋30里。”到处是谈论橘子的声音,到处是喊加油的声音,可就是不见一个人走进橘子林。
我们是红军 有群众纪律
看守橘林的一位老大爷见红军纪律严明、秋毫无犯,非常感动,便摘下橘子送到红军战士面前,请红军战士吃。
红军战士婉言谢绝,异口同声地说:“我们是红军,是老百姓的队伍,不能随便吃老百姓的东西。”
后来,红军总部先遣工作团干部罗通是这样原汁原味地回忆这段往事的:我加快脚步赶到橘林边,仔细一看,嘿!树上的橘子一个挨一个,压得树枝都快触到地面了。此时,我正暗暗钦佩战士们自觉遵守纪律的精神,忽然看到前面橘林边站着一位老大爷。他两手拿着许多大橘子,直向同志们手里塞,嘴里还不断念叨着:“红军先生,别客气,吃吧,吃吧!”一个战士接过几个橘子,又顺手塞了一些钱在老人手里。可老人无论如何不肯要,于是那战士又把橘子塞到老人手里,一溜烟地跑开了。老人看看跑远了的战士,又继续叫大家吃橘子,可是,再没有一个战士去接橘子了。大家异口同声地回答:“我们是红军,是老百姓的队伍,不能随便吃老百姓的东西。”
当罗通了解到这片橘子是大土豪“张老爷”的财产后,便宣布予以没收,将橘子分给战士们吃,并将橘子分给当地贫苦群众。罗通在看守橘林的老大爷帮助下,把橘林划成若干片,分批让路过这里的部队采食,并单独划出一片,留给当地的贫苦群众。
罗通在橘林边插上木板,在木板上写道:“这橘林是土豪的,现没收。各部队路过这里时,应有组织地在指定地区采摘。”落款为“中国工农红军总部先遣工作团”。
红军爱民严遵纪 两张字条留粮缸
先遣工作团的任务,除了在红军经过的地方宣传组织群众、安置伤病员、组织群众武装外,还有一项重要任务,便是要保证部队的粮食供应。于是,他们分散到沿途两侧的村镇去筹粮。罗通决定到一家扣着门的老乡家里看看,心想,如果有粮食,找不到老乡,就按市价给老乡留下钱,写封信,再把粮食带走。可当他走进老乡的屋子,便看到盛粮食的坛子里,放着一些钱,钱上面还有一张纸条。拿起纸条一看,上面写着:“老伯,实在对不起。我们是工农红军,因为两天没有吃上饭,路过这里,你不在家,所以把你家的粮食吃了一些。现在按市价给你留下了钱,望你能原谅。”下面署名的是红军某军团某部队的番号。
罗通走进老乡的另一间屋,在一个小缸里,发现一些粮食,他心里一阵高兴。可是立刻又看到了一张纸条,上面写着:“同志们,这家老乡的粮食,已被我们吃了一些,剩下这些不要再动了,以防老乡回来后买不到粮食,没饭吃。”下面署名的也是留钱部队的番号。看了这两张纸条,罗通颗粒未动,默默离开了老乡家。红军部队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所到之处仍自觉地将纪律视为“铁规”。
后来,老红军罗通回忆说:“从古蔺向威信前进的中央纵队,到达永宁府(叙永)时,已经两天没吃一顿饱饭了。我们心里都非常着急。因为我们先遣工作团的任务,除了在红军经过的地方,宣传组织群众、安置伤病员、组织群众武装外,还有一项重要任务,便是要保证部队的粮食供应。于是我们便分散到沿途两侧的村镇去筹粮。可是我们所到的村镇,有的土豪已经被先头部队‘打’了;有的村镇的群众,因为不了解红军,又怕在这里打仗,跑得光光的,有土豪也无法调查。实在没法,我决定到一家扣着门的老乡家里看看……看了这两张纸条,对于我们部队处处关心群众利益的优良作风,我觉得十分自豪。我知道在这里是搞不到粮食了,只好又到别的庄子去。可是走过一个村庄又一个村庄,情况都是差不多,粮食还是没有筹到。”
蒋介石感叹红军对人民毫无骚扰
1935年2月初,红军长征到达叙永县境时,朱德曾向毛泽东讲起两件红军遵纪爱民的典型事例:一是红军路过该地桔林时秋毫无犯,一是红军战士挖了群众萝卜后塞进铜元为酬金。毛泽东听后高兴地说:“宋史言,岳飞军‘饿死不掳掠,冻死不拆屋’。我们朱毛红军在井冈山是这样,到了总司令的四川家乡也是这样。”
中央红军一渡赤水后,红军主力部队通过川南边区的古蔺官山老林,经叙永东面的大寨,直逼叙永县城。“四川王”刘湘急电潘文华令入黔各部火速回援叙永、古蔺,并电令入黔增援的刘兆藜旅、周成虎警卫大队立即回撤至叙永、古蔺边区的桂花场、墩子场一线防堵;同时调尚未进入黔北的陈万仞师袁筱如旅和魏楷部配备在江岸设防的部队,亦分别集结驰赴叙永共同防御。一时间,叙永地区的国民党军竟达10万之众,军用粮秣供应浩繁,民仓告匮,耗及种籽,加之军纪败坏,烧杀抢掠时有发生,百姓叫苦不迭。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红军所到之处纪律严明,对百姓秋毫无犯,深得民心。
蒋介石也深知民心向背的重要,于1935年3月6日给刘湘、潘文华发去《据报红军对人民毫无骚扰令饬改变军纪电》。电文中说:朱德、毛泽东的部队在川南活动时,“对人民毫无骚扰,有因饿取食土中萝卜者,每取一头,必置铜元一枚于土中”。从蒋介石的电文中,不难看出当年红军在长征途中纪律如铁赢得民心的事实。
遵纪爱民传佳话 彪炳史籍鉴古今
红军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长途跋涉,连续作战,但部队所到之处,严格遵守群众纪律,关心群众生活,在群众中产生了深刻影响。叙永县城一位老百姓在回忆文章中写道:“除夕之夜,红军占领东外街,雪风凛冽中,持枪立街民门外。室内爇炉,呼之不入也。”可谓是:朔风透甲刺肌寒,正是严冬夜已残。如铁如山檐下立,岳家军后此尤难。叙永县叙永镇坪上街的居民卢万发讲述了一个真实的故事:甲戌年腊月二十九这天,我去赶溜溜场,挑了一担桔子到三岔河去卖,没想到在场上碰上了红军的队伍。一个红军长官亲切地对我说:“老乡,不要怕,我们是工农红军,是穷人的队伍。请你给我们带路,好吗?”于是,我带着红军从三岔河出发,沿小路走捷径,越牛头山,过沙湾子,经尖山子、真武山,出坪上街,到五桂桥,插东门河新桥,绕过石龙嘴,顺河边走百花山,踩水过河,沿大路到达两河镇。行军路上,我请红军战士吃桔子,红军战士说:“你不收钱,我们就不吃你的桔子,这是我们的规矩。”我只好将钱收下,红军战士才接过桔子。他们边走边吃,都说:“老乡,桔子真甜,又好吃,又解渴。”
20世纪60年代初,老红军罗通在《星火燎原》1960年第3期上发表《营盘山上橘子红》一文,介绍了当年红军在营盘山这一遵纪爱民的动人事迹。从此,营盘山闻名遐迩,成为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名山,享誉川南。
1981年1月,叙永籍老红军、解放军总政治部原副主任傅钟上将亲笔题写“营盘山上桔子红”7个大字,寄回故里,勉励家乡人民继承和发扬红军革命传统,大展“四化”宏图。后来,叙永人民在营盘山橘树林中竖立一个纪念碑,将傅钟“营盘山上桔子红”题字镌刻于石碑之上,以期教育后人。
今日营盘山,橘林成片,郁郁葱葱。初冬时节,营盘山上似火的红橘与石碑上傅钟将军所题鲜红的“营盘山上桔子红”大字交相辉映。人们登山览胜,缅怀红军光辉业绩,无不激情满怀。寻幽览胜营盘山,得《谒营盘山》诗一首:“初冬登高谒胜景,红军爱民严遵纪。营盘橘子赋诗韵,彪炳史籍鉴古今。”
红军在营盘山遵纪爱民,是红军的好“家风”,也是党的好“家风”,我们应该继承和发扬。发生在80多年前的“营盘山上橘子红”这个红军遵纪爱民的真实故事,是教育广大青少年和干部群众继承红军革命传统的生动教材。
注释:
罗通(1915-2005),男,江西吉安人。1928年参加革命。长征中历任红军连队指导员、先遣工作团团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济南军区装甲兵副司令员、政委,济南军区政治部顾问。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四川省叙永县委员会办公室)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